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定跳远》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教学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受益。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练习、自我选择和自我调控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采用情景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跳跃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是锻炼身体的重要教材,并且具有实用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和弹跳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对促进学生的下肢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器官机能的发展,提高学生灵敏、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从各年级的教材内容中,一至六年级呈阶梯式上升。一、二年级跳跃教材是由一些简单的、各种不同方式的跳跃动作和游戏组成。三、四年级跳跃教材以跳远、跳高为主,在一二年级跳跃基本活动的基础上,逐渐过渡到学习急行跳远和侧向助跑跳高。五、六年级跳跃教学还是以跳高、跳远为主要内容,在三四年级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跳高、跳远技术。
二年级立定跳远是一年级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学生初步掌握了双脚蹬地,轻巧落地的动作,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脚用力蹬地起跳,向前上方跳出,上下肢协调用力的动作。
此教材也是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和弹跳力的重要手段;是急行跳远展髋、伸腿、落地动作和发展腿部爆发力的辅助性练习内容。另外,它对于发展身体的跳跃能力以及促进下肢肌肉、关节的发展,体验学习跳跃动作的乐趣,有着积极的作用。
2、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兴趣广泛,想象力丰富,善于各种模仿,喜欢得到表扬,有较强的表现欲望。但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身体发展不均衡,身体协调性差,腿部力量较小,动作的精细程度不足,需要不断的练习。
我授课班级为二(4)班学生共28人,男12人、女16人,通过一年多的学习,本班学生有了一定的组织纪律性,学习积极性较高,对立定跳远运动比较喜爱。但由于体质等原因,学生的能力差异较为明显。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了双脚起跳、双脚落地方法,大部分学生能积极的向远处跳,有30%--40%的学生蹬伸较充分,动作较协调。但仍有60%--70%的学生由于腿部力量较薄弱,在加上蹬地和伸腿不充分,以及上下肢的协调能力还不够,所以跳跃的远度还不够理想。
三、教学策略
1、教法采用:情景法、情绪激励法、分层指导法、激励评价法、游戏法,意在活动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2、学法:自主学练法、合作学习法、互评法、竞赛展示法,采用这些学法,意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练习、学会互相帮助,让每个孩子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快乐地学习,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3、运用口诀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动作简单化。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
1、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
2、发展学生下肢力量、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我调控的意识。
3、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积极进取,不断向新的目标挑战的精神,感受到体育带给他们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双脚用力蹬伸,两臂配合协调
教学难点:蹬伸协调充分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1、立定跳远
2、游戏:消灭害虫
教
学
目
标
1、继续学习立定跳远动作,改进蹬地与摆臂协调配合的技术动作。
2、发展学生下肢力量、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
3、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积极进取,不断向新的目标挑战的精神,感受到体育带给他们的乐趣
重点
蹬地与摆臂协调配合
难点
充分蹬伸的同时两臂向前上方摆动
课的结构
教学内容
次数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开
始
部
分
3
分
钟
一、常规:
1、队长整队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
4、安排见习生
5、检查服装
二、队列练习:
1、原地转法
2、原地踏步立定
1
4
1'
2'
一、组织:四列横队
教师用猜谜语激趣引入本课内容及要求
安排见习生
二、组织:四列横队
1、讲清要领及要求
2、听教师口令统一练习
一、四列横队
??????
??????
??????
??????
?
1、集合整队规范,能够做到快、静、
齐。
2、积极动脑猜谜。3、仔细听老师宣布本课内容及要
求。
二、四列横队
1、认真听要领及
要求。
2、听口令集体练习。
3、精神饱满、动作整齐、口号洪亮。
3、接受教师的指导。
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导
入教学内容
集中学生注意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
组织纪律性
课的结构
教学内容
次数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准
备
部
分
5
分
钟
一、小游戏“开着火车去郊游”
☆火车启动(听音乐)
☆模仿小动物
小花猫、小老虎、小象、小白兔、小袋鼠、小青蛙
☆开进青蛙王国
二、专项准备活动
☆踝腕关节运动
☆膝关节运动
☆正侧压腿
☆收腿跳
1
4x8
3'
2'
一、组织:蛇形变四列横队
1、听音乐老师带领学生做模仿。
2、提出要求并领做。
3、随时指导。
二、组织:四列横队
1、师生互动口令练习。
2、语言引导,示范动作,强调动作要领。
3、教师提示并纠正动作。
一、蛇形变四列横队
??????
??????
??????
??????
?
??????
??????
??????
??????
?
1、学生认真听老师提出的要求。
2、听音乐,动作要形象。
二、组织:四列横队
??????
??????
??????
??????
?
