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那一定会很好》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那一定会很好》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30 10:5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那一定会很好
【课前预习】
1.读:读通课文三遍以上。
2.划:把课后要认的生字在文中用横线划出,每个拼读三遍。(多次出现的只划第一处)
3.说:说一说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教学内容】
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比较了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的异同。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联系生活等方式会认本课“缩、努”等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3.通过引导,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重点】
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教学难点】
通过引导,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大张的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学生用具:自制小张的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
师:板书揭示课题,9
那一定会很好(学生齐读课题)
师:设置疑问:看到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吗?(自由发言)
师: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1)谁一定会很好?
(2)为什么会很好?
设计意图:
让学生根据题目质疑,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找准文章的切入点。
新授
探究一: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读准字音,认读形式多样化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时注意两点: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了解课文大意。
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分大组轮读比拼。
suō

jīnɡ
tuī
zhī
chāi
jiù







教师指导:注意读准平舌音“缩”,翘舌音“吱、拆”,后鼻音“茎”。
2.运用形近比较、拆一拆、加一加、猜谜等方法识记生字
师:你有好办法记住这7个生字宝宝的样子吗?
方法引导:形近字比较:经一茎
堆一推
折一拆
加一加:“纟+宿=缩”“奴+力=努”“口+支=吱”
谜语:“一日”就是“旧”。
3.
用看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师:课文中有你不理解的词语朋友吗?(引导用看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
重点强调:拂动:轻轻抖动。舒服: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吱吱嘎嘎:拟声词。形容物体受压或摩擦时发出的声音。吃力:指辛苦;劳累;费力,费劲。
设计意图:从基础的字词入手,扫清学生的阅读障碍。指导读好难读的词语,理解难懂的词语,是发展学生初读能力的一种手段。
探究二:合作交流,品读感悟
1.再读课文,小组合作,思考问题
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次读文。
引导再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2.指导朗读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交流感受,体会种子的变化
师:默读课文,把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画出来。
句子一:
①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泥土中种子的难受,读出种子钻出泥土的决心。交流:种子是怎么做的?过了些日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过了些日子,它长出细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子,钻出地面,
站在阳光下。
过了很多个日子,它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
指导朗读:读出种子喜悦的心情。指导造句:鼓励学生用上“一边……一边……”说句子。
句子二:②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引导思考大树“做一棵会跑的树”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学生自由交流——全班交流
农夫把树拖到自家院子里,花了好些日子,做成了一辆手推车。
农夫把谷子、土豆……,还有调皮的儿子放在手推车上,推着车在山路上跑来跑去。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
真舒服。
句子三:③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为人们服务的自豪心情,读出大树想法的改变。
思考大树“坐着休息一会儿”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学生自由交流——全班交流。
农夫和儿子一起把手推车拆了,用拆下来的旧木料做了把椅子。
句子四:④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的疲劳,读出大树想法的改变。引导思考大树“要是我能躺下”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学生自由交流——全班交流。
他把坐上去会吱呀摇晃的椅子拆了,锯成小木片,拼成美丽的木地板,铺在了阳台上。
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颗树。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为自己能够继续为人们服务的自豪心情。
3.思考问题,理清思路,了解种子的经历
师: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一棵大树——一辆推车——一把椅子——木地板)
设计意图:抓住“那一定会很好”,从而找出重点句子,培养学生从文中搜寻信息的能力,分析课文的能力。围绕树的多次变化,让学生一步步,一层一层体会童话的神奇想象,感受故事的奇妙情节。
探究三:回顾全文,体味感悟
1.从多角度比较本文和《去年的树》异同
师:比较一下,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异同?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展示。引导归纳:相同点:都是写的是一棵树被砍伐后的变迁。不同点:前一篇是歌颂友情、守信,后一篇是写大树的奉献精神。
2.感悟精神,感受主题
师:一粒种子是那么渺小,它努力使自己变成一颗大树,它为了服务别人,牺牲的却是自己。希望我们每位小朋友也能像大树一样,外表美,心灵更美,给大家带来方便,带来欢乐。最后,老师把一段名人名言送给大家:如果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一生中留给人们的都是些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以及对你的非常美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轻松而愉快。那时你就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高尔基
设计意图:比较阅读,归纳异同,学会总结和鉴别文章中心内容。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比较两篇童话的异同,要更多在情节、想象力层面上引导。
练习
1.形近字组词。
宿(??
)怒(?
?)经(?
?)支(?
?)拆(

缩(?
)努(?
)茎(??
)吱(?
?)折(?
?)
2.加上合适的标点。  
?
?
种子被泥土紧紧地包裹着?它不得不把身体缩成一团?这真难受?种子想?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3.仿写句子。
?
?
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
一边
一边

设计意图:形近字、标点、特殊句式,是本课教学过程中的基础要点,因此在课堂即将结束时对这些内容进行巩固训练,同时也落实本课在识字写字方面的教学目标。
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比较了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的异同。我们的收获可真大!
作业
1.基础作业:认真拼读课后7个生字并组词。
2.拓展作业:A.一粒种子在历程中给人类做出了贡献,自己也感到了快乐。如果你是这粒小小的种子,你能把你的奇遇讲给别人听吗?说说你的想法。B.给家长或他人讲《那一定会很好》的故事
设计意图:作业是一个由易到难、从课内到课外、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后的拓展作业则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更好地突破本课的情感目标。
【板书设计】
9
那一定会很好能做一棵会跑的树——手推车能停下来,坐着休息——椅子要是我能躺下来——木地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