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沪教版八上物理光同步检测附答案 2.3透镜成像 第3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沪教版八上物理光同步检测附答案 2.3透镜成像 第3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29 19:3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教版八上物理光
2.3透镜成像
第3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共40分)
1.
如图所示,是小华用相机拍摄的桂林市杉湖上的双塔相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双塔在湖中的倒影是实像
B.
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向塔靠近些
C.
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远些
D.
要使塔的像更小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近些
2.
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某同学拍照时,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半身像,现要改拍全身像,则应
?
A.
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B.
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C.
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D.
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3.
小明用若干个二极管组成形状如图甲所示的发光物体,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光屏一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在光屏上形成如图乙所示。如果只将发光物体换成“”形,在同一位置观察,则屏上的像和生活中的应用是图中哪一组
?
A.
照相机
B.
放大镜
C.
平面镜
D.
投影仪
4.
小明在光具座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分别固定在光具座上,再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则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
B.
C.
D.
5.
如图所示,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站在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前约
的位置,面对镜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信息后,即可进行后续工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
B.
“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
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D.
“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6.
用手机看视频,图象太小,屏幕放大器(凸透镜)来帮忙,小明通过透镜看到放大了的图象,如图所示,手机距离透镜
,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
B.
C.
D.
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
A.
照相机
B.
潜望镜
C.
放映机
D.
放大镜
8.
某同学从侧面透过球形玻璃缸欣赏水中游动的金鱼,他所看到的“金鱼”是
?
A.
缩小了的金鱼的虚像
B.
放大了的金鱼的虚像
C.
缩小了的金鱼的实像
D.
放大了的金鱼的实像
9.
当物体沿主光轴从离凸透镜三倍焦距处逐渐向凸透镜焦点处靠近时,则所成的像的变化是
?
A.
逐渐变大
B.
逐渐变小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10.
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从飞机上拍摄地面的照片。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
毫米,则底片与镜头距离应该在
?
A.
毫米以内
B.
恰为
毫米
C.
略大于
毫米
D.
毫米以外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1.
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
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如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
?(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
12.
用一架焦距为
厘米的照相机照相时,底片应放在离镜头中心
?厘米到
?厘米的位置上,被拍摄的景物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
?。
13.
人观察物体时,视角越大,被观察的物体看起来越
?(填“大”或“小”),且越
?(填“清楚”或“模糊”)。
14.
如图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
?(填“等大”、“缩小”或“放大”)、
?(填“正立”、“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
?。如果图中
,则凸透镜的焦距一定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5.
检修工人在查看线路密集的电路板时,为了看清线路的连接情况,常透过一个较大的凸透镜进行观察,工人看到的是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电路板到透镜的距离应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凸透镜的焦距。
16.
如图所示是透过装满水的玻璃瓶看纸上字的情景,看到的“原”字是正立、放大的
?
像(填“实”或“虚”),这个玻璃瓶相当于
?
镜。
17.
如图为小朱同学通过盛水烧瓶成像的情景。图中盛水烧瓶相当于
?镜,所成的像为倒立、
?的
?像。生活中与该盛水烧瓶这一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学仪器有
?(写出一种即可)。
三、实验题(共1小题;共10分)
18.
小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她首先按图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
点是凸透镜的
倍焦距处。
(1)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
?

选填“上”或“下”)调。
(2)实验中你怎样判断光屏上的像是否最清晰?答:
?。
(3)小明想探究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的成像规律,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
点处时,移动光屏到某一位置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小明认为找到了成像规律,你认为还必须要
?,才能使得到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4)在实验1中,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焦距适当的
?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验,
?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
四、计算题(共1小题;共10分)
19.
某人通过焦距为
、直径为
的凸透镜看报纸。此时眼睛距离报纸
,凸透镜距离报纸
。设眼睛在透镜主光轴上,报纸平面垂直于主光轴。若报纸上密排着宽、高均为
的字,则他通过透镜,至多能看清同一行几个完整的字?(忽略眼睛瞳孔大小)
答案
1.
B
【解析】双塔在湖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A错误;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应减小镜头与塔之间的距离,B正确、C错误;要使塔的像更小些,应增大镜头与塔的距离,D错误。
2.
B
【解析】用照相机给某人拍完半身像以后,改为全身像,像变小,需要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所以要照相机远离该同学,增大镜头与人之间的距离,镜头向后调,减小镜头和底片之间的距离。
3.
D
【解析】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错误;
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C错误;
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正确。
4.
B
【解析】由图可知物距
,像距
,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
,,可得

5.
A
【解析】由题意可知,人脸在距摄像头
处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说明人脸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可知
,,故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
,故A正确;
凸透镜成实像时,成倒立缩小的或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是利用了光的折射,故C错误;
“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的两倍焦距之内,故D错误;
故选:A。
6.
A
【解析】小明通过透镜看到正立、放大的图象,说明
,所以

7.
C
8.
B
9.
A
10.
C
11.
凸;照相机;远离
【解析】摄像机的镜头与照相机的镜头类似,应用的凸透镜成实像时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图中汽车的像逐渐减小,说明汽车远离摄像机镜头,像距减小。
12.
;;大于
厘米
13.
大;清楚
【解析】如图所示:视角越大,即物体
离人眼越近时,
在视网膜上对应的像
就越大,也就是说被观察的物体看起来越大。就好比一座山,你站在山脚下,则山看起来很大,离山十分远则山看起来很小。又因为近处的物体射入眼睛的光线较多,所以我们看起来会更清晰些。
14.
放大;倒立;改变光路;小于
【解析】投影仪就是根据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凸透镜的作用就是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平面镜将通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反射到银幕上,所以起到改变光路的作用。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得,,所以

15.
虚;小于
16.
虚;凸透
17.
凸透;缩小;实;照相机
18.
(1)

【解析】蜡烛的像呈在光屏的上方,根据光线过凸透镜的光心不改变方向,为了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应把凸透镜向下或将蜡烛向上移动或光屏向上移动。
??????(2)
左右移动光屏,进行比较,找到最清晰的像
【解析】实验中应左右移动光屏,反复比较像的清晰度,如果减小或增大像距时,像变模糊,则此时的像最清晰。
??????(3)
换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重新实验
【解析】为了使得到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应多次测量,故应换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重新实验。
??????(4)
凹透镜;近视
【解析】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此时像距变大,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使用具有发散功能的透镜,即凹透镜,近视眼就是用凹透镜来矫正的。
19.

第1页(共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