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县教学区原创资料】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案+课件):第30课 《狼》

文档属性

名称 【崇阳县教学区原创资料】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案+课件):第30课 《狼》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14 19:03:30

文档简介

《狼》教学设计
崇阳县沙坪中学 胡良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文学常识。
2. 掌握生字生词。“之”“其”“以”的多种用法。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4.能举例说明通过动作、神态刻画形象的特点。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生词,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教学难点:
“之”“其”“以”的多种用法。
教学设想:
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但字词、句式难点很多,语言障碍较大,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字词句的串讲上。但字词句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要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
本文可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步解决生字生词,以熟悉课文为主;第二课时掌握文章的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教学方法仍以学生的活动为本,教师只能处在引导、点拨的地位。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熟悉课文。
2.参看注解,理解生字生词。
3.复述故事大意。
教学过程:
1课前热身
2.介绍文学常识
①出处。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
②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③《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3.朗读课文。
(1)听朗读课件,听准字音,节奏。
(2)跟读课文。
(3)朗读课文。
要求:读音准确,大体顺畅,读出语气,教师均有讲评。
4.学习课文。
(1)要求参看注解,划出不懂的生字生词;试通文句,弄清内容大意。
(2)小组讨论解决阅读疑难。
(3)老师解决小组疑难问题,归纳重难点。
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做状语,像狗一样。
一狼洞其中      原意是洞穴、山洞,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洞。
一狼隧入以攻其后也  原意是地道,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洞透过草堆。
复投之        代词,代指狼。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可译作“的”。
两狼之并驱如故    助词,用在主谓句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久之         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
恐前后受其敌     指狼
场主积薪其中     指麦场
屠乃奔倚其下     指草堆
一狼洞其中      指草堆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指屠户
自后断其股      指狼
其一犬坐于前     指两狼,可译作其中
投以骨        介词,把
以刀劈狼首      介词,用
盖以诱敌       介词,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连词,来
(4)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天晚回家去,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半路上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户害怕,把骨头扔给它们。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又扔给它骨头,后头的狼停了下来,可是前头的狼又上来了。骨头已经扔完了,而两只狼还像原来那样一起追赶。
屠户十分窘迫,怕受到狼前后夹击。看到野外有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当中,覆盖得像小山似的。屠户就跑过去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握着刀。狼不敢向前,瞪着眼睛对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自走开,另一只像狗似的蹲在眼前。过了很久,狼眼像是闭了起来,神态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狼头,又砍几刀,把狼杀死。刚要走,转身看到柴草堆后头,另一只狼正在那中间打洞,企图从隧道进去,从背后攻击他。狼的身子已钻进去一半,只露着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头砍断狼的大腿,也把它杀死了。(屠户)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对手的。
狼也算狡猾的了,然而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添笑料罢了。
5.拓展阅读。
练习册《狼》(第三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shǐ 猪)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布置作业:
1.按照记叙的顺序,看看本文叙述的故事可分成几个部分,用一个词(或词组)给每个部分作出概括。
2.思考练习一。
3.做练习二、三,答案做在书上。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串讲课文。
2.理清顺序、掌握结构。
3.正确理解文章中心意思。
教学步骤:
本课时不单独检查作业,将此过程溶入教学的相应环节中。
1.串讲课文并理清叙事顺序与结构。
(1)本文叙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屠夫和狼的搏斗有一个过程,按照自然段的顺序来串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完整地叙述这个故事的。
教师串讲,遇到上节课列出的重点词语可提问学生,归纳时也先提问,后订正。
先看第1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端。我们不妨用两个字来概括,大家想,哪两个字合适?——可用屠夫“遇狼”来概括。
再看第2段,写屠夫投骨拒狼,而狼仍不罢休,照样追赶。说明狼很贪,而屠夫呢?如果仍用两个字概括,可借用文中一个字来组词,这个字是什么?——可用屠夫“惧狼”来概括。
再看第3段,写屠夫被迫倚在草堆前,持刀而立,准备搏斗,这写了屠夫对狼的什么行为?文中似无可用之字,只能另行考虑。——可用屠夫“御狼”来概括。
再看第4段,写屠夫奋起劈狼,随后又劈一狼。这一段很清楚——可用屠夫“杀狼”来概括。
(3)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恰好是事物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
那么,这四个自然段,哪是开端,哪是发展,哪是高潮,哪是结局呢?
关键在于高潮和结局都集中在第4段,第3段不是高潮,第2、3段是故事的发展。这点学生是能理解的。可见怎样划分高潮的结局,应该以文章本身的情况为准。
(4)文章还有第5段。
先检查上节课留的作业2,让学生念自己的译文,教师订正并讲评。
这最后一段如果也用两个字概括,与上面组词形式相同,应是“?狼”呢?
可用“评狼”二字概括。
(5)本文前四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前四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四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故事。
(6)本文的整体结构应该怎样认识?
本文整体上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叙事,又分四个层次;第二部分议论。
这一教学环节是本课时的主体部分,包括串讲、理顺序、明结构。每一个进程均有板书,随讲随写。
(1)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即本文的主体是人,还是狼?
让学生自由讨论,要求自己的观点必须在文中找到根据。
此处势必出现分歧意见,可让双方争论,教师不必过早表明倾向。
