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内能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2 内能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29 20:4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2
内能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关于热量,正确的说法是(  )
A.热量表示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
B.热量表示物体热的程度
C.热量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变化
D.热量表示热能的多少
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在0℃以上的物体才具有内能
B.一杯水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C.两杯水下降相同的温度,内能减少相同
D.温度相同的两杯水内能相同
3.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越快,内能越大
B.物体被举得越高,内能越大
C.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变大
D.南极的冰山温度很低,没有内能
4.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体积将减小,比较这块0℃的冰和熔化成的0℃的水所具有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具有相等的内能
B.0℃的水具有的内能大
C.0℃的冰具有的内能大
D.无法确定
5.下列实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弯折铁丝发烫
B.臀部摩擦发热
C.蒸汽顶起壶盖
D.压缩点燃棉花
6.如图所示,在试管里装一些水,用软木塞塞住,拿到酒精灯上加热使水沸腾起来,水蒸气会把软木塞冲出去。从能量转化和转移的角度可用下边三句话来概括:
甲:水吸热,内能增加;
乙:酒精燃烧,酒精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传给水和水蒸气
丙: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
以上三句话正确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乙、甲、丙
D.丙、乙、甲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内能小的物体可以把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B.当物体内能增加时,它的温度一定上升
C.温度越高的物体,其分子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
D.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内能为零
8.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物体也具有内能
B.只要物体放出热量,温度就一定降低
C.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9.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柴火烧水
B.压缩空气发热
C.冬天搓手取暖
D.钻木取火
10.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粒,由于地面温度较低,小冰粒温度升高但落到地面时仍为固态,这小冰粒叫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液化成小冰粒
B.霰的内能小于同质量的水蒸气
C.霰的内能转化为动能,所以下落越来越快
D.霰的分子间不存在分子引力
11.如图所示是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时,记录下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以下是同学们通过观察图像,讨论得出的几个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发生热传递前牛奶的初温为90℃,水的初温为20℃
B.在热传递时,牛奶将内能转移给水,使水的内能增加
C.在第15min时,已经停止热传递
D.只有当牛奶离开水后热传递才停止
12.两个物体紧靠在一起,而没有发生热传递,那么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  )
A.热量
B.温度
C.比热
D.质量
13.如图所示,对于下列实验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去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小
B.图乙中抽去玻璃板,两瓶中气体逐渐混合均匀,说明空气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大
C.图丙中提起水平接触水面的玻璃板,需要的力等于玻璃板的重力
D.图丁中厚玻璃管中的空气被压缩时,管内空气的内能减小
14.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木工用锯子锯木条时,锯条发烫
B.冬天,手捂热水袋取暖
C.铁块放在炉火中烧红了
D.冬天,人们在太阳光下取暖
15.如图所示,两名儿童的取暖方式,(女孩用热水杯,男孩搓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取暖
B.两人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取暖
C.男孩通过做功取暖,女孩通过热传递取暖
D.男孩通过热传递取暖,女孩通过做功取暖
16.今年寒假,晓强宅家帮妈妈分担家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扫地时尘土飞扬是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煮好的鸡蛋放冷水中冷却,鸡蛋的内能增加
C.锅中正在沸腾的水温度不再变化,其内能也不变
D.炒菜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7.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 
 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 
 。
18.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 
 与 
 的总和。
19.下列语句中“热”字各表示什么含义?
