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2)
教学内容:教材第75页例3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
~20各数。
2.通过精心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得到提高。
3.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11~20各数。
教学难点:理解数位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接龙式数数,从1数到20,从5数到13,数出20以内的双数,20以内的单数。
2.说一说这些数的组成。
12
15
13
19
17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认识计数器。
课件出示带数位的计数器。
教师介绍:这是计数器,是我们认识数时不可缺少的好朋友。计数器的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一个珠表示1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
指名说一说,计数器上十位和个位的位置。
2.用计数器表示数。
(1)课件出示1捆小棒零1根小棒。
指名说一说,这是几根小棒?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我们不用数就可以得到结果,因为1捆小棒就是1个十,再加
1根就是11根。
提问:十一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出来呢?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教师演示:1个十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1个珠,在十位上写1。1个一在个位上拨1个珠,在个位上写1。
板书数位表,在数位表中写数。
(2)课件出示1捆零7根小棒,指名说一说这是多少根小棒?
提问:十二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出来呢?
学生讨论并借用计数器写数。
集体交流,指名演示,并在黑板上的数位表中写出来。
(3)出示2捆小棒,指名说一说,这是几根小棒?
提问:2捆小棒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
学生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2捆小棒表示2个十,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十位上写2,个位上1个也没有,用0补齐数位。
提问:不用小棒摆,能用计数器表示出13
~19各数吗?
指名拨一拨,写一写。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5页做一做第1题。
先指名说一说,再让学生在书上写一写。
2.完成教材第75页做一做第2题。
同桌两人为一组,在数位表中摆一摆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75页做一做第3题。
4.完成教材练习十七第8题。
同桌合作,一人说出某个数的组成,另一人来猜是几,轮流进行。
5.完成教材练习十七第7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本题突出了“十”在数数中的作用,初步感受十再添上几就是十几,为学习相关计算奠定基础。
6.完成教材练习十七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拓展提升
有3张数字卡片。
10、20、12、21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1~20各数的写法,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交流,教师补充。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七第9、10、12题。
通过复习,让学生把知识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链。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反复叙述计数器上十位和个位的位置,帮助学生记忆。
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11、17和20后,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讨13~19各数的写法。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2)
例3
十位个位111720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用计数器写数的过程中,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继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不足之处:在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时,教师语言过多,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的部分教师不能做到放开学生的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学习。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多交流多叙述,充分让学生理解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合起来就是十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