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7.1 折线统计图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7.1 折线统计图冀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29 19:3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单式条形统计图,能用单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用不同统计图表示同一组数据,使学生直观体验两种统计图在形式和表示数据方式的不同,认识折线统计图在描述数据中的特殊意义。
教学目标:
1、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特征的过程中,认识但是折线统计图。
2、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用统计图表示数据。
3、主动参与观察、交流活动,体会折线统计图在描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用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难点: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不同意义。
教学过程:
1、问题情境导入
1、通过近两天气温的变化,出示例题(课件展示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昨天还是晴空万里,身穿薄衬衣,今天又加上了厚外套,这是为什么呢?
生:由于气温下降。
师:对了。今天李老师为大家带来某地区2012年月平均气温统计图,请看大屏幕。(课件播放)
2、提出: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机会,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板书:特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师:条形统计图能过清楚地知道数量的多少。
师:如果要更清楚地表示这12个月的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还可以用另一种统计图表示。(引出新知,播放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2、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
简单介绍折线统计图,初步感知,板书课题。
教师以第一个数据为例,介绍统计图中的数据由之前的条形换成了点来表示,然后把这些点依次连接成一条折线。
师:这种统计图叫作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接下来我们利用它来帮助我们分析数据。
(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用电表示数据,把各点连接成一条折线。这样更加简单、直观、明了。同时也为绘制折线统计图作铺垫。)
2、小组讨论,数据分析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对比图
师:我们对比着这两种统计图,一起来思考3个问题。
学生朗读3个问题
师:让我们带着这3个问题,4人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
通过上一环节,教师简单的介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各自的理解,互碰火花。)
教师巡查,个别指导。
3、全班交流问题,教师及时点拨
(1)相同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不同点:表示方式不同
折线统计图还可以表示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
(小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板书)
(2)圆点表示某个月的平均气温,横线和竖线能够准确的标出数据。
(3)追问,某两个月是怎样知道的?
先目测,后计算,能够更准确地找到答案。
4、课堂小练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选择合适统计图表示,巩固加深新知的理解。
感受更多的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分析折线统计图表示出的变化情况。
3、绘制折线统计图
完成课本第83页的练一练
1、连线。
学生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分析戴眼镜同学人数的变化的原因,提倡爱眼护眼。
2、在方格图中绘制折线统计图。
学生总结绘制方法,包括如何确定点的位置。
学生独立完成绘制。
抽名实物投影展示完成情况,全班同学一起分析数据变化情况,并谈谈自己对农村发展的看法,进行爱国教育。
4、谈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各自谈收获。
5、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特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绘制方法:描点
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连线
标数据
课后反思:
在本单元第一课时学生开始接触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之后进行教学的,但是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条形统计图侧重于数量的大小,折线统计图侧重于变化趋势。
????
在教学本节课时,我首先利用尝学单出示教材上的某地气温统计数据提出问题,你了解了哪些信息?给学生充分读图和交流信息的机会,然后出示直观的折线统计图,并介绍折现统计图,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去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在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中学习折线统计图,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和掌握。
本节课,我注重学生的整体发挥,自主探究新知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课堂表现积极,思想活跃,能跟着老师的问题积极思考,思维的方式也是多样的。比如,回答小组合作的第三个问题中,哪两个月间气温上升的最快?学生能够利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一是目测线段的陡与缓,二是通过计算来找到正确的答案。值得肯定并给予鼓励。通过自我反思,也有不足之处,课上我应该放慢语速,语气加重强调重难点。学生学习折线统计图不仅要会观察统计图中的信息,同时要培养孩子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的能力。
总之,教师不惜花时光,给学生充裕的思考、交流的时光是为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一样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一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