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写作《思路要清晰》课件(共46张PPT)+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写作《思路要清晰》课件(共46张PPT)+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9 21:39:5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写作
《思路要清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文体的文章的基本结构和行文顺序,学会整体构思,取舍材料,安排详略。
2.欣赏作文结构之美,学会根据中心谋篇布局,安排详略,做到条理清楚。
3.学会并体验撰写写作提纲的作用,认识到写作前拟提纲的重要性,养成用提纲明确作文结构的习惯。
4.写作实践,在作文中注意把握行文线索,追求脉络清晰,学会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和叙述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不同文体的文章的基本结构和行文顺序,学会整体构思,取舍材料,安排详略。
2.欣赏作文结构之美,学会根据中心谋篇布局,安排详略,做到条理清楚。
3.学会并体验撰写写作提纲的作用,认识到写作前拟提纲的重要性,养成用提纲明确作文结构的习惯。
【教学难点】
写作实践,在作文中注意把握行文线索,追求脉络清晰,学会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和叙述事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言有序,章有法”,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指文章思路要清晰,要有条理,这是写好文章的一个基本要求。我们平时说话要有重点,才能条理清楚地正确传达自己的意思。写作文也是在和人交流,也需要我们确定重点,条理清楚地表达写作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吧。
二、整体感知
关于“思路”和“思路清晰”
所谓“思路”就是作者思考的路径,行文要沿着一条线走,然后到想要表达的主旨中去。
所谓“思路清晰”,就是要在谋篇中做到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让读者明白文章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主要在说什么。
写一件事要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写几件事,要有一条主线贯串全文,要确定好事件的先后和详略。
怎样才能做到“思路清晰”?
(一)、对写作的内容要有整体构思。
先想清楚文章要写的中心是什么?审清题目确立好中心后,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并安排好材料的详略。有的材料比较重要,需要详写,有的材料不太重要,但少了也不行就略写,有的材料可有可无,就要果断舍弃(注意:无论你选取什么样的材料,这材料一定是你亲身经历,刻骨铭心的,我手写我心,不虚假、不做作)。
1.材料和中心的关系
(1)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2)中心思想从材料中提炼,还要靠材料来表现。
2.怎么围绕中心选材
(1)写有用的,不写没用的。
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
(2)写典型的,不写一般的。
要选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典型材料。这样的材料最有说服力和表现力。
选取精要、典型的、最能表现中心的素材,这是一种以少胜多的方法。选取事情发展中最精彩的片断来反映事物本质,舍去一般性片断,选取人物最突出的事迹、最典型的经历都可以使文章精彩充实,中心突出。
(3)写新颖生动的,不写陈腐呆板的
要选用新颖的、有特点的材料。材料不落俗套,才能使读者赏心悦目,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果写学生学习刻苦都以“开夜车”作材料、写老师的奉献精神总是写“带病上课”,就未免太俗,没有新意。我们在写作中,要力求在选材时多下功夫,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不原样地说;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
(4)写具体的,不写空洞的
  要选用具体的、“有血有肉”的材料,而不能选用空洞的、“有影无形”的“材料”。
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的中心主旨是: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地去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在凸显这样的主题下,作者选取了童年时代爬悬崖的一次经历,“走一步”是起点,“再走一步”是深思,最终克服恐惧、收获自信,主题深刻,发人深省。
