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3)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3)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29 06:5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植树问题(3)
教学内容:教材第108页例3及练习二十四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及交流活动,探索、建构封闭线路上“树的棵数=间隔数”的数学模型,并能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封闭图形中的植树问题的规律,并能够解决简单的相关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发现封闭图形中的植树问题的规律,并能够解决简单的相关植树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打着结的圆形绳。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前面我们一起探究了植树问题。沿一条线段植树,会有几种情况?每种情况下,植树棵数和间隔数有什么关系?
2.导入课题。
不论是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还是只栽一端,它们都属于线形植树。生活中还有沿圆形花坛摆花,沿正方形(长方形)草坪四周植树的情况(课件展示)这样的植树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出示例3。
学生读题,了解数学信息。
2.交流探究。
(1)提出问题:环形植树的间隔数和棵数又有什么关系呢?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利用画图等方法交流讨论得出封闭图形中植树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
3.汇报交流,发现规律。
指名学生介绍自己的做法和发现。
教师汇总学生的发现,得出规律: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一个间隔就总是有一棵树和它对应,所以,封闭图形植树时,棵数=间隔数。
4.进一步理解。
师:这个规律和哪种情况的规律是一致的?(一端栽一端不栽)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教师利用打结的圆形绳,演示。从一个结处剪开,发现封闭图形中的植树转化为了“一端栽一端不栽”问题。
5.解决问题。
利用发现的知识,解决例3。
学生独立完成。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08页做一做。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四第13题。
解决方法多种:
方法一:先求周长,再用“周长÷间隔长度=间隔数=棵数”算出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方法二:分别求四条边上各栽多少棵,再求一共栽多少棵,注意四个角上的树不能重复计算。
3.完成教材练习二十四第11题。
学生画图,总结规律,解决问题。
注意:表示规律时方案可以不同。
五、拓展提升
1.在一个池塘周围要栽上柳树,每隔6m栽一棵树,池塘周长为420m,一共要栽多少棵柳树?在每两棵柳树之间栽2棵月季,一共栽了多少棵月季?
420÷6=70(棵)
70×2=140(棵)
2.30名同学在老师画好的圆形场地周围玩“丢手绢”游戏。开始时,他们每两人间的距离是1.5m。玩了一会儿,有15名同学被淘汰,剩下的同学继续玩,间隔应改为多少米?1.5×30÷15=3(m)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跟大家交流一下。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二十四第12、14、15题。
观看图形,发现都是在封闭图形上植树。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利用已有经验,可“化繁为简”选择一部分画图,得出规律。
把封闭图形“化曲为直”。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小组交流讨论,找出解决方法。
学生尝试画图找到这类问题的规律,再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3)
封闭图形的植树:棵数=间隔数
一端栽一端不栽
例3
120÷10=12(棵)
答:一共要栽12棵树。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这节课设计具体的操作体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对知识进行建构,体验探究的乐趣。
不足之处:对封闭图形中的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处理比较仓促,学生理解不充分。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后面问题的呈现可借助画图或课件中图形演示的形式出现,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