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学会数数、读数、写数,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区分序数及基数的含义,掌握10的组成,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2、经历认数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初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全面掌握10的组成,体验数学在身边。
教学准备
:小棒10根、圆形10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引入(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故事)
师:这是我们学习过的数字宝宝,谁最大?
师:数字宝宝9发现它在这些数字里是最大的,就开始骄傲起来。它对其他数字宝宝说:“你们这些小不点儿,全都比我小。特别是你“0”,人家“1”还表示一个物体个数,你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有什么资格和我们在一起!”0听后非常伤心。为了帮助教育9,数字1站在0的左边,变成了一个新的数,变成几?(10)
师:10究竟是多少,它比骄傲的9多几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特殊的数字朋友-10板书课题
10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求异创新
1、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图,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是几呢?
生1:我看到了10只鸽子。
生2:有9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一共有10个人。
师:我们一起数一数。
师:10个人、10只鸽子都可以用数字10表示。
2、学生活动,摆一摆。
师:你能在桌上摆出10个学具吗?
师:数数同桌摆的学具可以用10来表示吗?(同桌互动)
师:不管形状、大小、颜色相同不相同,只要它们的数量是10,就可以用10表示。
3、教学数序含义
课件出示小动物排队情境图。
师:1、这些小动物的数量能用10表示吗?为什么?
图中一共有(
)只小动物。
2、谁排在第10个?你是从哪边数的?谁还可以是第10个?怎样数?
3、10只和第10只意思一样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10只”表示10只小动物,而“第10只”表示其中一只小动物排队的位置。)
4、其实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很多与10有关的事物,比如我们身体上,哪一部分的数量可以用数字10表示。(10个手指、10个脚趾)
5、请看计数器(课件):
(1)师先拔9颗,再添一颗是几颗?10颗再去掉一颗是几颗?(使生直观感觉到10比9多1)
(2)出示尺子图
仔细看尺子图读一读。
9的后面是几?
(3)请生分别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读0~10这几个数字。
6、比大小
师:听到小朋友们都说10比9大,9可不服气了,就把10单独找来比大小。
数一数左图有几个点子、右图有几个点子。
10○9、9○10,10和9的大小关系可以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出示手势。
生:齐读式子。
引导学生归纳:10比9大,那么10比排在它前面的数都大。
师:这时,9惭愧地低下了头,再也不骄傲了。从此数字宝宝9和其它的数字宝宝又成了好朋友,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7、请大家看屏幕,
师:有9根小棒,数一数。
添上1根是(
)根。
师:为了能一眼就看出这是10根小棒,老师把这10根小棒捆成1捆,1捆小棒有10根,所以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
8、教学10的组成
师:10个一就是1个十,如果把10分成两部分,都可以分成哪两部分呢?
请同桌两人合作:女生用刚才的10个学具分一分,分出一种,男生就记录一种,写在课堂练习纸上。完成后坐好,前6组可以得到粘贴。
(投影展示结果)
学生汇报,师板书10的分解
师:在这些组成中你觉得哪组最好记?有什么巧方法?(不同的记忆方法,学生再次记忆组成)
师:老师这有一首“儿歌手指操”:“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师生做对口令游戏。
师:我出3。生:我出7。(3和7组成10)
生生对口令。
9、师:学习了10的分解组成,就可以用到生活中。(课件)用10元钱可以买哪两种水果?正好用完。
10、写10
师在小方格里规范写同时讲解:写10占一个田字格,先在左边格子里写“1”,再在右边格子里写“0”。
学生打开书第60页,描一描,写一写。
(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11、完成课堂反馈。
(四)总结评价:
学生自己总结,自我评价。让小朋友说一说这节课你们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本领?谁表现的最棒?你还想知道10的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10的认识
10○9
9○10
10
10
10
10
10
(日字格写10)
/\
/
\
/\
/
\
/
\
9
l
8
2
7
3
6
4
5
5
10
10
10
10
/\
/
\
/\
/
\
1
9
2
8
3
7
4
6
八、资源及媒体的应用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故事,并根据教学设计方案的要求事先制作好主题图内容的课件,提供教学之用,这既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好准备,又为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和对话打下基础。运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这样,既比以往的用语言导入新课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也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并充分凸现学习内容的特点。利用0—9各种动物的头饰,开展游戏学习,这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也为师生之间的有效交互提供了平台。
九、教学设计后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在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恰当地提出讨论问题,并创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情景,本着充分体现了《课标》的精神,从导入到实践活动整个环节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而且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动手、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跳跃,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