(二)、要确定好写作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是指叙事前后安排的次序,主要包括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按时间顺序记叙
《植树的牧羊人》《再塑生命的人》
以地点转换为顺序记叙
《藤野先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的、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同时,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长妈妈讲述美女蛇的故事。
我们学的课文,大都有清晰的思路,要注意体会模仿。比如《再塑生命的人》是按时间顺序展开思路的。
(三)、列提纲
想好文章的结构后,不妨用提纲的形式明确下来。这样既有助于行文时保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也便于写成初稿后修改完善。正如老舍先生所说:“有了提纲,心里就有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了;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
作文的提纲一般包括三部分内容:
题目、主要内容和中心、结构安排(这是提纲的主要部分)
如何给作文列提纲呢?
1.拟写提纲的方法:
①设计好整体结构。
②安排好详写略写。
③确定好写作顺序。
④简要概括出每个层次的意思。
2.拟写提纲的好处:
好的写作提纲可以让你更加丰富地去考虑所要表达的内容,让你在既定的范围内写作,不至于偏题,从而更加有利于表达自己的中心思想。
3、结构安排,是作文提纲中最主要的部分,设计时需要注意做到以下五点:
①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一共分为几段,每段写什么……都要写清楚,并根据列出的内容确定好写作的顺序。
②确定内容的详略。依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好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并标出“详”“次详”“略”的字样;重点段落将分几层来写,具体列出准备详写的内容。
③依据文章选定的材料及要表达的中心确定好开头、结尾,并在提纲中简单注明。
④设计好点题的时机及具体的方式、方法。
⑤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衔接过渡的方法,标注清楚需要照应的内容及方法。
三、写作实践
(一)、如果以《______________二三事》为题,写一篇记人的文章,你会写谁?请列出作文的提纲,形式不限。
提示:
1.
确定文章的中心,想想围绕这一中心可以写哪几件事,如何安排先后顺序。
2.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件事的主要内容,按照之前考虑的顺序写下来。
3.
可以用文字叙述,也可以用图表加文字的形式。写完之后检查一遍,发现问题要及时修改。
提纲示例一:
题目:
《数学老师二三事》
中心思想:通过叙述我与数学老师相处的过程,表达我对数学老师由喜爱到敬佩的感情。
事件材料及写作顺序:
1.
数学老师讲课风趣幽默;
2.
数学老师认真批改作业;
3.
得知数学老师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选择教师行业;
4.
数学老师为每名同学制定改进策略,在与其交流中发现他对学生充满了爱。
提纲示例二:
题目:“老郭”二三事
中心:通过记述“老郭”的几件事,赞美他强烈的责任心与高超的教学艺术,表达同学们对他的尊敬、赞美之情。
第一段:“老郭”是我们的班主任,并介绍这一称号的由来。
第二段:介绍“老郭”的“必杀技”——“无声步”,写他的严厉。(较详)
第三段:“老郭”看起来对我们很严厉,但他讲课时十分风趣幽默。(过渡)
第四段:“老郭”上课跑题,把大家逗笑,突出他的幽默。(详)
第五段:“老郭”对我们的生活也十分关心。(略)
第六段:用“老郭”的名言“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就是你优异的成绩”结尾。
名师总评
这一提纲简洁明了,按照先管理后教学,先学习后生活的顺序,明确了中心,安排好了详略,并且注意了段落之间的过渡,体现了作者的整体构思。
提纲示例三:
题目:
《父亲二三事》
中心思想:通过叙述父亲在家庭和工作中的几件事,表达我对父亲的敬佩之情和父亲对我的积极影响。
事件材料及写作顺序:
1.
父亲陪我和弟弟玩耍;
2.
父亲耐心专注地辅导我的功课;
3.
父亲认真负责地接诊患者;
4.
面对疫情,父亲积极加入到抗疫一线。
(二)、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自定立意。不少于500字。
提示:
1.文章强调的是“回家晚了”。为什么这一天回家最晚?往常是怎样的情形?这天回家前遇到了什么事?回家后发生了什么?你的心里又有怎样的感受?
2.记叙事情时,思路要清晰。可以用顺叙,先写自己遇到的事,再写回家晚了的结果;也可以用倒叙,先写回家晚了的结果,再交代之前发生的事情,可能更吸引人。
3.立意不同,写作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如果要强调导致“回家最晚”的原因,则回家后的情况可略写甚至不写;如果要强调“回家最晚”的后果,则原因可以略写。