(1)摩擦生热 
 ;(2)冰熔化要吸热 
 。
20.如图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t3时刻物体的内能 
 零(选填“等于”或“不等于”),t1时刻物体的内能 
 t2时刻物体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1.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当温度降低,内能 
 ;冰冷的冰块具有内能,当它熔化成水,内能 
 ;现将该冰块从一楼移动到五楼,它的内能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2.用相同的装置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晶体加热,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当加热至2min时,将甲和乙紧密接触在一起,它们之间 
 (选填“会”、“不会”或“不一定会”)发生热传递。由图象还可以反映出它们的一些性质,请任意写出一点 
 。
23.“旋转焊接”是一种先进的焊接技术。如图所示,不旋转的铝块在强大压力作用下顶住高速旋转的铜块,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把机械能转化为 
 ,使两者接触处温度急剧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 
 现象加快,从而使两者相互渗透,紧密结合在一起。
24.非物质文化遗产﹣﹣画“糖人”,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其作画过程是:艺人先将红(白)糖放在热锅里,由于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糖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而熔化。然后用小勺子将糖汁淋在玻璃上或刻画有戏曲人物、小动物等的造型模板上,待糖汁 
 (填物态变化名称)后,栩栩如生的“糖人”就制成了。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5.小明在实验室做以下两个热学实验。
(1)如图甲所示,其中一个瓶子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装有空气。
演示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 
 (选填“上”或“下”)方,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如图乙所示,用绳子摩擦铜管使管内乙醚沸腾,蒸汽冲起软木塞,铜管口出现“白气”。这是由于气体对外做功,内能 
 (选填“增大”或“减小”),温度降低,发生液化现象,冲起软木塞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与汽油机 
 的冲程能量转化情况相似。
26.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的水,用软木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一段时间,水蒸气会把软木塞冲开。
(1)酒精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 
 能;
(2)水的温度升高,这是利用 
 的方式增加了水的内能;
(3)水蒸气冲开瓶塞,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的温度 
 (选填“降低”或“升高”)内能 
 (选填“减少”“增加”或“不变”)。
(4)水蒸气冲开软木塞的过程中, 
 能转化为 
 能。
四.解答题(共2小题)
27.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物体温度越高,其内部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就越大。某一物体,当其体积发生变化时,分子之间的距离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也随之改变。这就导致分子势能的改变。所以,物体的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它影响着物体内部分子数目的多少)、体积、温度、状态等因素有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拧开氧气瓶的减压阀,氧气从瓶中冲出时,氧气的内能 
 (选填“增加”或“减少”),主要是氧气的 
 (选填“分子动能”或“分子势能”)发生变化。
(2)用砂纸打磨铁棒,铁棒发热,主要是铁棒内能中的 
 (选填“分子动能”或“分子势能”)增加了。
(3)给室温下的水加热时,水的内能 
 (选填“增加”或“减小”);从微观上看,分子动能 
 ,分子势能 
 。
28.在严寒的冬天,当觉得自己的手很冷时,常常会做以下两个动作:(1)用嘴对手心呵气(2)把两只手合起来,反复摩擦。试说明这样做的道理。
13.2
内能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关于热量,正确的说法是(  )
A.热量表示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
B.热量表示物体热的程度
C.热量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变化
D.热量表示热能的多少
【分析】(1)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即表示在热传递过程中,所吸收或放出能量的多少;
(2)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3)热量是一个过程量,热能即内能是一个状态量。
【解答】解:A、热量表示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故正确;
B、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故错误;
C、温差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变化,故错误;
D、热量和热能是不同的,热量是一个过程量,热能即内能是一个状态量,故错误;
故选:A。
【点评】知道热量、内能和温度的区别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在0℃以上的物体才具有内能
B.一杯水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C.两杯水下降相同的温度,内能减少相同
D.温度相同的两杯水内能相同
【分析】(1)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和质量有关;
(2)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都具有内能,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的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解答】解:A、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故A错误;
B、物体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杯水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故B正确;
C、两杯水下降相同的温度,内能减少等于放出的热量,由Q放=cm△t可知,减少的内能还与水的质量有关,故C错误;
D、物体的内能与物体质量、温度、体积有关,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温度、内能、热量的关系以及热传递的理解,把握住两点:
(1)物体的温度改变,其内能一定改变,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可能改变,例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以及液体的沸腾。
(2)物体的内能改变,温度可能不改变,例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3.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越快,内能越大
B.物体被举得越高,内能越大
C.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变大
D.南极的冰山温度很低,没有内能
【分析】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与物体的宏观运动无关。
【解答】解:A、内能是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总和,与物体的宏观运动无关,故A错误;
B、物体举得越高,只能说明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物体内能与物体的高度无关,故B错误;
C、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所有分子的动能必定增加,因而这个物体的内能增加。即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小。故C正确;
D、因为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南极的冰山也具有内能,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温度、内能、热量的关系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内能的概念及影响内能因素的理解,知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宏观运动无关。
4.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体积将减小,比较这块0℃的冰和熔化成的0℃的水所具有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具有相等的内能
B.0℃的水具有的内能大
C.0℃的冰具有的内能大
D.无法确定
