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秋季开学考模拟试卷--八年级科学(七下+八上第1单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秋季开学考模拟试卷--八年级科学(七下+八上第1单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8-30 16:52:11

文档简介

2021秋季开学考科学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目前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河流水和湖泊水
B.冰川水和地下水
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
D.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
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纯净水
B.牛奶
C.泥水
D.生理盐水
如图是光线射到空气与水的界面处发生折射和反射的四幅光路图,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下面与声和光有关的现象及对应知识的连线,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光的折射
B.河水看起来比实际浅﹣﹣光的反射
C.月球上寂静无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光的直线传播
我们常常看到满树的桃花,但当收获桃子时,会发现桃子比当初花朵数目要少很多,这说明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出果实。能结出果实的花一定(  )
①长有雌蕊
②长有雄蕊
③经历了自花传粉
④经历了传粉
⑤经历了受精。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⑤
如图所示,内部均装有磁铁的两块清洁器M和N隔着窗玻璃总能合在一起移动,这让玻璃清洁变得安全高效。下列关于清洁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M、N能静止在窗玻璃上是因为受到竖直向上的摩擦力
B.N受到的重力和M对N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C.玻璃对N的支持力和M对N的吸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移动M时,N也能跟着一起移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B.在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大时,压强越大
C.由于液体有重力才产生了压强,所有向下的压强在同一深度大于向上的压强
D.在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如图Ⅰ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图Ⅱ是电解水生成的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所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
B.乙中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
C.实验所得A、B两种气体的质量比是2∶1
D.该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有关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20℃时,在100g溶液中最多可含有30gA,则20℃时A的溶解度为30g
B.在100g水中B最多可溶解20g,B的溶解度为20g
C.在30℃时,C在100g水中溶解了10g,则30℃时C的溶解度为10g
D.在50℃时,D在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33g,则50℃时D的溶解度为33g
现有一杯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欲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
B.加入一定量的水
C.升温到60℃
D.恒温蒸发部分水
如图各项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液体药品取用
B.向试管中添加块状固体
C.取用粉末状药品
D.熄灭酒精灯
一杯食盐溶液,实验测得溶液上部的质量分数是a%,下部的质量分数为b%,则a、b的关系为(  )
A.a<b
B.a=b
C.a>b
D.不能确定
如图所示,两只相同的气球,分别充入氢气和空气,充气后体积相同,放飞气球时只有氢气气球升上空中。若它们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氢和F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氢>F空
B.F氢=F空
C.F氢<F空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配制硝酸钾饱和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g
所加硝酸钾的质量/g
所得溶液的质量/g

28
10
4
14

28
10
6
14

60
10
8
18
A.60℃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8克
B.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
C.①②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③所得溶液不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质量相等的A、B两实心物块,密度之比ρA∶ρB=3∶2,分别放入足够多的水中,物块所受浮力分别为FA和FB,当两物块静止时所受浮力FA与FB之比不可能的是(  )
A.1∶1
B.2∶3
C.ρ水∶ρA
D.ρ水∶ρB
二、填空题
(本题有6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给下列混合物归类:①食盐水,②牛奶,③色拉油溶于汽油,④血液,⑤肥皂水,⑥泥水,⑦色拉油溶于水。属于溶液的是 
 ,属于乳浊液的是 
 。属于悬浊液的是 
 

如图所
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放于粗糙水平桌面上。现对B施加一个5N的水平外力F,使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B间的摩擦力为 
 N,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 
 N,若再给B施加一个 
 N的向左拉力可使A、B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地球公转至D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 
 。
(2)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一年当中浙江省的白昼时间达到最 
 (填长或短),当地球公转到D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
小明在大海里学潜水,看到海里鱼儿口中吐出的小气泡在升至水面的过程中,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在此过程中,气泡不漏气,气泡受到海水的压强 
 ,受到海水的浮力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如图所示,将一长方体物体浸没在装有足够深水的容器中恰好处于悬浮状态,它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1.8N,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3N,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如将物体再下沉5cm,则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
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如图1为甲、乙(均不含结晶水)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有交点,交点的含义是 
 。
(2)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要得到甲物质,应采用 
 的方法。
(3)某同学在t1℃时开始进行如图2实验,在烧杯A、B、C中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 
 
