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与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弄清两者的区别;进一步学习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及其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推理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难点
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整理,指导练习。学法:合作整理,练习反馈。
教学过程一、揭示复习内容今天我们一起来整理有关比和比的应用的知识。二、结合情境,搜集概念(1)教师:我们班有多少位同学?其中有多少个男同学?有多少个女同学?谁能说说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指生回答。(2)教师:刚才同学们说出了一些比,在“认识比”这一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学生整理,小组交流。师生共同交流。(什么是比,各部分名称,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求比值,化简比,按比分配)
个性修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能正确解答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在大量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中,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脉络。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分数乘、除法,这些运算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复习分数乘、除
法的有关内容。
(板书课题)二、复习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师讲评。总结:分数乘除混合运算通常把它转化为分数连乘可以使计算更简便。计算时通常先约分再相乘,最后结果要是最简分数。速度×时间=路程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4)先找出单位“1”的量,再把数量关系补充完整。①男生人数占全班的2/5。②今年水稻产量比去年增加1/8。③梨树棵数的2/3和桃树棵数相等。④一条公路,已经修了全长的5/7。同桌相互说每句话中的单位“1”的量和数量关系式。三、解决实际问题出示下列题目:(1)一台收割机每小时收割小麦1/2公顷,1/4小时收割小麦多少公顷?收割12公顷小麦需要多少小时?(2)一台洗衣机每天耗电3/4千瓦时,学校有3台这样的洗衣机。一个月(按30天计算)一共耗电大约多少千瓦时?(3)五年级同学向灾区捐款,五(1)班捐了180元,五(2)班比五(1)班多捐了1/5,五(1)班捐的钱是五(3)班的3/4。五(2)班和五(3)班各捐款多少元?(4)甲、乙两站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站出发开往乙站,已行了全程的2/5。这辆汽车离甲地有多少千米?离乙地呢?它离甲、乙两站全程的中点有多少千米?(5)某天下雪,某玩具厂有1/9的职工迟到,第二天仍然下雪,迟到的人数是第一天的3/4。第二天准时上班的职工是全厂职工的几分之几?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没弄明白吗?
个性修改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关知识与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2)让学生在复习交流活动中体会养成良好计算习惯的重要性,并能自觉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检查,减少计算失误,提高正确率。
教学重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检查的习惯。
教学难点
增强计算能力,提高正确率。
教学方法
教法:回顾知识点,提供练习题。学法:归纳整理、自主构建。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基本练习引入:眼睛盯着屏幕看,大家先来做口算。口算:3/4×3/7
2/3÷1/2
1/4×43÷3/6
1/3-1/4
10-8-5/6二、回顾整理(1)揭示课题。(2)教师:四则运算指的是哪四种运算?哪两种运算先算?哪两种运算后算?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部分知识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板书: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或性质)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这部分内容。
教师: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它和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吗?教师指出,以后要学习的其他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也要按这样的顺序来计算。(3)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①17/6-5/8+3/8②7×3/4÷7×4/3③1/3÷2/3-1/2×1/5④72÷[1-(2/3-2/5)×3/5](4)我们还知道哪些运算定律或性质?这些定律或性质对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同样适用吗?(5)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得数。①11-3/5-2/5
②3+5/11-(5/11+8/13)③4/7+3/5+3/7-2/5④7/11×25/33×11/7×11/25教师:(指生回答)你是怎样算的?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或性质?(6)分数四则运算与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有什么联系?(分数四则运算与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相比,不仅运算顺序完全相同,而且简便运算的方法也完全一样)三、展示错误,交流总结教师:虽然同学们都掌握了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的方法,但正确率却并不高。原因在哪里?请同学们拿出收集的错题在小组内交流,共同研究产生错误的原因。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作业中的错误,共同研究。集体分析评议。讨论避免上述错误的方法。计算时要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提示检验方法(重算、倒推),检查应贯穿计算过程的始终。此外,还要注意书写。四、小组竞赛,练习提高(1)观察下面算式有无简便算法。①4/9+7/11×5/9+4/11②1/5÷7+4/5×1/7③2/5+3/5÷(1-3/4×2/5)(2)检查下面计算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灵活地使用了运算定律或性质。①1/5-1/5×2/3÷3/4
②1÷6/7-6/7÷1=0×2/3÷3/4=6/7-6/7=0五、课堂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个性修改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百分数意义。