【分析】内能是指物体内部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具有的能,它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解答】解:
A、0℃的水和0℃的冰,温度相同,说明分子动能相同,而体积不同,说明分子势能不相等。所以,内能不相等。故A错误。
BCD、冰熔化成水时要吸热,0℃的水具有较多的内能。故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分子动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温度,分子势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体积。
5.下列实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弯折铁丝发烫
B.臀部摩擦发热
C.蒸汽顶起壶盖
D.压缩点燃棉花
【分析】生活中存在很多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的现象。内燃机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机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摩擦生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等等。
【解答】解:A、弯折铁丝发烫,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臀部摩擦发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烧水时蒸气把壶盖顶起,是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故C符合题意。
D、压缩空气引火,一是压缩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正确理解生活中的能的转移和转化。
6.如图所示,在试管里装一些水,用软木塞塞住,拿到酒精灯上加热使水沸腾起来,水蒸气会把软木塞冲出去。从能量转化和转移的角度可用下边三句话来概括:
甲:水吸热,内能增加;
乙:酒精燃烧,酒精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传给水和水蒸气
丙: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
以上三句话正确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乙、甲、丙
D.丙、乙、甲
【分析】该题考查内能做功过程,即先通过燃料燃烧增加内能,而后内能对外做功,即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据此思路分析即可。
【解答】解:在试管中装些水,用酒精灯加热的过程中,酒精的化学能转化内能,这些内能传递给试管中的水;使得水的内能增加,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试管内的气体压强增大,大于外界的大气压,水蒸气就会将塞子冲出,即对塞子做功。将水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故选:C。
【点评】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即内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内能小的物体可以把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B.当物体内能增加时,它的温度一定上升
C.温度越高的物体,其分子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
D.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内能为零
【分析】(1)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差;
(2)(3)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
(4)任何物体都有内能。
【解答】解:A、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有关,内能小的可能温度高,故内能小的物体也可以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故A正确;
B、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物体内能增加时,它的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的熔化过程中,晶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温度不变,故B错误;
C、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温度高的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大,故C错误;
D、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传递的条件的理解,是热学的重点。
8.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物体也具有内能
B.只要物体放出热量,温度就一定降低
C.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分析】(1)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2)内能的大小与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
(3)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只能说吸收或者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
(4)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解答】解: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0℃的物体也具有内能,故A正确;
B、物体放出热量,温度可能降低,可能不变,如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不变,故B错误;
C、热量是出现在热传递过程中的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可以说吸收或放出热量,故C错误;
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内能、温度、热传递的理解,是热学的难点;要特别注意: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但是,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9.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柴火烧水
B.压缩空气发热
C.冬天搓手取暖
D.钻木取火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的实质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即:内能和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
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转移的过程,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
【解答】解:
A、柴火烧水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BCD、压缩空气发热、搓手取暖、钻木取火都是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的;
显然A选项与其它三个选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不同。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10.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粒,由于地面温度较低,小冰粒温度升高但落到地面时仍为固态,这小冰粒叫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液化成小冰粒
B.霰的内能小于同质量的水蒸气
C.霰的内能转化为动能,所以下落越来越快
D.霰的分子间不存在分子引力
【分析】结合水的三态变化与条件、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情况,以及分子间的作用力可对选项中的描述逐一做出判断。
【解答】解:A、水蒸气变成小冰粒,是发生了凝华现象,而不是液化,故A错误;
B、霰的温度较低,因此其内能小于同质量的水蒸气,故B正确;
C、霰下落时,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下落越来越快,而不是内能转化为动能,故C错误;
D、霰是固体,其分子间存在较大的分子引力,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自然现象为内容,考查了与物态变化、内能、分子动理论等相关的多个知识点,属合性强,但难度不大。
11.如图所示是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时,记录下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以下是同学们通过观察图像,讨论得出的几个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发生热传递前牛奶的初温为90℃,水的初温为20℃
B.在热传递时,牛奶将内能转移给水,使水的内能增加
C.在第15min时,已经停止热传递
D.只有当牛奶离开水后热传递才停止
【分析】(1)根据图像分析初始温度的大小;
(2)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3)(4)热传递的结果是温度相同.
