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练习课
复习内容:教材练习九相关题目。
复习目标:
1.巩固乘法的意义,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等学习方法,让学生感知一个乘法算式在脱离情境支撑的前提下,可以表示两种含义。
3.培养孩子独立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在练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知识梳理
我们已经认识了乘法,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关于乘法的知识。1.乘法的意义。
2.乘法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在小组内回顾、交流后指名汇报,师生共同补充完善: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乘数,乘得的结果叫做积。师:通过前两节课对乘法的学习,今天我们一起来完成练习吧!二、针对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九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结果,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练习九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再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3.完成教材练习九第9题。引导学生看清题中的条件,再独立列式,同桌互相读一读。在练习中培养学生认真读题、仔细分析题目的习惯。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九第10题。小组讨论、交流,指名汇报结果。对于“3+2+1+3”引导学生明白:可以把“2+1”看成“3”,即原式可以看成“3+3+3”。2.完成教材练习九第12题。学生自主连线,指名展示。并说说自己的理由。3.完成教材练习九第13题。教师引导:3×2既可以画成3个2,也可以画成2个3。5×4既可以画成5个4,也可以画成4个5。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交流、检查。教师有选择性地展示,集体进行评价。4.完成教材练习九第14题。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把乘法算式转化成加法算式并计算,让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简便性。四、拓展延伸把下面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4+4+4+4+8=4×6
5+5+5+10=5×57+7+7+7+7-7=4×7
2+2+2+2+2-4=2×3五、课堂总结这几节课我们都在学习乘法,对于乘法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重在复习乘法的意义。通过练习,再次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在练习中,始终抓住乘法的意义教学,不脱离乘法的本质。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练习始终结合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感知乘法的简便性。不足之处: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较少。
教学建议:适时丰富学生对乘法现实模型的认识,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数学模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