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认识折线统计图
课时:1
执教教师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对折线统计图上数据的变化进行简单的回答和合理的推测。2.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初步学会统计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2.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1.折线统计图中横轴项目间的间距设置问题。2.根据折线统计图,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或合理推测。、学情分析1.《折线统计图》是概率与统计的一个内容,它有别于其他抽象数学,属于应用数学范畴,学生是有生活经验作为学习基础的。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调用大量的生活经验,例如气温变化,小毛巾重量变化,从而帮助自身学习、理解折线统计图。2.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具象思维为主,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根据这个特点,选用上海教材中“三类五种”折线分类图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折线统计图每一根线段变化的情况。然而“三类五种”图亦有缺点,学生会重点关注每一段的变化情况,忽视整根折线。因此,课中还需要通过手势、小游戏等方式体验整根折线的变化情况。3.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具有局限性,会产生以偏概全的误解。学生往往会把“折线的长”与“变化幅度大”划上等号,而这仅仅在横轴项目等距设置的前提下才成立,带有片面性。
教学环节及对应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关注点
一、联系生活,导入课题
一、复习条形统计图1.课件出示:2018年10月上海市共享单车的骑行次数。2.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学生回答
从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共享单车骑行次数入手,引出折线统计图的教学。
核心推进对应目标:2、5
读数据识图,探寻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出示:上海市2018年1~12
月摩拜单车骑行次数折线统计图。(一)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组成与区别1.出示:条形统计图演变成折线统计图的动态过程。2.同桌合作研究:(1)说一说折线统计图给了你哪些数学信息。(2)两张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是什么?(3)两张统计图的构成有何相同之处?(4)整体观察这张折线统计图的趋势,预计2019年摩拜单车摩拜单车骑行次数的情况。3.小结:折线统计图就是根据数量的大小先描点,再用折线将各个点依次连接起来,这条折线反映的是数量增减变化情况。在相等的宽度里,同样是上升或是下降,有时大幅,有时缓慢。
学生观看同桌讨论,手势小游戏预设:上升:缓慢上升、大幅上升下降:缓慢下降、大幅下降独立思考、交流反馈预设:条形统计图:反映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反映数量的多少,而且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独立思考、交流反馈预设:横轴、项目、纵轴、数量单位、标题学生合理猜测,个别交流
2.课中通过比较学习,感悟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组成与特征。在迁移和比较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在不同点的比较学习中,对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有更好的把握。同时利用手势或小游戏的形式对学习重点加深理解。以个体独立思考结合集体交流小结的形式实施,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练习巩固对应目标:1.2
认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四、联系生活,深化统计意义1.小胖测量毛巾重量的折线统计图,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1)小胖每隔(
)分钟测一次毛巾重量。(2)(
)时毛巾的重量最大,是(
)克。(3)从(
)到(
),小毛巾重量的变化幅度最大。(4)12时,小胖又进行了测量,毛巾的重量为60克,请你补完这张折线统计图。(5)从(
)起,小毛巾的重量几乎不再发生变化。(6)追问:预测12:00之后毛巾的重量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7)小结:折线统计图,不仅反映数量的增减的变化情况,我们还能根据折线的走势以及实际情况,对其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合理的推测。2.研究折线统计图的横轴间距(1)情景新闻引入:(2)
根据新闻,同桌辨析世界人口变化情况,并用手势表示。(3)小组交流,对比两张折线统计图,寻找错误并提出解决策略。3.统计图的适用范围(1)2018年4月“衡阳”至“长沙”各类交通工具用时统计表(2)中国高铁2012-2017运营总里程数统计表(3)小结:不同的统计图有各自不同的使用范围,各有各的长处。除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日常生活中根据统计需要,还有各种各样的统计图。用数据说图,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师:请同学们大胆猜想,这幅折线统计图的内容可能与什么有关?
个别交流独立完成个别交流小组讨论交流反馈
1.练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困惑有清晰的了解,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及时辨析,提高自我评判能力、辨析分析能力;同时通过合理的预测,加强统计意识。2.在分析中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横轴上项目设定有新的理解。同时通过再次的比较学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辨析能力。3.通过比较学习,结合实际情景加深两类统计图特征的理解与认识。4.用一幅什么都没有写的折线统计图鼓励鼓励学生可以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合理的判断和预测,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让数据开口说话。
四、总结
1.回顾今天的课堂,你有什么收获?
个别交流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点:
数量的多少折线:
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