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6张PPT)
第3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
□ 艾 青
知识与能力 了解排比、反复修辞方法及对比写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了解诗中运用的大量描述性意象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把握大堰河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和蕴涵的社会意义,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感受充溢于诗中的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与怀念之情;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大堰河这个形象的当代意义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确实,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子女理应回报父母。只有这样,人类才能代代相承,繁衍不息。而且,我们不但要回报自己的父母,还要回报任何一个像父母一样关爱我们的人。大堰河,一位平凡的农妇,因艾青的诗歌在文化的星空熠熠生辉。
三、词语辨析
1.熟悉·熟识
辨析:都有知道得详细、了解得清楚的意思。熟悉:知道得清楚。语意较重,可用于具体的人或物,也可用于抽象的事物。熟识:指对某人认识得比较久或对某种事物了解得比较透彻,语意较轻,多用于具体的人或有形的物。
例句:陈云林对赖幸媛说:“也许你对我不________,但我常在电视台看到你,所以我们可以算是电视上________的老朋友了。”
2.飘泊·飘零
辨析:飘泊:同“漂泊”。①随波浮动或停泊。②比喻生活职业不固定,东奔西走。飘零:①(花叶等)坠落;飘落。②比喻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
例句:经过了长长的________,在黄叶________的时节,我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
3.养育·孕育
辨析:养育:抚养和教育。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例句:那些特区的建设者不正是他们辛苦________的孩子们吗?也许在种种光环的背后——这里,才蕴藏着中国人真正的精神内核,这里才________着中国文化的精髓和脊梁。
【自主校对】
一、1.xiè jīnɡ jí bō xī niǔ ní wǔ shī chì jī 2.bó/pō qiē/qiè zǎi/zài pào/páo/bāo fēi/fěi bì/bei
二、堰/揠/偃 檐/赡/澹(淡) 彩/采 碾/辗 伦/沦/纶/纶 煌/皇/遑/徨
三、1.熟悉 熟识 2.飘泊 飘零 3.养育 孕育
一、作者档案
“卓越的民族诗人”——艾青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少爱美术,曾赴法国专攻美术。1932年回国,加入“左联”,从事
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入狱。在狱中艾青转而从事诗歌创作。1933年1月在狱中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一举以感人肺腑的感情和清新自然的诗风震动诗坛。抗日战争期间,长诗《向太阳》《火把》等以“海洋一样开阔”的胸襟和气魄,以热烈跳动的旋律和时代最强音唱出了诗人对全民抗战的满腔热忱和胜利信心。建国后,写有诗集《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新时期又创作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
艾青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他的诗将深沉与奔放、雄伟与细腻、抒情与哲理、朴实与绮丽融为一体,为我国新诗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二、背景回放
大堰河与艾青的母子情缘
大堰河,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另嫁,又生了两个孩子。当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视,被寄养到大堰河家。艾青就是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爱抚下成长的。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亲生父母的爱。
因此他“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18岁就离开了家。1933年1月一个雨雪纷飞的早晨,他在狱中睹雪思人,因雪神飞,回忆起幼年生活,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
一、整体悟读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自传性质的诗,请概括该诗的叙事思路。
参考答案: 这首诗以追忆往事为线索展开思路:雪景——大堰河被雪压着的坟墓——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死后一家人的命运——赞美诗呈给大堰河及所有的劳动人民。
二、局部涵泳
1.从构思看,全诗前3节从“今天”写起,“睹雪思人”。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来描绘大堰河的凄凉身世?诗人所描绘的这些意象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
参考答案: (1)作者选用了坟墓、故居、瓦菲、园地、石椅等意象,用雪压、草盖、关闭、枯死、典押、一丈平方,长了青苔等词语来修饰,写出了大堰河卑微的身世,悲苦的一生。
(2)让我们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如“雪花飘飘,落在一小块土地中的坟头上,坟上干枯的荒草盖上了白雪,直立的草茎在寒风中颤抖……”,由孤寂荒凉的坟头、破败的旧屋、易主的园地、冷落寂寞的石椅,组成一幅阴冷惨淡的画面,写出了大堰河身世的凄凉,从而表达了诗人的悼念哀伤之情。
2.大堰河关于她乳儿成婚、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的梦为什么不能对人说呢?
