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
教学内容:教材第86页例5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通过独立探究和交流合作,进一步巩固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通过动手实践,解决多个正方形拼长方形哪种拼法周长最短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解决多个正方形拼长方形哪种拼法周长最短。
教学难点:掌握拼周长最短图形的技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同规格的长方形卡片和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2.下面的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厘米,求这些图形的周长。
指名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86页例5。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了解已知条件。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思考,指名学生说一说。
已知用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拼长方形和正方形,求怎样拼周长最短。
师:好,同学们拿出正方形纸片,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同桌合作,教师巡视,集体交流拼法。
拼法一:
这样拼的是长方形,长是16分米,宽是1分米。
周长:(16+1)×2=34(分米)。
拼法二:
这样拼的是长方形,长是8分米,宽是2分米。
周长:(8+2)×2=20(分米)。
拼法三:
这样拼的是正方形,边长是4分米。
周长:4×4=16(分米)
师:还有其他拼法吗?
小组交流后指名学生汇报:
摆一行,一行16个;摆2行,一行8个或摆8行,一行2个;摆4行,一行4个。而摆3行、5行、6行、7行都不能构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所以只有这三种拼法。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怎样拼周长最短?(指名学生说一说)
小结:拼成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周长越短,当拼成正方形时,周长最短。
四、巩固练习
1.用3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拼长方形和正方形。怎样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学生同桌合作完成,指名学生汇报。
2.完成教材练习十九第4题。
引导学生思考:使贴的花边最少,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分组讨论后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3.完成教材练习十九第7题。
第2问引导学生理解“篱笆至少要多少米”是什么意思,哪一条边靠墙,然后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五、拓展提升
一个周长是12厘米的长方形,是由5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的,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12÷12=1(厘米)
1×4=4(厘米)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是不是很有意思?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先读懂题意,认真分析和思考。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九第5、6、8、9题。
复习旧知,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真正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在动手摆一摆中,学会合作,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方法的比较,归纳整理出了重要的知识点,学习效果更好。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
例5
(16+1)×2=34(分米)
(8+2)×2=20(分米)
4×4=16(分米)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语言表达时教师适时补充,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又让知识更加深刻地印入学生的记忆里,教学效果良好。
不足之处:拓展知识的时候,有个别学生没有跟上教学进度,出现了滞后。
教学建议:教师巡视时要注意对个别学生的关注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