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课时
会读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
宾、诞生、电钮、瞻仰”等词语。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重点)
理解文章叙述顺序,体会重点词句所包含的情感。(难点)
本课目标
1949年10月1日——举世瞩目的日子。这一天,伟大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
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李普
原名李前管(1918年8月-2010年11
月8日)出生于湖南湘乡。历任北
京分社社长,核心小组成员、党组
成员、副社长。代表作品有《开国
大典》、《我们的民主传统》、
《开国前后的信息》等。
1949年,新华社特派记者李普和同事李千峰一起参
加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的报道。10月1日,
天安门广场上聚集了30万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
民政府成立的典礼即将举行。李普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
为重要的时刻,并创作了这篇记叙文。
背景资料
wěi
政
委
盏
栏
汇
爆
zhì
yuè
zhì
tǎn
jù
lóng
帜
阅
制
坦
距
隆
zhèng
zhǎn
lán
huì
bào
我会写
bèn
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gèng
更好
gēng
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
bēn
奔跑
奔
更
多音字
换偏旁:
字理识字:
栏
形声字。从木,从阑(lán),阑亦声。“阑”意为“格栅门”。
识字方法
zhǎn
盏
盏:器皿,是指盛装液体的
日常器具,如灯盏、油盏、
茶盏。
不要少写一点
造句:夜幕降临了,村里的人们都点燃了灯盏。
易错字
lóng
隆
不要少写一横。
隆重
造句:我们来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庄严隆重的升国旗仪式。
阅兵
政委
爆发
汇集旗帜
制服
坦克
我去天安门
识字游戏
迎风招展:随着风飘动。
本课指天门广场上的红旗随
着风飘动。
造句:运动场上彩旗迎风招展。
词语解释
排山倒海:把高山推倒,把
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大,
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造句:红军势如破竹,以排山倒海之势歼灭了敌
人的残余部队。
欢跃
欢腾,形容欢
喜得手舞足蹈。
瞻仰
恭敬地看。
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按什么顺序描述开国
大典盛况的?
典礼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想一想
课文描写了大典的哪几个场面??
文章描写了会场布置、典礼仪式、阅兵式、
群众游行四个场面,有详有略,但都蔚为壮观。
初读课文后,开国大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隆重的、热烈
的、庄严的。
思考课文分为哪几部分,根据每一部分的意
思,小组讨论全文的层次划分。
自然段):会场的布置。
自然段):典礼仪式。
自然段):阅兵式。
自然段):群众游行。
1-4
第一部分(第
第二部分(第
第三部分(第
11-13
第四部分(第
14-15
5-10
写一写
一、补充词语。
(
四
)面八方
迎风(
招
)展
排山(
倒
)海
大江(
南
)北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
庄严的宣告,这
雄伟的声音,使
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
起来。这
庄严
的
宣告,这雄伟
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
,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
国人民的心一齐
欢跃起来。
三、将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庄严的
排山倒海的
掌声
宣告
声音
雄伟的
四、你能根据课文内容把典礼仪式、阅兵式、群众
游行放入相应的括号中吗?
阅兵式
)
会场布置—(
典礼仪式
)—(
—(
群众游行
)。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和
作者一起走进最隆重、最盛大的“典礼仪式场
面”,一起重温那庄严盛大的的历史时刻。
读了课题“开国大典”,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是指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的仪式。
开国大典的场
面是怎样的?
隆重的、盛大
的典礼。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
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主席、副主席、各委员,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
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
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
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
礼台上还有外宾。
突出了参加庆典的人
数之多、人员范围之广。
宏大的场面预示着这
是一个已经觉醒腾飞的大
国,正向世人展示着他朝
气蓬勃的面貌。
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是怎样的?
会场的布置
朗读指导
在朗读这一部分的时候,红色的词语要
重读,读出场面的宏大,读出人民对领
袖的爱戴和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同桌交流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
场。从“直奔”体会到什么
?