【审题立意】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文章强调的是“回家晚了”。首先明确事情发生在某一天,然后要抓住“回家晚了”这个关键性短语分析:为什么这天回家晚了?往常是怎样的情形?这天回家前遇到了什么事?回家后又发生了什么?你的心里有怎样的感受?
【选材构思】
选材时,要抓住文章的主旨,围绕“回家晚了”选材。可以是因为没考好回家晚了,也可以是因为和同学发生了矛盾回家晚了,还可以是因为帮助别人回家晚了等。注意选材要健康向上。
【写法指导】
记叙事情时,思路要清晰。可以用顺叙,先写自己遇到的事情,再写回家晚了的结果;也可以运用倒叙,先写回家晚了的结果,再交代之前发生的事件,这样写可能更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果要强调导致“回家晚了”的原因,则回家后的情况可以略写,甚至不写;如果要强调“回家晚了”的后果,则原因可以略写。
文题二例文:
这天,我回家晚了
我愤怒地摔门而去,耳边还回荡着妈妈的呼唤。
?
天早已黑了,月光洒落下来,寂静的小路上树影斑驳。我独自匆匆走着,感受着寒风的刺痛。心里有的只是茫然、悲伤,我也不知道要去哪里好,要走多久……
?
不知不觉中,我来到了一个漆黑的楼道,我在一个台阶上坐了下来,面对着别人家的门,看着从门缝里透出的几丝光亮,听着屋内时不时飘出的欢声笑语,我的情感无法言说,不禁又想起了刚才的一幕。
?
今天本来是我的生日,刚才一家人还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吃着饭,可是爸爸突然提到我的成绩,接着便不停地指责我。我讨厌这个话题,但爸爸却越说越来劲,我也只能埋头听着了。
?
我一直低着头忍耐着,压制着心中的火气。谁知爸爸又
搞激将法:“学不好,没出息。再不学,就不要上了!”我实在听不下去了,起身将筷子一摔,喊道:“我不学了!”说罢向门外冲去。妈妈抢在门口拦住我,我全然不顾,一把推开妈妈,快速将门打开,跑了出去……仿佛听到妈妈在喊我的名字:“谦谦——”
?
“谦谦,谦谦——”我被一阵呼唤声惊醒,像妈妈的声音。妈妈,真是你吗?我现在多么希望这是一场梦。
想着,听着,眼前开始一片模糊,我低声啜泣起来。不
知是被一种什么力量驱使,我勇敢地走出了楼道。
“快穿上,天太冷,咱们回家。”妈妈看到我,随手把一件棉衣给我穿上,一股浓浓的爱意瞬间温暖了我。“妈,我错了。”妈妈看着我没有再说什么,眼中流露出一种欢喜。她顺手轻推我的后背,催促我回家……
?
那一天,是我回这最晚的一天,也是从那时起,我长大了。
这件事在我心中存留了多年,那急切的呼唤声仍时刻响在我耳边;妈妈的关爱,不变的慈容都清楚地印在记忆深处。
?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插叙部分记叙了“我”与爸爸的矛盾以及“我”离家出走的原因。接着写“我”独自在外茫然无助,直到妈妈找到“我”
。行文有波折,有起伏,条理清晰。有矛盾,有亲情,表现了真实平凡家庭生活的温暖,十分感人。
(三)、你有勇气去访问你所在地区的一位名人,或者本校一位你不熟悉的教师吗?勇敢地尝试一次,你不仅会获得人际交往的经验,还可能收获满满的自信。记得提前做点儿准备,列出你的访问提纲。访问完成后,以《对____________的一次访问》为题,写一篇作文,跟同学分享你访问的经过和感受。
【审题立意】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首先明确采访对象,然后从题干中的“一次访问”可以看出这是一次采访,而不是多次采访的总结。
【访问准备】
访问前,必须对被访者有初步的了解,以免出现尴尬或冒昧的情形。想了解被访者哪个方面的信息要心中有数,提前列好提纲。
【访问指导】
访问时,不要只是做谈话记录,还要写清楚访谈的时间、地点、经过,并融入你自己的感受。这个感受可以是访问之前的心理期待或心理准备,也可以是访问过程中的体验,还可以是访问结束后对被访者的认识和感触。访问时,需留意被访者的表情、动作,尤其是其眼神、手势,体会他(她)当时的内心活动。
文题三示例:
访问提纲
采访时间:2021年?月?日
采访地点:张爷爷家
采访对象:张爷爷
采访目的:了解张爷爷成为民选楼长的心路历程,学习他的精神。
设计问题:
1.您是怎样当上楼长的?
2.您每天坚持值勤工作,身体吃得消吗?
3.能让您一直坚持的原因是什么?
4.您认为自己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文题三例文:
对民选楼长的一次访问
“楼长”是多大的官?“民选楼长”有没有官架子?怀着诸多疑问,我拜访了我们社区的一位名人:首位“民选楼长”——张爷爷。①
刚进门,我就看到一位普通的老人——瘦削的身材,黝黑的皮肤,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②张爷爷热情地招呼着我,而我心想:这哪像名人啊?看到墙上挂着的荣誉奖牌——“首届感动??十佳人物”“百佳文明市民”,我真难将它们与眼前这位普通的老人联系起来。在疑惑中,我开始了对张爷爷的采访。
首先,我问了张爷爷当选“楼长”的经历。③张爷爷说:“我的出发点并非如此高尚。2020年下岗后,我有过失落,有过迷茫,但最终闲不住的我还是在社区‘上班’了。我戴着‘治安巡逻’的红袖章,拿着‘平安喇叭’走街串巷,提醒居民加强防范,注意安全。这下,小区的居民都知道我晚上义务为大家守夜。于是,我一下子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后来被大家推选为‘楼长’。就这样,‘平安喇叭’从铁皮到电动,一直响到现在,风雨无阻。这些年,社区没有发生过一起失窃案。”

