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40分)
1.一根均匀导线,现将它均匀拉长,使导线的直径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此时它的阻值为64Ω,则导线原来的电阻值为( )
A.4Ω
B.32Ω
C.128Ω
D.2Ω
2.如图所示的滑动变阻器中,A、B、C、D是它的四个接线柱,P是滑片。现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并要求滑片P向接线柱C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则接入电路中的接线柱是( )
A.A和B
B.A和C
C.B和C
D.B和D
3.一根导线电阻为2Ω,现将这根导线均匀拉长,使导线的直径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此时它的电阻为( )
A.4Ω
B.8Ω
C.16Ω
D.32Ω
4.关于电流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越多,电流越大
B.某一导体内电子运动的速率越大,电流越大
C.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越多,电流越大
D.电流的传导速率越大,电流越大
5.两电阻R1、R2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取sin37°=0.8,cos53°=0.6,则电阻R1与电阻R2的阻值之比为( )
A.3:4
B.4:3
C.9:16
D.16:9
6.如图所示,用相同材料制成了两个电阻R1和R2,它们的厚度相同、表面均为正方形,但R2的尺寸比R1小得多。对两电阻分别施加大小相同的电压,使电阻两端中产生如图所示的电流。(电阻散热与电阻表面积成正比)则( )
A.R1中的电流强度大于R2中的电流强度
B.R1中的电流强度小于R2中的电流强度
C.经过相同时间R1的温度高于R2的温度
D.经过相同时间R1的温度低于R2的温度
7.关于电阻和电阻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一根导线等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
B.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才有电阻
C.由R=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D.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的电阻率随温度的降低会突然减小为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
8.现有一根横截面积为S的金属导线,通过的电流为I,设每个金属原子可贡献一个自由电子。已知该金属的密度为,摩尔质量为M,电子的电荷量绝对值为e,阿伏加德罗常数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位体积的导电的电子数为
B.单位质量的导电的电子数为
C.该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
D.该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
E.该导线中自由电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约为真空中光速大小
9.如图所示为欧姆表的原理图,表头内阻为Rg,调零电阻接入电路中的电阻阻值为R,电池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左侧的表笔是红表笔
B.电阻的刻度线是均匀分布的
C.测量电阻时,每次改变倍率档位后都要重新进行欧姆调零
D.测电阻时,如果指针偏转角过小,应将选择开关拨至倍率较小的档位再进行相关的操作
10.用多用表测直流电压、直流电流和电阻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测电压、电流和电阻时,电流都从红表笔流入多用表
B.无论作电压表、电流表还是欧姆表使用,内部都应接电池
C.测电阻时,双手捏住两表笔金属杆,测量值将偏大
D.测电阻时,红表笔接表内电池的负极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实验题(共15分)
11.在“探究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的实验中,用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的刻度位置如图所示,金属丝的匝数为39,用刻度尺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5
Ω,先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R,然后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1)从图中得出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
(2)为此取来两节新的干电池、开关和若干导线及下列器材:
A.电压表0~3
V,内阻约10
kΩ
B.电压表0~15
V,内阻约50
kΩ
C.电流表0~0.6
A,内阻约0.05
Ω
D.电流表0~3
A,内阻约0.01
Ω
E.滑动变阻器,0~10
Ω
F.滑动变阻器,0~100
Ω
①要求较准确地测出其阻值,电压表应选________,电流表应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填序号)
②实验中某同学的实物接线如图所示,请指出该同学实物接线中的两处明显错误。
错误a:_______;
错误b:________。
12.在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所供选择的器材除了导线和开关外,还有以下一些器材可供选择∶
A.电源(电动势,内阻可忽略)
B.电压表V(量程,内阻约为;量程,内阻约为)
C.电流表A(量程,内阻约为;量程,内阻约为)
D.滑动变阻器(阻值不清,允许通过最大电流)
E.
滑动变阻器(阻值不清,允许通过最大电流)
(1)因两个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注的电阻值看不清楚,组内同学对滑动变阻器的选择展开讨论。甲同学提出:先用电源、小灯泡、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组成如图甲所示电路,分别接入滑动变阻器和,移动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调整小灯泡的两端电压,获得电压表示数随间距离的变化图线。按甲同学的意见,实验得到的图线如图乙所示,则说明的总阻值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的总阻值,为方便调节应选用滑动变阻器___________(填“”或“”)。
(2)正确选择滑动变阻器后,根据实验要求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丙中完成余下导线的连接___________;某次测量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丁所示,则电流___________,电压___________。
(3)实验测得该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戊所示。由实验曲线可知,随着电流的增加小灯泡的阻值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若将该小灯泡直接与电动势为、内阻为的电源组成闭合回路。根据图像判断,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三、解答题(共45分)
13.如图所示电路中,已知R1=5Ω,R2=12Ω,电压表示数为2V,电流表示数为0.2A,求电阻R3的阻值和UAC。
14.如图所示,分别把一个长方体铜柱的ab端、cd端、ef端接入电路时,计算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各是多大.(设电阻率为ρ铜)
15.某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如图所示,A、B是绕在绝缘筒上的电阻丝的两个接线柱,C、D是金属杆的两个接线柱。电阻丝上能够与滑片P接触的地方的绝缘漆已被刮去,使滑片P能把金属杆与电阻丝连接起来。把A和C接线柱接入电路中,当滑片P由B向A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将由大变小,这是为什么?你是否可以设计出另外几种连接方案,使滑片P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由大变小?
16.如图所示电路中,、、、、,b处接地,干路电流。
(1)当S断开,d处电势为多少?
(2)当S闭合,通过的电流,干路电流不变,则c点的电势为多少?通过的电流为多少?
