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30 07:4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知道中世纪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以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的兴起为例,初步认识欧洲的早期大学。?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9课,本课学习三部分内容,自由和自治的城市、城市居民的身份和大学的兴起,三者共同促使西欧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化。?
【学情分析】?
中世纪距今较远,因此,学生对当时的社会状况不容易理解,但是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系统学习,知识面较广,而且也懂得了一些搜集史料的方法。课前让学生网上或图书馆搜集资料,来了解本课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发展过程,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城市居民的身份、市民阶层的形成等基本史实,思考自由和自治的城市和新兴的市民阶层将会对西欧的社会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知道欧洲早期大学的起源、大学的特权、课程设置。?
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背景资料,获取有效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分析并得出合乎实际和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法兰西的琅城市民为争取自由、自治而斗争的史实,感受早期城市居民争取自由和自治、力求获得市民身份的战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难点:正确认识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史料探究法、对比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封建社会中西方同时期城市图片,请学生找出两种城市的不同点??教师引导、总结:如果只从同时期的城市规模、人口数量比较的话,显然两宋时期城市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欧城市,但此后中国社会沿着既定轨道,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但西欧城市的发展却孕育出了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因素,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由此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课题: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明确本课三个学习环节: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二、城市居民的身份?三、大学的兴起)?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同时期中西方的城市图片,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为后面学习中世纪城市的特点打下基础,通过这样的设计还可以从历史思维方法上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讲授新课:?
第一篇: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展示中世纪早期城市衰败的图片,提出问题:早期城市衰败的原因?
教师总结: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在长达400多年的时间里,西欧的农业、工商业普遍衰落,罗马时代的很多城市变成废墟。?
(设计意图:历史叙述的一个基本要求在于能够追根溯源,从一个较长时段来分析历史,没有中世纪城市的衰败,自然就无从谈起城市的复兴。)?
2.教师提问:当时著名城市有哪些?(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多媒体展示著名城市:法兰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和威尼斯、英格兰的伦敦等。?
3.【合作探究】:城市重新兴起的原因??
出示材料: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为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材料并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的发展?
(设计意图:历史学习的重点不在于记住结论,而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展示材料,学生思考分析,从而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意识,提升学生获取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教师总结: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起来,农业技术的提高,农业剩余产品的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2、提出问题:这些新兴城市有哪些特点??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42页相关史事,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城市规模很小,人口较少。?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这种形式,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讨论中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
过渡: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不断被吸引到城市,那么城市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启发学生回答:自由和自治?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琅城坐落于哪里??
(2)琅城争取自治权的方式是怎样的??
(3)琅城成功取得自治权的标志是什么??
展示材料:琅城是建立在主教高德理的领地上,高德理非常贪得无厌。为了摆脱高德理的统治,12世纪初,琅城的居民凑了一大笔赎金,向主教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了城市的自治权。但是,高德理背信弃义,得到钱后不久,他又要重新统治琅城。琅城居民闻讯十分愤怒,1112年,琅城居民发动起义,成立“公社”,杀死高德理等人。路易六世和法国北部的封建领主派军队进占琅城,强行取消了公社。琅城居民坚持斗争,直到1128年路易六世不得不向琅城颁发特许状,同意琅城建立公社,实行自治?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1)主教高德理的领地上(2)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3)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一个具体的城市来作分析,也是一种历史研究方法的渗透——面对纷繁复杂的历史,研究从何做起?宏大叙事固然重要,微观研究也是不可或缺的,见微知著,学会从具体的历史事物中探寻历史真相。)?
过渡:城市居民通过各种手段争取到自由和自治,从而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也使得城市更有活力。于是城市吸引越来越多的农奴,他们是如何获得城市居民身份的呢???
第二篇:城市居民的身份??
1、提出问题:如果农奴成功逃往城市,他们凭借自己的手艺就能够在城市生活下去吗?(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按照惯例,农奴在自治的城市里住满一年零一日,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们重新变成农奴。城市工商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多的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促进了城市的发展,瓦解了封建制度。?
2、提出问题: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是怎样生活的??
教师总结:①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
②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
3、教师讲述: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展示早期资产阶级形成结构图,使学生更直观的学习)
?4、【合作探究】?
展示问题:女孩;我国宋代的城市比西欧同时期的城市规模大得多,热闹得多,市民阶层也庞大得多,所以更为先进。?
男孩: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西欧市民阶级力量强大得多,而且从中产生了后来的资产阶级,孕育了西欧的资本主义萌芽和资产阶级文化。??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教师点评:男孩说的更有道理,虽然宋代的城市比欧洲同时期的城市规模大得多,热闹得多,也有市民阶层。但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市民阶级,而且它还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直占据封建社会主体,再加上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因此也就不可能分裂出更多的、专一的手工业者和商人,也就不具备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和环境。?
(设计意图:通过彼此相连紧密联系的问题链,层层深入,推动历史学习。前后呼应,检测学习效果。另外,导入时同学们只是从外观对东西方城市进行比较,通过学习以后更深入从经济、政治、影响方面进行比较,拓展学生的思维,看到西欧城市的进步性。)?
过渡:经济的发展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最终促进大学的兴起,从而使西欧中古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和充满生机。??
第三篇:大学的兴起??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大学兴起的背景、大学的类型???
教师讲述: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类型主要有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1)大学得到了谁的支持?(2)大学自治表现在哪些方面??展示材料:??
材料一:位于意大利北部的博洛尼亚大学,成立的基础是学生组成的社团,社团得到教会的支持,掌握了学校的管理权,负责任免教师,监督教学计划,但对学生成绩的评估和学位的授予,则由资深教授负责。?
材料二:巴黎的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力得到保证。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教师点评总结:国王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大学具备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3、指导学生看书思考回答:中世纪的大学需要上哪些课程?你对中世纪西欧大学的课程设置有何看法??
教师总结:中世纪大学生须先上基础课程,它们是: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进入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和神学。这说明了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合作探究】谈一谈,你对”黑暗中世纪的曙光“的认识(提示: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分析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后,教师总结讲解。?
政治上: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
经济上:城市商品经济对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思想上:大学的产生,为后来文艺复兴的兴起奠定基础。?
(设计意图:首尾呼应,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
板书设计?
1.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斗争?2.市民阶层的形成?3.大学的兴起?
四、教学反思:??
本课的历史教学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一方面中世纪的历史,作为教师的我并不是十分熟悉,在相关的专业素养上需要自己“恶补”的地方很多。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说,不仅相关的基础极为薄弱,而且能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是一个问题。通过相关的专业阅读,我越来越意识到,中世纪的历史绝不能仅仅以“黑暗”一词简单概括,事实上,中世纪所孕育的许多“因子”,对于其向近代社会转型奠定了极为重要的基础,没有这些进步“因子”,欧洲后来的历史演进是不可想象的。基于此,我将这一课的教学立意定位为“黑暗中世纪的曙光”。从社会转型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并作出相应的调整,教学环节变得更紧凑,教学的目标也更明确了,这也是这一课给我最大的收获。让我认识到,教学之路永无止境,唯有坚持专业阅读并积极思考,才能不断地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