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八年级尖子生课时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八年级尖子生课时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30 11:04:5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学生版)
一、选择题
1.(2021·河南许昌市·八年级期末)陈独秀在《说国家》中指出: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1894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到了庚子年(1900年)…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做一国一国的……我生长到二十多岁,才知道有个国家,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这表明
A.闭关锁国造成中国落后
B.民族国家意识觉醒于外来侵略
C.中国人从来不知道国家这个概念
D.中国人开始对外学习开始于1900年后
2.(2021年苏州中考真题)下图是蒋廷黼《中国近代史)所载某次战争形势图,此次战争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3.(2021·江西赣州市·八年级期末)诗史一体,诗歌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下列两首诗反映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是
①诗歌甲:情烟战大何时了,赔款知多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柱来英佬把家当……问君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
②诗歌乙:春愁难遣强着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A.甲:《南京条约》乙:《天津条约》
B.甲:《南京条约》乙:《马关条约》
C.甲:《天津条约》乙:《马关条的》
D.甲:《南京条约》乙:《北京条约》
4.(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黄海海战中,丁汝昌套用1866年利萨海战的冲撞战术,将战舰横排迎敌。但是丁汝昌忽视了30年来军舰速度的提升,又失去了纵向列队的最高火力和相对移动优势,最终落败。黄海海战的决策反映出
A.清朝积极借鉴、融合外国战例
B.观念陈腐导致战败
C.清朝政府没有全力支持海军
D.外国战术不适合中国战场
5.(2021年山东菏泽中考真题)通过梳理历史线索可以明确学习主题。对下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C.西方列强瓜分狂潮与中国人民反抗
D.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6.(2021年泰安中考真题)有人曾感慨道:“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在“苛刻的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割让
A.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B.九龙司地方一区
C.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D.香港岛
7.(2021·陕西宝鸡市·九年级期末)“19世纪末,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资本输出成为了主要的侵略载体,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此同时,严重的内忧外患也使陷于麻木状态的帝国大多数统治者们惊醒、振作。”与这一变化有关的是
A.《南京条约》签订
B.《北京条约》签订
C.《马关条约》签订
D.《辛丑条约》签订
8.(2020年浙江舟山)如图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开办工厂的限制
B.洋务运动中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C.《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甲午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2021年浙江嘉兴中考真题)某人在《三十自述》中说:“明年乙未和议成。…南海先生联公车三千人,上书请变法,余亦从其后奔走焉。”这里所说的“乙未和议”是指
A.中英和议签订《南京条约》
B.中国与列强和议签订《辛丑条约》
C.中日和议签订《马关条约》
D.中国与英法和议签订《北京条约》
10.(2021年湖南常德中考真题)在清政府被迫签订某一不平等条约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下列哪一项是对材料中“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评论
A.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
B.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1.(2021·江西赣州市·八年级期末)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中国战败后国门大开。外国势力开始‘瓜分中国’,大清帝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而统治阶级则试图通过一种有别于‘自强’的‘改制’以挽救传统的国家与文化。”材料反映出“中国战败”的影响不包括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C.外国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刺激中国掀起新的救亡图存运动
12.(2021年辽宁大连中考真题)下列示意图展示了近代以来两次列强侵华战争后通商口岸地理位置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A.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人到中国腹地
B.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
13.(2021年四川遂宁中考真题)“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与《马关条约》哪项内容直接相关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14.(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图是某某同学在课堂上做的笔记,但笔记内容不够完整,请你帮他完善他的课堂笔记
A.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开始遭到破坏
B.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5.(2021·吉林长春市·八年级期末)下面是我国近代的一幅漫画,内容为一个渔夫在钓鱼,远处从海岛上伸出来的一只手拿着剪刀要剪掉钓线(剪刀上写着“欧洲的干预”),而鱼身上写着“辽东”二字。这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导致了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B.激起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C.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D.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材料题
16.(2021·湖南株洲市·八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自今以后,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英国
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三、因英国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主掌,任便立法治理。……十、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人在中国取得的特权并指出这些特权的取得与哪次战争有关?这次战争对中国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是哪次战争后留下的残迹?
