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生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斯蒂芬森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理解工业革命最先从英国开始,后扩展到欧洲、北美的基本线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材料,联系学生实际,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以及影响,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方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现代智能科技的了解,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通过对蒸汽机模型的现场实验,联系工业革命的相关发明,学生感受到历史人物所呈现的精神,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通过对工业革命影响的学习,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造福人类,科技也是双刃剑,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唯物史观。?
【教材分析】?
??本课为教材第七单元第20课,共有三个子目,分别是“纺织技术的革新”“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火车和铁路”;这三个子目内在关系将工业革命的背景、经过及影响串联在一起。在这一系列环节中,“珍妮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但这时期机器动力主要是使用人力、水力等自然力,这使得机器的工作效力受到限制,瓦特改良蒸汽机后,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应运而生,随之交通运输等部门使用蒸汽动力后,生产效率获得飞速发展。因此说,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们从手工操作时代过渡到“蒸汽时代”。?
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上的基础情况,教学内容需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历史的整体性展现给学生,前后知识的串联,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情分析】?
九年级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趋势,感悟人类文化的多元性;从能力上来说,要能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初步的比较、概括和综合,能够初步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分析、论证,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对象是初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对学科知识、学习方法都有一定的了解;虽处在学业压力较重的学段,但是学生对历史课堂期待无限,愿意分享和表达自身观点。教师在充分展示学科魅力的同时,依旧要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见微知著培养其分析性思维、实用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的成就?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视频(当今世界最前沿、最智能、最酷炫的科技产品)?
这些科技产品我们统称“人工智能”。它们为我们带来什么?(高效便捷的生产生活,让世界更美好)科技造福人类,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
二、讲授新课?
(一)追忆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的条件?
过渡材料:当工业革命刚刚起步时,连英国人自己也无所察觉。只是当工业革命已发展得势不可挡,突然间改变国家面貌时,英国人才惊讶地发现:他们经历了一场改变国家命运的经济大革命。?
——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教师设问:英国人为何如此诧异?250多年前,英国为何会率先叩开工业革命的大门??
材料一:?“光荣革命”的制度框架对于英国产业革命的意义:到1700年英国的制度框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并且为司法制度保护和鼓励生产性的经济活动提供了重要框架。?——诺思《西方世界的兴起》?
材料二:到18世纪,以英国为中心,辐射到整个殖民地的商业贸易圈基本形成。在这个贸易圈中,美洲殖民地提高烟草、鱼类及海防仓库,西印度群岛殖民地提供蔗糖及其他热带农副产品……工业化之前,英国就已经拓展了外部市场,由此而造成广阔的市场需求。?
——唐晋《大国崛起》?
材料三:图表(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
教师点拨:政治前提(可能性):君主立宪制;?
经济前提(必要性):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殖民地广阔,成为其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结合资本主义发展的五个要素来让学生总结其他因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寻过程?
过渡:发明源于需求,当时英国的需求首先来源于哪个领域?(棉纺织业)??设问:棉纺织业先后出现哪些成果?(飞梭;珍妮纺纱机)?
图示:有何区别?(珍妮纺纱机VS飞梭:工具VS机器)珍妮纺纱机先进在哪?(机器生产,一次能纺8根线,改进后能纺80根,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引发了与此相关的织布、动力、运输等一系列生产部门发明和使用机器。)?
图示:?
1765年?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1769年?阿克莱特?水力纺纱机?1779年?克朗普顿?骡机?
教师点拨: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这些机器有没有局限??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思考中能够明确知识的逻辑性,从而理解为何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材料一:除在一条相当有利,相当湍急而能推动机器的河流的岸边之外,就不可能在别处建设工厂。因此,纱厂主们起初不到平原的城市里去设厂,而到夹在陡壁之间的山谷中去,在小山附近的地方设厂。因为那里,借助于水坝易于制造人工瀑布。?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教师设问:生产受到什么限制?(学生结合材料回答)?
