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位置与可能性
复习内容:位置和可能性内容及练习二十五相关题目。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让学生在现实的、有趣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不确定现象,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2.创设有趣的内容和有趣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强化对相关内容的认知。
3.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效果和信心。
教学重点: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借助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清按行、列确定物体位置与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这两种方法的联系与区别;感受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知识梳理
1.复习位置。
(1)提问:在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第一个数表示什么?第二个数表示什么?
第一个数表示列数,第二个数表示行数。
(2)请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
(3)同一列上的数对有什么规律?同一行上的数对有什么规律?
把一个点在方格纸上下、左右移动后,表示位置的数对有什么变化规律?
同一列上的数对的第一个数相同;同一行上的数对的第二个数相同;把一个点在方格纸上移动,向上(下)移动几个格后,数对的列数不变,行数加(减)几,向左(右)移动几个格,数对的行数不变,列数减(加)几。
2.复习可能性。
(1)描述事件发生的结果的可能性有三个:一定,可能,不可能。
一定、不可能→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
可能→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数量的多少与可能性大小之间的关系。
数量多?可能性大;数量少?可能性小。
二、针对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五第1题。
第(1)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第(2)(3)(4)题学生理解题意后在教材的附页中完成。
完成后比一比哪条小鱼和图中给出的小鱼最像,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2.完成教材第114页第5题。
同桌两人共同完成。
思考:根据表格中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每个人都有可能赢。而且赢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所以这个游戏是公平的)
3.课件出示题目:
有10颗白棋子、10颗黑棋子和一个不透明的袋子。向袋子中最多放10颗棋子,该怎么放?
(1)任意摸1颗,不可能摸出白棋子。
(2)任意摸1颗,摸出白棋子的可能性大。
(3)任意摸1颗,摸出白棋子和黑棋子的可能性一样大。
引导学生完成。
4.小组内讨论,说一说生活中的可能性。
用“可能”
“不可能”
“一定”对现象进行描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14页第4题。
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五第11题。
3.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五第12题。
四、拓展延伸
1.
如图,一辆汽车的初始位置在第2列第2行,表示为(2,2),3小时后,汽车的位置在(11,2)。
(1)在图中分别标出汽车两次所在的位置。
(2)如果图中每格的距离代表25km,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假设汽车一直在一条直线上沿一个方向行驶)25×9÷3=75(km)
(3)如果汽车从位置(11,2)再向北行驶1小时,将汽车所到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出来,并在图中标出来。75÷25=3
(11,5)
2.在一个盒子里放着3支长短、材质、形状相同的铅笔(1蓝2红),闭上眼睛,从盒子里摸出2支铅笔,摸到1蓝1红的可能性大,还是摸到2红的可能性大?摸到1蓝1红可能性大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复习了哪些知识?谈谈你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
配套练习中的相关题目。
以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和教师一起回顾有关位置的知识。
用课件展示图形,让学生说出规律。
学生独立说一说,画一画后找出规律。
同桌两人完成后思考。
答案不唯一。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设计借助生活中的问题,以游戏的形式展示复习内容和习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不足之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时间和空间不是太多。
教学建议:在教学时可以把针对性练习穿插在知识梳理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