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课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课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8-29 15:4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植物的光合作用
复习课
复习目标
1、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2、能够尝试着描述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导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概括导入
复习重点
1、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2、夯实基础,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分析能力,提高答题技巧。
光合作用
公式:
二氧化碳
+水
——→
有机物(贮存能量)
+氧气
概念: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实质:
物质转变:
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能量转变:
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二、确认目标,梳理网络
原料
条件
产物
二氧化碳

叶绿体
光照
有机物
氧气
光能
叶绿体
光合作用意义:
1、一切生物体和人类食物的来源
2、一切生物体和人类氧气来源
3、一切生物体和人类能量来源
黑暗处理
目的:把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运走或耗尽。
经典实验一: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
1.尝试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2.认识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目的:设置对照实验
选叶遮光
光照
目的:让叶片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
摘片去纸
水浴加热
酒精脱色
目的:
1.以防酒精过热,引燃,爆炸。
2.脱去叶片的色素。
清水漂洗
碘液显影
观察变化
1
2
3
4
5
6
7
实验总结
现象:
被光照射的部位加碘后变成蓝色,没被照射的部位不变色。
结论:
绿色植物在光的照射下能够制造有机物淀粉。
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
精选例题
1)选一盆银边天竺葵,
预先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再用不透光的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
把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
4~6小时,再剪下此叶片,
并用打孔器分别在该叶片的A、B、C三个不同部位取下三个小的叶圆片(如图所示)。
2)将叶圆片放入装有某溶液的试管中,
经热水浴脱色。
3)将经过脱色的叶圆片放在清水中漂洗。
?4)将漂洗过的叶圆片放在白纸上,然后用吸管吸取碘液,
分别滴在三个叶圆片上。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l)上述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某溶液是(
)
(2)在A、B、C三个圆片中,变蓝的是(
)不变蓝的是(
)。
(3)为了证明下面两项结论,各需比较图中A、B、C中的哪两项?
光合作用需要光:(
)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
(4)把叶圆片切成薄片,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中分散的被染成蓝色的结构是(
)。
(5)A叶圆片不变蓝的原因是(


(6)本实验可得出:光合作用的场所在植物细胞的  (   ) 中。
酒精
B
A,C
B,C
A,B
叶绿体
叶绿体
A叶圆片中不含叶绿体
将新鲜的金鱼藻放在透明的广口瓶中,加满水,盖上带有两根导管的瓶塞,放在光下。当瓶内的气体约有2cm高时,打开导气管的管塞,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火柴棍放在管口,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经典实验二:光合作用放氧实验
现象:
使熄灭的火柴复燃。
说明:
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
三、典题引导
自主复习
一绿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选择一片绿叶,把主叶脉剪断(如图所示),然后将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发现B区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中原因是B区叶片缺少


A.叶绿素   
B.光
C.二氧化碳  
D.水?
得出结论: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

D

四、小组交流,进行质疑
柳树实验:
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把一棵
2.3kg的柳树苗种植在一桶90.8kg的土壤中,然后只用雨水浇灌而不供给任何其他物质,5年后柳树增重到76.7kg,而土壤只减轻了57g。
(1)、本实验可以得知植物的物质积累来自(
)。
(2)、土壤中减轻的物质主要是(

(3)、柳树吸收的水一部分作为(
)的原料合成有机物,大部分的水通过(
)散失到大气中去了。

无机盐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下图是验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先将这个装置放在暗室24小时,然后移到阳光下;瓶子内盛有NaOH溶液,瓶口封闭。
五、释疑展示
点拨深化
(1)数小时后摘下瓶内的叶片,经处理后加碘液数滴而叶片颜色无变化,证明叶片中(
),这说明(
)。
(2)瓶内放NaOH溶液的作用(
)。
(3)将盆栽植物先放在暗处24小时的作用是(
).
(4)归纳总结:本实验可得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无淀粉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除去二氧化碳
消耗体内原有的淀粉
二氧化碳
结论: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塑料大棚
地膜覆盖
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合理密植
立体种植
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可以使作物增产
实际用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1、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地膜覆盖、塑料大棚)
2、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可以使作物增产
(合理密植、立体种植)
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淀粉和氧气
2.光合作用需要具备的条件是光
3.光合作用的意义
食物来源、能量来源、氧气来源
4.应用:
地膜覆盖、塑料大棚——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合理密植、立体种植——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
六、整理提纲,巩固落实
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
七、达标练习
提升能力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A.耗尽叶片内的淀粉
B.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C.吸收尽容器中的二氧化碳
D.吸收尽容器中的氧气
2.“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把叶片放人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
A.溶解淀粉
B.分解淀粉
C.将淀粉煮熟
D.把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
A
D
3.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
A.二氧化碳和水
B.二氧化碳和能量
C.淀粉和水
D.淀粉和氧气
4.木材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热量,可以将水烧开,把饭煮熟;木材中贮存的能量是(
)
A.太阳光能
B.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时释放的能量
C.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贮藏在有机物里的能量
D.电灯光能
D
C
5.在课外活动中,小明设计了“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有如下操作:
①选叶遮光
②酒精脱色
③黑暗处理
④碘酒显影
⑤清水漂洗
⑥观察变化
他的操作顺序对吗?请将正确步骤的序号写出来(
)。
6.把新鲜水草放在养鱼缸里的主要目的是(
)
A.提供食物
B.提供氧气
C.提供能量
D.提供二氧化碳
7.在检验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中,有一种气体产物能使带火星的竹签重新燃烧,该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空气
D.水蒸气
③①②⑤④⑥
B
A
8.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释放能量
B.分解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里的能量
C.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里的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氧气,释放能量
9.为使城市居民每天得到新鲜空气,最好的措施是(
)
A.多盖高楼
B.加大住房面积
C.多种花草树木,扩大绿化面积
D.搞好环境卫生
10.农业生产上充分利用阳光的措施是(
)
A.同种植物种得稀疏些
B.同种植物种得紧密些
C.几种植物种得紧密些
D.高矮植物合理密植
C
C
D
八、反思总结,布置作业
本节课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为主线,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基本要素、实质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知识网络的构建。帮助学生构建了自身的知识网络,而且高效的整合和利用了教材及所学知识,提高了课堂效率。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更多的关注了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并踊跃发言的学生,而对于一小部分学生来说,虽然按照课前的组内分工布置了相关任务,但是在展示、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没有给以更多的关注。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从而使每一位学生的生物学素养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作业:课时练阶段中考练习三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