统一认识如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提问,给予某种暗示。
(2)从全文的表现倾向看,本文究竟是写“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必能战胜恶狼”呢,还是写“狼无论怎样狡诈、欺骗,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结论:应是后者。
本文的中心线索是屠夫,但表现的主体却是狼。
根据:
①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
②行文。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狡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
③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
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
(3)当然,应该认识到,人和狼的搏斗,矛盾的双方是不能缺少的。狼毕竟是被人战胜的;狼的“变诈几何”,是以人的机智勇敢为条件的。归纳时应将人和狼结合起来认识。
中心意思:本文表明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这一归纳不应是唯一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概括。
(4)本文中“狼”显然是个比喻,究竟比喻的是什么呢?
从《聊斋志异》写狐仙鬼怪从来都是讽喻社会的黑暗、腐朽势力的,作者写这部书主要是“批判现实、表达思想”这一主旨来看,狼显然讽喻的是当时社会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这点,学生可以自己去体会,不必深究。
3.词语与练习。
订正练习二、三。(共43张PPT)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他书房的名字,郭沫若曾在蒲松龄故居题联: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狼:食肉目犬科的一种。外形和狗相似,但吻略长,口稍宽阔,耳竖立不曲,尾挺直下垂,毛色棕灰。狼既耐热,又不畏严寒。夜间活动。嗅觉灵敏,听觉良好。性残忍而机警,极善奔跑,常常采用穷追方式获得猎物。杂食性。
请大家帮大家:
1、读一读课文,解决暂时不懂的字,不  理解的词。(注意语句的停顿和语气)
2、小组合作,根据注释梳理文句,完成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提示:如果暂时无能为力,你可以选择向老师求助!
考考你
zhuì jiǒng shàn bì chí mèi
1、你能正确的读出下列字吗!
dān dān   míng  suì    xiá    kāo
眈眈相向   目似瞑   隧入   狼亦黠矣  尻
缀行  屠大窘 苫蔽成丘   弛担持刀  寐
二、解释下列句中的红字
1. 恐前后受其敌: 
2. 顾野有麦场:
3. 屠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4. 一狼洞其中:
5.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6.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7. 其一犬坐于前
看谁反应快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4、其一犬坐于前:
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三、翻译下列句子
比一比,谁说得更完整
挑战自己:
  能用文章中的话,说一说图片内容吗?
故事情节
屠户   狼
①遇狼(“缀行甚远”)
②惧狼(“并驱如故”)
③御狼(“耽耽相向”)
④杀狼(“犬坐于前”
“洞其中”)
⑤ “议” 狼 [作者]
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课文赏析
一、这是一篇优秀的小说,作品中的:“屠夫”和“狼应该是两个非常有味道的形象,如果现在要你变成其中一个形象,你是怎么想的,就课文中的一些语句,请根据相应语气谈谈你的看法如何?
1.屠夫自述:我是屠夫。当时,我… …
2.狼的自述:我是狼。当时,我… …
二、狼和屠夫都分别说出自己当时的想法。现在,我想请同学们结合他们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一下他们在文中的形象。
1.我觉得狼是:
2.我觉得屠夫是:
三、“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这句话是作者发表的议论,结合全文,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请大家多角度、多方位思考这个问题。
启示: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2 请结合图片思考: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 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时间:晚
地点:途中
人物:一屠,二狼
起因:一屠晚归,两狼缀行
1“ 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凶狠
四 要素
一遇狼
1、从“投、复投”等词看,屠户为什么不一次将骨投尽,使两狼并止,由此可以看出这时屠户对“狼”的心态是怎样的?
二、惧狼:
2、从“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可以看出狼此时的心态是怎样的?
迁就退让
贪婪凶狠
1 请指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 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原文回答)
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3、狼的表现呢
眈眈相向
三御狼
请用原文回答
1‘两狼的计谋:
2 前狼假寐的姿势:
3 前狼假寐的神态:
4 前狼假寐的目的:
5 后狼径去的目的:
一狼径去,一狼假寐 (前后夹击屠夫)
犬坐于前
目似瞑,意暇甚
诱敌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6 此节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阴险狡诈,愚蠢
四杀狼
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
出屠夫的什么特点?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勇敢且果断)
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后狼的经过,体现屠夫的什么特点?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勇敢机智且细心)
3“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 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1、朗读最后一段,作者的感叹是怎样的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象恶狼的恶人就应该象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
第五自然段
2 这属于什么表达方式
议论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遇狼)
(惧狼)
(御狼)
(杀狼)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记叙
第五段
议论
评狼
揭露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赞扬了屠夫的机智勇敢。
主题
本文通过一个屠户智取两狼的故事,揭露了狼的凶残、狡诈而又愚蠢的本性,告诫人们:对待像狼这样的恶人,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
文言知识归纳1
通假字
止有剩骨( )
止 止增笑耳( )
止露尻尾( )
古今词义差别
去 [一狼径去
“止”通“只”,仅仅,
古:离开
今:到……去
文言知识归纳2
词类活用
1.狼不敢前 ( )
2.一狼洞其中 ( )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4.其一犬坐于前 ( )
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
6.止增笑耳 ( )
上前
打洞
钻洞
像狗似的
欺骗的手段
笑料
文言知识归纳3 (一词多义)
①恐前后受其敌 ( )
②场主积薪其中 ( )
其 ③屠乃奔倚其下 ( )
④一狼洞其中 ( )
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⑥屠自后断其骨 ( )
指狼
指麦场
指积薪
指积薪
指屠户
指狼
文言知识归纳4(一词多义)
以 ①以刀劈狼首 ( )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
意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
②意暇甚 ( )
敌 ①恐前后受其敌 ( )
②盖以诱敌 ( )

