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课件(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8-29 13:1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你知道“南桔北枳”么?桔子树种在淮河以南结出的是桔子,而种在淮河以北则结出的是枳,这是为什么呢?
情境导入
1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皇帝为什么不叫人把岭南的荔枝移栽到宫中?这样不是省事多了吗?
1.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举例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学习目标
2
观察下列生命现象,说明生物受何种因素的影响?  
大雁南飞
蛇要冬眠
温度
观察下列生命现象,说明生物受何种因素的影响?  
水域的污染
水中动物死亡
思考:环境中影响某株小麦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温度

土壤

小麦
杂草
蝗虫
田鼠









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何为生态因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条件
温暖潮湿
低温潮湿
方法
将馒头置于塑料袋中,结扎袋口,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馒头置于塑料袋中,结扎袋口,将实验装置放在低温环境里。
实验
预测
实验
结果
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5-7天后)
温暖环境
低温环境
通过对比两组实验的异同可知:实验中“温暖—低温”形成了对照,设置的变量只有“温度”。
说出表格中的条件差异?
探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某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试验。
讨论
2.该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1.根据你的日常观察和经验,你认为选用哪种食品容易长出霉菌?
面包、馒头等湿润、营养物质丰富的食品。
霉菌适于生活在温暖的环境里。
实验开始时面包片为什么要在空气中暴露30分钟?
使面包片可以接触空气中的霉菌孢子
说一说
下列现象主要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呢?


日照长短
秋菊


夏荷
水杉——阳生植物
光照强度
人参——阴生植物
思考:根据我国从东到西的植被分布,说明决定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沙漠、草原与森林
水分
生物不仅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生物因素的影响
海葵与寄居蟹
狮子捕食斑马
观察课本第16页图片及下面的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物因素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蚂蚁
蜜蜂
(一)种内关系
种内互助
争夺配偶
争夺食物
种内斗争
狮子和大象争夺水源
竞争
猎豹捕食鹿
捕食
你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吗?
仙人球适于生活在干旱的环境
讨论



退化成刺,可以减少水的散失
非常发达,吸收深处水分。
绿色肥厚,储存大量的水,且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
拟态
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戒色

戒色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保护色: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以此来保护自己躲避敌害;
青蛙
变色龙
飞蛾
拟态:某些生物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
竹节虫
兰花螳螂
枯叶蝶
警戒色: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适应的相对性
夏天苔原上的雷鸟
冬天雪地上的雷鸟
冬天雷鸟如常换毛但降雪延迟
骆驼能够适应干旱沙漠环境,可以在没有水的条件下生存2周,如果骆驼缺水3周呢?
适应的相对性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中
所描写的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2.下列生态因素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A.阳光、温度
B.空气、温度
C.水分、土壤
D.花粉、病毒
B
D
随堂测试
4
3."春兰秋菊,南橘北梨",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
异的生态因素是(

A.温度和水分
B.光和温度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
B
4.许多种鸟具有保护色,但也难免常被嗅觉发达的兽类捕食,对此解释为(
)
A.这些鸟不适应环境
B.被食的鸟是警惕性不高的
C.适应是绝对的
D.适应具有一定限度和相对性
D
5.大雨过后蚯蚓常常爬到地面上,影响蚯蚓生活的直接因素是(
)
A.温度
B.空气
C.水分
D.阳光
B
6.在冬天蛇要冬眠,杨树要落叶,而松树仍然郁郁葱葱,这些现象都体现了(

A.生物逃避敌害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环境影响生物
B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