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06-15 00:26:27

文档简介

每 课 必 记
课 题 4.6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日 期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论点,并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2、通过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过程,初步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分析 由于本节的内容比较抽象,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多配合使用大型的世界地形图以及板块运动的课件,多举实例帮学生去理解。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过程。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收集了不少相关的图片和课件,尤其是用计算机多媒体模拟大陆漂移的过程和板块活动的过程,效果不错。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一、【德】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1912年) 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的。 2、魏格纳认为二三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整块联合古陆,周围是一片广阔的海洋。后来,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和天体引潮力的作用下,这一块联合古陆开始分离。由较轻的硅铝层组成的陆地,像冰块浮在水面上一样,在较重的硅镁上漂移,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海陆分布。(看课件)二、“七巧板”——板块 1、地球的岩石圈好像是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板块) 他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实例:大洋中脊(海岭)可对应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岛或大西洋中的冰岛; 消亡边界可对应日本及以东的太平洋或马里亚纳海沟; 地缝合线对应我国的雅鲁藏布江。 2、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的发生碰撞和张裂。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一般说来,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相撞相挤压的地方,常形成山脉。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往往形成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屿和海岸山脉。如: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链,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形成的。在两个 大陆板块相撞处,则形成巨大的山。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产生的。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如东非大裂谷、印度洋、大西洋就是这样形成的)(看课件)三、关于书上的实验 生长边界互相挤压,消亡边界互相拉扯。可以让学生自己挤压书或者先把两本书简单的用透明胶粘起来,然后用力拉,也可以有同样的效果。(同时可以提醒有意识的去体验火山和地震的感觉。)四、课堂练习(P153练习1、2) 第二题有点难度,可适当的提醒。五、课外作业:作业本 最后,有条件的话可以叫几个学生上来把六个板块拼成一整个大陆。
轶事记录
课后反思(共35张PPT)
大陆原先是连在一起的,后来才分离了。
证据一:南美洲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比较吻合。
证据二:
一、提出问题:
二、建立假设:
三、获取事实和证据:
四、检验假设 得出结论:
大陆原先是连在一起的吗?
大陆原先真是连在一起的,后来才分离了。
大西洋两岸的美洲和非洲的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
……
证据:……
魏格纳
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魏格纳认为:全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海陆分布。
地球的内部结构的最外一层为固体的地壳,往下是液态的地幔,中央是炎热的地核。于是科学家提出,是地幔的对流造成了地壳的运动。
魏格纳是根据什么提出大陆是漂移?
大陆漂移的动力是什么?大陆是怎么样漂移的?
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大陆漂移的证据。
岩石圈是地球的坚硬外壳,它也像蛋壳一样破碎过,从而形成了一些边缘呈锯齿状的大陆块。1965年,加拿大地质学家威尔逊把这些破碎后形成的各部分称为板块,并把海底扩张说、地球板块说、大陆漂移说结合起来,创立了板块构造学说。该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一些活动的构造带------海岭、岛弧、平移大断层等所割裂的若干板块。全球岩石圈可划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强度较大,比较稳定,主要活动与变形发生在板块边缘,即板块交界处。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漂浮”在______上,
不断地发生_____和_____
碰撞
张裂
软流层
那当板块相撞会发生什么现象?
活动一
用两本书放在桌面上做一次碰撞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台湾岛及海沟
安第斯山脉秘鲁智利海沟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
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
大洋板块
板块发生张裂会形成什么?
裂谷和海洋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为什么会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组合?
因为大洋板块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大洋板块的挤压上拱,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火山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那么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
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碰撞 大陆板块
与大陆板块 巨大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
大陆板块
与大洋板块
张裂 裂谷、海洋 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海沟-岛弧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海沟-海岸山脉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1、地球的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的。
2、六大板块是不断运动的,在板块与板块
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带。
3、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
碰撞
张裂
形成巨大的山脉
形成裂谷和海洋
据测量,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现仍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度在升高,你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印度洋板块仍在不断地向亚欧板块挤压和俯冲。
我们知道,地球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那么,在图中哪些地方容易引发火山和地震呢?
大洋板块俯冲、消亡边界上的大陆一侧,和新大洋板块诞生的地方。
地球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些地方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地球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六大板块的交界地方(主要是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撞的交界地带)。因为板块之间会发生碰撞和张裂。
一、看六大板块示意图,解释为什么地中海在缩小,而红海在不断地扩张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靠拢,
而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在相互离开.
地中海
红海
二、请说出下列板块的名称
A
B
C
D
E
F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大陆漂移是基础,板块构造新理论;
岩石圈分六板块,漂浮软流层上面;
板块内部地壳稳,交界火山地震带;
相撞挤压成山脉,张裂扩展海洋态;
不停运动发展中,构成世界总形态。
随堂练习
1、日本位于______板块和_______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极不稳定,因此多______和______
2、喜马拉雅山是由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碰撞产生的,阿尔卑斯山脉是由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碰撞而形成
太平洋
亚欧
火山
地震
亚欧
非洲
亚欧
印度洋
1.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全球构造理论是_______________,它较好地揭示了______________的规律.
2.板块构造理论把地球的岩石圈分成( )
A.五大板块 B.六大板块
C.七大板块 D.八大板块
板块构造理论
地壳运动变化
B
巩固练习
3.板块漂浮在( )
A.软流层上 B.岩石圈上
C.岩石上 D.地壳上
4.板块中全部位于海洋的是( )
A.印度洋板块 B.大西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北冰洋板块
A
C
5.世界上最年轻和最雄伟的山脉是( )
A.阿尔卑斯山脉 B.天山
C.泰山 D.喜马拉雅山脉
6.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哪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 )
A.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D.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
D
C
7: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位于( )
A:印度洋板块 B;非洲板块
C:亚欧板块 D:阿拉伯板块
8: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地中海将来会( )
A:缩小 B:扩大
C:不变 D:都有可能
A
A
9.中国东部的琉球群岛属于( )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D: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
A
(板块的相互张裂)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
4、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岛弧链
3、喜玛拉雅山脉
(两个大陆板块碰撞)
2、大西洋
(板块的相互张裂)
1、东非大裂谷
一、请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下列地形的形成:
二、 请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能发现古代海洋生物的化石
喜马拉雅山脉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当这两大板块还没有碰撞前这里是古代的海洋,当发生碰撞后,地壳隆起形成巨大的山脉,所以会在这里找到古代海洋生物的化石。
作业提示
完成作业本第6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