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数与代数(2)
复习内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教材第109~110页及相关题目。
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倍”的意义;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3.经历整理复习、系统训练的学习过程,体验归纳整理、灵活运用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倍”的意义;提高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意义;提高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题卡。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知识梳理
师:同学们,这一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数的计算的知识?
同桌合作回顾,然后在全班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二、针对练习
1.计算题卡上的各题。
47+33=
36-18=
843-564=
440-150=
23×3=
26×5=
605×7=
240×6=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教材第109页第1题第(3)、(4)、(5)题。
第(3)题,教师强调:第一问的结果要作为第二问的条件,必须要保证结果正确,否则第二问无法正确解答。
第(4)题,学生先独立列式,教师引导学生先估算,再准确计算。
第(5)题,先引导学生理解“2倍”是什么意思,再独立列式解答。
3.完成教材第110页第3题。
分数可以“数”,我们把大家数过的分数砌成“分数墙”。
引导学生交流反馈:相同的长方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数的次数就越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二十四第6、7、10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水果店原有苹果265千克,又运来346千克,现在水果店一共有多少千克苹果?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有72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9人。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人数是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多少倍?参加两个兴趣小组的共有多少人?
独立完成,订正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拓展延伸
1.把3本相同的书摞起来,高度是18毫米。如果把30本相同的书摞起来,高度是多少毫米?
18÷3×30=180(毫米)
2.实验小学组织同学们回收废旧电池,现在已经收集了185节,再收集多少节就正好是现在的4倍?
185×(4-1)=555(节)
五、课堂总结
说一说今天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二十四第5、8、9题。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和归纳,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树。
通过练习巩固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在练习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要抓住问题,全班交流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减少出错,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解决问题时,一定要让学生独立读题,明白题意后,再列式计算,要让学生多表达解题思路,在表达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思维。
板书设计
数与代数(2)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不足之处:练习题的层次性不明显。
教学建议:把练习分梯度进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