2012年中考历史复习热点新题(共9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年中考历史复习热点新题(共9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6-14 10:23:56

文档简介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
【时事链接】
2011年5月23日上午首都各界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座谈会并讲话。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和原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在北京签订了“十七条协议”,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西藏的和平解放,彻底驱逐了帝国主义势力,捍卫了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沉重打击了各种分裂势力,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改变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创造了条件,开辟了百万农奴翻身解放的道路;开启了西藏繁荣进步的光明前程,极大地促进了西藏各项事业发展。
【线索梳理】
时期 民族交往
中国古代时期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江南开发;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唐与吐蕃等民族的交往;宋代南方生产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及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元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中国近代时期 左宗棠收复新疆
中国现代时期 西藏和平解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难点解读】
1.关于民族关系问题的认识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融合、民族友好是中国民族关系是主流。
(2)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了各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了各族地区的科技文化进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整个国家的统一。
(3)民族政策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开明灵活的民族政策会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今天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进一步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用史实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641年文成公主入吐蕃,嫁给松赞干布。8世纪初金城公主入蕃,嫁给尺带丹珠,唐蕃“和同为一家”。(2)元朝时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宗教和事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3)清朝时,顺治、康熙分别赐予五世达赖、五世班禅“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确立了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1727年,雍正时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代表长驻西藏,与达赖、班禅共管西藏。乾隆时建立了“金瓶掣签”制度。(4)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认识: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统一的完成,各民族的大团结得以实现,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一个表现,也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石。显示了新中国有能力解决历史上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说明新中国时刻把维护民族团结放在首位。(5)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
3.用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前138年、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通西域后,新疆地区与内地的往来日益密切。(2)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从此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3)唐代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4)乾隆帝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统一了新疆地区,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5)1878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6)1949年新疆解放,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4.我们中学生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1)热爱祖国民族大家庭,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益于民族团结的事。(2)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3)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的行径作斗争。(4)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取为民族团结和国家巩固以及国家的完全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
【试题预测】
选择题
1.古诗有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西汉张骞不畏雄关险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的正确路线是( )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
B.长安→河西走廊→安息→今新疆境内→大秦
C.洛阳→安息→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
D.洛阳→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
2.下图是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它始建于1300多年前,是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入藏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派文成公主入藏的是唐玄宗 ②文成公主入藏的最终目的地是逻些 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 ④文成公主入藏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南宋时“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的现象,是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下列事件对民族融合的加强有促进作用的是?( )
A.商鞅变法 B.靖康之变 C.王安石变法 D.孝文帝改革?
4.“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的是( )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等书籍 ②令玄奘西游天竺
③命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5.以学习主题统揽各阶段历史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很好方法。学习主题“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统揽的是( )
A.秦汉时期的历史 B.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C.宋元时期的历史 D.明清时期的历史
6.“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族中,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是( )
A.维吾尔族 B.回族 C.苗族 D.白族
非选择题
7.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骞始开通西域道也。
                      ——引自《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高祖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
               ——引自《魏书·献文六王传·咸阳王禧传》
材料三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族民族自治机关。在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引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西域”狭义上是指今天我国的什么地方?该地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是中国古代哪次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积极意 义?
(3)材料三表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主要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实行这一制度的意义。
【试题预测】
选择题
1.B2.D3.D4.D5.C6.B
非选择题
7.。(1)新疆天山南北地区。西域都护的设置。(2)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或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维护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
PAGE
1二、 增进对外交流,促进世界和平
【时事链接】
2011年9月9日,第66届联合国大会中方立场文件发布。中国将一如既往地秉持《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发挥自身优势,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使者,促进共同发展的先驱,推进国际合作的典范。中国希望各国在科学和法治基础上,通过平等对话、相互合作,和平解决海洋领域的各种问题、分歧或争端,促进海洋的和平、安全、开放、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实现国际社会成员的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
【线索梳理】
时期 内容
中国古代史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遣唐使、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历史影响。
中国近代史 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影响及《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及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的事迹及《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影响;抗日战争。
中国现代史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的史实;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
世界古代史 大化改新;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
【难点解读】
一、中国对外交往的基本特征
1.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
(1)中外贸易经历了以陆路为主向以海路为主的转变
(2)和平友好交流是我国对外交往的主流
(3)友好交往的内容丰富、途径众多
(4)对外交往从开放逐渐走向闭关锁国
2.近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从被动屈辱外交走向主动外交
3.新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的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外交成果越来越多,外交政策逐步成熟,外交作用日益显著。
二、对外交往的认识和启示
1.对外开放、加强联系、博采众长、互相促进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中华民族对待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古代文明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将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闭关锁国只能固步自封,使国家民族落后。
2.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一个国家只有经济、文化发达,才能对过外产生辐射力,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3.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各个国家、民族都创造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经济文化,在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国家、民族不论大小强弱,都有其特色的文明。
4.中国近现代历史表明:实现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平等外交的基本前提。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对于当代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6.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取得,是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结果,是中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我国积极灵活外交政策的结果。中国对维护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最终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三、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1.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
2.综合国力,国际威望不断提高
3.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四、 今后我们如何继续走好和平发展之路
1.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一切友好国家和平相处
2.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五、针对某些国家散布的“中国军费增加”“中国威胁论”等言论,如何驳斥?
