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课件+教案+练习)(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4.1《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课件+教案+练习)(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1-03 17:44:00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四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第1课时)
浙教版
七年级上
新知导入
观视频答问题
1.青藏高原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吗?
2.视频中提到了从哪里发现了什么动物的化石?
3.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新知导入
发现问题
“世界屋脊”曾经是一片海洋
同时也告诉我们,地壳是在变动的
新知讲解
一.地壳变动的证明
科学探究过程
1.
提出问题: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地壳始终在不断地变动着?
2.
建立假设:假设地壳发生变动,就会留下痕迹。如果找到这些证据,就能证明地壳发生了变动。
3.
设计实验方案:到野外收集地壳变动的证据。
4.
收集事实证据:
合作探究
寻找证据一
一.取一本书平放在桌面上,然后握住两端,用力向中间压,这时你观察到书本的形状。如果是岩石受到挤压,我们会发现怎样的现象呢?
书页受挤压变形
褶皱
褶皱山
合作探究
寻找证据二
想一想:是否所有岩层受力都会弯曲?
取一块石膏板放于桌边沿,然后握住两端,轻下压同时用力向中间
挤(或折),观察石膏板的变化。
石膏板受力断裂,断块位置发生错位
合作探究
岩层的断裂--断层
华山断层
A
B
C
寻找证据二
合作探究
整理归纳
岩石变形后的地质构造有两种:
水平岩层在
下,发生
导致褶皱,或引发
导致断层,这是地球上
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内力的作用
弯曲
断裂
山脉和谷地
合作探究
寻找证据三
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情况
建成时到十五世纪,地壳下降6.3米
十五世纪到十八世纪,地壳上升6.3米
十八世纪到1955年,地壳下降2.5米
3.6米
6.3米
2.5米
建成时
十五世纪
十八世纪
1955年
大理石柱的升降说明了什么?
地壳在做升降运动
(横线部分表示曾被火山灰覆盖,小点部分保留着海洋生物活动的痕迹)
合作探究
寻找证据四
高山有螺蚌壳
鱼龙化石
火山和地震
珠穆朗玛峰的不断升高
陆地上有古河道的痕迹
还有哪些证据证明地壳的运动呢?
新知讲解
说一说
火山、地震现象
地壳变动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则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
你认为地壳变动最直接的证据是什么?
地壳变动
上升运动
下沉运动
缓慢运动
激烈运动
高山、高原
火山、地震
裂谷、海洋
合作探究
互动交流
根据上述地壳变动的现象,推测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的主要来源是?
1.将烧杯内装上适量滴有红墨水的水
2.将两块硬质紧靠放入烧杯内
3.将水杯放到能加热的酒精灯上加热
4.观察放入烧杯的纸张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或地球本身,(如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所放出的能量大量积累)(地球内力)
新知讲解
二.探究火山
火山活动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
合作探究
互动交流
1.火山形成原因是什么?
2.火山由哪几部分构成?其喷发物主要有哪些?
3.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何处?它们是怎样冲出地表的?
4.火山有哪些类型?
5.火山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6.火山活动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阅读课本,深入了解火山的特点:
新知讲解
展示交流
火山形成原因
坚硬的岩石底下有高温高压的岩浆在活动着,
岩浆可以沿着地壳薄弱处的裂缝喷出地面。
新知讲解
展示交流
火山由哪几部分构成?其喷发物主要有哪些?
火山口
火山锥
岩浆通道
喷发物
气态:(水蒸气、
二氧化硫等)
液态:(熔岩流)
固态:(火山灰、火山尘等)


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何处?
它们是怎样冲出地表的?
岩浆主要来自软流层,
沿着地壳的裂隙喷出地表。
新知讲解
展示交流
活火山
休眠火山
死火山
正在喷发或周期性喷发的火山
史前曾经喷发,现处平静,仍能复苏
曾经喷发过,但长期处于静止状态
如:日本富士山、台湾的七星山
如:乞力马扎罗山、山西大同火山群
如:长白山天池、东北五大连池
火山的类型
新知讲解
展示交流
外形呈圆锥状
的富士山(活火山)
正在喷发的
冰岛活火山
(没有明显的火山锥)
天池(休眠火山)
死火山
合作探究
观察发现
目前,全世界被确认的各类火山共有2500
余座。世界火山分布有什么规律?
