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武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9 14:3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甘肃省武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
1.
下列各组词语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偏(tǎn)
蹰(chí)
颓(qǐ)
惆怅
B.挥斥方(qiú)
漫(sù)
粗(kuàng)
万户候
C.怯(nuò)
目(xuàn)
百(gě)争流
苍桑
D.目(chēn)
伤(chuāng)
(è)
文采
?
2.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胡歌坐下来看剧本时,(
)。等到他表演时,他仔细揣摩人物心理、台词,完美演绎了“梅长苏”这个角色
②卢嘉川不说话了,他好像陷入沉思的状态中,正襟危坐,(
),苦苦地思索着什么,回忆着过去发生的一切。
③那时候,知识的总量还没那么大,如果你(
)几十年,就可把所学的那个专业的门类全部拿下。
A.目不转睛
目不斜视
目不窥园
B.目不斜视
目不转睛
目不窥园
C.目不窥园
目不转睛
目不斜视
D.目不斜视
目不窥园
目不转睛
?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仅该诗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还通过对大堰河不幸身世的讲述,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如何才能富起来呢?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是以知识的充足为前提的。
C.尽管燕太子丹一手策划了刺秦计划,但他的急功近利和生性多疑的性格,又间接地导致了荆轲刺秦的失败,留给后人无限的叹息。
D.有关部门这几年连续出台不少改革举措,特别是新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在法律层面保障了教师的利益、权力、责任。
?
4.
下列对该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错误?
???????????????????????????????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
跫(qióng)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A.诗中所出现的意象也是传统的、中国的,如莲花,东风,柳絮,跫音,春帷,小小的寂寞的城,小小的窗扉,青石的街道。
B.中国闺怨诗一向是含蓄不露,不违温柔敦厚之旨,这首诗的风格也是明快而不直露,含蓄而不晦涩。
C.诗歌营造出了别具感彩的意境,尽力渲染浓重的愁绪,亲人久别但最终相聚,这些都曲折地表现了出来。
D.诗歌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描摹出思妇幽闭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刻画出一个寂寞女子哀怨的形象。
?
5.
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B.以乱易整
易:替代
C.图穷而匕首见
穷:动词,极,尽
D.荆轲顾笑武阳
顾:连词,只是
?
6.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假如没有
B.轲自知事不就

倚柱而笑
就:成就。
C.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假借:宽容,原谅。
D.吾其还也
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
7.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焉用亡郑以陪邻
D.入则无法家拂士
?
8.
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A.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B.夫晋,何厌之有
C.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D.以其无礼于晋
?
9.
下列选项中和例句划线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A.箕踞以骂
B.使使以闻大王
C.群臣怪之
D.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10.