【解答】解:
A、由图可知,发生热传递前牛奶的初温为90℃,水的初温为20℃,故A正确;
B、在热传递时,牛奶的温度高,牛奶将内能转移给水,使水的内能增加,故B正确;
CD、由图可知,在第15min时,水和牛奶的温度相同,已经停止热传递,故C正确,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热传递的条件和结果,属于基础题。
12.两个物体紧靠在一起,而没有发生热传递,那么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  )
A.热量
B.温度
C.比热
D.质量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
【解答】解:当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时,它们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现象;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热传递的条件的掌握。
13.如图所示,对于下列实验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去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小
B.图乙中抽去玻璃板,两瓶中气体逐渐混合均匀,说明空气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大
C.图丙中提起水平接触水面的玻璃板,需要的力等于玻璃板的重力
D.图丁中厚玻璃管中的空气被压缩时,管内空气的内能减小
【分析】(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增大,当物体对外界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就会减小;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解:A、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故A正确;
B、抽去玻璃隔板,两瓶中气体逐渐混合均匀,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当玻璃板与水面接触时,玻璃板与水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当用力向上拉时,除重力外,还要克服玻璃与水分子间的引力,所以拉力比玻璃板的重力要大,故C错误;
D、图中厚玻璃管内的空气被压缩时,活塞对管内空气做功,管内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运动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属于综合性题目。
14.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木工用锯子锯木条时,锯条发烫
B.冬天,手捂热水袋取暖
C.铁块放在炉火中烧红了
D.冬天,人们在太阳光下取暖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
一是热传递,高温物体放出热量、降低温度、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二是做功,对物体做功(克服摩擦做功、压缩气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气体膨胀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用锯锯木板,克服摩擦力做功,使锯条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A符合题意;
B、冬天,手捂热水袋取暖,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故B不合题意;
C、铁块放在炉火中烧红了,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铁块的内能,故C不合题意;
D、冬天,人们在太阳光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在效果上是等效的,但其实质不同。
15.如图所示,两名儿童的取暖方式,(女孩用热水杯,男孩搓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取暖
B.两人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取暖
C.男孩通过做功取暖,女孩通过热传递取暖
D.男孩通过热传递取暖,女孩通过做功取暖
【分析】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解答】解:“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手的内能,热水杯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手的内能,故男孩通过做功取暖,女孩通过热传递取暖,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改变内能的方式,难度不大。
16.今年寒假,晓强宅家帮妈妈分担家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扫地时尘土飞扬是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煮好的鸡蛋放冷水中冷却,鸡蛋的内能增加
C.锅中正在沸腾的水温度不再变化,其内能也不变
D.炒菜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
【分析】(1)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3)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变小;
(4)改变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解答】解:
A、扫地时的尘土不是分子,不能表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煮好的鸡蛋放入冷水中冷却,鸡蛋会放出热量,水会吸收热量,鸡蛋的内能减小,故B错误;
C、正在沸腾的水吸收热量,水的温度不变,质量减小,内能减小,故C错误;
D、炒菜时,菜会吸收热量,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改变内能的方法、内能的影响因素、分子动理论,都是基础知识,要掌握。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7.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 内能 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 焦耳 。
【分析】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为焦耳。
【解答】解: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其单位是焦耳。
故答案为:内能;焦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热量的定义和单位的了解和掌握。
18.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 分子动能 与 分子势能 的总和。
【分析】课本上有很明确的内能的概念: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解答】解:分子在无时无刻的运动着,所以分子具有分子动能;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所以分子具有分子势能;构成物质的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就是物体的内能。
故答案为:分子动能,分子势能。
【点评】熟读课本,深度的理解和掌握课本上的概念是解答问题的关键所在。
19.下列语句中“热”字各表示什么含义?