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它们的分布并不均匀。
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火山活动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
(1)不利影响:
岩浆喷发后形成的熔岩流几乎摧毁所经地区的一切,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
火山喷发物影响大气污染,火山灰流和泥流能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
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被火山灰掩埋意大利庞贝城遗址
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2)有利影响:
风化后的火山灰和熔岩可以形成肥沃的土壤
火山附近有丰富的地热、温泉和矿产资源
火山口可以成为很好的旅游景点
长白山天池
新知讲解
拓展视野
火山是天然的化肥厂
有的活火山地区的居民,尽管那里火山频频爆发,他们仍然冒着生命危险在火山虎口底下居住。问他们为何留恋在此,他们则说舍不得离开这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地。因为火山爆发的火山灰是极好的天然肥料,它含有多种农作物所需的养分。蜚声中外的意大利维苏威火山下,意大利人已在火山附近开了几家大型化工厂,利用火山喷发的气体制造硼酸、氨水和硫酸化合物。
新知讲解
拓展视野
火山天然蒸汽取暖供热站
常年被冰雪笼罩的冰岛,许多家庭通过火山蒸汽取暖供热。冰岛人还利用地热资源进行温室蔬菜花草种植、建立全天候室外游泳馆、在人行道和停车场下铺设热水管道以加快冬雪融化等。冰岛不冰,
四季如春,原来也是火山的功劳。
课堂练习
做一做
1.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売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人们在喜马拉雅山脚下发现有贝类化石出现,这说明(
)
A.以前这里有生活在陆地的贝类
B.现在这里离海洋很近
C.地壳变动前这里是海洋
D.地壳变动使生物生活环境也随地势而改变
A
C
3.下列现象肯定不是由地壳变动引起的是(  )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受暴雨袭击,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洪灾
C.菲律宾马尼拉东南405千米处一座火山喷发
D.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4.下列不属于火山带来的灾害的是(  )
A.掩埋农田、房屋
B.污染空气、导致气候异常
C.造成人员伤亡
D.造成大面积地裂
课堂练习
做一做
B
D
课堂练习
做一做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典型火山是由岩浆通道、火山口、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2)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来自地幔中的_________。
(3)全球火山主要集中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火山锥
软流层
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
1.通过搜集资料——褶皱山、断层、高山上发现鱼龙化石等,证明了地壳在不断的变动。
2.通过验证、对比我们学习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假设、推测、证据、结论。
3.通过观察和搜集资料我们知道了火山的结构以及火山带给人们的利和弊端。
板书设计
地壳的变动
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建筑物的升降、褶皱、断层
地壳变动的证明
火山
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环太平洋沿岸、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分类
分布
火山口、火山管、火山锥
组成
固态、液态、气态
喷发物
益处和害处
作业布置
做一做
火山的功与过
1.搜集资料,找出著名的火山。
2.分析每一个可利用的火山的资源。
3.建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三章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教学设计
第1课时
课题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地壳的变动。2.指导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能过读图说出火山、地震带。过程与方法:1.寻找证据,查阅资料能力,用证据支持地壳是变动的。2.通过实验活动,认识地壳变动主要是水平运动(垂直升降运动从属),了解地壳弯曲和断裂的形成。3.读图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形成通过证据支持结论的治学研究态度,树立正确科学探究精神。2.培养学生关爱地球、了解地球、保护地球的意识。
重点
地壳变动的证明,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世界火山的主要分布规律。
难点
地壳变动的证明,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世界火山的主要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青藏高原发现鱼龙化石》。提出问题:(1)青藏高原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吗?(2)视频中提到了从哪里发现了什么动物的化石?(3)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点出本节课话题:同时也告诉我们,地壳是在变动的
观看视频,思考回答问题:“世界屋脊”曾经是一片海洋;
以视频的形式将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讲授新课
活动一.寻找地壳变动的证明1.引领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和过程:(1)提出问题: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地壳始终在不断地变动着?(2)建立假设:假设地壳发生变动,就会留下痕迹。如果找到这些证据,就能证明地壳发生了变动。(3)设计实验方案:到野外收集地壳变动的证据。(4)收集事实证据:2.引导学生实验与搜集资料(一)取一本书平放在桌面上,然后握住两端,用力向中间压,这时你观察到书本的形状。如果是岩石受到挤压,我们会发现怎样的现象呢?结论:野外可以找到褶皱山脉证明地壳的变动。3.追问:想一想:是否所有岩层受力都会弯曲?实验探究:取一块石膏板放于桌边沿,然后握住两端,轻下压同时用力向中间挤(或折),观察石膏板的变化。出示山脉断层:岩层的断裂--断层是地壳变动的又一证据。4.归纳总结:岩石变形后的地质构造有两种:水平岩层在内力的作用下,
或发生弯曲,或引发断裂,
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