参考答案: 这说明了尽管大堰河深深地爱着她的乳儿,但她内心仍有一层自卑:乳儿毕竟是地主家的少爷。这个少年成婚之日,在彩堂上接受跪拜的应是他的“生母”。这“不能对人说”表明了大堰河深爱乳儿却又处处维护着乳儿的尊严。
3.灵魂有没有颜色?如果没有,诗人为什么说自己写着一首赞美诗呈给大堰河“紫色”的灵魂呢?
参考答案: 灵魂本来是抽象的,当然更谈不上有“颜色”,但诗人赞美大堰河的灵魂是“紫色”的,是很恰当的。因为这是诗人对大堰河灵魂的主观感受,用“紫色”修饰“灵魂”,一是化抽象为具体,增加了诗意;二是写出了大堰河灵魂的美丽与高贵,表达了诗人发自肺腑的感激与歌颂。
4.诗人是如何刻画“大堰河”这一形象的?
参考答案: 首先通过对她的动作描写来刻画,包括她几乎无休止的劳动,如第四节中的8个“在你……之后”句式,以及第七节中的6个“她含着笑……”句式等,这些描写既突出了她的勤劳,更突出了她对乳儿的爱。除了动作描写之外,还有一些表情描写也值得我们注意,如当诗人被父母领回自己的家里时,诗人写道:“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还有刚才说的她的6个“含着笑”,这些都刻画出了大堰河无私善良的形象,也反映出了她对乳儿博大的爱。
还有心理描写,如第八节写大堰河的一个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这些描写真实可信,同样表达出了大堰河对乳儿具备的那种真正的慈母般发自内心的爱,可以说,大堰河已经把乳儿看成自己真正的儿子了。
除了正面描写,诗人还从侧面对大堰河的形象进行了烘托,如诗人回到“自己”的家后,吃、穿、住、用都有了极大的变化,与大堰河家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但诗人却写道:“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诗人通过自己对“生我的父母”的陌生,侧面烘托出了“我的保姆”的伟大。
三、开放探究
艾青说,《大堰河——我的保姆》“带有自传性质”,“我完全是按照事实写的,写的全是自己的真实情感”。有人说这是一首叙事诗,有人说是抒情诗,那么你认为呢?
思路提示一:《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这种带有“自传性质”的诗,是叙事诗。因为这首诗以诗人在铁窗中看到飘飘雪花触动诗情开始,追忆儿时被大堰河养育的往事和大堰河的艰苦劳作和悲苦命运,到最后的真挚怀念和热情赞美,诗歌以回忆往事为主。
思路提示二:《大堰河——我的保姆》“带有自传性质”,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自传,从本质上说它依然是一首抒情诗。因为它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在娓娓动情的陈述之中,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沉的挚爱。
一、文脉梳理
二、意旨探微
1.本诗以诗人幼年生活为背景,以抒情主人公“我”与乳母大堰河及其一家的关系为主线,以大堰河一生的悲惨遭遇为副线,深刻地展示了旧中国农民的凄苦人生,抒发了对保姆大堰河真挚的怀念、感激之情和热情的赞美。
2.本诗概写了大堰河的勤劳淳朴、善良忠诚,通过对大堰河一生悲惨遭遇的描写,强烈地抒发了诗中主人公“我”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对这不公正的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
1.对比手法,主题突出
第四节、第六节,两个家庭生活状况的对比,突出了阶级之间经济鸿沟的明显;诗人在“自己家”与“大堰河家”受到不同待遇、不同感受的对比,显示出了诗人的亲疏与爱憎;大堰河的梦想与现实、生前勤劳与死后凄凉,这些对比,无不有力地揭示了诗歌的思想内容。
2.反复排比,形象生动
这两种手法经常一起使用,如第四节的八个排比,一方面具体地叙述了大堰河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繁重劳动,歌颂了她任劳任怨的品格;另一方面又表明她在劳动的同时,无微不至地关心着乳儿,歌颂了她的美好心灵。这样,用墨很省,但内容更加丰富,形象更加生动。
3.呼告手法,直白深情
诗歌的结尾,作者这样写道:“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诗中也有多处用到这个手法。这是诗人的感情发展到了高潮的标志,不如此直露地表白便不能表达他的深情。
解析: A项,“糙”应读cāo;B项,“忸”应读“niǔ”;D项,“模”应读mú。故选C。
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续乐”的匾。
B.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圆地。
C.她的矫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D.我经了长长的飘泊回到故土。
解析: A项中“续”应改为“叙”;B项中“圆”应改为“园”;C项中“矫”应改为“娇”。故选D。
答案: D
3.依次在横线处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长江流域,无疑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________之一。考古发现________,旧石器时代处于长江上游今云南境内的元谋人,与黄河流域今陕西境内的蓝田人________。这个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表明长江与黄河同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A.发源地 表明 共存
B.发祥地 证明 并存
C.发源地 证明 并存
D.发祥地 表明 共存
