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
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例3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2.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1.说出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是怎么求出来的?单位“1”是谁?(1)六(1)班今天的出勤率是98%。(2)一条公路已修64%。(3)实际产量是计划的120%。2.学校图书室去年有图书1400册,今年有图书1568册。今年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几?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1.
找出数学信息,理解题意。让学生自己尝试画线段图,说说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这样的数量关系和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数量关系类似,这里是求比原计划多造林的面积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2.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根据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式计算。方法一:先求实际比原计划多的面积。(14-12)÷12≈0.167=16.7%方法二:先求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14÷12≈1.167=116.7%116.7%-100%=16.7%3.变式:如果把问题改成“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如何解决呢?引导学生说出对问题的理解,确定解题思路,然后独立完成。思考: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16.7%,是不是就是指原计划造林就比实际造林少16.7%呢?使学生明白两个问题中的单位“1”改变了,因此不能说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16.7%,就是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16.7%。4.归纳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回顾解题过程,发现它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分析思路相同。只是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给出,必须先求出。四、巩固练习
1.
完成教材第89页做一做。让学生说一说题中谁和谁比。教师指出:在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几”等来表示增加、减少的幅度。2.完成教材练习十九第1题。五、拓展提升
1.某车间9月用电150千瓦时,10月比9月节约了10千瓦时,节约了百分之几?10÷150≈6.7%2.某车间10月用电140千瓦时,比9月节约了10千瓦时,节约了百分之几?10÷(140+10)≈6.7%六、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九第2~4题。
小组交流后指名回答。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自己画线段图,小组讨论交流对问题的理解。尝试独立列式计算。通过计算发现不相同,交流不同的原因在哪。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1)
例3方法一:先求实际比原计划多的面积。
方法二:先求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14-12)÷12
14÷12≈1.167=116.7%
=2÷12
116.7%-100%=16.7%≈0.167=16.7%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16.7%。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充分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去想、去说,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足之处: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时,关注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不够。教学建议:在教学中,要关注教学反思,使学生通过反思对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