动力局限,工业布局局限等因素使希望扩大生产的工厂主们越来越迫切地渴望动力的革新。谁解决了他们的焦虑?(瓦特和他改良的蒸汽机)?
图示:纽卡门蒸汽机:?
教师点拨:实际上世界上第一台正式投入运转的蒸汽机是1712年托马斯·纽卡门发明的(解释:效率低,费煤)。到1725年,这种蒸汽机仅在许多煤矿中得到应用,主要用于矿井抽水。瓦特改良了它的缺点。?
(展示蒸汽机实验装置,简单解说)?瓦特蒸汽机为生产带来什么??
合作探究:结合教材95页两段内容分组讨论总结?
1、动力来源:从1785年诞生,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其他部门可不可以用?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迅速成为化工、冶金、采矿等众多生产领域的动力来源。?
2、生产力提高,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3、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材料:工厂的定义“一套由若干相依成分组成的、带有一个总动力的设备,只能安设在一个地方,而它的运转是由一批受过训练的人员操作的。这个地方就是工厂。”??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对比,并找关键词并总结工场局限,工厂以机器生产普遍替代手工劳动,进而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呈现与现场实验的结合,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从而更有效的理解蒸汽机的作用。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能力。?
过渡:除了作为生产领域的动力,蒸汽机还有别的用途吗??
(出示实验装置,这个装置只要加上轮子和传动轴就能变成交通工具。它的产生是偶然的吗?)?
教师设问:蒸汽机作为生产动力后,产能怎么样?依靠当时的交通工具能否满足运输需求呢??
图示:马拉车??设问:缺点?当时英国商品主要是满足国内还是国外市场??交通工具的变革应运而生?
图示: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情境材料:1830年,女演员弗朗丝(范妮)·金伯尔曾这样描述她从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火车之行:?
(学生读)这个总是让我想去拍拍它,发着喷气声的小动物,现在就套在我们的车厢上,斯蒂芬森先生带着我,和他一起坐在发动机的凳子上……你很难想象这样的旅行有多么奇异:你看不到任何前进的原因,除了这个神奇的发动机及其飞似的白烟和节奏匀称、不变的步速……你难以想象切开空气向前奔跑的感觉是怎样的——它的运动也十分平稳。?
教师设问:这位英国人此时怎样的心情?(引出铁路热)?
材料:19世纪30年代以来,英国内河、运河和硬面公路在运输市场上开始受到铁路的挑战。由于铁路运输成本低廉而且速度超过水运,因此铁路客运、货运很快超过马车和帆船。1838年英国有500英里铁路,1850年达6600英里,1871年2万英里。1859年铁路投资累计24.4亿英镑。?
???????????????????????????????????——张跃发《近代文明史》?设问:有何意义??
教师点拨:铁路网的建设融合了英国在工业革命期间众多成就。除了为社会提供便捷的交通,还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时间观念的形成。?
设计意图:以丰富的设问引导,?并结合图片、史料等不同材料,学生有效体会火车发明的实际意义。?
合作探究:我们了解了工业革命的背景以及进程,下面请你来简单总结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结合图标,回忆工业革命的发明及其影响。(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瓦特蒸汽机实现生产领域的动力革新。火车使交通运输进入蒸汽动力时代。)从飞梭到火车,分析工业革命的特点。(生产方式产生什么变化?还是手工生产吗?机器取代手工生产,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取代手工工场)什么因素推动着这一些列变革?(科技)?
过渡: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这样评价工业革命:“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工业革命又有何深远影响呢??
3、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上: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材料一:1850年英国生产了全世界金属制品、棉织品和铁产量的一半,煤产量的2/3,其他如造船业、铁路修筑都居世界首位……正如保罗·肯尼迪所说:“联合王国的人口占全世界的2%,占欧洲的10%,却似乎具有相当于全世界潜力40%~50%的现代工业能力”。?