我看着张爷爷瘦削的身材,不禁担心他每天坚持值勤身体吃不消。张爷爷好像看出了我的疑惑,爽朗地笑了,满脸的皱纹像盛开的菊花⑤:“别看我六十多了,身子骨还算结实。反正在家也是闲着,为大家做点事我乐意!”
我听了张爷爷的话,非常感动,又问他为什么能坚持下来。张爷爷告诉我说:“每当听到从自己眼前走过的小学生一声接一声地喊‘张爷爷好’,每当听到小区居民都热情地跟我打招呼,我的心里总是十分温暖,这也是我坚持下来的动力。”
与张爷爷告别后,他那朴素的话语仍然回响在我的耳边。他无私奉献的举动使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活着,就是要帮助别人生活得更加美好。⑦
总评:
1.思路清晰。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采访过程,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由事迹到精神,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2.感情真挚。作者在采访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由开始的疑惑到担心,再到感动,感情的变化贯穿全文,从侧面衬托了张爷爷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与探讨,我们懂得了写作时要想做到思路清晰,必须围绕中心,取舍材料,确定顺序,定好详略,并据此列一份提纲。
有了清晰的思路,有了列提纲的好习惯。就是为同学们的作文插上了理想的翅膀,只要同学们勤于思考,坚持训练,定会妙笔生花,写出优秀的文章。
五、布置作业
以《珍惜所拥有的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不少于500字。
请列出作文的提纲,然后作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6张PPT)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写作
思路要清晰
新课导入
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言有序,章有法”,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指文章思路要清晰,要有条理,这是写好文章的一个基本要求。我们平时说话要有重点,才能条理清楚地正确传达自己的意思。写作文也是在和人交流,也需要我们确定重点,条理清楚地表达写作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吧。
学习目标
了解不同文体的文章的基本结构和行文顺序,学会整体构思,取舍材料,安排详略。
欣赏作文结构之美,学会根据中心谋篇布局,安排详略,做到条理清楚。
学会并体验撰写写作提纲的作用,认识到写作前拟提纲的重要性,养成用提纲明确作文结构的习惯。
写作实践,在作文中注意把握行文线索,追求脉络清晰,学会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和叙述事情。
整体感知
关于“思路”和“思路清晰”
思路,是一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这就是注意思路的开展。
——叶圣陶
整体感知
关于“思路”和“思路清晰”
所谓“思路”就是作者思考的路径,行文要沿着一条线走,然后到想要表达的主旨中去。
所谓“思路清晰”,就是要在谋篇中做到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让读者明白文章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主要在说什么。
写一件事要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写几件事,要有一条主线贯串全文,要确定好事件的先后和详略。
整体感知
回顾之前学过的《植树的牧羊人》,梳理其行文思路,填写下面的示意图。
1913年
初遇牧羊人
牧羊人