1.当今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还未完成统一大业,台独势力猖獗,加强国防力量是为了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安全,保障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而不是为了称霸世界
2.中国军费开支虽有所增加,但还远远不及一些国家,如只占美国的七十份之一,也远远不及日本
3.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好和平的传统
【试题预测】
选择题
1.七年级(一)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2.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
大食金币 波斯萨珊银币 东罗马金币
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B.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D.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3.七年级3班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4.“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交往中体现了这一优良传统的是: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戚继光抗倭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结合下图,下列对清朝前期“与外界隔绝”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 )
A.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 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C. 使大清帝国长治久安 D. 拒绝一切外国人来华
6.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11月7日在开罗访问了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并发表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讲话,强调不同文明要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它体现出我国的外交方针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求同存异”方针 C.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 一国两制
非选择题
7..中、美、日三国均为世界重要国家,中美、中日关系一直对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影响重大,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中日关系源远流长,曲折复杂。2007年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参观孔庙时说,在这里就好像“回到了2500年前的文化原点”,强调日中文化交流具有悠久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古代史上友好交往是中日关系的主流,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2)近代史上,日本发动过哪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3)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孔庙题词“温故创新”(下图),对孔子的“温故知新”做一字之改,使人联想到中日关系的未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福田康夫题词的理解。
(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中美关系的发展”为课题展开研究性学习,列出了以下几个重大历史事件,请你从中美关系的角度说明其选择的主要理由。
重大事件 主要理由
《辛丑条约》的签订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
朝鲜战争
尼克松访华
【试题预测】
选择题
1.A2.C3.D4.D5.A6.B
非选择题
7.(1)唐朝时,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2)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37—1945年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3)反映了他对孔子思想的高度认同,蕴涵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之义。
(4)
重大事件 主要理由
《辛丑条约》的签订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美国的侵略极大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 中、美集合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之下,两国相互支援,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朝鲜战争 美国的企图被挫败,中朝两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中美关系更加紧张,处于长期敌对状态。
尼克松访华 是“改变世界的一周”,有利于世界和平的发展;中美关系逐步改善,坚冰开始融化。
PAGE
12012年中考复习热点专题:中国外交的风雨和彩虹
热点聚焦
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国家的实力,也要靠外交家的谋略。中国古代社会统治着采取比较开明的对外政策,与世界各国保持着友好关系。到了明清时期,统治者逐渐实行闭关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主权逐渐沦丧,被迫实行屈辱外交,国民党统治时期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利益。新中国成立后,一概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形象,挺直了民族的脊梁,以独立自主地姿态,展开了和平外交事业,取得了重大的外交成就。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世界各国的尊重。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课本链接
一、古代中国的外交:
1、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发展起来,丝绸之路是欧亚的重要通道;
2、隋唐时期与七十多个国家友好往来,尤其同日本、印度等国家来往密切。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回国后仿照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著有《大唐西域记》。
3、辽、宋、金时期,海外贸易有很大发展。宋朝设市舶司,管辖海外贸易。
4、元朝的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都市,来自亚、非的商人和使节络绎不绝,中外交往频繁,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来华,并著有《马可波罗行纪》;
5、明朝: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6、清朝: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略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5年、1686年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打败沙俄侵略军,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清朝前期,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从而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
二、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1、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3、20世纪70年代,英俄支持阿古柏侵略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
4、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
5、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这个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6、1917年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成为战胜国;
7、1919年,巴黎和会上英法美等国无视中国主权,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
8、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帝国主义国家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9、1931—1945年日本发动日本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抗日战争;1942年中国参加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0、抗战胜利后,美国扶植蒋反共;国民党统治时期,投降帝国主义,出卖国家利益。
三、新中国的外交:
1、新中国成立初:
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⑵而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实行外交孤立政策;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侵略朝鲜,威胁中国的安全,中国为此进行抗美援朝;阻挠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2、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
⑴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提出: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分别与两国的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⑵1954年4月--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⑶万隆会议: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3、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⑴中美建交:
原因:随着中国国家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
过程: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1971年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两国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⑵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⑶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此后,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4、20世纪90年代的外交
⑴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⑵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5、21世纪初的外交:
⑴2001年,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⑵2001年,中、俄、哈、吉、塔五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⑶2001年11月,这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⑷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
四、新旧中国的外交的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坚持改革开放,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居安思危,发愤读书,准备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等。
五、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及意义
1、原因:根本原因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归功于我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2、意义: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营造了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真题热身
一、选择题
1、(2011·张家界) “丝绸之路”“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展示的学习主题是( C )
A.弘扬沸法 B.民族融合 C.中外交往 D.开发南洋
2、(2011·邵阳) 下列关于近代史上中日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友好交往占主流 B.两国邦交正常化,但是磨擦不断
C.日本追美国与中国对抗 D.侵略与反侵略的对抗关系占主流
3、(2011·岳阳)2011年5月温家保总理对震后面临严重核泄漏危机的日本进行了友好访问。下列历史事件,与温家保总理此行有着相同意义的中日交往大事是:( B )
A.张骞通西域 B.鉴真东渡 C.玄奘西游 D.戚继光抗倭
4、(2011·南京)下列反映中外友好交往的史实有( B )
①丝绸之路 ②遣唐使 ③郑和下西洋 ④册封“班禅”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5、(2011·宿迁)下面图片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C )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郑和下西洋
A.祖国统一 B.民族团结 C.中外交往 D.抵抗侵略
6、(2011·贵州六盘水)下列中外交往的史实中,哪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性质( C )
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遣唐使
7、(2011·潍坊)中外交往源远流长。下列人物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中生活在唐朝的是( C )