解析: 句子是要表达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起源的地方,所以应该是“发祥地”而不是“发源地”,因为“发源”指(河流)开始流出,起源;而“发祥地”用来指民族、革命、文化等起源的地方。第二组词语的选择则取决于句中讲考古发现、证实一个事实,要用“证明”,指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而“表明”的意思是“表示清楚”,在此句中不适用。“并存”较“共存”更突出两件事同时进行或同等对待。故选B。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世博会必将对中国,特别是对上海的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B.吴健雄的敬业精神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她被誉为美国物理学界的女中豪杰和美国物理学会主席。
C.真正的爱国主义教育还应帮助学生增进对世界和各国人民的了解,并形成以相互欣赏和尊重的态度来对待别国文化和生活方式。
D.比梁实秋、钱钟书晚出生三十多年的余秋雨,把知性融入感性,举重若轻,衣袂飘然地走进他的“文化苦旅”。
解析: A项成分残缺,“人民生活质量”后应加上“的提高”;B项搭配不当,“被誉为”和“物理学会主席”不搭配;C项成分残缺,“并”后加上“帮助他们”或“使之”。故选D。
答案: D
一、文段精析
(一)阅读下面三节诗,完成5~8题。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
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
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
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
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
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5.第一节中连用两个“乌黑”,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大堰河家的“乌黑”的酱碗、“乌黑”的桌子,与后文“生我的父母家”的“红漆雕花的家具”“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她的家极度贫穷,而这样贫穷的农妇都给乳儿带来了无尽的温暖,更显出她的伟大。
6.第一节中连用八个“在你……之后”,属细节描写,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八个细节描写一方面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极度的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赞美了她的勤劳品格;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着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处处给他以爱抚,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勤劳、善良,对乳儿无私的爱和美好的心灵。
7.第三节中一系列动作、神态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系列动作、神态的描写反衬出大堰河家中虽然贫穷但充满快乐;自己家里虽然富有但毫无感情,表达了“我”对大堰河一家深挚的爱与深沉的留恋。
8.第三节首尾句构成反复,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首尾的反复,强调“我”回到生我的父母家里,却像是“新客”,正表明了“我”对大堰河的深厚的感情。
(二)阅读下面两个诗段,完成9~12题。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呈给你吻过我的唇,
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
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
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9.理解下列语句的含意。
(1)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紫色是一种冷色,代表着苦难、大地、忧郁等,紫色的灵魂就是痛苦的灵魂;而紫色又是一种高贵的颜色,大堰河勤劳、无私、博爱,其灵魂又因“痛苦”而“高贵”,因承受太多苦难而“尊贵、伟大”。
(2)该句深化主题,使“大堰河”的含义更广泛,她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是人类的保姆,扩大了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热爱所有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10.根据第一节诗,分析大堰河的性格特征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大堰河的性格特征:勤劳、淳朴、善良、宽厚、乐观。表达了作者对大堰河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11.第二节诗中主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通过八个“呈给”,高度概括了大堰河的一生,深情地赞美了大堰河勤劳、善良、淳朴的高贵品质,让读者进一步加深对大堰河的理解,从而深化了中心,运用排比,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增强了诗歌的建筑美、对称美。
12.第一节用了第三人称,而第二节用了第二人称,诗人为什么要变换叙述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用第三人称“她”是客观交代,便于作者宏观地表现大堰河的品格和对她的同情;用第二人称“你”是作者表达感情的需要,便于作者直抒对大堰河的深情。
二、类文迁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6题。
我爱这土地
□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3.写出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象征意义。