荒原


战后
再见牧羊人
牧羊人


荒原


1945年
最后一次见
荒原


在种树
荒凉
破败
仍在种树
已现生机
生机勃勃
美丽家园
整体感知
怎样才能做到“思路清晰”?
先想清楚文章要写的中心是什么?审清题目确立好中心后,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并安排好材料的详略。有的材料比较重要,需要详写,有的材料不太重要,但少了也不行就略写,有的材料可有可无,就要果断舍弃(注意:无论你选取什么样的材料,这材料一定是你亲身经历,刻骨铭心的,我手写我心,不虚假、不做作)。
一、对写作的内容要有整体构思。
整体感知
1.材料和中心的关系
(1)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2)中心思想从材料中提炼,还要靠材料来表现。
2.怎么围绕中心选材
(1)写有用的,不写没用的。
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
整体感知
(2)写典型的,不写一般的。
要选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典型材料。这样的材料最有说服力和表现力。
选取精要、典型的、最能表现中心的素材,这是一种以少胜多的方法。选取事情发展中最精彩的片断来反映事物本质,舍去一般性片断,选取人物最突出的事迹、最典型的经历都可以使文章精彩充实,中心突出。
整体感知
(3)写新颖生动的,不写陈腐呆板的
要选用新颖的、有特点的材料。材料不落俗套,才能使读者赏心悦目,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果写学生学习刻苦都以“开夜车”作材料、写老师的奉献精神总是写“带病上课”,就未免太俗,没有新意。我们在写作中,要力求在选材时多下功夫,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不原样地说;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
(4)写具体的,不写空洞的
  要选用具体的、“有血有肉”的材料,而不能选用空洞的、“有影无形”的“材料”。
整体感知
分析《植树的牧羊人》的三次见面中,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
1913年
初遇牧羊人
牧羊人

在种树

荒原

荒凉
破败

战后
再见牧羊人
牧羊人
(仍在种树

荒原
(已现生机

1945年
最后一次见
荒原
(生机勃勃
美丽家园

详写
中心
略写
整体感知
1.
好的材料来自生活,来自读书,来自观察,来自积累。选材要贴近生活,避生就熟。
2.
舍大取小,选择生活中的小素材,行文从小处着笔,小中见大。小故事,小事件,小场景更有表现力。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日常生活虽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如果善于观察,就能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有价值的闪光材料。
特别提醒
整体感知
比如:围绕“他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这一中心,从下面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说明理由。
明确中心:热爱学习
材料:
A.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
B.他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
C.他写完作业之后常常进行体育锻炼。
D.他经常在学习上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
E.他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
F.他家离学校很远,但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学,从不让父母接送。
G.他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
整体感知
选定材料:
A.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
B.他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
G.他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
整体感知
思考:这三件事的顺序和详略该怎样安排呢?
排列顺序,定好详略:
B.他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详)
A.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略)
G.他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次详)
归纳思路:按照学习的规律排列材料(逻辑顺序),从课上到课下,从课内到课外,突出热爱学习的主题。




整体感知
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的中心主旨是: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地去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在凸显这样的主题下,作者选取了童年时代爬悬崖的一次经历,“走一步”是起点,“再走一步”是深思,最终克服恐惧、收获自信,主题深刻,发人深省。
整体感知
二、要确定好写作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是指叙事前后安排的次序,主要包括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按时间顺序记叙
《植树的牧羊人》《再塑生命的人》
以地点转换为顺序记叙
《藤野先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整体感知
2、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的、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同时,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长妈妈讲述美女蛇的故事。
整体感知
我们学的课文,大都有清晰的思路,要注意体会模仿。比如《再塑生命的人》是按时间顺序展开思路的。
“我”与莎莉文小姐第一次见面: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拥抱。
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给我一个洋娃娃,并教我拼写这个单词。
有一天:莎莉文老师给我一个更大的洋娃娃。
这天上午:莎莉文老师和我为“杯”
和“水”两个字发生争执

