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观察物体(一)
第1课时
观察物体(一)(1)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1及练习十六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并学会根据不同角度看到的图形准确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观察能力、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爱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从不同角度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角度看到的图形准确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玩具大熊猫实物。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游戏:看照片,猜猜这是谁?通过课件出示背面照片;让学生猜一猜他是谁?接着出示侧面的照片;让学生继续猜一猜他是谁?最后出示正面的照片;揭开谜底。师:刚才同学们仔细地看就叫做“观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
(一)本位观察1.出示玩具大熊猫。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请看这是什么?(出示玩具熊猫)小组观察实物玩具大熊猫,课件出示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拍摄的照片2.小组交流,说说你看到了大熊猫的哪一面。师:老师给每组都准备了一只玩具大熊猫,请大家拿出来,仔细观察,你看到了大熊猫的哪一面?和屏幕上哪张照片是一样的?师:请你把你看到的,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注意说的时候请用:我从哪面看的,我看到和屏幕上几号照片是一样的,我的角度看到了大熊猫的什么。3.全班汇报。指名同学汇报(请不同位置的同学说说自己在哪个位置观察,看到的图形和屏幕上几号照片是一样的),集体订正。(二)换位观察师:刚才,每个同学只观察到了熊猫的一个面,大家想不想换个位置观察一下?1.想象。师:请同学们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坐在你对面的同学观察到的熊猫是什么样子的?2.换位观察,验证想象。师:请你和坐在你对面的同学交换位置进行仔细观察,验证一下和你刚才头脑中想象的是否一样?(观察后指名同学回答)师:刚才我们已经观察了图形的两个面,那另外的两个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先想象一下,把想象的图形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再请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换位置,进行观察验证。3.全班汇报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和验证,我们知道了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玩具熊猫的形状也不一样。
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独立完成后,先同桌交流再指名汇报。(重点强调: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区别)2.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第1题。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汇报,指名说出判断理由。五、拓展提升六、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七、作业布置教材练习十六第2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通过想象和换位观察验证,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看,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新知识。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一)(1)正面
后面
左侧面
右侧面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以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巧妙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顺利揭示课题,并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是不同的。教学效果较好。不足之处:本节课在学生活动的安排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上,还需要加强。教学建议:重视数学活动教学和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知识,进一步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