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塞腰鼓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6-15 10:4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腰鼓
陕北的安塞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鼓吗?
你们知道中国的“腰鼓之乡”是哪里吗?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的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早在某些方面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膺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近年来,它先后在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并赴日本进行表演。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几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听读课文
(四)结合注释,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和义。
亢奋:
羁绊:                                                                   冗杂 :
晦暗:
狂舞:
恬静:
蓦然
搏击:
烧灼:
奔突:
叹为观止 :
戛然而止 :   
大彻大悟:                       
 
极度兴奋。亢,过度,极,很。
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
繁杂。
昏暗,不明显。
纵情的跳舞 。
安静,宁静。
突然,猛然。
烧、烫,使受伤。
奋力斗争和冲击。
横冲直撞,奔驰。
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彻底觉悟或醒悟。
2. 同学们自由朗读,再次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1—4自然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表现腰鼓表演前安静中蓄积力量的特点。
5—27自然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
28—30自然段:语速较舒缓,语调轻柔,表现腰鼓表演结束后场面寂静的特点。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激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
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安 塞 腰 鼓——明结构
自由阅读,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文章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来展示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
好一个安塞腰鼓!
宏伟场面
绮丽舞姿
击鼓后生
雄壮声响
安塞腰鼓
打鼓前1-4:(   )的腰鼓
打鼓中5-27:(   )的腰鼓
5-13:宏伟的场面
14-17:雄壮的(   )
18-22:击鼓的(   )
23-27:奇丽的( )
打鼓后28-30:(   )的腰鼓 
安静
激昂
响声
后生
寂静
舞姿
根据提示完成文章结构图
安静的腰鼓(静) (击鼓前)
(1-4自然段)
→火烈的腰鼓表演(动) (击鼓时) (5-27自然段)
→寂静的腰鼓(静) (击鼓后) (28-30自然段)
第二部分共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5-12)写腰鼓表演的场面、舞姿的变化及给人的感受,突出了安塞腰鼓气势的壮阔和豪放.
第四层次(22-27)写节奏,显示了力量之美,它是生命的渲泄、升华的体现。
第二层次(13-16)写鼓声,并且写与观众产生共鸣,突出这力量给人的震撼和鼓舞;
第三层次(17-21)写后生们的动作,通过动作描写,突出生命的活跃和强盛以及它的奇伟磅礴;
安 塞 腰 鼓——寻美点
分组朗读,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
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示 例
 
①蓄而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③ 击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把它背诵下来,并要求用“我喜欢 句子,因为 ”的句式进行评点。
安 塞 腰 鼓——读意蕴
教师举例:我喜欢“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句子,因为反义词用得好,在强烈的对比中,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从用词方面说:  (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从句式上说:   (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情”“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2)“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从修辞上说:   (1)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2) 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3) 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
 (3)“但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特别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
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流做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钱钻,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从写法上说:   (1)“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写得好,好在它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2)“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
(3)文中开头的静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
快速抢答
1.你能快速理清文章的结构吗
2.你认为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3.黄土高原人的性格是怎样的?
4.安塞腰鼓的舞姿特点是什么?请用几个词语概括。
5.那段用的反义词最多?找出来,并谈谈它们的作用
6.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安塞腰鼓的?
文章的结构:
表演前——安静的腰鼓
表演中——激昂的腰鼓
表演后——寂静的腰鼓
主题:
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歌颂阳刚之美。
黄土高原人的性格:朴实、粗犷、开朗。
安塞腰鼓的舞姿特点:壮阔、豪放、火热。
冰冷——燥热 恬静——飞溅 困倦——亢奋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安塞腰鼓奇伟磅礴,雷霆万钧的能量。
宏伟的场面(5—13)
雄壮的响声(14—17)
击鼓的后生(18—22)
奇丽的舞姿(23—27)
拓展延伸
音乐化了的军旅诗,熔铸进浑厚、清脆和刚猛;它能打碎有结的灵魂,倾注进风的呼啸、雨的磅礴。它壮丽、威武,使一切缠绵都默然失色。看吧,全体军人整齐划一地站在大操场上进行歌咏比赛。歌声响起了,浩浩荡荡地弥漫。二部、四部轮唱,这边歌声刚落那边又响起,一浪连一浪,形成歌的潮水,歌的海洋。听吧,男兵是低音鼓、中音贝司、浑厚的圆号;女兵是尖厉的长笛、拔高的小号,泼辣剥离而出。这些声音从胸腔喷涌而出,如狂啸的浪涛拍岸,如撼地的雪山轰鸣,唱得彩霞飞舞红旗扬,唱得风吹树叶哗哗响……谁也不会忘记那样的时刻,歌声唤起了激情,它使人思绪迭起、奔驰,心旌飘摇,简直要冲破躯壳的樊篱。站在队列中,看着指挥员的手臂上下左右舞动,划着歌声的潮水。歌潮一浪接一浪向他涌去,他在奋力地划,拼力地摇,蓦然停止了又骤然而起,溅起浪花,冲腾起潮沫。抛单、跌落、驰骤……啊,心的愉悦在挤撞中膨胀、压缩、发酵、升腾、流淌,心灵每一个孔窍都被它灌满了。那真是情感的极致、境界的极致、生命的极致!犹如书家的狂草、
画家的喷彩、诗人的长啸!
阅读短文《军歌》,回答问题。
(1)给下面加黑字注音。
①磅礴(  )(  ) ②心旌飘摇(  )
③骤然而起(  ) ④发酵(  )
⑤流淌(  ) ⑥长啸(  )
(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①黯然失色:
②樊篱:
(3)简要概括什么是军歌 军歌的特点是什么
(4)本文较多运用比喻修辞,从文中找一个比喻句说说运用比喻的好处。
(2)①暗淡没有光彩。
 ②对事物的限制。
(3)军歌是音乐化了的军旅诗。特点是浑厚、      清脆、刚猛、壮丽、威武。
(4)男兵是低音鼓、中音贝司、浑厚的圆号。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男兵歌声低沉、浑厚有力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