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流、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黎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象征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象征着人民的悲愤和激怒;温柔的黎明象征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14.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涵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15.诗歌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比喻、排比。整首诗将自己比喻为一只鸟来抒发感情,形象而生动。“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运用了排比手法,很有气势地写出了诗人对祖国苦难的关注和由此引发的激愤。
16.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二)阅读艾青的《礁石》一诗,完成17~20题。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4年
17.艾青说过:“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试比较分析《礁石》与《大堰河——我的保姆》在表达观念、抒发感情方面的“形象”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两首诗歌中的意象不同。《礁石》中塑造的形象是“礁石”,《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形象是“大堰河”。
答案: 《礁石》借物象——礁石的形象,《大堰河——我的保姆》借塑造人物形象——大堰河来表达观念、抒发感情。
18.试简要分析“礁石”这一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形象,首先要分析形象的外在形态,其次要分析形象的内在含义,分析形象的象征意义。
答案: 《礁石》塑造的是长年累月在狂风巨浪的扑打下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礁石形象,它不仅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的象征,而且是我们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象征。
19.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结合诗题、背景,分析在形象的描述中蕴涵的作者的情感。
答案: 诗中,作者对于礁石这一坚强形象和其具有的精神给予了由衷的赞美和歌颂。
20.现代诗歌中,有的诗体很自由,既不讲求格律,也不追求押韵,但有的则有较强的韵律感,如《礁石》。试说明《礁石》的押韵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找出押韵的字,分析其规律。
答案: 第一节,二、四句押韵(来、开);第二节,一、二、四句押韵(上、样、洋)。两节都是传统的押韵法。
(三)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21~25题。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 顾 城
——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也许
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
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只永远不会
流泪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
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
我想画下早晨
画下露水
所能看见的微笑
画下所有最年轻的
没有痛苦的爱情
画下想像中
我的爱人
她没有见过阴云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
她永远看着我
永远,看着
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
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
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
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
画下丘陵——
长满淡淡的茸毛
我让它们挨得很近
让它们相爱
让每一个默许
每一阵静静的春天的悸动
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
我还想画下未来
我没有见过她,也不可能
但知道她很美
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
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
画下许多因为爱她
而熄灭的心
画下婚礼
画下一个个早早醒来的节日——
上面贴着玻璃糖纸
和北方童话的插图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擦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我想画下风
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
画下来东方民族的渴望
画下大海
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
最后,在纸角上
我还想画下自己
画下一只树熊
