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加法(2)
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例3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能正确进行计算。
2.初步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验算方法,学会利用加法验算的方法检查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体会验算的意义。
3.培养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
教学难点: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算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358+238
783+32
指2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针对板演情况,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
小结: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前一位在计算时一定要加上进上来的1。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连续进位的算理。
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例3情境图。
(1)请大家仔细读题,谁能列出算式?(指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445+298=
学生讨论计算方法,指名学生说一说再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指名学生重点讲一讲计算的过程。
(3)师生共同总结:
与上节课所学的一次进位不同,这里出现了连续进位,是连续进位加法。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哪一位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前一位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1。
2.验算。
师:同学们,我们完成计算后,怎么检验计算的结果是不是正确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吧。
学生思考交流,指名说一说。
方法1:可以把两个数调换一下位置,再算一遍。
方法2:可以用减法验算。也就是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看结果是不是“另一个加数”。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真多。减法验算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知识,今天,我们就用第一种方法来验算。大家试一试吧。
学生验算,教师巡视。指名学生板演验算过程。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8页做一做。
指4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直接写在课本上。
完成后,指名学生说一说是怎么进行计算的,计算时都注意什么,再说一说是怎么验算的。
2.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学生说一说。
五、拓展提升
乐乐家东边367米处是超市,西边488米处是学校。这天,乐乐放学先到超市买了东西,才回家。他一共走了多少米的路?
367+488=855(米)855+367=1222(米)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和上一节课学的有什么不同?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我们还学习了什么?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八第4题,并验算。
通过复习旧知,巩固三位数加三位数一次进位的算理,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利用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自主学习连续进位的加法,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
引导学生检验笔算结果是否正确,让学生感知验算的意义,培养学生检查计算结果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加法(2)
例3
445+298=743
验算:调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探索验算的方法,通过这样开放的、动态的学习活动,学生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还获得了数学思想。
不足之处:没有充分估计小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至于使他们在探索验算方法时出现了脱节现象,跟不上节奏。
教学建议:扎实地准备教材,认真设计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