(3)根据材料三分别写出清朝爱国将领邓世昌壮烈牺牲的战役和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闻一多先生呐喊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17.(2020年湖南永州)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和影响,中国、日本、韩国三方从各自立场提出了不同看法。
材料一
中国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这次战争边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激起了全国的感情和抗议,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教的觉醒。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变法: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
——改编自《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材料二
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即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的战争。明治维新后,日本认为自身的文明程度已大大提高,而清朝依然守旧落后。
——改编自(日本人限中的甲午战争: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
材料三
韩国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1894年至1895年中国与日本围绕着控制朝鲜展开的战争,战争导致清朝失去了对朝鲜的控制权,而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不仅把朝鲜变为其殖民地,还对中国进行殖民扩张,成为东亚霸主。
——改编自(韩国人眼中的中日甲午战争》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三井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观点(或独立提出观点)加以评述。(要求,观立明确,史论动合,逻辑严害,表述清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师版)
一、选择题
1.(2021·河南许昌市·八年级期末)陈独秀在《说国家》中指出: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1894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到了庚子年(1900年)…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做一国一国的……我生长到二十多岁,才知道有个国家,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这表明
A.闭关锁国造成中国落后
B.民族国家意识觉醒于外来侵略
C.中国人从来不知道国家这个概念
D.中国人开始对外学习开始于1900年后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到了甲午年(1894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到了庚子年(1900年)…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做一国一国的……”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促使中华民族觉醒,由没有国家概念,到国家意识增强。甲午中日战争最终以中国的战败而告终,但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甲午战争彻底打破了中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促使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各阶层纷纷掀起救亡图存的斗争,B正确,闭关锁国政策确实造成近代国民意识落后,但是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材料没有强调中国人什么时候知道国家概念、什么时候开始对外学习,排除CD。故选B。
2.(2021年苏州中考真题)下图是蒋廷黼《中国近代史)所载某次战争形势图,此次战争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答案】B
【详解】
根据图示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图反映的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故选B;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和朝鲜无关,排除AC;日本全面侵华和黄海海域的海战无关,排除D。
3.(2021·江西赣州市·八年级期末)诗史一体,诗歌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下列两首诗反映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是
①诗歌甲:情烟战大何时了,赔款知多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柱来英佬把家当……问君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
②诗歌乙:春愁难遣强着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A.甲:《南京条约》乙:《天津条约》
B.甲:《南京条约》乙:《马关条约》
C.甲:《天津条约》乙:《马关条的》
D.甲:《南京条约》乙:《北京条约》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诗歌甲中的“赔款”“海边五口又通商”“问君港岛可曾留”等信息可知,这是《南京条约》中的内容。《南京条约》中规定中国赔款2100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开辟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据诗歌乙中“去年今日割台湾”可知这是《马关条约》中的内容。《马关条约》规定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因此两首诗反映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是B,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4.(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黄海海战中,丁汝昌套用1866年利萨海战的冲撞战术,将战舰横排迎敌。但是丁汝昌忽视了30年来军舰速度的提升,又失去了纵向列队的最高火力和相对移动优势,最终落败。黄海海战的决策反映出
A.清朝积极借鉴、融合外国战例
B.观念陈腐导致战败
C.清朝政府没有全力支持海军
D.外国战术不适合中国战场
【答案】B
【详解】根据“丁汝昌套用1866年利萨海战的冲撞战术”“丁汝昌忽视了30年来军舰速度的提升”可知,黄海海战的决策反映出观念陈腐导致战败,B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没有体现清朝积极借鉴、融合外国战例,A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清朝政府没有全力支持海军,C排除;材料主旨没有体现外国战术不适合中国战场,D排除。故选择B。
5.(2021年山东菏泽中考真题)通过梳理历史线索可以明确学习主题。对下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C.西方列强瓜分狂潮与中国人民反抗
D.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答案】B
【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英国走私鸦片、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可知都属于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信息“林则徐虎门销烟、陈化成督战吴淞、邓世昌黄海海战、义和团廊坊阻击战”可知是中国的抗争史。故上图反映的主题英概括为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B正确;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者半封建社会的是鸦片战争,排除A;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内容,排除D。故选B。
6.(2021年泰安中考真题)有人曾感慨道:“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在“苛刻的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割让
A.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B.九龙司地方一区
C.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D.香港岛
【答案】C
【详解】
从材料的“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指的是1894-1895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故C符合题意;清政府被迫割让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指的是中俄《瑷珲条约》,排除A;清政府被迫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指的是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排除B;清政府被迫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指的是中英《南京条约》,排除D。故选C。
7.(2021·陕西宝鸡市·九年级期末)“19世纪末,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资本输出成为了主要的侵略载体,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此同时,严重的内忧外患也使陷于麻木状态的帝国大多数统治者们惊醒、振作。”与这一变化有关的是
A.《南京条约》签订
B.《北京条约》签订
C.《马关条约》签订
D.《辛丑条约》签订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的签订说明列强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均处于商品输出阶段,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在《马关条约》之后,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8.(2020年浙江舟山)如图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开办工厂的限制
B.洋务运动中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C.《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甲午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C
【解析】由图片“1895--1913年设在中国的外资厂矿数量”,结合所学,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导致1895--1913年设在中国的外资厂矿数量发生变化,特别是日本设在中国的外资厂矿数量激增,C符合题意;由于《马关条约》规定清王朝对日本大量赔款,为了缓解财政困难,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开办工厂的限制,排除A;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排除B;甲午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排除D。故选C。
9.(2021年浙江嘉兴中考真题)某人在《三十自述》中说:“明年乙未和议成。…南海先生联公车三千人,上书请变法,余亦从其后奔走焉。”这里所说的“乙未和议”是指
A.中英和议签订《南京条约》
B.中国与列强和议签订《辛丑条约》
C.中日和议签订《马关条约》
D.中国与英法和议签订《北京条约》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车上书的主要原因是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因此C正确;A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排除;B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不平等
条约,排除;D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排除。故选C。
10.(2021年湖南常德中考真题)在清政府被迫签订某一不平等条约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下列哪一项是对材料中“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评论
A.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
B.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答案】D
【详解】
