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卷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小明在上学的路上要经过一段山路,上坡的路程是下坡路程的,若他上坡的速度是0.8m/s,下坡的速度是1.2m/s,则他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1.2m/s
B.0.8m/s
C.1m/s
D.0.96m/s
2.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提倡“吃动平衡,天天运动”,建议每天行走6000步.陈老师喜爱环绕洋澜湖行走,通过手机软件测得四十分钟行走6000步,路程约为4km,据此估算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行走的平均速度和一步的长度,下列选项中最合理的一项是( )
A.6km/h,66cm
B.1.5km/h,1.2m
C.6km/h,20cm
D.1.5km/h,0.6m
3.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前2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小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最后300m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C.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4.小明在学校运动会100m赛跑中,以15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他在前50m的平均速度是5m/s,到终点时的速度是7.5m/s,则后50m的平均速度为( )
A.10m/s
B.7.5m/s
C.6.67m/s
D.5m/s
5.一个运动物体在前4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后6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它在10s内的平均速度是( )
A.4.5m/s
B.4m/s
C.4.2m/s
D.3m/s
6.某同学在上学的路上,用0.8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1.2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0.8m/s
B.1.0
m/s
C.0.96
m/s
D.1.2
m/s
7.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B.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C.5s~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m/s
D.2s~5s内,小车运动了2米
8.如图所示,小明在实验室中测小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的运动是没有规律的
B.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3s
C.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通过路程15cm
D.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为1m/s
二.填空题(共6小题)
9.某人在2h内行走了10km,休息0.6h后又在3h内行走了18km,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km/h
10.如图所示的装置,可用来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除了图中所示给出的器材和刻度尺,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小青通过测量得到,路程s1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的平均速度为v2。那么,v1、v2的大小关系是v1
v2(选填“>”、“=”或“<”)。
11.在一次科学探究活动中,小明要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他用每隔相等时间拍照一次的相机相机说明书上的相关描述如下:“每秒拍照2次,像成在同一底片上”),拍下如图所示的照片,右侧为纸锥从E到F过程的放大图,请回答:
(1)EF段纸锥运动的路程是
cm,EF段纸锥下落的速度是
m/s;
(2)AF段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
12.小明常常以跑步上学的方式煅炼身体,刚出门时做准备活动,他以2m/s的速度行走了1分钟,然后以5m/s的速度跑步5分钟就可到达学校,则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
m,他上学的平均速度为
m/s。
13.如图是某实验小组“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情形,如图所示,小车从位置A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所用的时间为2s,则小车从A到B通过的总路程为
cm.这段时间内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
14.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是做
(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从A点到E点共运动
cm的路程,小球从A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
m/s(此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5.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如图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以
测量时间的误差。(填“减小”或“增大”)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其他点的测量准确,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或“小”)
(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m/s,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
。(填“变大”“不变”“变小”)
16.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
(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cm,sBC=15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3)如图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
;
(4)小球在AD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tAD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路程sAD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
v2(选填“>”、“<”或“=”)。
四.解答题(共3小题)
17.某物体做直线运动,在第一段时间t1内的速度为v1,在第二段时间t2内的速度为v2。求:
(1)第一段的路程。
(2)第二段的路程。
(3)整段路程。
(4)在整段路程中该物体的平均速度。
18.芳芳上学要乘坐公交车,周一早晨她6:45上车,到学校7:05下车,若这段时间内公交车共行驶了8.2km的路程,请问公交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19.A、B、C三个物体分别从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的a、b、c三点沿该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a、c之间的距离为90m,a、b之间的距离为40m。其中,B、C两物体同时出发并开始计时,物体A向右运动,其运动的s﹣t图像如图乙所示,物体B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C运动的v﹣t图像如图丙所示,前2s物体C通过的路程为3m,从开始计时到10s时,A、C相距23m,A、B相距10m。则:
(1)物体A前2s通过的路程是
m;2s后的运动速度是
m/s;10s内A通过的路程是
m。
(2)物体C向
运动,10s内的平均速度是
m/s。
(3)10s时,B、C两物体相距
m或
m。
1.4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解答】解:由题意上坡的路程是下坡路程的2/3,假设这段山路上坡的路程为2s,则下坡路程为3s;
上坡时间t上==;下坡时间t下==;
总时间t总=t上+t下=+;
总路程s总=s上+s下=5s;
则他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v====1m/s
故选:C。
2.【解答】解:
运动的时间t=40min=h,路程s=4km=4×105cm,
则陈老师行走的速度:
v===6km/h;
一步的长度为L=≈66.7cm/步,最接近于66cm。
故选:A。
3.【解答】解:
A、由图知,前20s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分别为600m、450m,则前2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故A错误;
B、由图知,最后300m甲车的运动时间为10s,乙车的运动时间小于10s,根据v=知,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
C、由图知,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相同,说明甲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乙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甲、乙两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都为1200m,则根据v=可知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4.【解答】解:根据v=可知:
前50m的所用的时间:t1===10s,
则后50m的所用的时间:t2=t﹣t1=15s﹣10s=5s,
所以,v2===10m/s;
故选:A。
5.【解答】解:由v=可得,物体在前4s内的路程:
s1=v1t1=3m/s×4s=12m,
物体在后6s内的路程:
s2=v2t2=5m/s×6s=30m,
它在10s内的路程:
s=s1+s2=12m+30m=42m,
则它在10s内的平均速度:
v===4.2m/s。
故选:C。
6.【解答】解:设全程的路程是2s,则前半程与后半程的路程都是s,
因为v=,
所以物体的运动时间:
t前==,t后==,
全程的平均速度:v===0.96m/s。
故选:C。
7.【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在0﹣7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6m,小车的平均速度v==≈0.86m/s,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在0﹣5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2m,小车的平均速度v===0.4m/s,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在5s﹣7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4m,小车的平均速度v===2m/s,故C错误;
D、2s~5s内小车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B。
8.【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照片中小球经过相邻两位置时的时间间隔均为0.1s。
A.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小球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由v=可知,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的速度逐渐变大,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时经历2个时间间隔,所用的时间为2×0.1s=0.2s,故B错误;
C.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A点位于0.0cm,C点位于17.0cm,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通过路程为17.0cm,故C错误;
D.整个运动过程的路程为s=30.0cm=0.300m,时间t=3×0.1s=0.3s,平均速度v===1m/s,故D正确。
故选:D。
填空题(共6小题)
9.【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某人的总路程为:s=10km+18km=28km,
这段路程一共用的时间为:t=2h+0.6h+3h=5.6h,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5km/h。
故答案为:5。
10.【解答】解:(1)除了图中所示给出的器材和刻度尺,还需要秒表,来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
(2)小车沿着斜面下滑,做的是加速运动,所以v1<v2。
故答案为:秒表;<。
11.【解答】(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E到F的路程为80.0cm﹣60.0cm=20.0cm=0.200m,
照相机每秒拍照2次,则EF之间的时间为t=0.5s,则纸锥下落的速度是v===0.4m/s。
(2)相邻的两个位置之间的时间相等,由图可知,从A到D纸锥下落的过程中,相邻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变大,从D到F纸锥下落的过程中,相邻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不变,根据v=可知,速度先变大后不变。
故答案为:(1)20.0;0.4;(2)先变大后不变。
12.【解答】解:由v=得,小明两阶段的路程分别为:
s1=v1t1=2m/s×1×60s=120m,
s2=v2t2=5m/s×5×60s=1500m,
则小明从家到学校经过的路程:
s=s1+s2=120m+1500m=1620m。
小明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总时间:
t=t1+t2=1×60s+5×60s=360s,
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
v===4.5m/s。
故答案为:1620;4.5。
13.【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cm,
小车由A到B通过的路程:s=80.0cm﹣0cm=80.0cm=0.800m;
小车的运行时间t=2s;
小车的平均速度:v===0.4m/s;
故答案为:80.0;0.4。
14.【解答】解:
(1)由图可知,在相等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
(2)由图可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0.1cm,则小球从A点到F点运动的路程为:s=8.00cm;
(3)小球从A点到E点运动的时间为:t=0.2s×4=0.8s;
小球从A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vAE===10cm/s=0.1m/s。
故答案为:加速;8.00;0.10。
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5.【解答】解: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为了增长测量时间,方便计时,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v=算出的速度偏大。
(4)由图知,小车通过s2的路程用的时间t2=3s,s2=s1=×1.2m=0.6m,小车通过下半程,即s2的路程用的时间t3=2s,s3=s1=×1.2m=0.6m,
上半程的速度:vAB===0.2m/s;
下半程的速度:vBC===0.3m/s;
计算可知,vBC>vAB,
所以,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变大。
故答案为:(1)v=;(2)小;减小;(3)大;(4)0.2;变大。
16.【解答】解:(1)由照片可知,在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间隔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
(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cm,sBC=15
cm,
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vBC===0.75m/s;
AC段的距离:
sAC=sAB+sBC=5cm+15cm=20cm=0.2m,
AC段所用的时间:
tAC=tAB+tBC=0.2s+0.2s=0.4s,
则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
vAC===0.5m/s;
(3)由(1)知图中小球在做加速运动。
图A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减小,不符合题意;
图B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不变,不符合题意;
图C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增大,符合题意;
图D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不符合题意。
故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C。
(4)由照片可知,在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间隔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即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则时间tAD中点未到达路程sAD中点,则v1<v2。
故答案为:(1)加速;(2)0.75;0.50;(3)C;(4)<。
四.解答题(共3小题)
17.【解答】解:(1)由公式
s=vt得:第一段的路程s1=v1t1。
(2)由公式s=vt得:第二段的路程s2=v2t2。
(3)整段路程s=s1+s2=v1t1+v2t2。
(4)总时间t=t1+t2,根据平均速度公式v=得;在整个过程中该物体的平均速度是v=。
答:(1)第一段的路程为v1t1。
(2)第二段的路程为v2t2。
(3)整段路程为v1t1+v2t2。
(4)在整段路程中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18.【解答】解:公交车行驶的路程s=8.2km,时间t=7:05﹣6:45=20min=h,
公交车行驶的平均速度v===24.6km/h。
答:公交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24.6km/h。
19.【解答】解:
(1)根据图乙判断物体A前2s静止,所以物体A前2s通过的路程是0m;
2s后匀速直线运动,2s﹣4s内,路程为10m,则vA===5m/s;
物体A前2s内路程为0,则后8s的路程sA'=vAtA'=5m/s×8s=40m,所以10s内A通过的路程是40m。
(2)从开始计时A物体运动路程为:
sA=vAtA=5m/s×(10s﹣2s)=40m;
由丙图可知,10s后根据v=可得物体C从c点出发运动的路程为:
sc=3m+3m/s×(10﹣2)s=27m,
根据题意,a,c之间的原距离为90m,计时10s后,物体A、C相距23m,可判断物体C往左运动,其前10s的平均速度:
Vc===2.7m/s。
(3)物体B做匀速直线运动,从开始计时到10s时,A、B相距10m,
已知A从a向右运动40m,
B如果向右运动,则向右运动10m,而已知C向左运动27m,那么此时B、C两物体相距13m;
B如果向左运动,则也向左运动10m,所以此时B、C两物体相距33m。
故答案为:(1)0;5;40;(2)左;2.7;(3)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