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时
用数学
教学内容:教材第84页例5及练习二十一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通过在具体情境中的探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多角度观察的过程,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如何分析、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客车座位示意图图片(学生)。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式口算(说出相应口诀)。?2×5=
?6×3=?
8×4=
?
7×5+7=2×7=
?9×3=?
7×4=
7×7-7=?2.看图列式。?课件出示草莓图(横着每行5颗,竖着每列6颗草莓)。问:一共有多少颗草莓?独立解答后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么想的。3.揭示课题。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草莓的颗数,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同学们都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继续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一)寻找解决问题的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5及主题图。1.读例5,说一说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信息:2名老师和30名学生。问题:能坐得下吗??2.要想解决“坐得下吗?”这个问题,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1)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有多少个座位?然后进行比较。?3.解决第一个问题很容易,第二个问题要从座位示意图中找信息。?(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1.质疑:这么多座位,你准备怎样观察?(在自己的示意图上圈一圈)?2.先独立解答,再小组交流。3.小组汇报有几种不同的列式方法,并请方法最多的小组上台展示,其他小组认真观察,将自己不一样的算法也展示到黑板上。?(三)交流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学生上台逐图汇报自己是怎样看的并结合列的算式说说自己的想法。1.指名说方法(示意图边指边说),呈现不同的解题过程。?方法一:(横看)7×4+5=33(个)?方法二:(横看)8×4+1=33(个)?方法三:(竖看)4×7+5=33(个)?方法四:(竖看)4×8+1=33(个)?方法五:(横看)8×5-7=33(个)?方法六:(竖看)2×8=16(个)2×8=16(个)
16+16+1=33(个)?方法七:(竖看)2×7=14(个)
2×7=14(个)
14+14+5=33(个)回到问题,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吗?因为32﹤33?答: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教师强调解决问题,解答完记得要写答。3.梳理解决例5座位够不够的问题的解题思路。?解这一道题时要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再用以前学过的乘加求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最后进行比较来解答。我们在解答应用题时一定要认真读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然后选择正确的计算方式,最后列式计算,通过比较来解答问题。四、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84页做一做。幼儿园的王老师也请同学们帮她算一算这些鸡蛋够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吃吗?你们看到了什么?获取到哪些数学信息?独立完成,指名汇报。(汇报时一定要让学生说出每个算式,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五、拓展提升已知每辆小汽车可坐3只小动物,每辆大客车可坐8只小动物。一共有40只小动物要去参加运动会,来了1辆小汽车和4辆大客车,够坐吗?4×8+3=35(只)
35<40,不够坐六.课堂总结今天的知识你都学会了吗?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这节课,我们用了乘加、乘减解决了够不够的问题,希望同学们能灵活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去解决我们身边的数学问题。
草莓图引导学生有序观察。为新课座位示意图指引方向。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学生在情境中收集信息并解决问题,感受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存在。让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不同,了解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通过同类型的题型的训练,认识同样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板书设计
用数学
例5
(1)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怎样解答?
2+30=32(人)
方法一:(横看)7×4+5=33(个)?
方法二:(横看)8×4+1=33(个)?
方法三:(竖看)4×7+5=33(个)?
方法四:(竖看)4×8+1=33(个)?
方法五:(横看)8×5-7=33(个)?方法六:(竖看)2×8=16(个)2×8=16(个)16+16+1=33(个)???
方法七:(竖看)2×7=14(个)2×7=14(个)14+14+5=33(个)
因为32﹤33乘客数<座位数坐得下。?
答: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设计中,注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理解乘法计算的含义和方法,渗透用乘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例如本节课中我们首先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然后和学生探讨如何解答,最后通过验证来证实,使学生了解到所学知识的用处和用法,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之处:在开放式教学中过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上,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把握。教学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放开手脚,但当点拨时还需点拨,当讲授时还需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