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作业(一)
月
日
建议用时:20分钟
1.(2020·滨州中考)下列变化中,仅包含物理变化的是
(
)
A.光合作用
B.冰雪融化
C.煤炭燃烧
D.葡萄酿酒
2.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在下列三十六计中,能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
A.声东击西
B.打草惊蛇
C.隔岸观火
D.调虎离山
3.(2021·长沙质检)这个国庆,长沙再次凭实力火了,毫无悬念成为了国庆出游的首选城市。下列节日里的景象伴随有化学变化的是
(
)
A.橘子洲燃放的烟火
B.五一广场闪烁的霓虹灯
C.会展中心前飘扬的红旗
D.音乐厅悠扬的音乐
4.(2021·甘孜州质检)下列叙述中,主要涉及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
A.红磷是暗红色固体
B.酒精能燃烧
C.蜡烛受热易熔化
D.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
5.(2020·巴中中考改编)下列叙述前者是物理性质,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具有可燃性 石蜡熔化
B.酒精具有挥发性 酒精挥发
C.铁具有导电性 铁生锈
D.食盐具有咸味 食盐在水中溶解
6.下列各说法中的“一定”,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由固体变为气体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物理变化中一定不生成新物质
D.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放热、发光现象
7.下列是关于水的一些描述:①常温时,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②在101
kPa下,水在0
℃时结冰;③在100
℃时沸腾,4℃时水的密度为1
g·cm-3
;④水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⑤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⑥水能溶解食盐、糖等多种物质;⑦把少量的水泼到炽热的炭火上,产生可以燃烧的气体(氢气、一氧化碳)
;⑧把水加热到1
000
℃以上,水同样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根据上述描述,用序号回答:
(1)描述水的物理性质的是
;?
(2)描述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
(3)描述水的化学变化的是
;?
(4)描述水的物理变化的是
。?
1.在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的有
(
)
①物质的性质;②物质的变化;③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2021·保定质检)上化学实验课时,小芬突然发现点燃的蜡烛火焰很小。她提出是不是实验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过多造成的。这属于实验探究中的
(
)
A.猜想假设
B.收集证据
C.得出结论
D.设计实验
3.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气体体积的比较,正确的是
(
)
①氧气:空气>呼出气体;
②二氧化碳:空气<呼出气体;
③水蒸气:空气<呼出气体
A.②③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
4.某同学用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检验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时,发现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5.(2021·成都质检)某化学小组按照如图所示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下列实验现象或说法,其中正确的有
(
)
①实验Ⅰ中c处最先变黑
②实验Ⅱ中若用干冷的烧杯,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
③实验Ⅲ中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④实验Ⅲ中,若用火柴点燃导管另外一端,有火焰产生
⑤实验Ⅲ中,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低
⑥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⑦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直接将蜡烛点燃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6.(2021·北京质检)用如图实验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实验2中观察到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先熄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验1中现象可说明呼出气体中是否全部为CO2
B.由实验1可推测出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O2含量的高低
C.实验2中现象可证明呼出气体中一定含有CO2
D.由实验2可得出结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
7.(2021·宝鸡质检)点燃蜡烛时,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
A.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固体蜡烛受热熔化成液体滴下
D.火焰分为三层,焰心最暗
8.(2021·永吉期中)某同学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中,下列选项有错误的是
(
)
A.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
B.用带火星的木条比较氧气的浓度
C.用澄清的石灰水比较二氧化碳的浓度
D.用眼镜片来比较水蒸气的含量
9.为了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不同的,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首先,由
(填“A”或“B”)导管吸气约20
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
,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
(2)然后,由
(填“A”或“B”)导管呼气约20
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
(3)比较以上两次实验结果,该小组同学得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碳比吸入的空气中所含二氧化碳
。?
10.(2021·芜湖期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中,做了如下实验:
(1)点燃一支白色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
层,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现象如图A,这证明焰心
;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并有水珠生成,证明石蜡燃烧发生了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在玻璃管的上端管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同学们对焰心的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继续进行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步骤。
【提出问题】焰心物质含有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氧气不足时,蜡烛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产生蓝色火焰;石蜡蒸气遇冷会凝结为白色固体。
【猜想与假设】假设Ⅰ:焰心气体只含一氧化碳
假设Ⅱ:焰心气体只含石蜡蒸气
假设Ⅲ:焰心气体含有一氧化碳和石蜡蒸气
【设计实验方案】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用火柴点燃,若观察到玻璃管另一端管口有蓝色火焰,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观察到玻璃管内壁无白色固体,说明假设
;若观察到玻璃管另一端管口
,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观察到玻璃管内壁
,说明假设Ⅱ成立;若观察到玻璃管另一端管口
,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观察到玻璃管内壁
,说明假设Ⅲ成立。?
【获得结论】经过同学们的反复实验,确定了焰心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和石蜡蒸气。
【反思与交流】焰心处之所以会产生一氧化碳,原因是
。?
