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7.2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7.2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28 22:5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98页例2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将三种统计图进行系统的复习,知道每种统计图的不同作用,并能够根据实际进行合理的选择和使用。
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活动,经历统计图辨析的过程,增强统计观念。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统计的价值。
教学重点:辨析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从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1.课件出示三种统计图,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2.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如何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例2,组织学生仔细阅读统计表信息。思考:这三张统计表在统计侧重点上有什么不同?第一张表关注总量的变化;第二张表关注各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第三张表关注数量的多少。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这三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1)第一张表:要表示出数量的变化,你认为选择哪种统计图更好?小组内按选择的类型绘制统计图。会有两种情况: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这两种统计图都能达到目的,讨论交流哪种能更直观地表达数量的变化趋势。(2)组织学生探究第二张表的绘制。会有两种选择: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讨论:哪种统计图能更直观地表达统计表中的信息?扇形统计图能更直观地反映出各种树木的数量和树木总量之间的关系。当需要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时,选择扇形统计图更合适。(3)绘制第三张图。交流思考:为什么不能用其他的统计图?各种数据处于平行、独立的地位,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是不合适的;因为不需要知道各种树木的棵数占树木总棵数的百分比,所以也不需要用扇形统计图表示。
3.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但折线统计图能更直观地表示出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都能表示各部分占总量的百分比,但用扇形统计图能更直观地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就是能直观地表示出具体的数据。
四、巩固练习
1.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下面的数据最合适?(1)表示各大洲陆地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百分比,选(
  )统计图。(2)表示六年级各班的人数,选(  
)统计图。(3)表示某地区一年的气温变化情况,选( 
 )统计图。(4)表示参加各种兴趣小组的学生人数情况,选( 
 )统计图。2.完成教材第99页做一做。引导比较:这里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哪个更能直观地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关系?3.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第5题。组织学生读题,获取信息,根据信息完成两个统计图。4.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第7题。引导学生根据信息解决问题,独立完成,小组内订正。五、拓展提升
奇奇就本班同学的上学方式进行调查统计,通过收集数据后绘制了两个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把两个统计图补充完整。总人数:20÷50%=40(人)乘车:12÷40=30%骑自行车:1-50%-30%=20%
40×20%=8(人)六、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根据数据的不同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如果想更直观地表示出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应选择折线统计图;如果想更直观地看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应选择扇形统计图;如果只需要表示数量的多少,应选择条形统计图。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二十一第6、8题。
学生自主回答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说清选择的依据。全班交流、总结,明确要根据统计数据的特点和统计需要选择统计图。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板书设计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能清楚地表示出具体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
能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
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充分发挥合作意识,多次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合作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合作,而且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效率。不足之处:可能有些学生从统计图获取的信息中所提出的问题难度大,将简单知识复杂化了,不适用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建议:在教学中提问要有针对性,让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要多一些,大胆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