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2高考物理高频考点精选分类解析2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文档属性

名称 2010-2012高考物理高频考点精选分类解析2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新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2-06-14 20:4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人声明:本资源属本人原创作品,授予21世纪教育网独家发行。
2010~2012高考物理高频考点精选分类解析
高频考点2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1、(2011重庆理综卷14题)某人估测一竖直枯井深度,从井口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2s听到石头落地声,由此可知井深约为(不计声音传播时间,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A.10m B. 20m
C. 30m D. 40m
【答案】B
【解析】: 由h=gt2可得井深约为h=20m,选项B正确。
2(2011安徽理综卷第16题)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x所用的时间为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x所用时间为t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 B. C. D.
2.【答案】:A
【解析】:设物体通过第一段△x时的初速度为v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则有△x= v1 t1+a t12,△x= v2 t2+a t22,v2= v1+ a t1,联立解得a=,选项A正确。
3.(2011天津理综卷第3题)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则改质点
A. 第1s内的位移是5m B. 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C. 任意相邻的1s 内位移差都是1m D. 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3.【答案】:D
【解析】:将t=1s代人x=5t+t2,解得第1s内的位移是x=6m,选项A错误;将t=2s代人x=5t+t2,解得前2s内的位移是x=14m,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7m/s,选项B错误;第2s内的位移为14m-6m=8m,第2s内的位移与第1s内的位移差为2m,选项C错误;将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5t+t2与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x=v0t+at2对比可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m/s2,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v=a△t=2m/s,选项D正确。
4(2011安徽理综卷)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x所用的时间为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x所用时间为t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 B. C. D.
4.【答案】:A
【解析】:设物体通过第一段△x时的初速度为v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则有△x= v1 t1+a t12,△x= v2 t2+a t22,v2= v1+ a t1,联立解得a=,选项A正确。
5.(2011新课标理综第24题)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
5.【解析】:设汽车甲在第一段时间间隔末(时间t0)的速度为v,第一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1,加速度为a,在第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2。由运动学公式得        
v’=at0  ①  
s1=at02 ②  
s2=v t0+(2a)t02 ③
设汽车乙在时间t0的速度为v’,在第一、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分别为s1’、s2’。同样有v’=(2a) t0  ④   
 s1’=(2a)t02  ⑤  
 s2’=v’ t0+at02  ⑥
设甲、乙两车行驶的总路程分别为s、s’,则有s= s1+s2 ⑦ 
 s’= s1’+s2’  ⑧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甲、乙两车各自行驶的总路程之比为 ⑨
6.(2010新课标理综卷第24题)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和200m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s和l9.30s.假定他在100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l00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l00m时最大速率的96%.求:(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6.【 解析】:(1)设加速所用时间为t(以s为单位),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以m/s为单位),则有vt+(9.69―0.15―t)v=100 ①
vt+(19.30―0.15―t)×0.96v=200 ②
由①②式联立解得 t=1.29s ③
v=11.24 m/s ④
(2)设加速度大小为a, 则a==8.71 m/s2 ⑤
【点评】此题以实际问题建模,考查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理解、掌握情况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
本人声明:本资源属本人原创作品,授予21世纪教育网独家发行。
2010~2012高考物理高频考点精选分类解析
高频考点2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1、(2011重庆理综卷14题)某人估测一竖直枯井深度,从井口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2s听到石头落地声,由此可知井深约为(不计声音传播时间,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A.10m B. 20m
C. 30m D. 40m
【答案】B
【解析】: 由h=gt2可得井深约为h=20m,选项B正确。
2(2011安徽理综卷第16题)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x所用的时间为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x所用时间为t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 B. C. D.
2.【答案】:A
【解析】:设物体通过第一段△x时的初速度为v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则有△x= v1 t1+a t12,△x= v2 t2+a t22,v2= v1+ a t1,联立解得a=,选项A正确。
3.(2011天津理综卷第3题)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则改质点
A. 第1s内的位移是5m B. 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C. 任意相邻的1s 内位移差都是1m D. 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3.【答案】:D
【解析】:将t=1s代人x=5t+t2,解得第1s内的位移是x=6m,选项A错误;将t=2s代人x=5t+t2,解得前2s内的位移是x=14m,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7m/s,选项B错误;第2s内的位移为14m-6m=8m,第2s内的位移与第1s内的位移差为2m,选项C错误;将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5t+t2与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x=v0t+at2对比可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m/s2,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v=a△t=2m/s,选项D正确。
4(2011安徽理综卷)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x所用的时间为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x所用时间为t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 B. C. D.
4.【答案】:A
【解析】:设物体通过第一段△x时的初速度为v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则有△x= v1 t1+a t12,△x= v2 t2+a t22,v2= v1+ a t1,联立解得a=,选项A正确。
5.(2011新课标理综第24题)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
5.【解析】:设汽车甲在第一段时间间隔末(时间t0)的速度为v,第一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1,加速度为a,在第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2。由运动学公式得        
v’=at0  ①  
s1=at02 ②  
s2=v t0+(2a)t02 ③
设汽车乙在时间t0的速度为v’,在第一、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分别为s1’、s2’。同样有v’=(2a) t0  ④   
 s1’=(2a)t02  ⑤  
 s2’=v’ t0+at02  ⑥
设甲、乙两车行驶的总路程分别为s、s’,则有s= s1+s2 ⑦ 
 s’= s1’+s2’  ⑧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甲、乙两车各自行驶的总路程之比为 ⑨
6.(2010新课标理综卷第24题)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和200m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s和l9.30s.假定他在100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l00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l00m时最大速率的96%.求:(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6.【 解析】:(1)设加速所用时间为t(以s为单位),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以m/s为单位),则有vt+(9.69―0.15―t)v=100 ①
vt+(19.30―0.15―t)×0.96v=200 ②
由①②式联立解得 t=1.29s ③
v=11.24 m/s ④
(2)设加速度大小为a, 则a==8.71 m/s2 ⑤
【点评】此题以实际问题建模,考查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理解、掌握情况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