①张骞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郑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2011·苏州)下面是陈扬同学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把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排混了,请你给他纠正一下,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D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9、(2011·乌鲁木齐)我国各族人民自古就有团结一致共御外侮的传统。十九世纪70年代发生在新疆的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的事件是( B )
A.土尔扈特万里回归祖国 B.中国军民取得驱逐阿古柏战争的胜利
C.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D.清政府与俄国签订条约收回伊犁
10、(2011·西宁)下列三幅图片记录了中美两国领导人在不同时期的会晤。你对这些图片反映的信息,最为恰当的理解是( A )
A.中美友好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B.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中国畏惧美国而与之交往
C.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美国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D.中美友好源远流长,近现代史上从没有过摩擦和对抗
11、(2011·丽水)下列汉、元、明、清时期的史实或措施,对中外交流起促进作用的是( C )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创立行省制度 ③郑和七下西洋 ④设立驻藏大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2011·福州).(10分)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图示解析】
丝绸之路.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都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
图6
(1)图6中①处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应填写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图片赏析】
中国古代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创造,享誉世界。
图7 图8 图9 图1O
(2)以上图片中哪一项发明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有利的航海技术条件 (2分)
【史料分析】
中国在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图11 图12
(3)图11和图12反映明朝中外关系史中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分)
(4)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为什么会出现图12中粱启超所说的这种现象 (2分)
【历史感悟】
(5)综合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这个角度谈谈体会。
参考答案
(1)长安(2分)
(2)指南针(2分)
(3)郑和下西洋(2分)
(4)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分)
(5)中国古代文化光辉灿烂,丰富了世界文化,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2分。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011·重庆)中日关系源远流长,曲折复杂。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过50年不幸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后,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但20世纪70年代,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目前,中日两国关系总体保持良好势头。今年5月22日,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并与日本首相菅直人举行了会谈。
请回答:
(1)历史学家郭廷以认为:“近代中国所遭受的创痛,虽然不能说全部来自于日本,但实际上以日本所给予的最多最巨。”请举出一例20世纪30年代的史实对日本的侵华罪行加以说明。(2分)
(2)20世纪70年代,中日两国关系出现了什么变化?(2分)
(3)综合所述,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2分)
参考答案
(1)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在半年内,把东北三省变为其殖民地;1937年,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杀害我国同胞30多万人。(2分,举出一例即可。)
(2)结束了与日本的长期对立,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2分)
(3)牢记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增进战略互信,深化互利合作等。(2分。每点1分,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同等给分,但总分不超过2分。)
◆(2011·娄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中外交往出现盛况空前的局面。日本、大食、天竺等国纷纷遣使到唐朝,与唐朝通商的国家达70多个。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
材料二
古代某船队远洋航行路线图
材料三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以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下令关闭沿海基地口岸,只留广州一个口岸对外通商,并以《防夷规条》限制外国人在华活动。
——摘编自《简明中国史》
材料四
根据“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1980年,国家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发展迅速,深圳尤为典型,已崛起为一座现代化城市。
——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
(1) 材料一反映了唐朝采取什么样的对外政策?请举出唐朝与日本、印度交往的典型史实各一例。(3分)
(2)材料二反映了明朝一件重大的对外交往史实,它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3分)
(3)从材料三中可看出,清朝前期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4)材料四中的“战略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决定?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5)根据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对外开放(1分) 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或遣唐使来华等)(2分)
(2)郑和下西洋(1分) 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友好往来,促进了对南洋的开发。(2分)
(3)闭关锁国(1分) 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自卫作用,但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2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 吸收了建设资金,引进了技术,吸引了人才,学到了管理经验,加快了经济发展,为进一步开放积累了经验。(2分,任答两点即可)
(5)开放则兴,封闭则衰(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2分)
◆(2011·岳阳)(14分)历史是一条河。让我们走进中国历史长河,感受中国几千年的风雨沧桑,解读中国国力盛衰和国际地位的变化:
(1)古代史上,中国曾是世界上的强国之一。请举出两件充分显示了古代中国强大国力和进取精神的对外活动的大事(2分)
(2)清朝前期,中国在世界上慢慢落伍了。请各举一项这一时期严重阻碍社会发展的对内、对外政策。(2分)
(3)近代史上,中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国际地位?结束这一段屈辱历史的伟大事件是什么?(4分)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发生在本世纪初的什么大事反映了我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过渡的时期,中国处于一个什么地位??(4分)
(5)综上所述,你认为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高低的关键因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丝绸之路;(1分)郑和下西洋(考生答其他对外活动的事例可酌情给分)。(1分)
(2)对内政策:大兴文字狱(或落后的科举制度、重农轻商政策等)。(1分)
对外政策:闭关锁国(或闭关政策)。(1分)
(3)任人宰割(或被侵略、被压迫。其他意思相同或相近的答案亦可)。(2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分)
(4)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2010年中国举办世博会等(考生答出其中一例或其他相关事例即可得分)。(2分)“一超多强”中的一强。(2分)
(5)国家实力(或综合国力)。(2分)
◆(2011·盐城)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唐代海内统一,国力鼎盛,文化昌茂,是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日本多次派外交使团和留学生来长安。外国来使中,也有一部分由盐城海口登陆,转道内河、陆道而抵长安。
——摘编自《走进盐城》
材料二:1757年,乾隆帝下令将多口通商改为一口通商,规定外商“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并对商品的出口加上种种限制。一切外国进口货物一律由官方特许的“十三行”承销,内地出口货物也由“十三行”代购。
——摘自《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丛书·必修Ⅱ》
材料三:“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判断,日本向中国派遣外交使团的主要目的是什么?(1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朝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你如何评价这一政策?(3分)
(3)基于材料三的认识,李鸿章等人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运动。这场运动的名称是什么?最终结果如何?(2分)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谈谈应当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1分)
参考答案
(1)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加强两国交流。(1分)
(2)“闭关锁国”政策。(1分)一方面,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另一方面,使中国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未能适时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2分)
(3)洋务运动;最终破产(或未能实现“自强”的目的)。(2分)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批判地吸收)。(1分)
◆(2011·江西)(8分)时间擦亮了历史的眼睛。边读边想,回答问题。
【历史需要总结】
读一些历史学著作,摘录一些笔记,经过整理、分析,你会收获不少历史认识。
(1)笔记(一)评述的是日本古代历史上哪一场重大变革 (1分)笔记(二)所述中国由“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后来转化成了什么实际行动 (1分)
(2)在上述两个事件中,中国与日本之间实现了怎样的角色互换 (2分)
【历史不容忘却】
在一些重要的日子.安排同学在班上作《历史上的今天》的介绍,也是一种纪念方式。
(3)根据安排,李军同学需要在如右日历上所圈注的那一天作《历史上的今天》的发言,他准备介绍80年前发生在中日两国间的重大事件,该事件是什么 (1分)由于国民政府没有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该事件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1分)
【历史给人智慧】
如果学好了历史,我们就拥有更多解决现实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办法。
(4)央视主持人水均益说:“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中日之间这种“情感距离”的存在,不利于两国,也不利于世界。
你对消除两国间的“隔膜”,拉近两国间的“距离”有何好建议 (2分)
参考答案
(1)大化改新;(1分)戊戌变法。(1分)
(2)大化改新,日本向中国学习;戊戌变法,中国向日本学习。(2分)
(3)九一八事变;(1分)不到半年,东三省沦陷。(1分)
(4)如:密切经济文化等交流与合作;建立民间友好往来机制等。任一方面,合理即可。(2分)

河西走廊
今新疆地区
西亚
欧洲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梁启超
PAGE
12012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
【时事热点】
党的十八大召开 领航中国新征途
展望2012,又将是风起云涌的一年。中国这艘巨轮,仍将在各种机遇与挑战中劈波斩浪。将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的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
活中一件大事,也将是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里程碑式的重要会议。
十八大将选举产生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如何引领中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走向,人们拭目以待。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通过党召开的会议所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具体体现出来的。纵观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结合,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
