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县教学区原创资料】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案+课件):第29课 《马》

文档属性

名称 【崇阳县教学区原创资料】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案+课件):第29课 《马》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14 19:03:30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布封
.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 、作家。他从小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 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 ( 植物园)主任。1753年他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
比一比:看谁读得准
剽悍
窥伺
疮痍
庇荫
遒劲
犷野
piāo hàn
kuī sì
chuāng yí
bì yìn
qiú
guǎng
《马》一文的作者是 国博物学家、作家 。他用毕生的经历写成了36巨册的 。

布封
《自然史》
看谁选得快
剽悍
驯良
窥伺
3.勇猛、强健
4.和顺善良
5.暗中观察
3
4
5
1
2
犷野
1.粗野
遒劲
2.雄健有力
本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分别有什么特性?
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快速地阅读课文,思考:
文章描写了哪两类马?
天然野生的马
人工驯养的马
欣赏人类驯养的马
欣赏天然野生的马
两类马各自最突出的特点?
人工驯养的马 驯 良
天然野生的马 自由自在
人工驯养的马
1.勇毅: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精神抖擞,耀武扬威。
2.驯良:服从主人操纵,满足主人的愿望,无保留的奉献自己,甚至生命。
天然野生的马
充沛的精力,高贵的精神,不受拘束,没有节制,不屑于受人照顾,强壮、轻捷、遒劲。
天性绝不凶猛,豪迈而犷野,群居,团结,不争斗,和平生活,不妒忌。
身材高大,身体各部分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
内在的美
外在美
合作探究
你觉得家马和野生的马谁更美?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小结交流。

谁更美
家马
野马
找文中有关语句说说家马的苦难有哪些?你有什么感受?
家马的苦难:
衔铁
马刺
铁钉
残忍的禁锢
天性被彻底摧残
戴黄金链
妍丽的撮毛
项鬣编成细辫
身盖丝绸锦毡
沦为奴隶和玩物
如果你是一匹马,你会选择哪种生存方式?
如果我为马
梁晓声
军马的一生是豪迈的;赛马的一生是荣耀的;野马的一生是自由奔放的;役马的一生如牛,注定了辛劳的.
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的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
● 假如将人工驯养的马和野马互换生存环境,情况可能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他们可能分别会产生怎样的心理活动?
● 假如这两种马不期然地相遇了,那可能会发生怎样的情景?它们可能会有怎样的对话
● 假如伯乐无意间在野外遇见了一匹日行千里的野马,那么,伯乐可能对这匹马会说些什么?而野马对这善于相马的伯乐又会有怎样的态度
请选择你喜欢的话题写一段
立了功说
雄健强盛叫
不迷失方向称
终日奔忙谓之
冲锋在前领先曰
事功有成轻易取胜言
英勇悲壮战死沙场则用
汗马功劳
龙马精神
老马识途
马不停蹄
一马当先
马到成功
马革裹尸
课外积累:有关“马”的成语知多少《马》教案设计
路口中学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的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初知大意,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阅读注释,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布封。
3、安排一个学生准备书法作品。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展示书法作品:学生用小篆和隶书写的“马”及教师用楷书在黑板上写的“马”。
要求学生说出三个“马”字分别属于哪种字体。
学生回答后,教师语:时代不同,“马”的写法也不同,这是汉字形体演变的结果;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马的生存方式及其命运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布封的文章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马。
二、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请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 马 马
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并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特点的词句。
3、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三、交流研讨
围绕上述问题,请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回答后,教师将学生的意见进行归结。
文章写了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等),它们各自的最大特点分别是“驯良”、“自由奔放”。
能表现驯良的词句:迎合别人、舍己从人、屈从,不拒绝任何使命,尽一切力量为人服务……
表现自由奔放的词句:奔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节制,自由地游荡、蹦跳……
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
四、重点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读二、三段
1、自读读二、三段,发现问题。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力求在小组内解决问题。3、班上交流,重点研讨以下几句:
1)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2)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3)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
4)所有的家马则都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巧与媚妍而已。
(二)深层探究
1、请同学介绍布封情况,明确作者是人文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要求点到为止)
2、小组内讨论: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实际是借对两种马的描述来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态度?
3、班上交流:由男女生各派两个代表到班上交流自己的看法。
4、教师小结:本文既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也是一篇礼赞自由的优美散文,它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两种马的特质,而且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人文情怀,实为文质俱美之文。
五、延伸拓展
用多媒体展示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学生齐读。 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 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
六、作业
找出自己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语句(段),作点评(完成在资料卡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联系实际展开讨论,品味语言,学以致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布封的马为我们展示了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它们各自的最大特点是驯良与自由。下面我们来欣赏这两种马的生活片段。
二、延伸、拓展
1、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家马、野马的生活画面,请学生欣赏。
2、请同学谈自己欣赏哪一种马,并陈述理由(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不要受作者的影响)。
3、讨论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下例问题:
1)家马的驯良的天性吗?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自己的观后感,并就目前的教育现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
2)人类对马的驯化,如果给马带来了痛苦,那么请联系人类发展的历史谈谈人类该不该驯化动物?
3)我们身边出现的野生动物园,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野生”?面对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人类究竟该怎样对待动物?
讨论结果略。
三、品味语言,学以致用
导入语:本文既是一篇科普说明书,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不仅让我们受到诸多启发,而且在语言上、行文上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1、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摘录在资料卡的语句,并陈述自己的理由。
教师要注意参与到活动当中,引导学生去体会文中人格化的描写。
2、再读课文,了解对比的运用及其作用。
1)找出文中对比描写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其作用。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
3)教师对学生的交流结果进行概述:就全文来看,作者是将家马与野马作比,以家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来看,是以其它动物来衬托马的美貌。
3、用对比方法写一段话,描绘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重点刻画其外貌,字数在150字左右。
4、班上交流写作片段。
四、作业
1、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并任选五个词语造句。
2、课外阅读布封的《松鼠》或其他作家写动物的文章,作读书札记(一周内完成)。
[附]板书:
家马:驯良——同情 作比较,
野马:自由——欣赏 突出事物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