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2高考物理高频考点精选分类解析18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0-2012高考物理高频考点精选分类解析18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新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2-06-14 20:5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人声明:本资源属本人原创作品,授予21世纪教育网独家发行。
2010~2012高考物理高频考点精选分类解析
高频考点18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1. (2012·福建理综)如图,表面光滑的固定斜面顶端安装一定滑轮,小物块A、B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初始时刻,A、B处于同一高度并恰好静止状态。剪断轻绳后A下落、B沿斜面下滑,则从剪断轻绳到物块着地,两物块
A.速率的变化量不同
B.机械能的变化量不同
C.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相同
D.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
1.【答案】:D【解析】:由于斜面表面光滑,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从剪断轻绳到物块着地,两物块速率的变化量相同,机械能的变化量为零(相同),选项AB错误;由于二者质量不等,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不相同,选项C错误;由mAg=mBgsinθ,A下落时间tA=,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PA==mAgh;B下滑时间tB=,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PB==mBg= mBgsinθ·,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选项D正确。
2.(2010福建理综)如图6(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弹簧弹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6(乙)如示,则
A.t1时刻小球动能最大
B.t2时刻小球动能最大
C.t2~t3这段时间内,小球的动能先增加后减少
D.t2~t3这段时间内,小球增加的动能等于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
2.答案:C
【解析】t1时刻小球刚接触弹簧,重力大于弹力,小球向下继续加速,当弹力增大到等于重力时,小球速度最大,动能最大;t2时刻对应弹力最大,小球下落到最低点,动能为零,弹性势能最大,选项AB错误;t2时刻对应小球向上运动即将脱离弹簧的瞬时,弹力为零,t2~t3这段时间内,小球的动能先增加后减少,小球增加的动能和增加的重力势能之和等于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选项C正确D错误。
3..(2011新课标理综)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至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
B.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
C.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
3.答案:ABC
解析: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高度始终减小,重力势能始终减小,选项A正确;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选项B错误;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无关,选项C正确D错误。
4(2011全国理综卷)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后,先在“24小时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即绕地球一圈需要24小时);然后,经过两次变轨依次到达“48小时轨道”和“72小时轨道”;最后奔向月球。如果按圆形轨道计算,并忽略卫星质量的变化,则在每次变轨完成后与变轨前相比,
A.卫星动能增大,引力势能减小
B.卫星动能增大,引力势能增大
C.卫星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减小
D.卫星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增大
【答案】:D
【解析】:变轨后轨道半径增大,速度减小,卫星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增大,选项D正确。
【点评】卫星正常运行时动能和引力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5.(2010上海理综)高台滑雪运动员腾空跃下,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则下落过程中该运动员机械能的转换关系是
A.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 B.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
C.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 D.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
5.【答案】C
【解析】不考虑空气阻力,运动员下落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选项C正确。
【点评】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所有抛体运动(竖直上抛、竖直下抛、斜抛、平抛、自由落体等),机械能守恒。
6.(2011北京理综卷)如图所示,长度为l的轻绳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的大小可以忽略)。
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小球保持静止,画出此时小球的受力图,并求力F的大小。
由图示位置无初速度释放小球,求当小球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及轻绳对小球的拉力。不计空气阻力。
6.【解析】:(1)受力图见右。根据平衡条件,应满足Tcosα=mg,Tsinα=F
拉力大小F=mgtanα。
(2)运动中只有重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mgl(1-cosα)=mv2。
则通过最低点时,小球的速度大小v=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T’-mg=m,
解得轻绳对小球的拉力T’=mg+m= mgl(3-2cosα),方向竖直向上。
【点评】此题考查受力分析、电场力、平衡条件、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点。
7(2011福建理综卷)如图为某种鱼饵自动投放器中的投饵管装置示意图,其下半部AB是一长为2R的竖直细管,上半部BC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弯管,管口沿水平方向,AB管内有一原长为R、下端固定的轻质弹簧。投饵时,每次总将弹簧长度压缩到0.5R后锁定,在弹簧上段放置一粒鱼饵,解除锁定,弹簧可将鱼饵弹射出去。设质量为m的鱼饵到达管口C时,对管壁的作用力恰好为零。不计鱼饵在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且锁定和解除锁定时,均不改变弹簧的弹性势能。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
质量为m的鱼饵到达管口C时的速度大小v1;
弹簧压缩到0.5R时的弹性势能Ep;
已知地面与水面相距1.5R,若使该投饵管绕AB管的中轴线OO’在角的范围内来回缓慢转动,每次弹射时只放置一粒鱼饵,鱼饵的质量在到m之间变化,且均能落到水面。持续投放足够长时间后,鱼饵能够落到水面的最大面积S是多少?
7..解析:此题考查平抛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点。
(1)质量为m的鱼饵到达管口C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完全由重力提供,则
mg=m,①
解得 v1=. ②
(2) 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鱼饵的机械能,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Ep=mg(1.5R+R)+m v12,③
由②③式解得Ep=3mgR。④
(3)不考虑因缓慢转动装置对鱼饵速度大小的影响,质量为m的鱼饵离开管口C后做平抛运动。设经过t时间落到水面上,离OO’的水平距离为x1,由平抛运动规律有
4.5R=gt2,⑤
x1=v1t+R,⑥
由⑤⑥式解得x1=4R. ⑦
当鱼饵的质量为2m/3时,设其到达管口C时速度大小为v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Ep=mg(1.5R+R)+(m) v22,⑧
由④⑧式解得v2=2. ⑨
质量为2m/3的鱼饵落到水面上时,设离OO’的水平距离为x2,则x2=v2t+R,⑩
由⑤⑨⑩式解得x2=7R.
鱼饵能够落到水面的最大面积S,S=(πx22-πx12)= πR2(或8.25πR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