根据题干“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可知,材料反映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是受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故D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与题干“瓜分中国”不符,排除A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与题干“瓜分中国”不符,排除B项;C项属于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但与题干“历史评论”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1.(2021·江西赣州市·八年级期末)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中国战败后国门大开。外国势力开始‘瓜分中国’,大清帝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而统治阶级则试图通过一种有别于‘自强’的‘改制’以挽救传统的国家与文化。”材料反映出“中国战败”的影响不包括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C.外国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刺激中国掀起新的救亡图存运动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中国战败后国门大开。外国势力开始‘瓜分中国’,大清帝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反映的“中国战败”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是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的影响,A符合题意;BCD都是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的影响,排除。故选A。
12.(2021年辽宁大连中考真题)下列示意图展示了近代以来两次列强侵华战争后通商口岸地理位置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A.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人到中国腹地
B.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左图是《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开放的通商口岸都在东南沿海;右图是《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深入到长江中下游,故通商口岸示意图的变化反映了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故选A;《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13.(2021年四川遂宁中考真题)“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与《马关条约》哪项内容直接相关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答案】B
【详解】
“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这是列强资本输出的表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与《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直接相关,故B正确;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等地为商埠、割辽东半岛和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都不是资本输出的要求,故ACD错误。
14.(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图是某某同学在课堂上做的笔记,但笔记内容不够完整,请你帮他完善他的课堂笔记
A.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开始遭到破坏
B.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C
【详解】依据表格内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笔记内容反映的是《马关条约》的影响。1894年--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列强进一步扩充在中国的经济势力,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与《南京条约》有关,排除;B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是鸦片战争,排除;D项与《辛丑条约》有关,排除。故选C。
15.(2021·吉林长春市·八年级期末)下面是我国近代的一幅漫画,内容为一个渔夫在钓鱼,远处从海岛上伸出来的一只手拿着剪刀要剪掉钓线(剪刀上写着“欧洲的干预”),而鱼身上写着“辽东”二字。这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导致了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B.激起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C.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D.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答案】C
【详解】依据题干“欧洲的干预”,“辽东”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后来由于欧洲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清政府赔偿赎辽费3000万两白银给日本,这次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划分中国的狂潮,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B项是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D项是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材料题
16.(2021·湖南株洲市·八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自今以后,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英国
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三、因英国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主掌,任便立法治理。……十、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人在中国取得的特权并指出这些特权的取得与哪次战争有关?这次战争对中国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是哪次战争后留下的残迹?
(3)根据材料三分别写出清朝爱国将领邓世昌壮烈牺牲的战役和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闻一多先生呐喊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答案】(1)特权: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英国设置官员管理通商;割香港岛给英国;协定关税。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详解】
(1)由材料“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可得出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英国设置官员管理通商;由材料“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主掌,任便立法治理”,可得出割香港岛给英国;由材料“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可得出协定关税。以上内容出自1842年《南京条约》,与鸦片战争有关。结合所学,鸦片战争改变了国历史进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材料二是火烧圆明园的痕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即1860年,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在黄海海战中,清朝爱国将领邓世昌壮烈牺牲;在威海卫之战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闻一多先生呐喊的历史原因,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等地给日本。
17.(2020年湖南永州)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和影响,中国、日本、韩国三方从各自立场提出了不同看法。
材料一
中国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这次战争边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激起了全国的感情和抗议,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教的觉醒。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变法: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
——改编自《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材料二
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即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的战争。明治维新后,日本认为自身的文明程度已大大提高,而清朝依然守旧落后。
——改编自(日本人限中的甲午战争: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
材料三
韩国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1894年至1895年中国与日本围绕着控制朝鲜展开的战争,战争导致清朝失去了对朝鲜的控制权,而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不仅把朝鲜变为其殖民地,还对中国进行殖民扩张,成为东亚霸主。
——改编自(韩国人眼中的中日甲午战争》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三井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观点(或独立提出观点)加以评述。(要求,观立明确,史论动合,逻辑严害,表述清楚)
【答案】(1)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是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的战争。材料三: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与日本围绕着控制朝鲜展开的战争。
(2)评述:观点一: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意识逐步觉醒,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来挽救民族危亡,打开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闸门。同时清政府为了筹集战争的赔款,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为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创造了条件。而民族工业的发展进一步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又为维新运动的兴起与之后的辛亥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因此说甲午中日战争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分水岭。
【解析】
(1)材料一:根据“中国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可得出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材料二:根据“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即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的战争。”可得出甲午中日战争是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的战争。材料三:根据“韩国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1894年至1895年中国与日本围绕着控制朝鲜展开的战争”可得出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与日本围绕着控制朝鲜展开的战争。
(2)评述:本题可任选一个观点进行评述,例如选择观点一: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评述时可结合所学,从甲午中日战争所产生的影响的角度进行概括,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等多个角度。如政治上从民族危机的加深,经济上从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阶级上从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等这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最后再进行总结,可得出甲午中日战争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