后来井房的经历:使我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用具体事物教“我”识字
整体感知
想好文章的结构后,不妨用提纲的形式明确下来。这样既有助于行文时保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也便于写成初稿后修改完善。正如老舍先生所说:“有了提纲,心里就有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了;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
三、列提纲
作文的提纲一般包括三部分内容:
题目、主要内容和中心、结构安排(这是提纲的主要部分)
整体感知
④简要概括出每个层次的意思。
1.拟写提纲的方法:
①设计好整体结构。
②安排好详写略写。
③确定好写作顺序。
好的写作提纲可以让你更加丰富地去考虑所要表达的内容,让你在既定的范围内写作,不至于偏题,从而更加有利于表达自己的中心思想。
如何给作文列提纲呢?
2.拟写提纲的好处:
整体感知
①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一共分为几段,每段写什么……都要写清楚,并根据列出的内容确定好写作的顺序。
②确定内容的详略。依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好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并标出“详”“次详”“略”的字样;重点段落将分几层来写,具体列出准备详写的内容。
③依据文章选定的材料及要表达的中心确定好开头、结尾,并在提纲中简单注明。
④设计好点题的时机及具体的方式、方法。
⑤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衔接过渡的方法,标注清楚需要照应的内容及方法。
3、结构安排,是作文提纲中最主要的部分,设计时需要注意做到以下五点:
整体感知
思路要清晰
对写作内容要有整体构思
要确定好写作顺序
列出写作提纲
归纳总结
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了;先麻烦一点儿,可后来省事。
——老舍
合作探究
写作实践
一、如果以《______________二三事》为题,写一篇记人的文章,你会写谁?请列出作文的提纲,形式不限。
提示:
1.
确定文章的中心,想想围绕这一中心可以写哪几件事,如何安排先后顺序。
2.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件事的主要内容,按照之前考虑的顺序写下来。
3.
可以用文字叙述,也可以用图表加文字的形式。写完之后检查一遍,发现问题要及时修改。
合作探究
【审题立意】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首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确定好文章的中心,然后围绕中心叙述关于他的几件事。总体结构可能是“总—分”式的,也可能是“总—分—总”式的,还可能是“分—总”式的,围绕中心确定好这几件事的先后顺序。
【选材构思】
选材时,一定要反复斟酌,切实把握所选材料之间的内在关系。这“二三事”可以共同表现人物的一种典型性格,也可以分别表现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但不能平均用力,要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可以在提纲上注明。
【写法指导】
选好了材料,确定了写作的重点,还要注意文章的整体布局。哪部分内容先写,哪部分内容后写,哪部分内容重点写,材料和材料之间如何过渡,都要想清楚。必要的时候可以先列一个提纲。提纲形式不限,可以采用图表式,也可以采用文字叙述式。写作时,要注意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注重细节描写,通过对平凡小事的叙写,反映人物的典型特征。
合作探究
题目:
《数学老师二三事》
中心思想:通过叙述我与数学老师相处的过程,表达我对数学老师由喜爱到敬佩的感情。
事件材料及写作顺序:
1.
数学老师讲课风趣幽默;
2.
数学老师认真批改作业;
3.
得知数学老师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选择教师行业;
4.
数学老师为每名同学制定改进策略,在与其交流中发现他对学生充满了爱。
提纲示例一:
合作探究
提纲示例二:
题目:“老郭”二三事
中心:通过记述“老郭”的几件事,赞美他强烈的责任心与高超的教学艺术,表达同学们对他的尊敬、赞美之情。
第一段:“老郭”是我们的班主任,并介绍这一称号的由来。
第二段:介绍“老郭”的“必杀技”——“无声步”,写他的严厉。(较详)
第三段:“老郭”看起来对我们很严厉,但他讲课时十分风趣幽默。(过渡)
第四段:“老郭”上课跑题,把大家逗笑,突出他的幽默。(详)
第五段:“老郭”对我们的生活也十分关心。(略)
第六段:用“老郭”的名言“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就是你优异的成绩”结尾。
合作探究
这一提纲简洁明了,按照先管理后教学,先学习后生活的顺序,明确了中心,安排好了详略,并且注意了段落之间的过渡,体现了作者的整体构思。
名师总评
合作探究
提纲示例三:
题目:
《父亲二三事》
中心思想:通过叙述父亲在家庭和工作中的几件事,表达我对父亲的敬佩之情和父亲对我的积极影响。
事件材料及写作顺序:
1.
父亲陪我和弟弟玩耍;
2.
父亲耐心专注地辅导我的功课;
3.
父亲认真负责地接诊患者;
4.
面对疫情,父亲积极加入到抗疫一线。
爱父亲
敬父亲
学父亲
合作探究
二、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自定立意。不少于500字。
写作实践
提示:
1.文章强调的是“回家晚了”。为什么这一天回家最晚?往常是怎样的情形?这天回家前遇到了什么事?回家后发生了什么?你的心里又有怎样的感受?
2.记叙事情时,思路要清晰。可以用顺叙,先写自己遇到的事,再写回家晚了的结果;也可以用倒叙,先写回家晚了的结果,再交代之前发生的事情,可能更吸引人。
3.立意不同,写作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如果要强调导致“回家最晚”的原因,则回家后的情况可略写甚至不写;如果要强调“回家最晚”的后果,则原因可以略写。
