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猫 课件(28张PPT+25张PPT )含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猫 课件(28张PPT+25张PPT )含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9 10:31:45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16.

第二课时
课文细读品味
1.“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在内容上交代了“我”家养的猫的结局,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起着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
课文细读品味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第一只猫的特点的?
本题可运用内容归纳概括三步法进行分析。从毛色、形态、性情和动作等方面来写。“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形象地写出了第一只猫的毛色和形态;“很活泼”的性情和“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扑抢“红带”或“绳子”的动作,都写出了猫的活泼的特点。
课文细读品味
3.“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这句话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本题可运用作者情感分析法进行分析。将猫称为伴侣,说明“我”对它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免不了为它的不幸而难过。“酸辛”,既有对小猫死去的惋惜,也有失去小猫的痛苦。
课文细读品味
4.“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只小猫太活泼了,以至于让人提心吊胆,生怕它丢了。三妹的玩笑话表现了她对这只小猫的喜爱之情。为下文这只小猫的亡失埋下伏笔。
课文细读品味
5.
“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只猫在为“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的同时,还为家庭作了贡献,它的活泼、能干,更增添了“我”及家人对它的喜爱之情。
课文细读品味
6.“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这句话能否删去?
不能,因为这句话表明由于太喜爱这只猫了,找不到它,心中难免会有不祥之兆,也为下文写小猫的亡失作了铺垫。
课文细读品味
7.“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都在批评什么人?
三妹埋怨邻居家的丫头,“我”诅骂捉走猫的人,实际是批评了两类人:一类是事不关己、不闻不问、麻木不仁的旁观者;另一类是损人利己、自私自利、横刀夺爱的小人。这两类人都会给善良的人带来伤害,而有时这种伤害是长久的。
课文细读品味
8.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本题可运用中间句(段)作用分析法进行分析。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因守护不住生命而产生的痛心与惋惜之情。那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作者不想再让自己品尝失去美好事物的痛楚。从对上文两只小猫的叙述过渡到对第三只小猫的叙述,结束上文,为第三只小猫的出现埋下伏笔。
课文细读品味
9.“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
子对鸟笼凝望着了。”句中的“凝望”一词有什么作用?
两次提到“凝望”,写出了猫对两只鸟的关注,为下文“我们”冤枉小猫埋下伏笔。
课文细读品味
10.
“我”凭什么断定一定是那只猫咬死了鸟?
猫会吃鸟这是常理,这只猫曾经凝望着鸟笼,所以“我”武断地认定是那只猫咬死了鸟。
课文细读品味
11.“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
什么。”句中的“好像”一词有什么作用?
“好像”一词表明“我”认为猫是在吃什么东西根本就是一种猜想,写出了作者因为自己不喜欢第三只猫等情感因素造成武断的认定。
课文细读品味
12.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主观臆断鸟是被它咬死的,并用木棒打它。这个过失因猫的死亡而永远无法弥补。这使“我”良心发现之后感到内疚和悔恨,使“我”更加难过。
课文细读品味
13.“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手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永不”则抒发了决然毅然的情绪。并且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照应,使文章在结构上具有了首尾照应的特点。
1.本文用第一人称来叙事,有何好处?
文中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我”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我”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的制造者。用第一人称叙述,可以极其自然地借“我”之口抒发真实感情,揭示作品主题,引起读者的共鸣。
课文全篇探究
2.[重点]
全文先后写了三只猫,在材料安排上有详有略,请写出详略情况及理由。
第一只猫写得简略,第二只猫稍详,第三只猫写得最详细。这样安排是因为三只猫虽然都是弱小的动物,但前两只讨人喜欢,第三只却令人讨厌;三只猫的结局都是不幸的,都令人同情,相比之下,第三只猫显得更为不幸,更令人同情。详写第三只猫使它在全文中处于突出的地位,能让人清楚地感知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课文全篇探究
3.[难点]
文章的主旨是通过第三只猫的死亡表达出来的,既然侧重点是第三只猫,那为什么要写第一只、第二只猫呢?
为了形成对比,衬托第三只猫的遭遇以及“我”痛悔的感情。前两只猫从主人那里得到的始终是宠爱,它们的死亡或失踪使“我”“酸辛”或“怅然”“愤恨”,这些感情的出发点是对猫的喜爱,所以其中含有深深的痛惜和怀念之情。
课文全篇探究
而第三只猫却从来没有得到过这样的爱,相反,它原本已无家可归,被主人留下后又遭冷遇,接踵而来的是主人的猜疑、歧视、憎恨、痛打,最后含冤而死。由于和前两只猫形成对比,第三只猫的命运就显得愈加悲惨。这就必然会引起人们更深切的同情,更加突出了“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也有力地升华了全文的主旨:对待事物不能凭主观好恶妄下断语,否则会出现偏差,甚至会铸成大错。