【课本链接】
一、党的创建时期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嘉兴南湖)
(1)内容:通过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2)意义: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布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的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上海)
(1)内容:制定革命纲领。重申了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
(2)意义:这是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3、八七会议(1927年,汉口)
内容: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发动秋收起义等。
4、遵义会议(1935年1月,遵义)
(1)内容: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并选举他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等。
(2)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抗日战争时期
5、中共七大(1945年,延安)
(1)内容;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等。
(2)意义: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四、解放战争时期
6、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西柏坡)
五、新中国成立后
7、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北京)
内容:会议通过《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8、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北京)
(1)内容: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意义: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9、中共八大(1956年,北京)
(1)内容:分析国内主要矛盾,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等。
(2)这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0、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北京)
(1)背景: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内容:重新确立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领导。
(3)意义:它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1、中共十二大(1982年)
内容: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2、中共十三大(1987年)
内容: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并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13、中共十四大(1992年)
内容: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14、中共十五大(1997年)
内容: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试牛刀】
◆(2011·天水)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出现的两次重大转折性的会议分别是
A.遵义会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遵义会议 中共十二大
C.中共七大 中共十三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011·鸡西)历史图片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每一幅图片都生动叙述了一段历史。以下四幅图片展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九十年风雨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今年(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让我们以图片为线索一起来回顾那段光辉的岁月吧!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探究一:图一是中共一大会址。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1)结合图一写出中共一大在哪里召开?(1分)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意义?(2分)
探究二:图二是《长征路线图》。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人发扬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了什么会议 (1分)
(2)这次会议确定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分)
(3)长征三大主力红军在哪里胜利会师?(1分)
探究三:图三再现的是开国大典上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中国获得了新生。
(1)开国大典举行的具体时间?(具体到年月日)(1分)
(2)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名称是什么?(1分)
探究四:图四记录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后
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复兴之路。
(1)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1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1分)
感 悟:通过上述探究,你一定对中国共产党九十年风雨历程有所感悟。请你将自己心中的所感所想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吧!(2分)
探究一:(1)上海(1分)
(2)它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分)
探究二:(1)遵义会议(1分)
(2)毛泽东(1分)
(3)甘肃(会宁或甘肃会宁)(1分)
探究三:(1)1949年10月1日(1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分)
探究四:(1)邓小平(1分)
(2)改革开放(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分)
感 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之路;中国共产党是一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等等。(答出其中一点或积极向上符合题意即可)(2分)
PAGE
12012年中考历史热点复习专题:中美关系的风雨历程
热点聚焦
中美关系是国际关系中极其主要的组成部分,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行独立自主地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美两国的关系好坏,关系到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历史上的恩恩怨怨,现实中的纷繁复杂,不得不让人关注。
对美国史及中美关系的考查,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复习时,重点内容有独立战争、南北战争、两世界大战中的美国、冷战政策及中美关系。
课本链接
一、美国国别史
(一)美国历史发展线索
⒈1775年--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⒉19世纪中期,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⒊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北方取得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⒋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利用中立的地位,大发战争横财。
⒍1917年,加入协约国作战,成为战胜国。
⒎1919年--1921年美国先后参加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开始争夺世界霸权。在巴黎和会上受到英法抵制,没有加入国联;在华盛顿会议上处于主导地位。
⒏1929--1933年,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1933年,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摆脱了危机,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⒐二战前,美国推行绥靖政策,并利用其中立的地位,向交战国双方出售军火,大发战争横财。
⒑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二战,1942年加入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成为战胜法西斯国家的重要力量。1944年,美英盟军进行诺曼底登陆战,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参加雅尔塔会议,并加入联合国。1945年8月,美军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
⒒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推行全球霸权主义政策,在欧洲实行冷战政策,在亚洲实行热战政策,并积极展开与苏联争霸。
⒓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经济危机,经济地位受到欧共体与日本的挑战
⒔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美国经济缓慢回升,但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
⒕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⒖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以民主、自由、人权为借口,继续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利用北约随意干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事务(发动阿富汗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还大力发展高科技武器,加紧研制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二)美国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维护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先进科技;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大力发展高科技;实行民主的政治体制等。
二、中美关系史
旧中国时期的中美关系:
(1)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成为英法的帮凶,
(2)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3)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代表的合法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
(4)1921--1922年,主导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重申“门户开放”政策;
(5)抗日战争时期,扶蒋联共抗日;1942年,中、苏、美、英等国发表《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共同抗日。
(6)抗日战争胜利后,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美关系:
(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包围(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进行封锁,军事上进行威胁,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干涉中国内政;1950年,以联合国的名义侵略朝鲜,威胁中国的安全,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1953年,被迫同中朝签订《朝鲜停战协定》;美国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美关系的改善: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1971年,美国尼克松的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会谈,共同发表联合声明; 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
(3)中美关系发展态势:交流中有冲突(近年来中美冲突:1999年,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美国对台军售;近年来,以人权、宗教的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允许达赖访美;允许陈水扁过境美国,助长了台独的嚣张气焰。),合作中有摩擦,交流合作是主要特征,当前,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诸多领域展开合作,中美关系稳定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在上海召开APEC合作峰会;2006年,中美领导人实行互访等),但发展前景有许多曲折。由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对中国的崛起采取遏制政策,中美在台湾等问题上仍存在一定的分歧。
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
(1)台湾问题的由来。1949年,南京解放,国民党败退台湾,美国为控制东亚,把台湾作为反共反华基地,扶植蒋介石在台湾的统治。1950年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从此,台湾与大陆一直长期分离。