(1)摩擦生热 内能 ;(2)冰熔化要吸热 热量 。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不一样。
【解答】解:(1)摩擦生热,是能量的转化,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这个热是:内能。
(2)冰熔化吸热,是指冰吸收热量,故这个热是:热量。
故本题答案为:(1)内能
(2)热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热”在不同语境中表达不同的含义。是难点。
20.如图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t3时刻物体的内能 不等于 零(选填“等于”或“不等于”),t1时刻物体的内能 大于 t2时刻物体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分析】(1)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特点: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不断放热,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2)任何物质的分子总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内能不可能为零;
(3)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不断放热,内能减小。
【解答】解:t4时刻物体温度为零,但其分子仍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具有内能;该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但温度不变,所以t1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t2时大;
故答案为:不等于;大于。
【点评】此题考查了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特点及图象的分析,同时考查了对内能的理解及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21.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当温度降低,内能 减小 ;冰冷的冰块具有内能,当它熔化成水,内能 增大 ;现将该冰块从一楼移动到五楼,它的内能 不变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分析】(1)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内能;
(2)内能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状态、温度有关。在状态和温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在质量和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在质量和温度相同时,气态内能大于液态内能,液态内能大于固态内能。
【解答】解:
一定质量的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所以炽热的铁水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冰块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
将冰块移到五楼,冰块的温度、质量和状态都没改变,所以内能不变。
故答案为:减小;增大;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影响内能大小三个因素的理解,是中考的热点。
22.用相同的装置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晶体加热,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当加热至2min时,将甲和乙紧密接触在一起,它们之间 不会 (选填“会”、“不会”或“不一定会”)发生热传递。由图象还可以反映出它们的一些性质,请任意写出一点 乙晶体的熔点为60℃ 。
【分析】(1)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2)据图象中的信息分析即可,如乙熔化有熔点,即是晶体,甲晶体熔点应该高于120℃;再如乙的熔点是60℃等;
【解答】解:据图中的温度时间图象可知,当加热至2min时,两种物质的温度恰好相同,所以它们之间不能发生热传递;
据图象中的信息分析可知,乙晶体的熔点为60℃,甲的熔点没显示应该高于120℃等;
故答案为:不会;乙晶体的熔点为60℃。
【点评】能看懂题目中温度时间图象的信息,并知道热传递的条件、晶体、非晶体的区别等知识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3.“旋转焊接”是一种先进的焊接技术。如图所示,不旋转的铝块在强大压力作用下顶住高速旋转的铜块,通过 做功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把机械能转化为 内能 ,使两者接触处温度急剧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 扩散 现象加快,从而使两者相互渗透,紧密结合在一起。
【分析】(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当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解答】解:
当铝件与铜件相互摩擦时,两者的内能都会增大,温度急剧升高;即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的。
通过摩擦做功,使两者接触处温度急剧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现象加快,从而使两者相互渗透,紧密结合在一起。
故本题答案为:做功;内能;扩散。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以及分子运动论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24.非物质文化遗产﹣﹣画“糖人”,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其作画过程是:艺人先将红(白)糖放在热锅里,由于 热传递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糖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而熔化。然后用小勺子将糖汁淋在玻璃上或刻画有戏曲人物、小动物等的造型模板上,待糖汁 凝固 (填物态变化名称)后,栩栩如生的“糖人”就制成了。
【分析】(1)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即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能量的转移过程。
(2)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称为熔化,该过程是吸热的;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称为凝固,该过程是放热的。
【解答】解:将红(白)糖放在热锅里,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糖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而熔化。
加热时糖变成糖浆,即由固态变为液态,这是熔化现象;将糖汁淋在玻璃上或刻画有戏曲人物、小动物等的造型模板上,等糖汁放出热量凝固成固态,这样就做好了栩栩如生的“糖人”。
故答案为:热传递;凝固。
【点评】本题考查改变内能的方式凝固的应用,判断是做功还是热传递改变内能,其关键是看清该过程中是发生了能量的转化还是发生了能量的转移。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5.小明在实验室做以下两个热学实验。
(1)如图甲所示,其中一个瓶子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装有空气。
演示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 下 (选填“上”或“下”)方,这样做的目的是 排除二氧化氮气体所受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
(2)如图乙所示,用绳子摩擦铜管使管内乙醚沸腾,蒸汽冲起软木塞,铜管口出现“白气”。这是由于气体对外做功,内能 减小 (选填“增大”或“减小”),温度降低,发生液化现象,冲起软木塞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与汽油机 做功 的冲程能量转化情况相似。