参考答案
1.A
【详解】
将导线均匀拉长,使导线的直径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体积不变,长度变为原来的4倍,由电阻定律可知,电阻变为原来的16倍,则导线原来的电阻值为4Ω。
故选A。
2.B
【详解】
滑片P向接线柱C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则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所以接入电路的接线柱是A和C或A和D,故选B。
3.D
【详解】
将这根导线均匀拉长,使导线的直径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则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则长度变为原来的4倍,根据
可知,电阻变为原来的16倍,即变为32Ω
故选D。
4.C
【详解】
A.根据
可知,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越多,电流不一定越大,选项A错误;
B.根据
I=neSv
可知,某一导体内电子运动的速率越大,电流不一定越大,选项B错误;
C.根据
可知,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越多,电流越大,选项C正确;
D.电流的传递速率等于光速,电流的传导速率越大,电流不一定越大,选项D错误。
故选C。
5.D
【详解】
由图像可知
故选D。
6.D
【详解】
设导体的电阻率为ρ,厚度为d,边长为L,则由电阻定律得:导体的电阻
则可知,R与边长L无关,故R1=R2。
AB.对两电阻分别施加大小相同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可知,R1中的电流强度等于R2中的电流强度,故AB错误;
CD.经过相同时间
产热相同,但电阻散热与电阻表面积成正比,故经过相同时间R1的温度低于R2的温度,故D正确C错误。
故选D。
7.D
【详解】
A.根据电阻定律可知,将一根导线等分为二,电阻减半,而电阻率是导体材料的特性,与长度无关,故A错误;
B.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它是导体本身的性质,有没有电流均有电阻,故B错误;
C.导体的电阻由ρ、L、S决定,是导体本身的性能,不能说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故C错误;
D.超导现象是绝对零度附近时,电阻突然减小到零的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8.ABD
【详解】
A.金属的摩尔体积:
单位体积的物质的量:
每个金属原子可页献一个自由电子,自由电子为:
A正确。
B.单位质量的物质的量:
每个金属原子可页献一个自由电子,自由电子为:
B正确。
CDE.设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根据电流:
I=NeSv
得:
又:
则有:
CE错误,D正确。
E.
由上式可得,小于真空中光速大小,E错误。
9.AC
【详解】
A.接表内负极的是红表笔,左侧为负极,故A正确;
B.根据多用电表表头可知,电阻的刻度线分布是不均匀的,故B错误;
C.测量电阻时,每次变换档位后都需要重新进行欧姆调零,故C正确;
D.测电阻时,指针偏转过小,说明电阻值过大,应该调至大倍率档位再次进行测量,故D错误。
故选AC。
10.AD
【详解】
A.测电压、电流和电阻时,电流都从红表笔流入多用表,故A正确;
B.作电压表、电流表时内部不需要接电池,欧姆表使用时需要电池,故B错误;
C.双手捏住两表笔金属杆,人体与被测电阻并联,所以测量值偏小,故C错误;
D.测电阻时,红表笔接表内电池的负极,故D正确。
故选AD。
11.0.646(0.644~0.649均可)
A
C
E
导线连接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
错误
采用了电流表内接法
【详解】
(1)[1]从题图可读出紧密绕制的金属丝的宽度为2.52
cm,故直径为
(2)①[2][3][4]因为两节干电池的电动势约为3
V,电压表选A;因为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5
Ω,如果把3
V的电动势全加在金属丝上,电流最大为0.6
A,故电流表选C;此题中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5
Ω,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滑动变阻器选E;
②[5][6]由题中数据计算可得出
因而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而图中为内接法,故错误;滑动变阻器连接时导线不能接在滑片上,故错误。
12.小于
0.20
0.50
增大
【详解】
(1)[1][2]根据图甲所示分压式电路,可知当aP间距离x较小时,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越大,aP段的分压U越小,故根据图乙中U随aP间距离x的变化图可知,图线的总阻值小于的总阻值,作为分压用的滑动变阻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选择最大阻值段小的滑动变阻器,即;
(2)[3]
根据实验要求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丙中完成余下导线后为
[4][5]
根据图丁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可得电流和电压为
(3)[6]
根据图戊所示的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可知随着电流的增加小灯泡的阻值
增大;
(4)[7]
将该小灯泡直接与电动势为、内阻为的电源组成闭合回路后,写出灯泡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式为
在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中画出直线
两直线相较于(1.0V,0.3A),所以此时灯泡的功率为
(0.28~0.32)
13.12Ω,4.4V
【详解】
干路中的电流为
则通过的电流为
则有
14.铜;铜;铜
【详解】
根据电阻定律:
?可以算出接入电路中的电阻
当端接入时,电阻为:
铜
当端接入时,电阻为:
铜
当端接入时,电阻为:
铜
15.见解析
【详解】
将A和C接线柱接入电路中,实际接入电路的电阻为PA段,当P向A端滑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变短,电路中的电阻由大变小。
同理,还有三种连接方案可达到这一目的
①将A和D接线柱接电路中,P向A滑动;
②将B和C接线柱接入电路中,P向B滑动;
③将B和D接线柱接入电路中,P向B滑动。
16.(1);(2),
【详解】
(1)当S断开时,由图可知R1和R4串联,串联电阻为,R2和R5串联,串联电阻为,然后并联,总电阻为
kΩ=2kΩ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ad间的电势差为
因为R2和R5串联且阻值相等,R5两端电势差为
b处接地故b处的电势为零,所以有:
可得,即d处电势为-9V;
(2)由题意可知当S闭合,通过的电流,则两端的电势差为
流过的电流为
两端的电势差为
设a点的电势为,则有
又因为b处的电势为零,故可得,即c点的电势为。所以
通过R3的电流为
所以流过R5的电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