PAGE
-
1
-周末作业(一)
月 日
建议用时:20分钟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1.(2020·滨州中考)下列变化中,仅包含物理变化的是
(B)
A.光合作用
B.冰雪融化
C.煤炭燃烧
D.葡萄酿酒
2.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在下列三十六计中,能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C)
A.声东击西
B.打草惊蛇
C.隔岸观火
D.调虎离山
3.(2021·长沙质检)这个国庆,长沙再次凭实力火了,毫无悬念成为了国庆出游的首选城市。下列节日里的景象伴随有化学变化的是
(A)
A.橘子洲燃放的烟火
B.五一广场闪烁的霓虹灯
C.会展中心前飘扬的红旗
D.音乐厅悠扬的音乐
4.(2021·甘孜州质检)下列叙述中,主要涉及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B)
A.红磷是暗红色固体
B.酒精能燃烧
C.蜡烛受热易熔化
D.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
5.(2020·巴中中考改编)下列叙述前者是物理性质,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C)
A.石蜡具有可燃性 石蜡熔化
B.酒精具有挥发性 酒精挥发
C.铁具有导电性 铁生锈
D.食盐具有咸味 食盐在水中溶解
6.下列各说法中的“一定”,你认为正确的是
(C)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由固体变为气体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物理变化中一定不生成新物质
D.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放热、发光现象
7.下列是关于水的一些描述:①常温时,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②在101
kPa下,水在0
℃时结冰;③在100
℃时沸腾,4℃时水的密度为1
g·cm-3
;④水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⑤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⑥水能溶解食盐、糖等多种物质;⑦把少量的水泼到炽热的炭火上,产生可以燃烧的气体(氢气、一氧化碳)
;⑧把水加热到1
000
℃以上,水同样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根据上述描述,用序号回答:
(1)描述水的物理性质的是 ①②③⑥ ;?
(2)描述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⑤⑧ ;?
(3)描述水的化学变化的是 ⑦ ;?
(4)描述水的物理变化的是 ④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
1.在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的有
(D)
①物质的性质;②物质的变化;③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2021·保定质检)上化学实验课时,小芬突然发现点燃的蜡烛火焰很小。她提出是不是实验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过多造成的。这属于实验探究中的
(A)
A.猜想假设
B.收集证据
C.得出结论
D.设计实验
3.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气体体积的比较,正确的是
(C)
①氧气:空气>呼出气体;
②二氧化碳:空气<呼出气体;
③水蒸气:空气<呼出气体
A.②③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
4.某同学用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检验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时,发现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B)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5.(2021·成都质检)某化学小组按照如图所示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下列实验现象或说法,其中正确的有
(B)
①实验Ⅰ中c处最先变黑
②实验Ⅱ中若用干冷的烧杯,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
③实验Ⅲ中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④实验Ⅲ中,若用火柴点燃导管另外一端,有火焰产生
⑤实验Ⅲ中,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低
⑥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⑦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直接将蜡烛点燃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6.(2021·北京质检)用如图实验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实验2中观察到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先熄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实验1中现象可说明呼出气体中是否全部为CO2
B.由实验1可推测出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O2含量的高低
C.实验2中现象可证明呼出气体中一定含有CO2
D.由实验2可得出结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
7.(2021·宝鸡质检)点燃蜡烛时,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
A.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固体蜡烛受热熔化成液体滴下
D.火焰分为三层,焰心最暗
8.(2021·永吉期中)某同学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中,下列选项有错误的是
(B)
A.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
B.用带火星的木条比较氧气的浓度
C.用澄清的石灰水比较二氧化碳的浓度
D.用眼镜片来比较水蒸气的含量
9.为了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不同的,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首先,由 A (填“A”或“B”)导管吸气约20
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低 。?
(2)然后,由 B (填“A”或“B”)导管呼气约20
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 变浑浊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高 。?
(3)比较以上两次实验结果,该小组同学得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碳比吸入的空气中所含二氧化碳 高 。?
10.(2021·芜湖期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中,做了如下实验:
(1)点燃一支白色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 3 层,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现象如图A,这证明焰心 温度低 ;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并有水珠生成,证明石蜡燃烧发生了 化学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在玻璃管的上端管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同学们对焰心的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继续进行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步骤。
【提出问题】焰心物质含有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氧气不足时,蜡烛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产生蓝色火焰;石蜡蒸气遇冷会凝结为白色固体。
【猜想与假设】假设Ⅰ:焰心气体只含一氧化碳
假设Ⅱ:焰心气体只含石蜡蒸气
假设Ⅲ:焰心气体含有一氧化碳和石蜡蒸气
【设计实验方案】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用火柴点燃,若观察到玻璃管另一端管口有蓝色火焰,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观察到玻璃管内壁无白色固体,说明假设 Ⅰ成立 ;若观察到玻璃管另一端管口 没有蓝色火焰 ,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观察到玻璃管内壁 有白色固体 ,说明假设Ⅱ成立;若观察到玻璃管另一端管口 有蓝色火焰 ,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观察到玻璃管内壁 有白色固体 ,说明假设Ⅲ成立。?
【获得结论】经过同学们的反复实验,确定了焰心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和石蜡蒸气。
【反思与交流】焰心处之所以会产生一氧化碳,原因是 焰心处与氧气接触少,燃烧不充分 。?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