合作探究
【审题立意】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文章强调的是“回家晚了”。首先明确事情发生在某一天,然后要抓住“回家晚了”这个关键性短语分析:为什么这天回家晚了?往常是怎样的情形?这天回家前遇到了什么事?回家后又发生了什么?你的心里有怎样的感受?
【选材构思】
选材时,要抓住文章的主旨,围绕“回家晚了”选材。可以是因为没考好回家晚了,也可以是因为和同学发生了矛盾回家晚了,还可以是因为帮助别人回家晚了等。注意选材要健康向上。
【写法指导】
记叙事情时,思路要清晰。可以用顺叙,先写自己遇到的事情,再写回家晚了的结果;也可以运用倒叙,先写回家晚了的结果,再交代之前发生的事件,这样写可能更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果要强调导致“回家晚了”的原因,则回家后的情况可以略写,甚至不写;如果要强调“回家晚了”的后果,则原因可以略写。
提示:无论采用顺叙、倒叙还是插叙,都要注意条理清楚、思路明晰。同时,立意不同,写作的重点也可有所不同。
这天,我回家晚了
我愤怒地摔门而去,耳边还回荡着妈妈的呼唤。
?
天早已黑了,月光洒落下来,寂静的小路上树影斑驳。我独自匆匆走着,感受着寒风的刺痛。心里有的只是茫然、悲伤,我也不知道要去哪里好,要走多久……
?
不知不觉中,我来到了一个漆黑的楼道,我在一个台阶上坐了下来,面对着别人家的门,看着从门缝里透出的几丝光亮,听着屋内时不时飘出的欢声笑语,我的情感无法言说,不禁又想起了刚才的一幕。
?
今天本来是我的生日,刚才一家人还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吃着饭,可是爸爸突然提到我的成绩,接着便不停地指责我。我讨厌这个话题,但爸爸却越说越来劲,我也只能埋头听着了。
?
?开篇“愤怒”一词,突兀而起,设置悬念。
?景物描写,烘托“我”悲伤的心情。
?以乐境衬悲情
?饭桌上,爸爸指责“我”,气氛紧张。
文题二例文:
合作探究
我一直低着头忍耐着,压制着心中的火气。谁知爸爸又
搞激将法:“学不好,没出息。再不学,就不要上了!”我实在听不下去了,起身将筷子一摔,喊道:“我不学了!”说罢向门外冲去。妈妈抢在门口拦住我,我全然不顾,一把推开妈妈,快速将门打开,跑了出去……仿佛听到妈妈在喊我的名字:“谦谦——”
?
“谦谦,谦谦——”我被一阵呼唤声惊醒,像妈妈的声音。妈妈,真是你吗?我现在多么希望这是一场梦。
想着,听着,眼前开始一片模糊,我低声啜泣起来。不
知是被一种什么力量驱使,我勇敢地走出了楼道。
?动作描写表现出“我”激动的情绪插叙部分记叙了“我”离家出走的原因
合作探究
“快穿上,天太冷,咱们回家。”妈妈看到我,随手把一件棉衣给我穿上,一股浓浓的爱意瞬间温暖了我。“妈,我错了。”妈妈看着我没有再说什么,眼中流露出一种欢喜。她顺手轻推我的后背,催促我回家……
?
那一天,是我回这最晚的一天,也是从那时起,我长大了。
这件事在我心中存留了多年,那急切的呼唤声仍时刻响在我耳边;妈妈的关爱,不变的慈容都清楚地印在记忆深处。
?
?妈妈的态度也表达了爸爸的歉意。
?篇末议论、抒情相结合,点明主旨
合作探究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插叙部分记叙了“我”与爸爸的矛盾以及“我”离家出走的原因。接着写“我”独自在外茫然无助,直到妈妈找到“我”
。行文有波折,有起伏,条理清晰。有矛盾,有亲情,表现了真实平凡家庭生活的温暖,十分感人。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写作实践
三、你有勇气去访问你所在地区的一位名人,或者本校一位你不熟悉的教师吗?勇敢地尝试一次,你不仅会获得人际交往的经验,还可能收获满满的自信。记得提前做点儿准备,列出你的访问提纲。访问完成后,以《对____________的一次访问》为题,写一篇作文,跟同学分享你访问的经过和感受。
合作探究
【审题立意】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首先明确采访对象,然后从题干中的“一次访问”可以看出这是一次采访,而不是多次采访的总结。
【访问准备】
访问前,必须对被访者有初步的了解,以免出现尴尬或冒昧的情形。想了解被访者哪个方面的信息要心中有数,提前列好提纲。
【访问指导】
访问时,不要只是做谈话记录,还要写清楚访谈的时间、地点、经过,并融入你自己的感受。这个感受可以是访问之前的心理期待或心理准备,也可以是访问过程中的体验,还可以是访问结束后对被访者的认识和感触。访问时,需留意被访者的表情、动作,尤其是其眼神、手势,体会他(她)当时的内心活动。
提示:访问时,留意被访问者的表情、动作、语气,体会他当时的内心活动;写清访问的过程,还可以写一写自己的体会与感想。
合作探究
文题三示例:
访问提纲
采访时间:2021年?月?日
采访地点:张爷爷家
采访对象:张爷爷
采访目的:了解张爷爷成为民选楼长的心路历程,学习他的精神。
设计问题:
1.您是怎样当上楼长的?
2.您每天坚持值勤工作,身体吃得消吗?
3.能让您一直坚持的原因是什么?
4.您认为自己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合作探究
对民选楼长的一次访问
“楼长”是多大的官?“民选楼长”有没有官架子?怀着诸多疑问,我拜访了我们社区的一位名人:首位“民选楼长”——张爷爷。①
刚进门,我就看到一位普通的老人——瘦削的身材,黝黑的皮肤,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②张爷爷热情地招呼着我,而我心想:这哪像名人啊?看到墙上挂着的荣誉奖牌——“首届感动??十佳人物”“百佳文明市民”,我真难将它们与眼前这位普通的老人联系起来。在疑惑中,我开始了对张爷爷的采访。
①精彩开篇:开篇提出问题,设下悬念,领起下文。
文题三例文:
②外貌描写:写出张爷爷终年辛劳的形象,特征鲜明。
合作探究
首先,我问了张爷爷当选“楼长”的经历。③张爷爷说:“我的出发点并非如此高尚。2020年下岗后,我有过失落,有过迷茫,但最终闲不住的我还是在社区‘上班’了。我戴着‘治安巡逻’的红袖章,拿着‘平安喇叭’走街串巷,提醒居民加强防范,注意安全。这下,小区的居民都知道我晚上义务为大家守夜。于是,我一下子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后来被大家推选为‘楼长’。就这样,‘平安喇叭’从铁皮到电动,一直响到现在,风雨无阻。这些年,社区没有发生过一起失窃案。”