(2)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之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做出断交、撤军、废约的三原则。1979年中美建交。此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推行双轨政策,20世纪90年代美、台关系改善,美对台军售,允许李登辉访美等,中美关系恶化。1997年江泽民访美,双方声明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1999年李登辉提出两国论即一中一台,美国一方面奉行一个中国的原则,一方面继续以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陈水扁上台以来,继续推行台独政策,分裂祖国,美国继续推行双轨政策。
(3)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和原则: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中国政府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反对一切外来干涉,不排除使用武力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4、如何发展中美关系
中美两国应增进了解,扩大共识,求同存异,构筑长期稳定的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巩固和扩大经贸合作;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加大在国际问题上的沟通与协调;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加强两国人民的友好和交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等。
真题热身
【2009年安徽】
2009年1月,具有黑人血统的奥巴马当选总统。
材料一 2009年2月12日,奥巴马参加林肯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并表示他特别感激林肯,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
——中国网援引英国广播公司报道。
⑴奥巴马为什么说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2分)
材料二 奥巴马在总统竞选成功的讲话说:“安·尼克松·库伯已经106岁高龄了。当整个美国大陆都笼罩在经济大萧条的绝望之中时,她看到了一个民族通过新政、新的工作和新的共同目的感战胜了恐惧。……当日本的炸弹投降珍珠港,暴政威胁着这个世界时,她见证了一代人强大,见证了民主得到了捍卫。”
⑵材料二中提到的“经济大萧条”开始于________年的美国;(2分)领导实施“新政”和面对珍珠港事件进行反击的美国总统是_______________。(2分)
⑶20世纪以来,中美两国之间有合作也有对抗。请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美关系中各举一个合作、对抗的典型事例。(4分)
合作:
对抗:
⑷2008年9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不管谁任总统,中美关系都要向前发展。”请结合中美关系以来的30年历史,谈谈你对中美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⑴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或废除了蓄奴各州的黑奴制度)(2分)
⑵1929(2分) 富兰克林·罗斯福(2分)
⑶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或共同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2分)
对抗:美国阻止中国统一台湾(或朝鲜战争)(2分)
⑷应加强对抗;对话与交流;平等交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2分,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答出意思相近的其他答案,也可同等得分)
【2009 长沙市】
材料一:危机造成的股市恐慌和损失是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发端于世界金融体系中心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快向其他国家蔓延,变成了全球金融危机……        ―――引自新华网
材料二:在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各国开始认识到,应当寻求有效的全球战略来应对这场危机,通过各种平台加强磋商与沟通……2009年4月2日在伦敦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携手合作,同舟共济》的重要讲话。          ―――引自人民网
(1)“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是指哪次经济危机?这场危机有何影响?(5分)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分析,为什么当前这次金融危机会出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现象?(4分)
(3)借鉴美国应对“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的措施,你认为我国政府在国家干预方面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应对当前金融危机?(至少列举两点措施)(4分)
(4)依据材料二分析,面对当前金融危机,各国政府在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同时,更强调采取什么措施应对危机?(2分)
参考答案:
(1)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影响:①人民群众深受其害②资本主义国家的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5分)
(2)①美国处于世界金融体系的中心地位②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强。(4分)
(3)如:加强对金融的监管、扩大内需、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答案符合要求皆可)(4分)
(4)加强国际合作。(2分)
【2009 山东德州德城区】阅读奥巴马竞选美国总统获胜演说词,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在面临着比今天更严重的国家分裂时,林肯说:“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我们友情的纽带,或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绝不可割断。”
材料二 安 尼克松 库伯已经106岁高龄了。她出生的年代,正是黑人奴隶制度解除之后,那时还没有汽车和飞机,像她一样的人仅仅因为肤色和性别就被挡在参与投票的大门之外。……当整个美国大陆都笼罩在经济大萧条的绝望之中时,她见证了一个国家战胜自身恐惧,重新崛起,“新政”不仅给美国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更给美国人民带来了共同的价值观。……当日本的炸弹投向我们的港口,暴政威胁着这个世界时,她见证了一个崛起的民族,民主重获新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奥巴马所说“面临着比今天更严重的国家分裂”指的是什么事件?你如何理解林肯所说“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这句话?
(2)材料二中的“大萧条”和“新政”分别指的是什么?两者之间有何关系?
(3)指出材料二中“暴政”的含义以及“民主重获新生”后逐渐形成的时代的主题。
(4)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你认为他的当选与林肯有关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事件:1861年南方蓄奴州组成“南方同盟”,分裂国家,挑起内战。(1分)理解:林肯认为南方和北方的人民是朋友,属于同一个国家——美利坚合众国,他不允许国家分裂。(1分)
(2)分别指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2分)两者间存在因果关系:罗斯福在经济危机中当选总统,其“新政”目的是摆脱经济危机;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1分)
(3)含义:法西斯统治(或法西斯主义)。(1分)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1分)
(4)有关。(1分)正是由于林肯解放了黑人奴隶,黑奴的后裔在今天才有可能当选总统,来拯救美国。(1分)
【2011·西宁】下列三幅图片记录了中美两国领导人在不同时期的会晤。你对这些图片反映的信息,最为恰当的理解是( A )
A.中美友好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B.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中国畏惧美国而与之交往
C.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美国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D.中美友好源远流长,近现代史上从没有过摩擦和对抗
【2011·济宁】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本题7分)
材料一
12.材料一中图一指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1分)
13.回顾历史,中美关系一波三折。结合材料一回答:美国的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开始于哪位美国总统 促使美国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材料二
14.材料二反映的是2001年10月21日亚太经合组织各经济体领导人来上海参加APEC峰会。该会议在中国召开,其重大意义是什么?(1分)
材料三 2010年1月30日,美国政府正式宣布批准向台湾出售总价值63.92亿美元的武器项目,包括60架黑鹰直升机、爱国者三型导弹系统等武器。
——《美国空军时报》
15.在台湾问题上,你认为美国遵守什么原则才能有利于中美关系正常发展?(1分)
16.展望历史,中美关系柳暗花明。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你认为未来中美两国怎样做才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1分)
参考答案
12.(1分)抗美援朝。
13.(1分)由敌对状态到两国关系正常化(由敌对到友好)。(该问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分)尼克松。
(1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该问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答出上述一层意思即可,或表达的意思符合上述观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14.(1分)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学生回答符合题意且言之有理即可)
15.(1分)遵守一个中国的原则,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错误信号。(只要学生表达的意思符合上述观点或言之有理即可)
16.(1分)中美应坚持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出发,加强对话、交流、合作,平等、互利、共赢;携手共进,共建积极、全面发展的中美友好关系的明天;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为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而努力等等。(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学生表达的意思符合上述观点或言之有理即可)
PAGE
12012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 中菲南海争端
【时事材料】
中新网5月3日消息,中菲南海对峙至今已20余天,紧张局势一直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自上月挑起黄岩岛对峙以来,菲律宾接连打出“军事”、“外交”、“国际化”“组合拳”,意图进一步搅浑南海问题,将其公然侵犯中国领海领土的行为打扮成两国有争议的海疆划界之争。中方多次强调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积极和平息事态。在中菲南海对峙之际,中国军方的表态也格外引人注意。在被问及黄岩岛对峙事件的中国海军是否会介入时,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局长、国防部发言人耿雁生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军队肩负着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和维护海洋权益的任务,始终坚持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履行自己的使命。根据职责和任务,中国军队将密切配合渔政、海监等部门共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考点链接】
一、郑和下西洋
1.目的:为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2.时间: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
3.到达地区: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意义: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5.启示
(1)郑和下西洋是和平的外交活动,体现了我国具有热爱和平的传统,对于今天构建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2)我们要学习郑和下西洋开放、交流、合作、友好的精神,学习郑和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戚继光抗倭
1.背景:明朝中期,海防松弛,沿海的奸商勾结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他们到处烧杀抢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
2.经过:“戚家军”开赴台州,在当地人民的支持下,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被肃清。
3.性质: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
4.意义:抗击了外来侵略,维护了民族利益;保卫了东南沿海人民的利益;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载史册。
三、郑成功收复台湾
1.背景: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压榨和屠杀台湾人民,骚扰大陆沿海地区。
2.经过:1661年,郑成功率领将士,从金门横渡台湾海峡,迫使荷兰殖民者投降,于1662年收复台湾。
3.性质: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
3.影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四、中国近代有海无防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列强都是从沿海侵入中国。