来,表目的
想,打算
神情
攻击
对方
文言知识归纳5(一词多义)
①复投之 ( )
②又数刀毙之 ( )
之 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
④久之,目似瞑 ( )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
代狼
主谓之间
代狼
助词,不译
助词,的
请你根据意思说出与“狼”有关的成语。
比喻坏人当权 。
豺狼当道
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狼心狗肺
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 指边疆不平静。
狼烟四起
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狼子野心 
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前怕狼,后怕虎 
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引狼入室
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鬼哭狼嚎
根据下面画面
背诵课文
一屠~~~~~~~止有~~~~~途中~~~~~缀行~~~~~
屠惧~~~~~一狼~~~~~复投之~~~~~骨已~~~~~~而两狼~~~~
屠大窘~~~~~~顾野~~~~~~苫蔽~~~~~~屠乃~~~~~~持担~~~~~~眈眈~~~~~
少时~~~~~~其一~~~~~~目~~~~~~意~~~~~~屠暴起~~~~~~
方欲行~~~~~~~一狼~~~~~~身已~~~~~~屠自~~~~~~乃悟~~~~~~
1、请以“我要为狼辩护”为话题,写一篇富有新意的短文,题目自拟,200字左右。
2、请大家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
(任选一题)
作业
拓展延伸
阅读蒲松龄先生的《狼》,我们看到了它贪婪、凶残、狡猾的一面,狼的形象是否仅限于此,读一读下边的文章,请与同学议一议,说说你的看法。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聊斋志异》
关注生灵,仁者见仁
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趣盎然。在今天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动物与人应该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那么同学们认为应该怎样面对象狼这样的动物呢?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它们?

北方的狼
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
走在无垠的旷野中
凄厉的北风吹过
漫漫的黄沙掠过
我只有咬着冷冷的牙
抱以两声长啸
不为别的
只为那传说中美丽的草原
拓展训练--创新作文
把下面的材料扩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有一只老虎,看见曾打败过自己的水牛被农人吆喝着耕地,便去问牛为什么怕农人,牛说因为人有“智慧”。老虎向农人要求看看他们的“智慧”。农人说把“智慧”忘在家里了,可以去拿,但要先把老虎捆起来,免得他走后老虎把牛吃掉。老虎听从了。农人回村叫来村民,把老虎装进铁笼,对老虎说,这就是“智慧”。
要求:以记叙为主,合理想象,适当充实情节。注意运用外貌、语言、心理描写,以简短的议论结尾。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