课文全篇探究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猫是本文记叙的中心,文章围绕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与猫的或亡或失为线索展开,都有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按时间顺序排列,构成一段家庭养猫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最后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2.过渡、照应,设置伏笔。
归纳总结
过渡、照应
设置伏笔
文章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文章最后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收尾,照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运用过渡段衔接。
第一只猫的忽然消瘦预示其将病死;
第二只猫不怕生人,预示其将被人捉走;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将被冤打。这些伏笔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它们把三个故事缀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抓住特征,运用细节描写,使描写逼真传神。
作者写了三只猫,三只猫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性情。第一只猫活泼,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第二只猫“更有趣,更活泼”,它不仅乱跑,还会爬树,会扑蝴蝶,会捉老鼠。它不怕生人,常跑到街上晒太阳。第三只猫懒惰、忧郁,不喜欢“玩游”,常常“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还钻到火炉底下,还跳上桌子凝望鸟笼。作者对三只猫的描写都抓住了它们最明显的特征,描写生动逼真。
归纳总结
原文: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
译文:孔子说:“起初我对别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别人,听了他讲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评价人的方法。”
课文拓展积累
国学经典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论仁德
十二生肖:小动物
大智慧
对于中国十二生肖文化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鼠咬天开,子时老鼠最活跃,牛善犁地,丑时牛正忙于反刍,寅时老虎出山觅食,卯时玉兔月宫捣药,辰时蟠龙行云布雨,巳时灵蛇捕猎归洞,午时马飞奔,未时羊上膘,申时猴啼跃,酉时鸡上架,戌时狗守夜,亥时猪酣睡。”这表明,我们要认识十二生肖绝不能忽视其与昼夜十二时辰的配属关系。
传统文化
课文拓展积累
先秦时期的《吉日》一诗中有“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可见,先秦时期,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已经确立并流传。东汉时期,王充的《论衡》一书中有这样的表述:“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这不仅为十二生肖文化注入了深厚的天文学背景,也使其和物候变化、时序更替结下了不解之缘。
课文拓展积累
课文拓展积累(共28张PPT)
导入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同学们有没有养过猫的?那么请你给大家讲讲自己和猫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的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导入
16.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2
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通过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方法,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整体把握全文内容。
阅读目标
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一
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理清文章的线索和结构,体会伏笔的作用。
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二、三
学习目标
1
2
关注文中的精彩语句,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学会运用细节描写。
写作目标
掌握对比与衬托的表现手法。
重点,涉及积累拓展四
难点
品格素养
学会做一个没有偏见、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同情弱小的人。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著有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及散文集《佝偻集》等。
作者简介
预习资料速查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早期的作品,受“五四”时期提倡的自由平等、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他早期的作品大多宣扬新思想、新观念,表现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及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背景资料
预习资料速查
预习资料速查
知识链接
《猫》选自《郑振铎选集》。作者在其小说集《家庭的故事》的自序里曾经写道:“我对于旧家庭,旧人物,似乎没有明显的谴责,也许反有些眷恋。这一点,看书的人当然是明白的,许许多多的悲剧,还不都是那些旧家庭酝酿出来的么?不过假定他们是‘坏的’,或‘不对的’,那是他们本身的罪恶么?”
预习资料速查
作者的意思是极其明白的:对这个问题的唯一正确回答是:封建制度的罪恶。它的罪恶不仅表现在它残酷地压迫劳动人民上,也表现在它自身的矛盾上。而它自身的矛盾,在封建宗法统治的旧式家庭里显得尤其突出。总会有一些人成为比他们权势更大、地位更高的人的牺牲品,这样的悲剧,尽管不能跟劳动人民的血泪故事同日而语,但毕竟不失为封建制度必然没落和衰亡的又一个证明,同样具有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作用。
1.
逗(
):引逗。
2.
缕(
):线;一条一条,详详细细;量词,用于细长而软的东西。
3.
倚(
):靠着。
4.
妄(
):荒谬不合理;非分地,出了常规地,胡乱。
5.
消耗(
):(精神、力量、东西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渐渐减少。
dòu
必考字词梳理
读读写写