的最重要原因。5.引导学生寻找证据三: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情况。提出问题:大理石柱的升降说明了什么?6.展示证据四:高山有螺蚌壳出示图片,结合课堂开头的视频,引导学生去总结地壳变动的证据。7.追问:还有哪些证据证明地壳的运动呢?补充:陆地上有古河道的痕迹;火山和地震。8.你认为地壳变动最直接的证据是什么?9.总结归纳——地壳变动的现象。地壳变动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则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10.提问:根据上述地壳变动的现象,推测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准备实验:
(1)将烧杯内装上适量滴有红墨水的水(2)将两块硬质紧靠放入烧杯内(3)将水杯放到能加热的酒精灯上加热(4)观察放入烧杯的纸张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活动二.探究火山1.播放视频《火山爆发》,体会火山活动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2.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提出问题:阅读课本,深入了解火山的特点:(1)火山形成原因是什么?(2)火山由哪几部分构成?其喷发物主要有哪些?(3)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何处?它们是怎样冲出地表的?(4)火山有哪些类型?(5)火山的分布有什么规律?(6)火山活动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3.设置展示交流环节:(1)火山形成原因:坚硬的岩石底下有高温高压的岩浆在活动着,岩浆可以沿着地壳薄弱处的裂缝喷出地面。(2)火山由哪几部分构成?其喷发物主要有哪些?(3)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何处?它们是怎样冲出地表的?(4)火山的类型:A活火山:正在喷发或周期性喷发的火山。如:日本富士山、台湾的七星山。B死火山:曾经喷发过,但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如:乞力马扎罗山、山西大同火山群C休眠火山:史前曾经喷发,现处平静,仍能复苏;如:长白山天池、东北五大连池图文结合介绍火山的形状;不同火山的外部形态和活动特点是千差万别的。(5)火山活动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A不利影响有哪些?①火山喷发物影响大气污染,火山灰流和泥流能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②岩浆喷发后形成的熔岩流几乎摧毁所经地区的一切,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B有利影响:①火山附近有丰富的地热、温泉和矿产资源②火山口可以成为很好的旅游景点(6)补充材料:火山是天然的化肥厂火山天然蒸汽取暖供热站
1.明确探究过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2.实验探究与实景相结合:挤压书本会变形——山脉受到挤压变形。3.想一想,做一做:石膏板受力断裂,断块位置发生错位4.归纳岩石变形的两种形态。5.读图分析—总结归纳:地壳在做升降运动。6.读图归纳7.说一说:珠穆朗玛峰的不断升高8.想一想:火山、地震现象9.说一说,写一写10.实验与观察—总结结论:地壳变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1.观视频,谈感受2.小组合作探究—分工记录—搜集资料与查阅课本相结合3.展示交流:(1)说一说(2)将知识结构图化:(3)看图回答:岩浆主要来自软流层,沿着地壳的裂隙喷出地表。(4)说一说: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说一说:例如,日本的富士山
就是一座外形呈圆锥状、长期周期性喷发的活火山;而冰岛等地许多正在
喷发的火山却没有明显的火山锥。(5)探究火山的利和弊:说一说:利:风化后的火山灰和熔岩可以形成肥沃的土壤(6)读一读,拓展视野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注重方法的引领搜集资料与动手实验演示相结合,降低知识的难度,便于学生接受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为主导,教师及时补充归纳,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脉络不断地追问,逐步深入知识探究的纵向探究首先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火山的威力,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小组合作学习,分工明确,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图为载体,图文结合,加深学生对火山知识的理解图文结合,加强知识的抽象化的转化,降低难度
随堂练习
1.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売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人们在喜马拉雅山脚下发现有贝类化石出现,这说明(
)A.以前这里有生活在陆地的贝类B.现在这里离海洋很近C.地壳变动前这里是海洋D.地壳变动使生物生活环境也随地势而改变3.下列现象肯定不是由地壳变动引起的是(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B.受暴雨袭击,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洪灾C.菲律宾马尼拉东南405千米处一座火山喷发D.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4.下列不属于火山带来的灾害的是(  )A.掩埋农田、房屋
B.污染空气、导致气候异常C.造成人员伤亡
D.造成大面积地裂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典型火山是由岩浆通道、火山口、_________三部分组成。(2)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来自地幔中的_________。(3)全球火山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真完成,当堂达标
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1.通过搜集资料——褶皱山、断层、高山上发现鱼龙化石等,证明了地壳在不断的变动。2.通过验证、对比我们学习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假设、推测、证据、结论。3.通过观察和搜集资料我们知道了火山的结构以及火山带给人们的利和弊端。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三章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1课时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种自然现象中,不能反映地壳变动信息的是(  )
2.