③提出采访的话题,引出下文内容。
④侧面描写:写张爷爷的辛苦付出,烘托了张爷爷的奉献精神。
合作探究
我看着张爷爷瘦削的身材,不禁担心他每天坚持值勤身体吃不消。张爷爷好像看出了我的疑惑,爽朗地笑了,满脸的皱纹像盛开的菊花⑤:“别看我六十多了,身子骨还算结实。反正在家也是闲着,为大家做点事我乐意!”
我听了张爷爷的话,非常感动,又问他为什么能坚持下来。张爷爷告诉我说:“每当听到从自己眼前走过的小学生一声接一声地喊‘张爷爷好’,每当听到小区居民都热情地跟我打招呼,我的心里总是十分温暖,这也是我坚持下来的动力。”⑥
⑤外貌描写:把脸上的皱纹比作盛开的“菊花”,既写出张爷爷满脸皱纹的特点,也赞美了张爷爷美好的精神。
⑥语言描写:写出张爷爷的心声,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合作探究
与张爷爷告别后,他那朴素的话语仍然回响在我的耳边。他无私奉献的举动使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活着,就是要帮助别人生活得更加美好。⑦
⑦精彩结尾:概括人物精神,点明主旨。
总评:
1.思路清晰。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采访过程,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由事迹到精神,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2.感情真挚。作者在采访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由开始的疑惑到担心,再到感动,感情的变化贯穿全文,从侧面衬托了张爷爷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与探讨,我们懂得了写作时要想做到思路清晰,必须围绕中心,取舍材料,确定顺序,定好详略,并据此列一份提纲。
有了清晰的思路,有了列提纲的好习惯。就是为同学们的作文插上了理想的翅膀,只要同学们勤于思考,坚持训练,定会妙笔生花,写出优秀的文章。
布置作业
以《珍惜所拥有的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不少于500字。
请列出作文的提纲,然后作文。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