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动物笑谈 课件(26张PPT+17张PPT 含朗读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动物笑谈 课件(26张PPT+17张PPT 含朗读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9 10:33:54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同学们,给大家讲一个动物笑话:蜜蜂狂追蝴蝶,可是蝴蝶却嫁给了蜗牛。蜜蜂不解:它哪里比我好?蝴蝶回答:人家好歹有自己的房子,哪像你,还住集体宿舍。
今天,我们就走近一篇文章,看一看作者是如何亲近动物的。
导入
17.
动物笑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2
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阅读目标
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
学习目标
3
4
欣赏精彩语段,品味诙谐幽默的语言。
难点
感受作者对动物、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学习目标
1
2
学习以“总—分”的结构谋篇布局的写法。
写作目标
学会运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
重点
难点
品格素养
感受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激发关爱动物、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
康拉德·
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现代动物行为学代表人物之一,获1973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动物行为研究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代表作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
作者简介
预习资料速查
本文节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第五章(中国和平出版社1998
年版),有删改。“所罗门王的指环”是一个魔戒,所罗门王戴着它,就能够听懂鸟兽虫鱼的语言。劳伦兹曾说过:“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这事我也会,虽然我比不上所罗门王,能够和所有动物交谈,而只能和几种我特别熟悉的动物交谈。这点我承认,但是我可不需要魔戒的帮助,这点他就不如我了……活泼的生命完全无须借助魔法,便能对我们述说至美至真的故事。
背景资料
预习资料速查
大自然的真实面貌,比起诗人所能描摹的境界,更要美上千百倍。”基于这种认识,作者通过对动物行为的冷静观察和炽热描述,激发了人们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类行为的思考。《所罗门王的指环》就是在此背景下写成的,是劳伦兹专门为大众介绍动物行为的通俗自然科学之作,脍炙人口,是一部老少皆宜的解读动物行为的经典之作。
预习资料速查
预习资料速查
知识链接
动物行为学
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的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动物的沟通行为、情绪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行为、繁殖行为等。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可用于农业、畜牧业、养殖业等产业以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对促进仿生学、生理学、心理学、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文体知识
预习资料速查
科普作品
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科普”一词意为科学普及。传统意义上的科普作品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不过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科普作品也常常以视频等其他形式出现。
1.
敛(
):收起;收住。
2.
哺乳(
):用乳汁喂;喂奶。
3.
羞怯(
):羞涩胆怯。
4.
写照(
):对事物的描写刻画。
5.
匍匐(
):爬行;趴。
6.
原委(
):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本末。
liǎn
必考字词梳理
读读写写
字音易错


xiū
qiè
xiě
zhào


yuán
wěi
7.
鹦鹉(
):鸟,头部圆,上嘴大,呈钩状,下嘴短小,羽毛美丽,有白、赤、黄、绿等色。生活在热带树林里,吃果实。能模仿人说话的声音。
8.
温驯(
):温和驯服。
9.
禁锢(
):束缚;强力限制。
10.
滑翔(
):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
yīng

必考字词梳理
字形易错
wēn
xùn
jìn

huá
xiáng
11.
余晖(
):傍晚的阳光。
12.
俯冲(
):(飞机等)以高速度和大角度向下飞。
13.
柠檬(
):柠檬树,常绿小乔木;柠檬树的果实,果肉味极酸,可制饮料,果皮黄色,可提取柠檬油。

huī
必考字词梳理
字形易错

chōng
níng
méng
14.
怪诞不经(
):离奇古怪,不合常理。诞,荒唐、离奇。不经,不正常。
15.
大相径庭(
):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16.
神采奕奕(
):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guài
dàn

jīng
必考字词梳理

xiāng
jìng
tíng
shén
cǎi


注释中的生难字词
必考字词梳理
1.
嗔怪(
):对人表示不满。
2.
凫(
):野鸭。
3.
麝香鸭(
):一种水鸭,羽毛会散发出近似麝香的香气。
4.
需索(
):索取,求取。
5.
鹳(
):一种形似白鹤的鸟,羽毛灰白色或黑色,嘴长而直,生活在江、湖、池沼的近旁,以鱼虾为食。
6.
蹒跚(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chēn
guài
字音易错
字音易错

shè
xiāng


suǒ
guàn
pán
shān

)模样

)模仿


多音字
必考字词梳理

模:语境记忆法。这两个
人不仅模(mú)样相似,而
且模(mó)仿能力都很强。
煞:语境记忆法。为了给她准备礼物,他煞(shà)费苦心,她却说了句煞(shā)风景的话。