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
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
发愣
他没有家
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
他只有,许许多多
浆果一样的梦
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我在希望
在想
但不知为什么
我没有领到蜡笔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创痛
只有撕碎那一张张
心爱的白纸
让它们去寻找蝴蝶
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1981年3月
21.诗人笔下所描绘的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不同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笔下所描绘的世界和现实世界是不同的,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诗人所描绘的世界中只存有一切美好的事物,扬弃了一切丑恶和黑暗。
22.诗人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渴望和梦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希望世界是多彩而纯净的,人与人之间是真诚无欺的,未来充满希望,更希望能用自己的一份努力,消除黑暗和恐惧,让自己永远有梦幻般的感觉。总之,诗人渴望和梦想一切美好和美丽的东西在世上和心中存现。
23.为什么诗人说“我没有领到蜡笔/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在诗人的所有色彩中,唯独没有黑色,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现实中有许多黑暗,人的时间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在黑夜中度过。因而诗人心中的这个梦想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
24.诗歌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强调自己是孩子,表明了自己的纯真无邪;又加上定语“任性的”,突出了内心的自由和执著。从标题上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诗人的个性和理想。
25.全诗首尾呼应,表达的内容含义是否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的开头和结尾互相呼应,都在强调
“我”的被宠和任性,表白自己的孩童特性,但还不完全一致。第一节用“也许”表达一种不确定。“妈妈”的含义没有界定,“任性”的含义也可有几种解释,或许真是宠坏了的那种任性。而结尾则是一种肯定的语言,表明了诗人的一种姿态。“任性”的含义就可以界定为“自由”而“执著”,表达了对内心梦想的肯定与追求。
2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20世纪30年代末在上海,有一位诗人见到艾青时,激动地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那么,它的永不枯竭的源头,就是“大堰河”
②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
③但是,如果我们把拥有半个多世纪创作历程并在国内外获得崇高声誉的艾青的诗歌,比喻为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
④尔后许多年中,也有一些人把“大堰河”误解为一条河流
⑤它的情愫,它的主题,它的美,都可以从这个源头找到答案
A.②③①④⑤ B.④①③⑤②
C.②④③①⑤ D.④②③⑤①
答案: C
27.请在语段的末尾加上一句具有总结性的话。
诗人的同情是广阔的。
诗人的赞美也是广阔的。
诗人的目光注视着她——《大堰河——我的保姆》。在那个黑夜沉沉的世界里,诗人的目光诚挚而深沉,她,在诗人的目光里,清晰而明亮。
诗人让她的形象立于诗坛,立于中国人民面前,诗人也因此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闪烁在中国的天空。
她养育了诗人,也养育了诗人的诗——她的遭遇,她的性格,她的品格,她的情操,她的举手投足,都成为诗人以及诗人的诗的营养。
也可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个普通的女性,推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
28.仿照前后语句的形式,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
母爱,是一个摇篮,培养自己摇曳繁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爱,是一座丰碑,镌刻过去,启迪未来……
啊!母爱,如果你是一座楼,我是你的一块砖、一片瓦、一颗石头,用我的渺小的身体,筑起你的巍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是一座花园,我便是属于你的一朵小花、一株小草、一片绿叶,我甘愿默默耗尽心血,吐出缕缕芬芳。
答案: 母爱,是一支民歌,歌唱团结,传播文明 如果你是一面旗帜,我便是属于你的一根丝线,用我的青春为你绣出一颗闪闪的星星
29.假如你是一位主持人,请在朗诵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前加上一段引入语。(10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933年,23岁的艾青在一个飘雪的清晨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这曲激越的长诗成了艾青走向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序曲。下面就让我们去感受那浓浓的母子之爱吧!