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四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思考,鼓励练说。学法:自主探究,迁移归纳。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学习教材指生读读并说说百分数的含义。教师: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既表示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百分之几。2.读一读下面的信息。(1)中国在占世界总量7%的耕地上,生产了占世界总量17%的谷物,解决了占世界22%以上人口的吃饭问题。(2)中国人均水资源2200多立方米,大约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25%。教师:从这两组信息中,你找到了什么知识?你学会了百分数的哪些知识?二、归纳整理(1)学生归纳,指生回答,教师板书。①百分数的意义A.百分数的意义B.分数、比和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②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A.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B.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③百分数的应用A.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B.求百分率。(2)查漏补缺。①教师:什么叫百分数?百分数后面能不能带单位名称?(百分数: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②练习。a.红日小学共有学生500个,前天下雨有497个同学按时到校上课。求这所小学前天的出勤率。b.一批产品共200个,经检测有2个不合格。求这批产品的合格率。c.一批小麦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有196颗种子发芽,4颗没有发芽。求这批小麦种子的发芽率。
个性修改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巩固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纳税、利息和折扣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增强数感。
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引导独立思考、讨论交流、探究发现。学法:自主探索、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淡话:今天,我们复习纳税、利息和折扣问题问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板书课题。(板书:)纳税、利息和折扣问题二、练习与应用(一)复习纳税、利息问题(1)复习纳税问题。①问:生活中有哪些纳税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②除了求税收之外,还可能出现哪些问题?补充:在纳税过程中有一种是分段纳税的,举例:出示:小明妈妈月收入5000元。根据税收标准,个人月收入1600元以下不收税,超过1600元的按下列标准收税。不超过500元的
5%超过500元~2000元的部分
1O%超过2000元~5000元的部分
15%小明妈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学生先分组讨论,再独立解答,然后全班交流。(2)复习利息问题。①在生活中有时要求利息,怎样求利息呢?指名学生回答。出示:小东把8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定期二年,年利率是3.06%。到期后,他实际取回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②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三、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感觉怎样?
个性修改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联系实际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各类百分数实际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理清本单元的知识脉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类百分数实际问题的特征及解题规律,并正确进行解答。
教学难点
提高综合分析、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引导学生理清脉络,建立体系。学法: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归纳应用。
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1)提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怎样计算?用乘法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又该怎样计算?相差量÷单位1二、全课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能用一句话给自己做个评价吗?
个性修改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学生应用表格法整理长方体、正方体相关知识,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并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重点
整理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正确应用。
教学难点
沟通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及推广延伸。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复习,指导归纳。学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我们欣赏一段影片。(喷气式飞机飞过留下的痕迹,雨景,流星划过的痕迹,礼炮冲天的痕迹)教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用一个数学名词,一个字来表达吗?(2)教师:点、线、面之间有什么联系?(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这就是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我们来看动画。(由点到面到正方体、长方体)我们今天就来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二、梳理知识教师: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你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你能把这些知识整理一下吗?填好下表。学生可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核对答案。指名汇报,自由订正。教师:好,我们就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应用问题吧。三、课堂小结
个性修改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你在生活中发现过哪些数学问题?你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吗?二、自我评价回顾自己本学期学习的表现,对照书上的几个要求,给自己评一评,看看分别能得几颗星。(1)在学习中,你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特别的成功?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和经验?同大家交流一下。(2)在学习中,你觉得自己又有了哪些收获和进步?还有什么地方有所欠缺,需要改进和努力的?
个性修改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