——唐晋《大国崛起》????????????????????????
(2)政治上:两大阶级关系;?
材料二:工业革命中第二种专业化分工是劳动力和资本之间的专业化分工,一方是国家资本资产的拥有者,他们决定生产什么,怎样定价,另一方是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劳动工人。?
——卡洛?奇波拉《欧洲经济史》?4卷?上《?工业社会的兴起》?
(3)世界格局: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确立对世界统治。?材料三:图示:工业革命扩散图及世界殖民地分布图?
资本主义各国占有殖民地,并以鸦片战争为例说明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谁确立对世界的统治?谁走向落后,谁走向进步?(东方从属于西方)?
(4)社会生活:城市化?
材料四:图示:17世纪中—19世纪中英国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了,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史料,史论结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工业革命爆发于英国,成为英国经济起飞的起点,英国也因此展露出一个现代强国的的面目。他们怎么看待工业革命的前景??
材料:在机械学方面,可以认为我们还是儿童……蒸汽机和纺纱机的发明不管在我们看来是怎样精彩,但比今后的那些发明就会显得微不足道和毫无价值,这种料想并不荒谬。?
——F.M.伊登《贫民状况》第一卷?
工业革命是科技造福人类的起点,有终点吗???(国家层面)科技改变世界?
从机器生产诞生的第一天起,人类对机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今天的科技发展浪潮中,德国最先提出工业4.0,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相继提出自己的工业发展战略。?
中国如何行动??
图示作品:这是中国这些年来取得的成果之一,观察图中的变化,你认为中国做了什么?(发展科技)?
教师点拨:中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制定《中国制造2025》,并将智能制造定位为中国制造的主攻方向,积极适应未来科技发展形势。?
拿什么去支撑中国制造?依赖什么战略?科教兴国战略。?
过渡:这些成果又印证了狄更斯的那句:“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智慧的时代”。在双城记中,他又是这么评价工业革命的“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为什么?让我们进入第三节:反思人类追求。?
设计意图:联系个人生活实际,以及中国与世界各国对待科技进步的现状,学生进一步认识科技进步是无止境的,科技造福人类,激发学生以实际行动促科技创新的热情,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三)反思人类追求?
图示《笨拙周刊》,反映的是什么问题?(泰晤士河污染)什么原因造成这个问题?(技术进步)得出结论:科技是把双刃剑(以一分为二的眼光评价历史事件)?
科技进步到了今天,这个问题杜绝了吗??
教师设问:图示雾霾等污染,设问:从工业革命至今,人类享受工业化成果的同时,也经历了工业化付出的沉重代价,在发展中,该如何行动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呢?(可持续发展,科学与人文并重,合理的需求是前进的动力。)?
(个人层面)科技造福人类?
设问:从18世纪至今,科技进步的频率怎么样?进步速度之快,以至于人工智能如今也发展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有没有带来问题??
出示视频?
教师设问:人类不仅面临人工智能的带来伦理和失业问题,还面临着什么问题?对人工智能的过度依赖。这些让人不禁想到:我们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又应如何对待科技衍生的问题,从而更好地追求幸福生活?(制定规则,完善法律等)?
人类有没有着手解决呢??出示图片?
教师点拨:人类正不断地调整角色,合作共赢。18世纪至今,人类不断创造科技,科技也在不停地造福世界。?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充满希望的时代。?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立足现实,展望未来,通过直观的呈现,学生辩证地看待科技进步的成果,从而树立积极正确的科技价值观。?
【教学总结】?时间?
人物?
重大发明?影响?
1765年?
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
工业革命开始标
志?
1785年?
瓦特?
改良蒸汽机?
推动机器普及?人类进入蒸汽时
代?
1825年?
斯蒂芬森?
火车?
交通运输进入蒸汽动力时代?
【板书设计】?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追忆工业革命?二、探寻时代变革?三、反思人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