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1)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1)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29 06:5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第1课时
植树问题(1)
教学内容:教材第106页例1及练习二十四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试验、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的数据入手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教学重点:发现并理解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教师:每年3月12日是植树节,植树造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某学校也举行了植树活动,而且他们都是按一棵松树、一棵杨树的顺序来种的,如果最后一棵是松树,(课件出示)你知道是松树多还是杨树多吗?为什么?
生:如果最后一棵是松树,就是松树多,因为一棵松树对应一棵杨树,最后一棵松树没有对应的杨树,所以多出来一棵松树。
教师:在植树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问题。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例1。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让学生说一说从题中了解到的信息。
在回答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一边”“两端要栽”的含义。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举例或画图说明。
2.学生试着求一求。
预设一:100÷5=20
预设二:100÷5+1=21
教师:到底要栽多少棵呢?上面两种方法哪一种是正确的?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引导学生用画线段的方法进行验证。
3.动手操作,探究规律。
(1)教师:我们用一条线段表示100m的小路,每隔5m栽一棵,照这样一棵棵种下去,太长了,怎么办?
生:画短点。
遇到较复杂的数据,不便于研究的时候,我们可以换成较小的数据先从一些简单的情况入手进行研究。比如:我们可以先选取100m中的一小段研究。
(2)教师演示:我们选取100m中的20m来研究,用一条线段表示20m,每隔5m栽一棵,也就是说每两棵树之间相距5m。
观察图形,看看图中一共有几个间隔?种了几棵树?(种了5棵树,有4个间隔)
(3)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100m中的一段,动手画一画,看一看两端都栽,有几个间隔,能种几棵树。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有什么发现。
(4)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观察,在这些不同的画法中,有一个共同的地方:棵数比间隔数多1。
路长间隔长度间隔植树棵数10m52320m54525m55630m56750m60m
(5)不用画线段图,如果这条路是上表中的50m、60m,又应栽几棵树?
(6)归纳概括,理解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画的图形,思考:为什么两端都栽树,棵数比间隔数多1。
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直观理解。
一个间隔对应一棵树,再一个间隔又对应一棵树,两个间隔就对应两棵树,那么间隔数也是对应的树的棵数,最后多出一棵树,因此要用间隔数加1。
4.运用规律,验证例1。
回到例1,让学生说说哪种方案是正确的,错误的原因在哪儿。
引导学生说一说解决这类题时应注意什么。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07页做一做第1题。
使学生明确这道题也属于植树问题。找出对应例题中的总长、间隔长度、树分别是什么。
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四第2题。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完成练习二十四第4题。
引导学生找出此题与例题的区别。要想求路的总长,先要知道间隔数,由棵数=间隔数+1可得:间隔数=36-1。
五、拓展提升
1.一根木头长10
m,要把它锯成5段,每锯下一段要2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5-1=4(次)4×2=8(分)
2.一根木头长10
m,把它锯成4段用了6分钟,要把它锯成8段要用多少分钟?4-1=3(次)6÷3=2(分)(8-1)×2=14(分)
3.一根木头长10
m,把它锯成5段,每锯下一段要2分钟,再休息1分钟,锯完一共要用多少分钟?5-1=4(次)(4-1)×(2+1)+2=11(分)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植树问题中的两端都栽的情况。遇到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应先从简单的数据入手,然后发现规律,再解决复杂的问题。这是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好方法。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二十四第3、5题。
观看课件,思考后回答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猜想。
观察示意图,发现20m,每5m一段可以分成4段(即4个间隔)上面有5棵树。
动手画一画,看一看,再说一说。
用“总长÷间隔长度=间隔数,间隔数+1=棵数”计算。
观看课件,进一步理解规律。
独立完成后说一说思路。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1)
例1
两端都栽:总长÷间隔长度=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1
100÷5=20
20+1=21(棵)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设计“理解信息—形成猜想—化繁为简—交流汇报—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教学流程,从而让学生建立“植树问题”数学模型。
不足之处: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不明显。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也注重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