下列自然现象可以反映地壳变动信息的是(

①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上有海洋生物活动遗迹
②华山北坡大断崖
③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
④采石场上有弯曲的岩层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地中海上的斯特龙博利火山每隔二三分钟就要喷发一次,夜间在150千米外都能看到火山喷发的红光,被海上过往的船只称为“地中海的灯塔”。根据以上描述可知,斯特龙博利火山属于(  )
A.活火山
B.死火山
C.休眠火山
D.以上都不对
4.
当我们在采石场看到如图所示的弯曲岩层时,我们可以判断(  )
A.该地曾受过水平方向的挤压
B.该地的地壳一直处于上升状态
C.该地曾经是海洋的一部分
D.该地不可能会发生地震
5.
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
A.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
B.南极地区发现煤田
C.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
D.海浪拍击海岸
6.当我们在采石场看到如图所示的弯曲岩层时,我们可以判断(
)
A.该地曾受过水平方向的挤压
B.该地的地壳一直处于上升状态
C.该地曾经是海洋的一部分
D.该地不可能会发生地震
7.下列现象能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变动的是(
)
①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 ②喜马拉雅山上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 
③考古学家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有古河道的痕迹 
④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面积每年都在扩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了许多海螺、
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
A.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
B.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C.今天的海螺、海蚌是水陆两栖的
D.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9.在我国东部海底,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这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是陆地。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壳变动
B.
海平面上升
C.
人类活动
D.
地球运动
10.地球上总有许多自然灾害现象,下列灾害现象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是(
)
A.大雨引发的洪水、山体滑坡等灾害
B.台风“莫拉克”袭击我国南部沿海地区
C.某煤矿“3.28”透水事故
D.日本附近海域发生9级大地震
11.下列现象肯定不是由地壳变动引起的是(
)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受暴雨袭击,台州市部分地区发生洪灾
C.菲律宾马尼拉东南405公里处一座火山喷发
D.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
12.
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
)
A.地壳
B.地核
C.地幔的底部
D.地幔的软流层
13.
下列关于火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发后沉积的火山灰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肥料
B.火山喷发给居住在地球表面的人类带来了地热能源
C.火山活动给人类制造了一种壮丽的自然景观
D.火山喷发带出了地热,使大气温度升高,形成温室效应
14.
日本富士山被日本人成为圣山,山顶白雪皑皑。富士山是一座(

A.休眠火山
B.死火山
C.活火山
D.无法确定
15.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其喷发物主要有
(  )
A.岩石和火山灰
B.火焰和氧气
C.火山灰和岩浆
D.地核中的物质
二.填空题:
16.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说明,水平岩层在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或发生________,或引发__________,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2)图2反映的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3)自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则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只要我们平时仔细观察,就不难找到地壳变动的痕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17.
如图3为海陆变迁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插旗的小岛处由陆地变成了海洋,引起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海平面上升
C.海平面下降
D.大陆漂移
(2)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岩石中发现了鱼、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的事实,说明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曾经是一片    。?
(3)在太平洋上有一个小岛,一天中时而露出水面,时而浸在水下。这个小岛的这种变化   (填“是”或“不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如果不是,那么,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
1.
D
2.D
3.A
4.A
5.D
6.A
7.D
8.A
9.A
10.D
11.B
12.D
13.D
14.C
15.C
16.(1)地球内力
弯曲
断裂
(2)地壳的升降运动
(3)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合理即可)
17.
(1)A (2)海洋
(3)不是 海水的潮涨潮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