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
在这天地里有一块古代文学的瑰宝,它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一个产物——神
话。大家喜欢看神话吗?……那我们现在去浏览一下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几个动画片断。你们能说出哪些神话故事的名称吗?
举例:盘古开天、夸父追日、钻木取火、女娲造人……说起女娲,同学们,可能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学习这篇神话《女娲造人》。
导入
21.
女娲造人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2
了解神话的特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知女娲人神合一的形象。
阅读目标
重点
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3
体会文章想象丰富的特点,激发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重点
难点
学习目标
1
2
理解神话故事充满了新奇的想象的特点,同时理解其丰富的想象的合理性。
写作目标
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改写、创编神话故事。
重点
难点
品格素养
从生命初创的原始世界中感受人类生命诞生后带来的欢欣与愉快,感知女娲智慧、勤劳的母亲形象,进而体悟我国神话故事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袁珂(1916—2001),
四川新都人,
神话学家。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中国神话传说》等。
作者简介
预习资料速查
课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了生活气息,焕发出了迷人的光彩。
背景资料
预习资料速查
文体知识
预习资料速查
神话
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人们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预习资料速查
知识链接
古籍中有关女娲的记载
(1)《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王逸注:“女娲人头蛇身。”
(2)《说文解字》:“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3)《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腹化为此神。”
预习资料速查
(4)《淮南子·说林训》:“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
(5)《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1.
揉(
):用手反复推压搓弄东西,使变软或成球形。
2.
荒凉(
):人烟少;冷清。
3.
寂寞(
):清静;寂静。
4.
莽莽(
):形容草木茂盛。
5.
蓬勃(
):繁荣;旺盛。
róu
必考字词梳理
读读写写
字形易错
字音易错
huāng
liáng
jì
mò
mǎng
mǎng
péng
bó
6.
澄澈(
):清澈透明。
7.
掺和(
):掺杂混合在一起。
8.
非凡(
):超过一般;不寻常。
9.
气概(
):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
10.
灵敏(
):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
chéng
chè
必考字词梳理
chān
huo
fēi
fán
qì
gài
líng
mǐn
11.
泥潭(
):泥坑。
12.
绵延(
):延续不断。
13.
神通广大(
):形容办法多,本领极大。
14.
灵机一动(
):形容一下子想出了办法。
15.
眉开眼笑(
):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必考字词梳理
ní
tán
mián
yán
shén
tōng
guǎng
dà
líng
jī
yí
dòng
méi
kāi
yǎn
xiào
注释中的生难字词
必考字词梳理
莽莽榛榛(
):莽莽和榛榛两个词均用来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mǎng
mǎng
zhēn
zhēn
(
)开辟
(
)复辟
pì
bì
多音字
必考字词梳理
辟
(
)假装
(
)假日
jiǎ
jià
假
(
)省心
(
)反省
shěnɡ
xǐnɡ
省
形近字
必考字词梳理
藤(
)枯藤
腾(
)腾空
ténɡ
ténɡ
掺(
)掺和
渗(
)渗透
chān
shèn
概(
)气概
溉(
)灌溉
ɡài
ɡài
·
·
口诀法
气概撼大树(木),
灌溉要用水(氵)。
·
·
偏旁
辨字法
“扌”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
“氵”表示与水有关。
形声字,从“艹”,
指木本蔓生植物的枝茎。
形声字,从“马”,本指马奔腾,后引申出奔跑、跳跃等义,又引申出乘、驾等义;又引申出超越、凌驾等义。
词
灵敏
灵活
同
两者都是形容词,都表示“敏捷、不呆板”,都可用来形容头脑、动作等。
异
侧重于敏捷、迅速。
侧重于随机应变。
例
①
这台仪器反应灵敏,能很好地监测患者的病情。
②
我们要懂得灵活处理问题。
近义词辨析
必考字词梳理
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女娲
辛勤造人的情景。
女娲为什么会想到造人?她能想出不同的造人方
法,说明了什么?
场景
人物形象
写作手法
预习思考问题
本文为什么写得如此精彩?