)煞风景

)煞费苦心
shā
shà

必考字词梳理
差:语境记忆法。他出差(chāi)已经大半年了,工作都做得差(chà)不多了,没有出现重大差(chā)错。返回途中,他看到了家乡小镇上参差(cī)不齐的果树。

)出差

)差不多

)差错

)参差
chāi
chà

chā

形近字
必考字词梳理
嗔(
)嗔怪
滇(
)滇剧
颠(
)颠倒
chēn
diān
diān
诞(
)怪诞不经
涎(
)涎水
dàn
xián
偏旁辨字法
与言论等有关,用“讠”。
与水有关,用“氵”。
·
·
为什么要反复地写水鸭子实验
中“我”的令人发笑的行为呢?
对文中作者的那些看似古怪的行为,应如何理解?
研究水鸭子
内容理解
可可
关于如何与动物相处,你从本文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
启发
预习思考问题
请概括和“可可”有关的三件趣事,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2
导思
1
导思
3
导思
4
关键词:尊重动物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课文初读感知
读法指导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精读精彩段落,体会课文语言文字的幽默性,如第⑥段中,“它们的小眼睛焦急地向四周探索”“发出细细的尖叫,哭起来了”等语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小鸭子找不到“妈妈”时的反应,作者还用调侃的语气,对小鸭子的哭叫进行猜度,语言诙谐有趣。
课文初读感知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①):总述研究动物行为时趣事多。
动物:有高度智慧
科学家:怪诞不经
趣事
第二部分(②—⑨):写“我”做有关水鸭子的实验时,引发的趣事。
课文初读感知
实验缘由
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
做有关
水鸭子
的实验
时的
趣事
人工孵卵器孵出的小雁鹅
和水鸭子的表现迥异。
猜想:刚孵出的水鸭子对母亲的叫声
有反应,对母亲的形象没有反应。
实验:蹲在地上爬行,不停地学母鸭叫。
证实了“我”的猜想的正确性,
“我”被人们当作疯子。




课文初读感知
第三部分(10—19
):叙述与黄冠大鹦鹉“可可”有关的趣事。
依恋“我”,到处找“我”,
“我”成功唤回“可可”
可可咬掉父亲身上的扣子
可可把母亲的毛线缠绕在树上
与可可有
关的趣事
课文整体感知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对做有关水鸭子的实验时的趣事和与黄冠大鹦鹉“可可”有关的趣事的介绍,表现出了动物的智慧和可爱,反映出了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也表现了作者对动物、自然的热爱及对生命的尊重。
板书设计
总述研究动物行为时趣事多
动物笑谈
具体介绍趣事
做有关水鸭子的实验时的趣事
与可可有
关的趣事
可可到处找“我”,“我”
在火车站成功唤回“可可”
可可的
恶作剧
咬掉父亲身上的
扣子;把母亲的
毛线缠绕在树上(共17张PPT)
17.
动物笑谈
第二课时
课文细读品味
1.第1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本题运用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本段开篇点题,总领下文。“逗笑”是全文的文眼,后文即围绕“逗笑”讲述了两个“怪诞不经”的故事。
课文细读品味
2.“他在脖子上挂个铃铛,嘴里发出哞哞的叫声,小牛就以为他是母牛。”此处引用布什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引用布什的诗句有力地说明了作者得出的结论,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富有感染力。
课文细读品味
3.“可是,等我一旦站起来试着带它们走,它们就不动了;它们的小眼睛焦急地向四周探索,却不会朝上方看,没有多久,就像被弃的小鸭子一般,发出细细地尖叫,哭起来了。”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本题可运用拟人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分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鸭子们找不到“妈妈”时的反应,表现了它们的可爱。
课文细读品味
4.“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此处写栏杆外人们的反应有什么作用?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的“高贵身段”,与动物们打成一片,不明原委的人却把这种行为视为怪诞或发疯,极富喜剧效果。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课文细读品味
5.可可由“我”养后有什么变化?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从长期被禁锢所受的精神虐待中恢复过来;由不知道可以随意行动,想飞不敢飞,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对“我”不舍。从中可以看出“我”对它的关爱,反衬出它以前所受的精神虐待的严重。
课文细读品味
6.第13段的心理描写有何作用?
我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
第13段的心理描写,是“我”反复的思想斗争,活画出“我”看到可可后叫与不叫的矛盾心理。可可飞得高,肯不肯听话无从确定,因为鸟通常不喜欢直直地从上往下飞;如果可可不理“我”,“我”无法向旁人解释。
课文细读品味
7.写可可将母亲的毛线缠绕在树上,有什么作用?
可可将母亲的毛线缠绕在树上,表现出可可想象力的丰富和它的聪明,照应前文。
1.[难点]
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本文运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第①段先总述研究动物行为时趣事多,以“逗笑”一词领起下文,然后第2