(填编号),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填编号)。
三、实验题
(本题有3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小科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
(1)由图甲刻度尺读数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图乙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 
 的实像;
(3)完成图乙实验后,小科同学不小心碰到凸透镜,使安装不牢固的凸透镜在原位置下滑,致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关于此现象小科同学作出如下判断,正确的有  

A.凸透镜将不再成像
B.仍然能成一个与题(2)具有相同性质的像
C.光屏上可能看不到像
以下是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请根据表格分析回答问题:
瓶号
种子所处的环境
实验结果
1
10粒相同种子,不放水,置于温暖、光线充足处
未萌发
2
10粒相同种子,放少量水,置于温暖、光线充足处
萌发
3
10粒相同种子,放少量水,置于温暖、黑暗处
萌发
(1)如将1号瓶和2号瓶进行对照,所要探究的变量是: 
 。
(2)每个瓶中放入10粒种子而不是1粒,其目的是 
 。
(3)在实验中,2号瓶和3号瓶进行对照,所要探究的实验变量是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为 
 。
(4)若该实验所用的种子是玉米,进一步探究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时,用碘液滴在玉米粒纵切面上后,被染成蓝色的部分是玉米种子的 
 (填结构名称)。
实验步骤
A
B
C
D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0.3
1.8
1.6
0.5
如图所示,小金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小桶、石块、细线等器材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1)分析数据,可知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与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之间的关系为 
 。
(2)另一实验小组在步骤C的操作中,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入水中,有一部分露出水面,其它步骤操作正确,则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与小金相同的结论。
(3)小金还进一步探究了“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密度有关”,他应把 
 相同的实心铁块和铝块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比较所受浮力的大小。
四、解答题
(本题有3小题,25题4分,26题6分,27题6分,共16分)
一辆坦克(如图)要过一条封冻的河,已知河的冰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7×104帕,该坦克的质量为28吨,一条履带的面积为3.5米2,坦克能否从冰面上安全通过?(g取10N/kg)
实验室保存的一瓶浓盐酸,瓶上的标签部分内容如图所示,请根据标签上的信息回答下列各问:
(1)这一瓶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克?(结果精确到0.1)
(2)取100克此瓶内的浓盐酸可以稀释成1.85%的稀盐酸多少克?同时加水多少克?
把一个重8N,边长为10
cm的立方体物块,放入底面积为200
cm2的圆柱形薄壁玻璃容器底部,此时物块刚好与容器底轻触,如图甲所示。然后逐渐向容器内倒入水(水始终未溢出)。请回答:
(1)试判断水的深度由0逐渐增加到8cm的过程中,容器底部对物块的支持力是逐渐增大,还是逐渐减小?_______________
(2)请在图乙中画出立方体物块所受到的浮力随水的深度的变化情况。(g取10N/kg)2021秋季开学考科学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解析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它们仅占全球淡水总量的0.3%。
2.【答案】D
【解析】
A.纯净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故不是溶液,故错误;
B.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错误;
C.泥水是不溶性的小颗粒分散到水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错误;
D.生理盐水是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正确。
3.【答案】D
【解析】
光线射到空气和水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当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界面的同侧;而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D正确。
4.【答案】C
【解析】
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河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是因为发生了折射现象,故B错误;
C、月球上寂静无声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正确;
D、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大于声速,故D错误。
5.【答案】A
【解析】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是由受精后的雌蕊发育来的。而要完成发育的前提是受精,精子存在于由雄蕊产生的花粉中且要经过传粉。也就是说一朵花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历传粉、受精等过程。能结出果实的花一定①长有雌蕊、④经历了传粉
⑤经历了受精。
6.【答案】A
【解析】
A、M、N能静止在窗玻璃上是因为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受到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
B、N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M对N的吸引力方向是水平的,二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玻璃对N的支持力和M对N的吸引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所以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移动M时,N也能跟着一起移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错误。
7.【答案】C
【解析】