2
导思
1
导思
3
关键词:勤劳、智慧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课文初读感知
读法指导
这篇神话故事适合采用朗读与默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时画出有待掌握的字词,同时,合理发挥想象,体会女娲造人时的场面和心情,理解她在造人前后的情感变化。
课文初读感知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4):女娲决定在天地间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
世间荒凉→女娲出现→决定造人
第二部分(5—16
):女娲造人的过程、方法。
抟黄泥造人
挥洒泥浆造人
女娲造人
第三部分(17
、18
):女娲想出使人类繁衍生息的办法:男女配合。
男女配合→繁衍生息→世代绵延
课文整体感知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本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女娲的智慧、勤劳和伟大。也写出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探索,以及在当时的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板书设计
造人原因
女娲造人
造人方法
繁衍生息
荒凉寂寞
添点生气
揉泥成团
挥藤洒泥
男女配合
智慧
勤劳
伟大(共18张PPT)
21.
女娲造人
第二课时
课文细读品味
1.本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本段有引出下文的作用.写天地开辟后,没有人类的世间显得荒凉寂寞,为下文女娲造人作铺垫。
课文细读品味
2.第②段的景物描写和人物的心情有什么关系?
原野广阔,草木丛生,眼前空旷的景象增加了女娲的孤独感。
课文细读品味
3.第④段对女娲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
突出了女娲什么特点?
有什么作用?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女娲是一个活泼可爱、富有思想、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女神。
作用:为后文写女娲以自己为模型用黄泥捏泥娃娃作铺垫。
课文细读品味
4.人类落地后,第一句话是喊“妈妈”,有什么丰富意蕴?
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这种喜悦感,体现出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说明妈妈孕育生命的重要性,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妈妈”的呼唤,
使死寂的天地瞬间获得了生机,更使世间充满了温情。
课文细读品味
5.“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志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一句中“疲倦不堪”有什么表达效果?
“疲倦不堪”形象地写出了女娲造人的劳累,也为下文写女娲想出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作铺垫。
课文细读品味
6.“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一句中“绝妙”换成“奇妙”好不好?
为什么?
不好。“绝妙”表示方法巧妙到了极点,
而“奇妙”表示方法新奇,给人新颖的感觉,在文
中,“绝妙”更妥帖.
课文细读品味
7.第15段中“拉”“伸”“搅”“挥洒”等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一系列的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女娲造人的又一方法的具体过程,体现了女娲作为“神”的聪明智慧和非凡能力。
课文细读品味
8.“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中的“终于”有什么表达作用?
“终于”一词体现了女娲的思索之苦和思索时间之长,充分体现了女娲的智慧和对人类绵延生息的巨大贡献。
1.[重点]
分析文中女娲的形象。
女娲是文章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女神,具有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在细节的处理上,作者又赋予了她人的情感、人的情怀,从而使想象的内容既显神威,又合情合理。广阔的天地,莽莽榛榛的原野,使神通广大的女娲感到了寂寞孤独,造人的愿望就显得自然而真实;
课文全篇探究
池水中映出的或喜或气的面容诱发了她的“灵机”,想象丰富又合情合理;“人”的产生,使女娲体会到了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妈妈”的呼喊声使天地间充满生机,晚霞里,星光下,女娲忙碌地工作着,正如一位勤劳、伟大的母亲。总之,在女娲的身上,既体现了神的威力,也体现了人的品格。
课文全篇探究
2.[难点]
本文在塑造女娲的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方法?
一是大胆想象。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来神话传说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作者就女娲为什么要造人,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进行了丰富的想象。
课文全篇探究
二是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为了丰富女娲的形象,作者对女娲的心理、神态等进行了细致描绘。如“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体现了女娲内心的孤独以及她要创造有活力的世界的愿望;听着“人”喊“妈妈”的声音,她“满心欢喜,眉开眼笑”,又表现了女娲的喜悦之情。
课文全篇探究
1.想象丰富、绚丽、奇特。
如写女娲造人及用分出男女的办法让人类自己繁衍后代,这样的想象符合人的特点,而且也很奇特。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如写女娲抟泥造人较详细,写女娲用挥藤洒泥的方法造人并分出男女较简略。因为第一种方法最能体现出女娲造人的精神,是其他方法的基础,这样就突出了文章重点,揭示了文章中心。
归纳总结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
[东晋]陶渊明
原文: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课文拓展积累
国学经典
东晋著名的
田园诗人。
歌颂精卫、刑天的斗争精神。
译文:精卫衔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
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
同样是生灵,不存忧虑,化成了异物,并无所悔。
徒然胸怀昔日的雄心,实现理想的时刻未能等到。
课文拓展积累
三皇五帝
“三皇”指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三个帝王,一般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为天皇、地皇、人皇,第二种说法为伏羲、燧人、神农。现在一般采用第二种说法。“五帝”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传统文化
课文拓展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