9
段和第10
—19
段分别写了做有关水鸭子的实验时的趣事和与黄冠大鹦鹉“可可”有关的趣事。各部分之间巧用过渡句衔接,使全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衔接自然,浑然一体。
课文全篇探究
2.[重点]
本文的作者为什么能够将动物写得妙趣横生?
(1)本文作者康拉德·劳伦兹是奥地利著名的动物行为学家,他喜欢动物、关爱动物、有极高的专业素养,对研究动物行为有浓厚的兴趣。
(2)作者善于观察,敢于大胆猜想,并且为了“探索真理”不惜与动物们打成一片。
(3)作者善于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动物当作人来写,赋予动物人的思想感情。
(4)诙谐幽默的语言使所介绍的枯燥的动物知识变得很有趣。
课文全篇探究
1.结构严谨,过渡自然。
本文运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第①段先总述研究动物行为时趣事多,以“逗笑”一词领起下文,然后第2

9
段和第10
—19
段分别写了做有关水鸭子的实验时的趣事和与黄冠大鹦鹉“可可”有关的趣事。各部分之间巧用过渡句衔接,使全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衔接自然,浑然一体。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2.语言诙谐风趣,增强了文章的幽默性。
作者在写做有关水鸭子的实验过程中的趣事时,略带夸张地描写了“我”怪诞的实验行为,语言诙谐风趣,还带有调侃的意味,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幽默性。
归纳总结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其一)①
[宋]苏

原文:钩帘归乳燕②,穴纸出痴蝇。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译文:钩开门帘让归巢的雏燕进来,打开窗户让痴叫的苍蝇出去。常常留点儿饭给老鼠吃,怜惜飞蛾的生命,就不点灯(以免伤害它们)。
课文拓展积累
国学经典
【注释】①本诗原为八句,此处节选了四句。
②乳燕:雏燕,幼燕。
【鉴赏】苍蝇乱飞惹人烦,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而诗人却十分关爱它们。诗人仅仅用了二十个字,就写出了对乳燕、苍蝇、老鼠、飞蛾的爱护与怜惜之情,这是一种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可贵精神,传达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意。
课文拓展积累
动物的文化意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借某种动物抒发某些情感。具体来说,动物的文化意蕴主要有以下四种:
(1)表达思乡深情。人们常常通过写大雁、杜鹃飞行时的姿态和鸣声,抒发自己对故国、家乡的眷恋之情。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希望北归的大雁能够将自己的家书捎到亲人身边,以慰自己的思乡之情。
传统文化
课文拓展积累
(2)表达怀才不遇的幽愤。蝉、雁、鹦鹉等动物常常被人们用来寄托怀才不遇的幽愤之情。如唐代骆宾王的《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首联中,诗人以秋蝉高唱渲染自己的思家之情。颈联中,“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在现实中自己在言论上受压制,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忧郁心情。
课文拓展积累
(3)赞美自由生活的可贵。虫鱼、飞鸟象征着自由的田园生活,人们常借它们来表现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作者描写了浙江湖州春天桃花盛开,河水流淌,鳜鱼不时跃出水面的景象。“白鹭”“鳜鱼”寄托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表明自己志趣的高远。古人常常通过动物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如王维在《观猎》中说:“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课文拓展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