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内容:教材第51页例2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2.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讨论交流,提高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3.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难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口述,学生回答。
3个2是(
),4个5是(
)。
8里面有(
)个2,8里面有(
)个4。
2.看图说说“倍”。
指名学生说一说第二行分别是第一行的几倍。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探索计算“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
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情境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他们在干什么?你搜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指名学生说一说)
师:图中提到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这是关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也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师:请大家和同桌讨论,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再找一找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探讨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投影摆一摆,说一说)
方法1:用圆形纸片代表擦桌椅的人数,三角形纸片代表扫地的人数。扫地的有4人,可以把4人看成一份。把擦桌椅的人数,4人4人地分,可以分成这样的3份。所以可以说,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人数的3倍。
方法2:我只用圆片表示人数。擦桌椅的摆12个,扫地的摆4个。把12个圆片4个4个地分,可以分成3个4,所以说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人数的3倍。
方法3:用除法。要解决12是4的几倍,其实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所以可以用除法:12÷4=3,12里面有3个4,所以说12是4的3倍。
师:12÷4=3里,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学生思考,指名学生说一说。
小结:我们反复提到了“一份”。把谁看成一份的数,谁就是“一倍数”。把4看成一份的数,4就是“一倍数”,12就是多倍数。12里有3个4,也就是说12是4的3倍。这里的3倍,只是12和4之间的数量关系,不是单位名称,所以结果不写“倍”。
2.找一找“一倍数”和“多倍数”。
(1)河里有5只鸭子,有20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倍?
(2)文具店里,自动笔2元一支,大笔记本12元一本,大笔记本的价钱是自动笔的几倍?
(3)蓝色的旗子有4面,红色的旗子有12面。红色旗子是蓝色旗子的几倍?
同桌合作,先找出每道题中的“一倍数”和“多倍数”,再求出“多倍数”是“一倍数”的几倍,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
小结:“是”字后面的是“一倍数”,前面的是“多倍数”;用大数除以小数,计算的就是“大数”是“小数”的几倍。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2题。
师: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怎么解决问题?
学生思考,指名学生说一说。
2.6是3的(
)倍,9是3的(
)倍。
12是3的(
)倍,12是6的(
)倍。
8里面有(
)个4,就说8是4的(
)倍,列式计算:_______________。
30里面有(
)个6,就说30是6的(
)倍,列式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立填写,集体订正。
五、拓展提升
1.有2个梨,6个橘子,18个苹果。说一说这三种水果之间的倍数关系。
橘子的个数是梨的3倍,苹果的个数是橘子的3倍,苹果的个数是梨的9倍
2.有一种植物发芽后每天长高1倍,第16天已经长到16厘米,哪天长到4厘米?第14天
六、课堂总结
大家知道怎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了吗?我们可以借助画图的方法帮助理解倍的数量关系,知道判断“一倍数”和“多倍数”的方法。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一第3题。
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操作、讨论、发现、归纳,提高学习能力。
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倍的概念,理解如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并准确找出“一倍数”和“多倍数”。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例2
12÷4=3
结果不写“倍”
答: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
把谁看成一份的数,谁就是“一倍数”,另一个数就是“多倍数”。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时围绕学生动手操作的方式展开,这样能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体会生活中许多数量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懂得了如何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效果很好。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没有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转化成“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思想。
教学建议:注意把握时机,把数学的转化思想渗透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