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D.必得约契以报太子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父啊,我的父啊
徐可
父亲是他76岁生日的前一天走的。那天上午,接到家中电话后,我争分夺秒地往回赶,傍晚到家时,父亲已处于弥留状态。他双目紧闭,神态安详,仿佛睡着了一般,家人喊他,告诉他我回来了,没有反应;又让我喊,我握着他的手,连声地喊:“父啊!父啊!”父亲还是没有任何反应,我却哽咽得喊不出来了,一会儿,父亲终于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眼睛也睁开了,仿佛刚刚睡醒一样。转瞬间,他又闭上了眼睛,我终是克制不住,跑到屋外捂着嘴啜泣,生怕被别人听到。过不多时,侄子过来告诉我,爷爷走了。我进去一看,父亲神态安详,仿佛睡着一般。这一刻,距我到家仅十几分钟。
从小到大,我和父亲并不很亲。我们家乡有很多很奇怪的习惯,其中之一便是:家境较好的、父母对孩子较娇惯的,叫“爸爸”“妈妈”或“娘”;家境较差的、父母对孩子没那么宠爱的,都单叫一个“父”“妈”,“父”后加语助词“啊”,叫“父啊”。我家穷,孩子多,父母对我们自然宠爱不过来,理所当然地是后者,父亲读过初小,算是一个文化人,当过村(那时叫生产队)里的会计。但是他太轻信别人,村民从队里借点钱、粮什么的,他从来不记账。到年底一查账,亏室了,谁也不认账,只好由他赔偿,于是,会计的职位丢了,家也被抄了,稍值钱一点的八仙桌之类的被抬走了。屋漏偏逢连夜雨。当地一个有名的小偷又光顾了我家,把能拿走的全拿走了。抄家、遭窃,都被年幼的我看见了,心里留下深深的阴影。
我们与别人家的孩子有了冲突,他不仅不护着我们,反而责备我们。我自小很乖,不爱惹事,挨打算是少的了,但也有刻骨铭心的几次。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不知为什么打我,一巴掌把我打得摔倒在地上,我捂着脸含着泪却不敢哭,心里恐惧极了。那时父亲在我心目中就是一副暴君的嘴脸。直到长大懂事后,听到村里人夸老徐家的孩子懂事有教养,我才对父亲的严厉有了一丝感激。
在我19岁那年,我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那时交通不便,我要到十几里外的县城坐长途汽车到省城,再坐火车到北京。前往学校报到的那天下着大雨,大哥用自行车驮着我的行李,天不亮就出发了,父亲坚持要送我,我们在沉沉的夜色中默默地走了一程又一程,只听到唰唰的雨声和脚踩泥泞的路面发出的咯吱咯吱声。我一次次地催他回去,他总不肯。大概走了半个小时或是一个小时,天色微微亮了,父亲总算停下了脚步,叮嘱我到了就给家里写信。我走了几步回头看看,他还在原地站着,我鼻子有点酸酸的。后来才知道,父亲回到家后扑在床上大哭了一场。
随着我在事业上取得了一点成绩,父亲对我的态度变得尊敬、谦恭,甚至有点拘谨、小心翼翼。他跟我说话总是小声地,赔着笑脸。小时候觉得父亲很高大、威严,现在才发现他原来是那么瘦小、卑微。我知道父亲是为我高兴,为我自豪,在他的眼里,这个最小的儿子还是有点出息的,是让人尊敬的,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这种尊敬。我没有制止他这样做,但这却让我很是不安。
我对父亲一向是客客气气的,从来不顶撞他,但有一件事令我一直心怀愧疚。有一年我回老家,家乡领导要请我吃饭,并请我父亲和村支书参加,领导的意思是,我不在家,请村里多多照顾我年迈多病的父母。不巧村支书不在家,我想那父亲也别去了,免得有蹭饭之嫌。当时父亲已经换好了新衣服,等着走呢。我跟他说了,他没说什么,事后母亲告诉我,父亲已经跟左邻右舍说了,市领导要请他和儿子一起吃饭。我一听后悔莫及!父亲那点可怜的虚荣心,就这么被他的儿子轻轻地戳破了。
父亲去世前半个月左右,已经报过一次病危,我匆匆赶回家去,尽管已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被吓了一跳。父亲本来就瘦,现在更是瘦得只剩下骨头了,眼窝深陷,颧骨突出,看着非常吓人。那时化生活已经无法自理,我帮他擦洗身子,他像个孩子似的不好意思,轻轻地说:“脏。”我心里很不好受,一个曾经那么要强的人,现在只能任人摆布,在家待了几天,大概母亲跟他说了什么,有一天他跟我说:“你工作忙,先回去吧,有了特殊情况再回来。”我嗯了一声,一出门眼泪就下来了。
过去,我曾经很不喜欢“父啊”这个称谓,觉得它土,乡里乡气的,当着别人的面都叫不出口。现在,我却特别怀念可以叫“父啊”的时光。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多么希望一直这么叫下去:
父啊!我的父啊!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时候家里穷,孩子多,父母对我们照顾不过来,“我”很少得到娇惯、宠爱,因而和父亲并不很亲,只觉得他高大威严。
B.文章开头用倒叙的手法,先写父亲临终时的情景,渲染气氛,继而由眼前之景转入对往事的追忆,突出了“我”对父亲的怀念。
C.文章十分注重于细微之处写人,在画波浪线的语句中,一个“脏”字写出了父亲尴尬不忍、不想拖累儿子的复杂心理。
D.父亲为人懦弱,在外胆小怕事,以致丢职、抄家、遭窃,这些变故严重刺痛了“我”幼小的心灵,在心里留下深深的阴影。
(2)文章为什么以“父啊,我的父啊”为题目?