□ 关于“紫色的灵魂”
有一种说法:紫色是悲哀、不幸或伤痛、死亡的象征。这是不符合诗意的。我认为,紫色应是高贵的象征。请看以下例证:
在古代,帝王称为“紫微星”,宫墙的颜色用紫红色,“紫气”用指帝王之气,皇城称为“紫禁城”,皇宫称为“紫阁”“紫台”,如杜甫《咏怀古迹》诗有“一去紫台连朔漠”句,其中“紫台”就是皇宫;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诗句中的“紫陌”也指京城(道路)。
不仅如此,古代服饰的颜色也以紫色为贵。《辞海》“紫衣”词条注:“紫衣,紫色的袍,古代公服。杜预注:‘紫衣,君服。’唐制,亲王及三品服用紫。”《现代汉语词典》对“青紫”一词这样注释:“指古代高官印绶服饰的颜色,比喻高官显爵。”古诗里说:“朱紫尽公侯”,这里的“朱紫”指的是王公贵人的服色。
□ “艾青”笔名的由来
本诗是用笔名“艾青”发表的。为什么以“艾青”做笔名呢?作者本姓蒋,名海澄。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第二年他到法国留学。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以和蒋介石同乡为耻,更以和蒋介石名字读音相近为莫大耻辱,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话谐音“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此后,这名字一直沿用下来了。
□ 艾青诗歌的特点
(1)独特的意象和主题
意象分析是把握诗歌艺术的重要方法与角度。艾青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是,土地与太阳。可以抓住两种意象去探析与体味艾青诗中所凝聚的诗人的发现、思想与情感。在“土地”的意象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深爱,如《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太阳”的意象则蕴涵着诗人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如《向太阳》《黎明的通知》。
(2)忧郁的诗绪
诗绪即反复回旋在诗中的情感,是构成诗歌格调的基本要素之一。我们可以从艾青的不同的诗篇中去体味和把握其主导性的情绪,那就是艾青式的忧郁诗绪。这种诗绪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来源于诗人的个性阅历,也来源于对苦难中国以及农民命运的深沉思索,感时愤世,形成“农民的忧郁”。又因为诗人对祖国人民的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种忧郁能给人以深沉的力量。
□ 艾青名言名句辑录
1.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
2.善是社会的功利性,善的批判以人民的利益为准则。
3.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
4.动乱不安的年代,友谊像阴天的芦苇,在风中哆嗦着,发出听不见的哀叹。
5.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 关于母爱的名言录
1.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2.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3.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4.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谚语)
5.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
亲。(高尔基)
6.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饱含着作者对乳母挚热的爱,以及激情无限的赞美,在追述大堰河平凡的
生与死中,表现她的淳朴与善良。诗人仿佛感触到乳母“厚大的手掌”抚摩自己的温暖,对大堰河含辛茹苦的养育自己的感激之情渗透在字里行间。文中还写到作者对自己的家庭感到很陌生,更加突出了乳母和乳儿之间的难以割舍的人间真情。
母爱是原点情感。母爱如山!如山的伟大,如山的崇高,如山的厚重……理解了母亲的爱,我们才能爱人爱己,才能让爱迸发出光辉,照亮我们未来的路!
[运用方向] 上述材料可以应用在“母爱”“奉献”“善良”“勤劳”“美与丑”“学会感恩”等相关的话题作文中。