2.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近代海军(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3.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五、人民海军的建立和壮大
1.建立: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发展
(1)新中国成立后,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相组建。
(2)目前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种兵种组成,现代化水平较高。
3.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海疆的原因
旧中国国力较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进攻;新中国有坚强的国力作后盾,也有强大的现代化海军国防力量。
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
(1)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2)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分别与两国总理共同倡导。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影响: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七、当今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
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
【考场模拟】
1.在学习郑和下西洋时,老师要求学生用两句话评论郑和及其远洋活动,同学们积极发言。以下是当时的发言记录:小明:和平使者,扬威异域;小强:探寻新路,寻找黄金;小华:友好往来,促进交流;小刚:殖民先驱,海盗鼻祖。其中正确的是( A )
A.小明和小华 B.小强和小刚
C.小明和小强 D.小华和小刚
2.当今世界,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政局动荡,菲律宾、越南等国制造南海争端,这些事件背后似乎总有某大国的身影。以上事件共同反映的现象是( D )
A.冷战局面还在继续 B.美国单极世界已经建立
C.两极格局相互斗争 D.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
3.每一艘船背后都有一段耐人深思的故事。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和平之舟】
2012年4月16日上午9时,执行“和谐使命-郑和舰环球行”任务的中国海军“郑和”舰从大连某军港启航。海军司令吴胜利出席欢送仪式并发表讲话说,“郑和”舰扬帆远航,追寻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航迹,以实际行动弘扬郑和精神,传播和增加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中国海军与世界海军友好交流的情谊,共同建设“和谐海洋”,续写中国海军军事外交的崭新篇章。
(1)在东南亚一带有许多郑和遗迹“三宝井”等,显示了郑和远航的影响力。海外各国都将郑和远航誉为“和谐之旅”,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依据:郑和远航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屈辱之舟】
“致远号巡洋舰”是一艘钢壳巡洋舰,英国Armstrong厂建造,造价84万5千两白银,该舰全长约为76米,宽约为12米,航速18节。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大决战中,“致远舰”在弹药将尽且遭受重创后,管带邓世昌下令冲向日本舰队的主力舰“吉野”,欲与敌同归于尽,不幸被敌击中鱼雷发射管引发管内鱼雷爆炸沉没,全舰官兵246人为国殉难。
(2)致远舰属于清朝哪支海军舰队?中日之间的这场战争,最终以该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战败告终。这场战争的失败导致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舰队:北洋舰队。
变化: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对峙之舟】
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海军企图在南海黄岩岛附近抓扣中国渔民,被及时赶到的中国海监船制止,双方随后发生对峙。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4月11日表示,菲律宾试图在黄岩岛海域进行所谓“执法”的行为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也违背了两国关于维护南海和平稳定,不使事态复杂化和扩大化的共识。
(3)刘为民的观点表明一直以来,我国与周边国家交往采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面对今天南海局面,舆论争议一片:中国该不该亮剑。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看法:
观点一,要敢于亮剑。理由:只有强大的军事压力,南海诸国才会同我国进行接触,承认我国的主权。
观点二,不要亮剑。理由:现在的局面一般不会升级为军事冲突,在坚持主权的情况下,还是以和平谈判为主,可以加强军事威慑力以显示军事存在,也可采取宣示主权的行动。(任意一种观点均可,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PAGE
3三、 坚决反对分裂,实现祖国统一
【时事链接】
2011年8月24日,国务院台办发言人就蔡英文日前公布民进党“十年政纲”两岸政策一事回答了记者提问。发言人表示,我们注意到,在蔡英文公布这些政策和发表相关谈话后,台湾社会各界纷纷提出质疑并表示担忧。各种情况表明,民进党仍未改变其“一边一国”的“台独”立场,也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这套政策既是不现实的,也是大陆方面不能接受的。因为这套政策一旦实施,将导致两岸协商无法进行,两岸关系也会再度动荡不安。我们和台湾各界一样,不希望两岸现有的协商交流受到冲击,不希望两岸关系出现倒退,不希望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的利益受到损害,不希望和平发展的成果遭到毁弃。
【线索梳理】
时期 国家统一
中国古代时期 秦兼并六国和加强集权的史实;汉武帝大一统的史实;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的史实。
中国近代时期 左宗棠收复新疆
中国现代时期 西藏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一国两制”和港澳回归的史实;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的史实
【难点解读】
一、关于国家统一问题的认识
1.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是中华民族民心所向,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2.国家的统一对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进步、边疆开发、民族和谐、抵御外国侵略、提高国际地位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4.对于青少年的启示:国家的大一统是我国发展的大趋势,为了国家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我国人民在历史上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在今天,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少年要把个人前途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分裂、国家分裂的势力,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义务。应该加倍珍惜今天的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的局面。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贡献力量。
二、台湾问题
1、历史上的台湾地区
(1)古代:①三国时吴国派卫温到达夷州,夷州即台湾。②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流球,流球即台湾。③台湾与祖国的第一次分离和回归:1624的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1662年,郑成功率军打败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④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2)近代:①1885年,清朝正式在台湾设省,刘铭传为清朝台湾督办军务大臣,在1883~1885年中法战争中率领台湾军民奋勇击退法国侵略者。②台湾与祖国的第二次分离与回归: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二战结束后,1945年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罗宣言》,从国际法角度证明了澎湖列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领土。《波茨坦公告》重申了这一点。
(3)现代:①台湾与祖国的第三次分离——台湾问题的由来与实质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台湾再次陷入与祖国大陆的分离状态之中。
1950年,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将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②60-70年代台湾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2、历史上三次收复台湾
①郑成功于1662年驱逐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
②1683年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清政府设台湾府,开始管理台湾。
③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把台湾交还给中国。
3、台湾问题与香港问题的区别:前者是内政问题,后者是主权问题
4、今日台湾问题的由来:1949年国民党退到台湾,美帝国主义派海军第七舰队到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中国解放台湾,造成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对峙。
5、台湾是中国领土的法律依据
(1)国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2)国际法:①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政府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必须把台湾归还中国。②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波茨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必须得到实施。③世界上已有一百六十多个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④1971年联合国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二、祖国必将实现完全统一的原因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两岸历史文化传统、语言等相同;
2.“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3.中国国力日益强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4.中国共产党制定了统一方针和政策,如“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本原则确保完全统一;
5.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统一并以统一为历史主流的伟大民族,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渴望祖国完全统一,岛内分裂势力不得人心;
6.港澳顺利回归,繁荣稳定,成为“一国两制”的范例。
【试题预测】
选择题
1.“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下列与这一思想最相似的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推恩令
2.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的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
A.都出现了盛世
B.都曾制订了有利统一的制度和措施
C.都开凿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
D.都修筑过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
3.“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首《天堂》充分表达了蒙古歌手腾格尔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
4.与下图人物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雅克萨之战 B.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C.设置锦衣卫 D.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5.自汉朝以来,历代中央政府都对新疆地区实施有效管辖。下列选项中与此有关的是( )
①设置西域都护 ②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④设置驻藏大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6.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是富有想象力的。”这个“富有想象力”的中国领导人是( )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胡锦涛
非选择题
7.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几千年来,各民族生生不息,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更是国家振兴的重要基础。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百年沧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统一大业稳步推进,中华民族逐步实现了伟大复兴。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西藏和台湾的问题。
(1)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哪个朝代,西藏就成我国的正式行政区?清朝时,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中央政府代表叫什么?