A、据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可知,在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据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可知,在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大时,压强越大,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液体内部压强的产生原因是:液体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同时据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可知,同一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故该说法是错误的,但符合题意。
D、据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可知,在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8.【答案】D
【解析】
A、由电解水生成的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可知,甲中生成的气体较多是氢气,乙中生成的气体较少是氧气,b应接电源正极,故A错误;
B、乙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可助燃,不可以燃烧,故B错误;
C、根据电解水生成的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可知,A、B的体积比(不是质量比)为2∶1,故C错误;
D、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了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故D正确。
9.【答案】D
【解析】
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标准是100g溶剂里,本选项中是100g溶液中最多溶解30gA,所以在20℃时的溶解度不是30gA;故A不正确;
B、在描述某一物质的溶解度是必须指明温度,这里没有说温度;故B不正确;
C、“100g水中溶解了10gC”中没指明溶液的状态是否达到饱和状态,无法确定该温度下C物质的溶解度是10g.故C不正确;
D、此项描述具备了溶解度的四个要素:①条件:50℃;②标准:在100g水里;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
④单位:g.故D正确。
10.【答案】B
【解析】
A、因为该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所以加入一定量的固体硝酸钾,固体不溶解,质量分数不变,故本选项错误;
B、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加入水,则溶剂增多,溶质不变,质量分数变小,故本选项正确;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则升高温度,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是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此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故本选项错误;
D、恒温下蒸发水,溶质和溶剂都减少,但还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则该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故本选项错误;
11.【答案】C
【解析】
A、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取下后要倒放在试验台上,所以图中操作错误,故A错误。
B、向试管中添加块状固体药品,先将试管横放,把药品放入试管口,再慢慢使试管直立,图中操作错误;故B错误;
C、向试管中添加块状固体药品,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图中操作正确;故C正确;
D、熄灭酒精灯时禁止用嘴吹,以防引燃酒精灯的酒精,故D错误;
12.【答案】B
【解析】
溶液具有均一性,各部分的性质相同,所以a=b。
13.【答案】B
【解析】
气球是“浸没”在空气中的,因为体积相同,所以排开空气的体积相同,根据公式F浮=ρ空气gV排可知,两球所受浮力相同。
14.【答案】A
【解析】
A、没有指明恰为饱和溶液,60℃时10克水中溶解了硝酸钾8克时,再向其中加入硝酸钾不能判断是否再溶解,因此60℃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8克不一定正确,故说法错误;
B、28℃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克,60℃时10克水中能溶解硝酸钾8克,因此60℃时等质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故说法正确;
C、①②中水的质量相同,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相同,因此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说法正确;
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60℃时10克水中溶解了8克硝酸钾,是否还能在溶解无法得知,因此不能判断③所得溶液是否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说法正确;
15.【答案】D
【解析】
质量相等的A、B两实心物块,密度之比ρA:ρB=3:2,根据ρ=可知,其体积之比为:VA:VB=2:3;
A、B两实心物块,分别放入足够多的水中,若两个物体在水中都处于漂浮状态,则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根据G=mg可知,物体的重力相同,则浮力相同,即FA:FB=1:1;
若两个静止时,都全部浸入水中,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其浮力之比等于排开的水的体积之比,也等于A、B两实心物块的体积之比,即FA:FB=2:3;
由于A的密度大于B的密度,当A在水中下沉,B在水中漂浮时,则A受到的浮力为:F浮A=ρ水gVA,B受到的浮力为:F浮B=GB=ρBgVB,FA:FB=(ρ水gVA):(ρBgVB)=(2ρ水):(3ρB);由于ρA:ρB=3:2,则:(ρ水gVA):(ρBgVB)=ρ水:ρA;
综上所述,不可能得到D。
二、填空题
16.【答案】①③;②⑤⑦;④⑥。
【解析】
①食盐水是溶液,②牛奶是乳浊液,③色拉油溶于汽油是溶液,④血液是悬浊液,⑤肥皂水是乳浊液,⑥泥水是悬浊液,⑦色拉油溶于水是乳浊液,
17.【答案】0;5;10。
【解析】
A、B恰好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B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A、B间的摩擦力为零;
以AB的整体为研究对象,由于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受平衡力的作用,水平方向的推力与地面的摩擦力平衡,则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f=F=5N。
在不撤除F的情况下,要使A、B恰好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也不变,仍为5N;此时物体受到向右的推力F、向右的摩擦力f以及向左的拉力F′;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给B施加的水平向左的拉力:F′=F+f=5N+5N=10N。