【分析】(1)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是扩散,扩散表明分子不停地进行无规则的运动。
(2)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当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将增大,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将减小,温度降低。
在汽油机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空气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中,燃气对活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解:(1)上面的空气密度小,下面的二氧化氮密度大,过一段时间,形成均匀的气体,充分证明气体分子不停地进行无规则运动,有力证明气体的扩散现象。如果把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上面,空瓶子放在下面,由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在重力作用下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为排除二氧化氮气体所受重力对实验的影响把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下面。
(2)软木塞被乙醚蒸汽冲起时,铜管内气体对塞子做功,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温度降低,内能减小;这一过程的能量转化情况与汽油机的做功冲程相同。
故答案为:(1)下;排除二氧化氮气体所受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2)减小;做功。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分子动理论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理解,培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6.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的水,用软木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一段时间,水蒸气会把软木塞冲开。
(1)酒精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 内 能;
(2)水的温度升高,这是利用 热传递 的方式增加了水的内能;
(3)水蒸气冲开瓶塞,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的温度 降低 (选填“降低”或“升高”)内能 减小 (选填“减少”“增加”或“不变”)。
(4)水蒸气冲开软木塞的过程中, 内 能转化为 机械 能。
【分析】(1)燃料在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热传递是将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给另一个物体,或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给低分部分;
(3)(4)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在做功冲程中,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解:
(1)酒精灯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用酒精灯加热水的过程中,水从酒精灯火焰上吸收热量,水的温度升高,这是用热传递方法增加了水的内能;
(3)(4)水蒸气冲开瓶塞,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故答案为:(1)内;(2)热传递;(3)降低;减小;(4)内;机械。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四.解答题(共2小题)
27.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物体温度越高,其内部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就越大。某一物体,当其体积发生变化时,分子之间的距离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也随之改变。这就导致分子势能的改变。所以,物体的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它影响着物体内部分子数目的多少)、体积、温度、状态等因素有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拧开氧气瓶的减压阀,氧气从瓶中冲出时,氧气的内能 减小 (选填“增加”或“减少”),主要是氧气的 分子动能 (选填“分子动能”或“分子势能”)发生变化。
(2)用砂纸打磨铁棒,铁棒发热,主要是铁棒内能中的 分子动能 (选填“分子动能”或“分子势能”)增加了。
(3)给室温下的水加热时,水的内能 增加 (选填“增加”或“减小”);从微观上看,分子动能 增加 ,分子势能 增加 。
【分析】(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小;
(2)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温度和状态;
(3)温度升高,分子动能增大;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距离发生变化,分子势能发生变化。
【解答】解:
(1)拧开氧气瓶的减压阀,氧气从瓶中冲出时,氧气对外做功,氧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氧气的内能减小;氧气冲出阀门是因为压强,气体压强是大量分子对单位面积撞击产生的压力,是分子动能的体现,而不是分子势能,冲出去是动能减小,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体现出是吸引力的效果,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做负功势能增加。
(2)用砂纸打磨铁棒,铁棒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铁棒的内能;
在此过程中,铁棒的温度升高,铁棒体积不变,所以铁棒中分子的动能增加,分子势能保持不变;
(3)给水加热时,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从微观上看,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分子动能的增加,分子势能增加。
故答案为:(1)减小;分子动能;(2)分子动能;(3)增加;增加;增加。
【点评】内能是无法测量大小,但我们可以根据物态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上看出内能的变化情况,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28.在严寒的冬天,当觉得自己的手很冷时,常常会做以下两个动作:(1)用嘴对手心呵气(2)把两只手合起来,反复摩擦。试说明这样做的道理。
【分析】本题抓住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热传递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是能量的转化,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解答】解: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1)用嘴对手心呵气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手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2)把两只手合起来,反复摩擦是摩擦生热属于做功。克服摩擦做功,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1)热传递增加内能,温度升高。(2)做功增加内能,温度升高。
【点评】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热传递的实质和做功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