体会到参加大典群众的激动
和热切的心情?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
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
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夸张
表达出人们想见到毛主席的迫切心情。
三十万人的动作一致,
从中可以感受大人民群众
盼望见到主席的急切心情
和对主席的无限热爱。
声音很大,
气势宏伟。
典礼仪式
排山倒海
波澜壮阔
翻江倒海
铺天盖地
(描写场面大的词语)
词语积累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
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
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
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感受三十万人听到新中国成
立后,无比激动、兴奋的心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
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小讨论:和原句对比读,哪句话给你印象更为深刻?
它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全国各地……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
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
课文中这个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体现出中国人民为
新中国的诞生无比激动、自豪。
人们为什么如此激动、兴奋呢?
火烧圆明园
南京大屠杀
危难之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
人民奋起反抗,赶走了侵略者,推
翻了三座大山,穷苦人民翻身做主
人!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了
哪些地方,会出现什么样的场景?放飞想象的翅膀,描绘一下。
这声音传到了农村,田间地
头,村前村后,锣鼓喧天。
人们拥出家门,载歌载舞,
欢呼着:“毛主席万岁!中
国共产党万岁!”
这声音传到了学
校,同学们手拿鲜
花,挥舞彩带,唱
啊、跳啊……
说一说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
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
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
这鲜红的国旗。
对五星红旗
的崇敬和热爱。
严肃而恭敬
地看。
五星红
旗升起来了,
表明人民解
放了,翻身
做主人了。
阅兵式
典礼后,紧接着是阅兵式。朗读11、13自然段,找出
描写阅兵队伍的词句。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
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
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
了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
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
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
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
威武雄壮、
军容整齐。
朗读指导
在朗读这一部分的时候,要怀着崇敬的心
情,读出阅兵队伍的整齐、威武、雄壮,读出
群众情绪的热烈。
这一段堪称场面描写的经典。点面结合,相互映衬。按照
“兵”出场的顺序,先“点”后“面”
雄伟壮观。
再读描写阅兵式的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
写这个场面的。
小练笔
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一个场面。可以是游戏、开学典礼、
一次活动等,既要抓住场景,又要凸显会场人物特点。
为了庆祝新年的到来,我校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
拔河比赛。只听裁判员吹了一声口哨,比赛就开始了。第
一场是预赛,我们班对五(3)班。同学们很紧张,一直担
心再次输掉,拉拉队早就喊上了:“五(2)班,加油!”加油
声此起彼伏,像海浪一般阵阵涌来。我们班参赛的同学个
个斗志昂扬,一鼓作气,一下子就把五(3)班拉过了中线。
“YH!”我们班同学为这场预赛取得胜利而欢呼。
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
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
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生动地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中,
表现了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群众游行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
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
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对比
突出了人民群众因为有了自己强大的军队而无比兴
奋、激动、自豪。
“两个半钟头,欢
呼,鼓掌”
“还觉得不能
够表达”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
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红流”为什么加引号?怎样理解光明?
本文的中
心句
代表游行队伍。
除了光亮,还象征着人
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
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
光明。
这篇文章通过写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
当家作主的喜悦感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了
,表达了一种
课堂小结
开国大典
隆重
盛大
典礼前
典礼时
阅兵式
群众游行
板书设计
一、选词填空
汇集
聚集
几个人(汇集)过来,站成一个圆圈。
丁字形的广场(
聚集)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
群众队伍。
二、用“\”画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首都(dō\u
dū)
直奔(bē\n
bèn)
chénɡ)
飘拂(fú
fó\)
电钮\(liǔ
niǔ)
差不多(ch\ā
chà)
乘车\(chén
三、可以在网络上搜一搜根据这篇课文改编的电
影,看一看。
全国说课研究会副会长赵景瑞:课文按开国大典的进行顺序,
分大典前、大典时、大典后这三部分内容叙述,而“大典时”又
分为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而“典礼”这部分内容又分
为领袖出现、宣告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与之相对
应的是群众参加开国大典的喜悦心情,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加入
了对群众反映的描写,不仅使文章更主动,而且能表达人们的心
情,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名家点评
谢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