1、互动口令清楚、洪亮。
2、动作到位、活动充分。
3、认真按老师的提示完成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想象力,达到热身的效果
将韧带及关节进行拉伸,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课的结构
教学内容
次数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基
本
部
分
29
分
钟
基
本
部
分
29
分
钟
结
束
部
分
3
分
钟
立定跳远
动作方法:
两脚自然开立,两腿屈膝,上体稍前倾,两臂后举。然后两臂向前上方用力摆臂,同时两脚用力蹬地,迅速向前上跃起。落地时以脚跟先着地,同时两腿自然屈膝缓冲,保持身体平衡。
重点:蹬地与摆臂协调配合
难点:充分蹬伸的同时两臂向前上方摆动
二、游戏:消灭害虫
1、方法:将学生分为四组,成纵队分别站在标志先后,每组前方有四块垫子,最远端的垫上有“害虫”。游戏开始后,每组第一位学生爬上垫子沙包去打荷叶上的“害虫”,再转身爬回来,与下一位同学击掌接力,依次游戏,哪组消灭害虫最多,哪组胜利。
2、比赛规则:
☆垫上投掷
☆小沙包打中垫子(害虫)才能加
分
一、放松整理
放松舞蹈:“金孔雀轻轻跳”
教师小结
三、收拾器材
3~6
5~6
1
4~5
1~2
3~4
1~2
1
22'
3'
4'
3'
5'
2'
5'
7'
3'
教法:
以小青蛙学本领为情境引导学生练习。
1、原地跳起用头触手。
2、跳过35厘米处的障碍物
教师巡视、指导,随时调整障碍物高度。
3、教师讲解示范
☆出示动作展板及
口诀
教师讲解示范动作
方法,并提示学生
认真观察老师脚落
地的部位
☆
利用小口诀带领学生边说边做体会完整动作,并讲明本节课的重难点。
4、跳过一定远度的垫子
教师巡视指导,并进行人员调配
5、教师请做得好的学生展示并进行评价。
6、闯关比赛,教师激励学生再次练习
教师总结,表扬与鼓励
1、教师宣布游戏规则、方法并示范
2、组织学生比赛。教师巡视辅导并提示规则
3、教师小结游戏情况
1、教师组织学生站队
2、教师提示动作并带领学生练习
3、教师小结、表扬、鼓励、发奖
4、宣布下课,收拾器材
学生分组练习:
高度相近的学生两人一组互换练习,同伴喊口决:两臂向上是高人,屈膝准备像矮人,用力蹬地变超人,轻巧落地小能人!(高度:一掌、两掌和三掌。每一个高度跳3次)
要求:蹬、摆、展充分
组织:
学生分组练习
要求:
1、蹬展充分,收腿快
2、根据自身能力,自觉调整练习高度
学生散点
1、学生认真观察并回答问题
2、跟读小口诀并练习
一摆二蹲三跳起,快速蹬地展身体;提膝收腹伸小腿,后跟着地身前移;
组织:
学生分组自己选择不同远度的垫子进行练习
要求:后脚跟轻巧落地,屈膝缓冲
个别学生示范,同学认真观看
组织:
学生练习并进行自评与互评(第一条线1分、第二条线2分,第三条线3分)
组织:
1、认真听老师宣布游戏规则和方法
2、学生进行比赛
3、认真听老师小结游戏情况
组织:
??????
??????
?
1、学生站队
2、听音乐跳放松舞蹈
1、认真听老师小结
2、协助教师收拾器材
体会踝、膝、宽、蹬伸的动作。
让学生向一定远处的高度跳,进一步体会踝、膝、髋蹬展的动作,同时体会提膝收腹伸小腿的动作。
让学生明确动作方法,加深对正确动作的认识。
通过双脚伸过海绵垫远端的练习,让学生体会小腿前伸,用后脚跟着地的方法。
树立榜样,激发兴趣,加深正确动作技术印象。
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巩固立定跳远动作。
与主教材搭配,促身体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放松身心、恢复体力。
表扬激励、引发兴趣
预计生理负荷曲线
180
160
140
120
100
8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预计练习密度:30%--35%
平均脉搏:125-130次/分钟
器材
小蜜蜂1台、小栏架6个、小垫子16块、大垫子12块、小沙包若干
安全措施:
1、课前检查场地设施是否安全牢固。
2、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练习时学生跳起以后落在垫子上。
3、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六、教学效果评价
本课为低年级教学,评价手段多以简单的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评价为辅。围绕本课重点:双脚用力蹬伸,两臂配合协调,
内容
标
准
优
秀
良
好
合
格
评价标准
蹬摆协调、连贯,双脚轻巧落地
蹬摆较协调、连贯,双脚能轻巧落地
蹬摆基本协调、连贯,双脚落地后能站稳。
七、教学设计特色
1、情境教学,适合低年级特点
本课教学设计以情境:小青蛙学本领贯穿始终。通过一个个由浅入深的练习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锻炼身体、掌握技能的目的。
2、形式多样的练习内容,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围绕本课重点:双脚用力蹬伸,两臂配合协调,教师制定了四种练习方式,每一个练习都是针对重难点而定,如:原地跳起用头触手和跳过35厘米处的障碍物是解决蹬地展体和收腹而定。跳过一定远度的垫子是为了解决小腿前伸不足的动作而定。形式多样的练习内容不仅解决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而且,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
3、口诀儿童话,生动形象、郎朗上口、富有童趣。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正确的动作,教师为学生创编了两个小口诀:1、两臂向上是高人,屈膝准备像矮人,用力蹬地变超人,轻巧落地小能人!
2、一摆二蹲三跳起,快速蹬地展身体;提膝收腹伸小腿,后跟着地身前移;口诀的运用进一步提示了学生蹬、摆、展、收、伸的重点动作,而最难解决的伸小腿的问题,也在口诀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后脚跟着地。可以说:小口诀的运用既方便记忆又容易让孩子们理解重难点。
练习时学生跳起以后落在垫子上,起缓冲作用,保护学生踝关节、膝关节不受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