(2)台湾两次回归祖国,第一次在古代,第二次在近代。现在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回答:
①明清时期,台湾曾被哪国殖民者侵占?谁最终率军收复了台湾?
②近代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造成了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分离?
③近代史上,台湾在哪一历史事件后重新回到了祖国怀抱?
④造成台湾和祖国大陆再次分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⑤现在我国处理海峡两岸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⑥如果让你给台湾的中学生写一封信,你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试题预测】
选择题
1.D2.B3.B4.B5.D6.B
非选择题
7.(1)元朝时;驻藏大臣。(2)①荷兰。郑成功。②《马关条约》。③抗日战争胜利后。④国民党在内战失败,败退台湾。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⑥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PAGE
1国共关系
【时事链接】
2011年6月11日,第三届海峡论坛在福建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开幕式,并宣布第三届海峡论坛开幕。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王毅致欢迎辞,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曾永权也在开幕式上致辞。本届论坛围绕“聚焦基层、共享成果”的主议题,规划了5大板块、13大项活动;内容更加贴近“草根”需求,包括百个家庭联谊、亲子阅读交流、烹饪大赛、体育竞技、影视展映展播等基层民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其中,台湾特色庙会、台湾县市推介、两岸乡镇对接等活动是本届论坛适应台湾基层民众需求的特别安排。作为迄今为止两岸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参与界别最广泛、涉及范围最广的民间交流盛会,海峡论坛的“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定位,获得两岸基层民众的广泛认同。本届海峡论坛将聚焦民生议题,安排的活动项目更加贴近民众。
【线索梳理】
国共关系的演变
时期 关系 原因 史实 影响
大革命时期(1924-1927) 合作 ①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②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孙中山的伟大转变和中共三大的召开);③共产国际的推动。 黄埔军校,北伐战争 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分裂 蒋介石等叛变革命,镇压人民 “围剿”与“反围剿”,红军长征,西安事变 形成十年内战的局面,给日本以可乘之机,红军被迫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合作 日本全面侵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七七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抗战胜利 取得抗日战争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分裂 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全面内战,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内战爆发,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取得解放战争胜利,却形成海峡两岸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
国共关系的长期对立(1949—1979年) 对峙 阶级利益的不同,外国反华势力影响。 海峡两岸处于分裂状态。
国共关系的缓和(1979年以后) 缓和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全国人民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两岸关系不断缓和,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难点解读】
1.影响国共关系的因素
(1)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
(2)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到分裂的根本原因。
(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够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插手,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2.国共关系的认识启示
特点:1924—1949年,国共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
“分则两伤”:十年内战时期,国民党对根据地进行“围剿”,导致日本帝国主义乘隙而入,严重影响了中华民族独立,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最终败逃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对峙,致使中华民族至今尚未完成统一大业。可见国共分裂严重影响国家独立统一、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但是,我们应明白国民党是挑起分裂的罪魁。
“合则两利”:大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和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团结奋战,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30年代,日本侵华威胁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国共两党再次合作,进行全民族的共同抗战,中国人民才取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总之,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再次合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3.国共两次合作的异同点
相同点:
(1)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里,都面临共同的强大敌人。
(2)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共产国际的积极促成下实现的。
(3)都经历了复杂的内部斗争,其焦点是阶级利益支配下的领导权问题。
(4)都大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不同点:
(1)背景不同:前者是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后者是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2)合作对象有异:前者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后者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3)政治基础不同:前者是新三民主义,后者是共同抗日。
(4)斗争对象不同:前者要打倒北洋军阀,后者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赢得民族解放。
(5)合作方式不同:前者是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后者是党外合作,双方各有自己的政权、军队和地盘,即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两党都承认的正式的政治纲领。
(6)合作的阶级基础有异:前者是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后者包括一切赞成抗日的阶级和阶层,具有广泛的民族性。
(7)中共对领导权的态度和斗争策略不同:前者不重视甚至放弃领导权,以退让求团结;后者坚持领导权,以斗争求团结。
(8)作用和结果有异;前者推动工农运动发展,保证了北伐战争胜利进军,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后者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抗战胜利的保证。
【试题预测】
1.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与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相比突出的变化是( )
  A.强调反对帝国主义      B.强调反对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C.突出国内各民族的自由平等  D.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
2.学校准备举办“1919—1949年国共关系图片展”。下面这张图片应归属的栏目是( )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A. 国民革命,打倒军阀 B. 十年对峙,战火连绵
C. 八年抗战,同仇敌忾 D. 解放战争,革命胜利
3.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其中台儿庄战役是 ( )
A. 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B. 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C. 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D. 抗日战争的胜利
4.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中,中共的目的是 ( )
A.中共想假和谈,真内战 B. 同国民党商讨抗日合作策略
C.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D.加强与美国的合作
5.下图,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的这次合影,曾使无数国人充满希望。当时,全国人民普遍希望( )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团结民主,和平建国
6.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同点有( )
①张学良都直接参与其中 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局面 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
7.探究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的和平建议及在人大常委会上的报告,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对台工作方针。
1979 年元旦,为了尽早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1)材料反映出党和政府对台方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请结合所学的中外现代史相关知识,概述党和政府在1979 年提出对台方针的背景。
【试题预测】
1.C2.A3.A4.C5.D6.D
二、非选择题
7.(1)由和平解放到和平统一。(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提高了国际地位;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PAGE
12012年中考历史复习热点专题:中日关系史
热点聚焦
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与中国近邻。中日两国同为亚洲大国,中日关系影响着亚洲的稳定,甚至是世界的和平。中日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关系之一。古代日本长期以中国为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强大起来,屡次侵略中国。今天,日本右翼势力不仅不思悔改,而且竭力掩盖侵略的罪行,美化侵略战争,给两国关系蒙上阴影。日本发展史及中日关系是中考命题的又一个热点,须重点掌握。