[精彩运用] (1)当您冰冷的手抚摸着我的脸颊/用期待的目光/诉说着一种寂寞/我便禁不住像婴儿般张开喉咙/妈妈呀/为了留住您的身影/我已把晨光剪断/希望再次享受您似水的柔情/我依然珍藏着您缝制的棉袄/其实早已不穿/但我连洗涤也不敢呀/生怕失去您特有的温馨/岁月的流水虽然无情/但我的记忆还是那么清新/对您的思念常在心中/我会对着您的照片暗自揪心/却不敢高声呼唤/生怕号啕声穿透黄土/惊动了您的安眠/就让思念化成山涧细流吧/带着我甜柔的梦/涓涓地流淌/永远唱着感恩的歌
(2)当耳边响起母亲如丝如缕的切切叮咛,我心中就会涌起那个久积未遂的梦,仿佛一个情感的瀑布倾泻,让笔墨不能再滞留,不能不汹涌。
母亲犹如时光,将我的记忆拉长,展卷不尽的是母亲慈祥的微笑、慈善的心肠、慈悲的情怀……
周末母亲守候在电话旁,飞越时空的电波犹如温暖的源泉倾泻心田,妈妈认定那是世间最美的声音,是她莫大的心灵慰藉,更是对子女悠长的牵挂。因为她在故乡,儿女却在天涯。望断飞鸿,望断青山,望不断的是母亲心底那博大无私柔情似水的思念。她将思念幻化为对声音的寄托与等待,这种等待翻越妈妈的心海,飞过万水千山,飞遍我们心灵的角落。
(3)大堰河,养育了诗人艾青;农民,养育了全社会。农村种地的农民,创造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财富;城里的农民工则在最艰苦但又不可或缺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一样的贫穷,生命卑微如野草;他们一样的善良,胸襟宽广如大地。没有他们,社会将不再完整,文明也将消失部分光彩。艾青怀着感激的心情,对自己的保姆大堰河发出了深情热烈的赞美,我们也应该发自肺腑地对农民——社会的母亲,献上我们真诚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手法
这首诗综合运用了对比、反复、排比和呼告等多种表达手法(修辞手法),前面在“合作探究”和“名师讲坛”中多有详细分析和举例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一试身手] 请综合运用这些手法,以“母爱”为话题,写一首自由诗。
妈妈,我等了你二十年
妈妈!那一定是你,
我听到了,
那手工的绣花布鞋,
踏在地上的声音。
从襁褓时开始就听着,
一直听到穿上了绿色的军装,
当我在军营的梦乡中醒来,
仿佛有你轻轻的脚步来到我床前,
准备给我盖上裸露的手臂,
当我在猫耳洞里感到饥渴,
我就闭上眼睛,
仿佛又听到你轻轻的脚步来到我跟前,
准备端给我一碗甜甜的汤圆。
妈妈,二十年前,
当我被敌人罪恶的子弹击倒在前沿,
我多么想你亲手为我合上双眼,
用你温柔的手,
再摸我的脸颊一遍,
让我在冥冥中,
再次接触你手上粗硬的老茧。
妈妈,我多想对你说,
我倒下的时候,
我的枪刺,
指向敌人阵地的那边,
妈妈,我多想向你证明,
我,作为一个军人,
没有给你丢脸。
妈妈,二十年来,
我和我忠实的弟兄们,
默默地站在
这昔日的前线,
我昔日的兄弟姐妹们来过,
他们给我们带来了欢笑,
他们给我们倾诉衷肠,
他们把泪水洒在这墓前,
鲜花、美酒、醇烟,
还有他们的后代那红红的嫩脸。
可是,
没有妈妈那替代不了的抚摸,
我心中的寂寞,
永远无法排遣。
妈妈,二十年,你走了好远,好远,
妈妈,二十年,
我知道你好难,好难,
我不怪你,
因为你没有足够的钱。
妈妈,你空手来的,
没有任何祭品,
我不怪你,
因为你没有足够的钱。
妈妈,我明白,
你还没有吃饭,
可惜我不能为你尽孝,
只能望着你无言。
妈妈,
你的哭声是那样辛酸,
我明白你嫌自己来得太晚,
妈妈,
你在我头上的拍打是那样的无奈,
我明白你在追问为什么要二十年。
妈妈,
为了千万个另外的妈妈,
我和你都做出了无悔的奉献。
妈妈,
在你的身后,
是飞速发展的喧闹,
是灯红酒绿的金宵,
是耸入云端的豪华,
但是,
你感受到了什么,妈妈?
我不求再有什么额外的照料,
一声
“烈士”已经足够,
我只求下个清明,
我的妈妈,
能够再来抚摸我的墓碑,
因为我的妈妈,
没有剩下多少二十年。
【注】 2004年清明节,赵占英烈士的母亲在参战老兵和热心人的帮助下,终于在儿子牺牲20年之后第一次来到烈士陵园祭奠自己的儿子。本诗即是以儿子的口吻写的。
[赏析] 中越边境冲突已经过去很久了,新一代的人不一定会了解这一段历史。战争已经结束,烈士却永远长眠于地下,亲人的痛楚永远不会淡化!可怜的妈妈,在儿子牺牲二十年后,才在儿子战友的资助下,经过长途跋涉,来到日思夜想的儿子墓前,诉说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思念。当读着这段以儿子的口吻倾诉的诗歌时,我们不由得泪流满面。
练规范、练技能、练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