wàng
xiāo
hào
6.
忧郁(
):忧伤愁闷。
7.
懒惰(
):不爱劳动和工作;不勤快。
8.
怂恿(
):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9.
安详(
):从容不迫;稳重。
10.
乞丐(
):靠向人要饭要钱过活的人。
11.
预警(
):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yōu

必考字词梳理
字音易错
字形易错
lǎn
duò
sǒng
yǒng
ān
xiáng

gài

jǐng
12.
怅然(
):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13.
蜷伏(
):弯着身体卧着。
14.
叮嘱(
):再三嘱咐。
15.
惩戒(
):通过处罚来警戒。
16.
悲楚(
):悲伤凄楚;悲苦。
17.
断语(
):断定的话;结论。
chàng
rán
必考字词梳理
字音易错
quán

dīng
zhǔ
chéng
jiè
bēi
chǔ
duàn

18.
冤枉(
):使无罪者有罪;没有事实根据,给人加上恶名。
19.
虐待(
):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
20.
芙蓉鸟(
):即金丝雀。
21.
畏罪潜逃(
):犯了罪怕受制裁而偷偷逃走。
yuān
wang
必考字词梳理
字形易错
声调易错
字形易错
nüè
dài

róng
niǎo
wèi
zuì
qián
táo
注释中的生难字词
必考字词梳理
1.
污涩(
):肮脏且不光滑。
2.
绫(
):一种丝织品。


líng

)提高

)提防


多音字
必考字词梳理

提:
语境记忆法:我们要提(tí)高警惕,时刻提(dī)防着敌人的进攻。

)笼子

)笼罩
lóng
lǒnɡ

形近字
必考字词梳理
诅(
)诅咒
沮(
)沮丧


蜷(
)蜷伏
倦(
)倦怠
quán
juàn

怂恿
煽动

两者都有“鼓动别人做某事”的意思。

鼓动别人做的不一定是坏事。
鼓动(别人去做坏事)。

①李青怂恿小刚去上海发展。
②在这股阴风的煽动下,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把他当作了斗争对象。
近义词辨析
必考字词梳理
作者养了三次猫,所养三只猫的命运有何不同?
本文想通过养猫的经历表达一个怎样的主旨?
主要内容
课文主旨
情感变化
预习思考问题
三次养猫,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
2
导思
1
导思
3
关键词:善待生命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课文初读感知
读法指导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勾画出重要语句或段落,学会做摘录、批注。如:默读课文第①段,勾画出“从隔壁要”并批注“猫的来历”;勾画“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批注“猫的外形”;勾画“活泼”“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并批注
“猫的性情”。
课文初读感知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2):写养第一只猫的经过。
活泼
毫无生意
懒惰
郁闷
病死
第一只猫
酸辛
第二部分(3—14):写第二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和丢失。
活泼
能干
丢失
第二只猫
怅然
愤恨
诅骂

课文初读感知
第三部分(15—34):写第三只猫的来历,性情,以及它被“我”冤枉并责打,最后死亡,“我”痛悔不已。
不活泼
被冤枉
死亡
第三只猫
难过
自责
内疚
悔恨

课文整体感知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猫》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述了作者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作者以人道主义的情怀关注身边的小生命,对养猫的过程进行了细腻的描写,突出了自己与家人悲痛、遗憾的心情,尤其是对第三只猫的歉疚之情。文章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善于自我反省的精神。
一课一法
本文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刻画了描写对象的形象,体现了作者对描写对象细微复杂的感情。
运用细节描写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选用典型细节。即选择有代表性、概括性并能深刻反映主题的细节进行描写,
这样才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法
一课一法
②细致观察事物。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认真地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作为写作素材。
③精心锤炼语言。在描写细节时,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达到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的效果。
一课一法
在百花盛开的季节,鹅妈妈带领小鹅们来到池塘里游泳。瞧!它们的身子像小船似的轻轻浮在水面上,两只脚像船桨一样在水里划着。瞧!它们游泳时多么有趣。它们把头和脖子深深地扎进水里,雪白的尾巴翘得高高的。有时它们在水中拍打着双翅,好像要站起来走路;有时它们把头慢慢伸进水中,又迅速露出水面,仰起脖子,这一伸一仰常常引得我们发笑。它们在水里又是洗澡,又是撒欢,玩得开心极了。
一例
细节
描写
一课一法
一练
关爱动物是善待生命的体现,相信你也有自己喜爱的动物吧。请拿起笔,运用细节描写将其描摹出来,并表达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板书设计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可爱小猫因病亡
难过酸辛首次养
活泼有趣却丢失
怅然愤恨久不养
平白无故蒙冤死
自责内疚永不养
同情弱小
善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