(3)从全文看,作者眼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后作导,引导),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烈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诸侯得合从,其偿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惟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造焉造:到……去,造访
B.燕太子丹质于秦质:做人
C.不知吾形已不逮也逮:达到,及
D.太子再拜而跪再:第二次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跪”从先秦到五代是一种坐礼,对坐时表示感激、敬意,行跪礼,如站立时行揖礼。到了宋朝,坐者高高在上,跪者五体投地,伏于坐者脚下,这充满了屈辱的意味。除了拜祭祖先、天地,只有投降、认罪的时候才会用。
B.“六国”又称“山东六国”,指崤山以东的六个国家:齐、楚、燕、韩、赵、魏。当时的战国七雄,西方的秦国与东方的六国对立,六国合纵以抗秦,后都被秦国所灭,因此经常合称六国。
C.“顿首”指磕头。古代汉族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以头叩地而拜;也可以用于书信、表奏,表示恭敬,常用于结尾。
D.“左右”有多种含义,可以是方位名词,指左和右两个方面。也可以是名词,指身边侍候的人。文中是后一个意思。
(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鞫武向太子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举荐荆轲,鞫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但原因并不相同。
B.本文着重描写了太子丹为了国事,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动人故事。
C.太子重用荆轲,是想让他胁迫秦王返还诸侯土地;或者刺杀秦王使秦大乱,六国趁机合纵破秦。
D.田光年纪大了,劝说荆轲尽心为太子出力,最后以自杀来激励荆轲并表明忠心。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②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秋蕊香
[北宋]张耒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①。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注)①该词是张耒离许州任后,为一女性友人而作。②金兽:铜香炉,铸成兽形。③著人:使人。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句,虚写一遍一遍地倚栏凝望,实写一个月白风清的良夜,主人公形单影只,欲语难诉。
B.“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两句写闺房的幽雅芳美,环境越是美好,越透露出别离的凄清。
C.张耒与黄庭坚、秦观、晃补之都出自苏轼门下,被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D.“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是说柳叶只枯黄萎落于一时,春风一吹,柳色如故。而人一离别,各自天涯,难以再续旧情。
(2)该词上阙寓情于景,请从“动”与“静”的角度赏析其中蕴含的情感。
五、情景默写(共1题;共5分)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回忆当年与同学游览此地,度过的那一段不平凡岁月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诗人徐志摩用诗意的笔触写康河里的水草随微波起伏,仿佛在向诗人招手致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易水诀别”是《荆轲刺秦王》中悲壮的一幕,荆轲临行前在易水边慷慨歌曰:“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5)李白在《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中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10分)
?
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学生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望大家配合。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丹霞地貌”形成原因的四个关键词语,不超过10个字。
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塌积堆。沟崖面的坍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柱、缓坡丘陵等地貌。在红色沙砾岩层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
七、话题作文(共1题;共5分)
?
阅读下面一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痕迹
(英)约翰·罗斯金
把每一个黎明看做生命的开始
把每一个黄昏看做生命的小结
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
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
和你心灵得到充实的痕迹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痕迹。只是这痕迹有的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回想起来,有的令人愉悦,有的令人怅惘……那么,关于“痕迹”,你有怎样的经历?又有什么感悟呢?请以“痕迹”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甘肃省武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识射字面
识因印形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成体的硫用
小根阅迹
句子正且与排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病句正率修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4.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古诗于比较氨读
鉴验热达落巧(古滴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5.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其他都北实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6.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文于凸词
其他都北实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7.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通假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8.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文都指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9.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其他都北实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0.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古三异臂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12分)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散文
鉴水表层由巧(文学类)
鉴赏较学形溴
分析射构,把握象路与色树意图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文言射开较阅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把握验家情感
文都指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五、情景默写(共1题;共5分)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名篇较句默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10分)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表验他体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提取关键体或省要信息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七、话题作文(共1题;共5分)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材正知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第3页
共16页

第4页
共16页
第1页
共16页

第2页
共1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