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61页例2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能正确进行计算。
2.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笔算中的进位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题卡。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2×4=???
10×4=?
60×7=
200×7=
112×3=
423×2=
120×4=
?
223×3=
40×6+5=??????????
30×8+20=
2.用竖式计算。
教师计时,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投影展示结果,重点说一说第2题的计算顺序。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2情境图。
师:大家仔细观察,把你观察到的数学信息给大家说一说。
指名学生回答。
出示问题:一套连环画16本,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连环画?
指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16×3=。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你可以利用你的经验计算这道题吗?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
(1)学生思考讨论,自主交流后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2)师生共同探讨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教师重点让学生表达竖式乘法的计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3)理解深化,规范格式。
师:还可以这样理解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个位的3乘6得18,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8;个位的3乘十位的1得3个十,3加上进来的1得4个十,在十位上写4,即
同学们想一想,这个乘法和上节课学习的乘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教师概括:这里出现了一次进位的情况,所以我们在计算时,一定要记住加上进位数。
师:有了这个基础,你会不会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呢?来挑战一下吧!
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用竖式计算。
213×4
151×4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指2名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计算顺序和过程。
提醒学生:第1题,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第2题,十位满二十向百位进二。
小结:在做有进位乘法时,从个位开始乘,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在计算前一位时要加上进来的几。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
第1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计算结果。
第2题,第一行学生独立完成。第二行指4名学生板演,全班交流计算过程。
2.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五、拓展提升
1.你会填吗?
示例:
2.学校团体操表演,有4个红色方阵,每个方阵有121人;有3个绿色方阵,每个方阵128人。一共有多少人?
121×4=484(人)
128×3=384(人)
484+384=868(人)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觉得在计算有进位的乘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三第3、4题。
通过复习旧知,梳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和书写格式,为学习本节课做铺垫。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算法,让学生将想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样在说的过程中,也会进一步加深对算法的理解。
强化不进位和进位乘法的算理,巩固所学知识,并尝试自己总结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
板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
例2
16×3=48
从个位乘起,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在计算前一位时要加上进来的几。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学生知识的迁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方法。
不足之处: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当问题一抛出我总希望马上有学生能回答,生怕冷场,所以也就造成了一些中差生没有时间思考,学习的步伐是被拖着的。提问还需艺术性。
教学建议:课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让每一位学生包括基础薄弱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参与合作探究。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如提问的技巧,表扬的技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