课本链接
一、日本国别史
(一)日本发展史
1、646年,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将军掌握实权,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1868年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获取大量的侵华利益;
4、一战期间,1917年加入协约国作战,成为战胜国;
5、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企图使山东合法化;1921--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受到英、美抑制;
6、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建立了法西斯专政,亚洲的策源地形成;
7、二战中,日本企图建立东亚—太平洋共荣圈,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略中国,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进行了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1945年,广岛和长崎遭受美国原子弹的袭击,损失惨重,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无条件投降;
8、二战结束后,日本被美军占领。日本利用各种因素,使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地位,主要是争取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9、20世纪80年代,日本制定了“科技立国”的战略;但法西斯势力并未根除,军国主义势力有所抬头。
(二)日本发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中国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对外开放,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等。
二、中日关系的曲折历程:
1、古代中日关系:
(1)唐朝时,中日交流密切,日本多次派遣使团到中国学习,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日本有深远的影响,646年日本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
(2)明朝后期,倭寇骚扰中国沿海,戚继光抗倭,肃清倭患。
2、近代中日关系:日本大肆侵华
(1)1894年--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2)1900--1901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3)1919年,巴黎和会上,日本企图使山东的权利合法化,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被美国所排挤,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4)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1932年发动一二八事变,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并制造了南京大屠杀),中国进行了抗日战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3、现代中日关系:从冷冻走向复苏,曲折前进
(1)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
(2)中日建交:20世纪70年代,中日关系从对抗走向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3)1972年至今,中日一直处于和平交往时期,友好合作共同致力于亚太地区的和平是中日关系的主流,但中日围绕历史和现实问题也存在着矛盾斗争,如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美化侵略、篡改历史教科书,掩盖侵略罪行、日本扩充日本国民自卫队并参加海外军事活动、领土之争,钓鱼岛归属问题、海洋资源之争、台湾问题,日本插手台湾事务,支持台独等,这些也成为中日交往的主要障碍。
(4)中日关系的现状:目前双方仍处于政冷经热的时期,政治上的分歧对两国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合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历史问题。2006年10月,日本新当选的首相安倍晋三访问中国,结束了两国高层5年以来互不访问的历史,双方均表示改善两国关系。
4、如何发展中日关系
日本政府应正视历史,以史为鉴,信守和平承诺,妥善处理历史问题;中日两国应增进了解,扩大共识,;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加强两国人民的友好和交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牢记历史,珍爱和平,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开创未来等。巩固和扩大经贸合作;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加大在国际问题上的沟通与协调。
真题热身
【2007年安徽中考】
四、活动与探究(本题12分)
16.某班开展了一次主题活动课,着重探寻17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美国和日本三国的近代崛起历程。
老师在黑板上抄录了以下材料:
请你参加该班的主题活动,就英、美、日三国崛起中的重大事件探究三国崛起的主要因素、对近代中国带来伤痛,以及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你有关如何做等三个方面,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要求:①主题突出,观点正确,论从史出;②标题自拟,300字以内;③不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校名、姓名,否则会被扣分。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按照崛起中的主要因素(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美国建立了民主政治体制,进行了制度创新;美国通过独立战争赢得了国家独立,南北战争则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日本明治维新体现了日本善于学习,重视教育;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通过殖民扩张扩大了世界市场,积累了资本等)、对近代中国塞的伤痛(如:三国发动或参与了侵华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被强加给中国人民,一再割地、赔款、丧权,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不断遭到破坏,中,华民族的危机一步步加深)、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你有关如何做(如: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发奋图强,努力提高自己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三个方面采意给分。[答出紧扣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成理的其它内容亦可;若能较为完整地答出以上三个方面,且语言简洁流畅的加1--2分,但该大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
一等(10—12分):主题明确,条理清晰,论从史出,语言流畅;
二等(6-9分):主题较明确,条理较清晰,史实较清楚,语句通顺
三等(5分及以下):主题不够明确,史实不清,语句不够通顺。
【2008年吉林中考】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又相继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使帝国主义亡华野心始终不能得逞。
材料二: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全国侵华战争。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并肩抗战。经过全民族八年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1)结合材料写出抗击日军侵略的清军将领和抵抗八国联军侵华的民间组织。(2分)
(2)结合材料二写出抗战中两例著名战役及抗战胜利的标志。(3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史实,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5.(1)邓世昌等(1分)义和团(1分)
(2)战役:平型关大捷(或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答出以上要点之一即可得1分)(共2分)标志: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1分)
(3)中华民工族(或中国人民)具有敢于抗击侵略的英雄气概或斗争精神;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使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彻底胜利;要学习先辈的爱国精神等。(答出以上要点之一即可给分;其他答案观点正确,符合题意也可给分)(1分)
【2011年安徽中考】
分析与探究(12分)
17. 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泄漏。事件发生后,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科技革命与日本”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回眸历史】
图一:1853年佩里舰队到达日本港口 图二:日军轰击重庆 图三:广岛原子弹爆炸
⑴图一中舰只所使用的动力是______;图二中飞机是第______次科技革命的产物。(2分)
【论从史出】
⑵同学们通过探究“三次科技革命对日本的影响”,分别得出“耻辱与振兴”、“疯狂与罪恶”、“伤痛与崛起”的结论。请结合上述图片和所学历史知识简要说明。(6分)
“耻辱与振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疯狂与罪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伤痛与崛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史明智】
⑶面对是否继续发展核能产业,同学们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应继续发展, 另一种认为应停止发展。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并说出你的理由(只答观点未说明理由不得分)(4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7、(1)蒸汽机(蒸汽);二。(2分)
(2)国门被打开,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分)
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给邻国和世界带来痛苦灾难。(其它符合题意也可得分,2分)
二战期间日本遭受到原子弹袭击(或福岛核泄漏);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2分)
(3)第一种:继续发展。因为能源的需求量大,核能是新能源,潜力大;坚持安全、创新、和平利用核能;加强国际合作和环境保护。
第二种:停止发展。因为这种产业危险性非常大,可能会造成核灾难;发展其它新能源进行替代;很难规避自然灾害对核电的破坏。
(答任何一种观点,言之有理,都可酌情给分。4分)
第一层次: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层次清晰,表述准确。(得3-4分)
第二层次:观点明确,论证不够充分,表述不够准确。(得1-2分)
第三层次:有观点,未论证。(得0分)
PAGE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