18.【答案】(1)冬至;(2)长;南回归线。
【解析】
(1)读图可得,A是北半球的春分,B是北半球的夏至,C是北半球的秋分,D是北半球的冬至。
(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西安是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当地球公转到D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19.【答案】变小;变大。
【解析】
气泡的深度变小,由公式p=ρgh可知气泡受到的压强在不断减小;
气泡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由F浮=ρgV排可知,气泡受到的浮力在不断变大。
20.【答案】1.2;1.2。
【解析】
由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该物体受到的浮力:
F浮=F下﹣F上=3N﹣1.8N=1.2N;
因长方体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
所以,由F浮=ρgV排可知,物体再下沉5cm后,受到的浮力仍为1.2N不变。
21.【答案】(1)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2)冷却热饱和溶液;(3)B;C。
【解析】
(1)在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有交点,交点的含义是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2)甲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溶解度是我不好影响较小,并且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要得到甲物质,则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3)t1℃时甲溶解度是20g,在烧杯A、B、C中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B,是因为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C,是因为A、B、C中溶剂质量相等,C中溶质质量最大。
三、解答题
22.【答案】(1)10.0;(2)放大;(3)BC。
【解析】
(1)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该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透镜的距离叫焦距,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30.0cm﹣20.0cm=10.0cm;
(2)由图乙知,物距小于像距,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①凸透镜在原位置下滑,致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不影响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即仍能成与题(2)中相同性质的像,故A错误,B正确;
②由于凸透镜在原位置下滑,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凸透镜所成像会向下移动,移动距离取决于凸透镜下滑的情况,可能会移动到光屏的下方,使光屏上不能看到像,故C正确;
23.【答案】(1)水分
(2)避免偶然性
(3)光照;种子的萌发不需要光照
(4)胚乳
【解析】
(1)2号瓶具备了种子萌发的全部外界条件,因此2号瓶可起到对照作用。如将1号瓶和2号瓶进行对照,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分,所要探究的变量是水分。
(2)因为种子萌发同样需要满足自身条件且种子不处在休眠期。实验时如取1粒种子偶然性太大。所以实验时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常取多粒种子,如10粒。
(3)如果用2号瓶和3号瓶进行对照实验,我们发现2号瓶和3号瓶存在唯一变量﹣﹣光照,所以2号瓶和3号瓶对照,所要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吗?由实验结果可知有光无光种子均萌发,可以得出的结论为:种子的萌发不需要光照。
(4)由于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可以鉴定种子内含有淀粉的位置,在玉米粒的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切面的大部分变成蓝色,被染成蓝色的部分是玉米种子的胚乳。
24.【答案】(1)F浮=G排;(2)能;(3)体积。
【解析】
(1)由实验步骤BC可知,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FB﹣FC=1.8N﹣1.6N=0.2N;由实验步骤AD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FD﹣FA=0.5N﹣0.3N=0.2N;
由上可知,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所排开液体的重力,即F浮=G排;
(2)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排开水的重力减小,浮力减小,仍能得出;F浮=G排;
(3)想进一步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需要选用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物体,使其浸没在同种液体中(保证了液体密度相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比较浮力的大小。
25.【答案】见解析
【解析】
坦克对冰面的压力:F=G=mg=28×103kg×10N/kg=2.8×105N,
每条履带与湖面的接触面积3.5m2,
则受力面积:S=2×3.5m2=7m2,
坦克对冰面的压强:
p===4×104Pa,
因为4×104Pa<7×104Pa,所以此坦克能从冰面上通过。
答:此坦克能安全通过该冰面。
26.【答案】(1)这一瓶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是220.2g;(2)可以稀释成1.85%的稀盐酸2000g,同时加水1900g。
【解析】
(1)500mL=500cm3,这一瓶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是1.19g/cm3×500cm3×37%≈220.2g。
(2)设可以稀释成1.85%的稀盐酸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100g×37%=x×1.85%
x=2000g。
同时加水的质量为2000g﹣100g=1900g。
27.【答案】(1)逐渐减小;
(2)如解析。
【解析】
解:(1)由题意可知:水的深度由0逐渐增加到8cm的过程中,物块受到的浮力越来越大,浮力支持力之和等于重力,故容器底部对物块的支持力逐渐减小;
(2)由题意可知,水的深度由0逐渐增加到8cm的过程中,物块受到的浮力越来越大。当容器中水的深度为8cm时,V排=10cm×10cm×8cm=800cm3=8×10﹣4m3,受到的浮力F浮=ρgV排=1.0×103kg/m3×10N/kg×8×10﹣4m3=8N,此时F浮=G,从此刻开始,随着水的加入,物块将处于漂浮状态,浮力保持不变。故物块所受浮力随水的深度的变化图像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