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1.2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学案 导学
复习目标: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时差、运动偏转
重点难点: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时差、运动偏转
知识要点梳理:
一、地球的自转
从北极上空看 时针方向旋转
1、方向:自西向东 从南极上空看 时针方向旋转
从侧面看 方向旋转
2、周期: 时 分 秒,即一
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全球各地均约
3、速度 线速度:
两极:既无 ,也无
二、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1、昼夜形成的原因:地球是一个自身 、 的球体
2、昼夜交替
(1)原因:主要是因为
(2)周期:约 小时,即一
顺地球自转方向,从黑夜进入白天为
(3)界线: 线
顺地球自转方向,从白天进入黑夜为
三、产生时差
1、原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相对位置偏 的地点时刻较早
含义:因 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2、地方时: 同一条经线:各地地方时
换算原则
不同经线:经度每相差1。,时间相差 分钟,换算时按“东 西 ”进行
3、时区与区时
(1)时区的划分:
从00经线开始,向东向西各 为中时区,从中时区开始,向东向西每
为一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东西12区各7.5度,合并为一个时区。
记时方法: 的地方时
同一时区:区时
(2)区时 换算原则
不同时区:每相差一个时区。,时间相差 小时,换算时按“东 西 ”进行
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
自然的日期变更线: 经线
由西向东跨越日界线,日期要
4、日界线与日期变更
国际日期变更线:
由东向西跨越日界线,日期要
偏转原因:地球自转和物体运动惯性产生的
北半球:沿运动方向向 偏转
四、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
方向发生偏转 偏转规律 南半球:沿运动方向向 偏转
赤道: 偏转
举例:流水——对两岸的侵蚀程度不同,河道泥沙淤积的程度也不同
巩固练习:
1、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球自转一周(360。)的时间为24小时,就是平时所说的一天
B.南北纬60。处的地球自转角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两倍
C.地球上的物体作水平运动时,方向会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左偏,在南半球向右偏
D.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且周期不长,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2、下列有关地球昼和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晨昏线与经线不可能重合
B.如果没有地球自转就不会有昼和夜的产生
C.地球上昼夜更替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利于人类的休养生息
D.地球上任何地点一天中昼和夜的时间之和都是12小时
3.行驶的帆船,线速度最大的地方是 ( )
A.船的最前端 B.船的最末端 C.船的底部 D.桅杆的顶端
4.下列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
5.北京和香港两地的地球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是 ( )
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香港 D.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香港
6.关于北京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东八区的区时 ②120。E的地方时 ③北京的地方时 ④116。E的地方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当“北京时间”为10月1日什么时间,全球各地的日期皆为10月1日 ( )
A.8点 B.12点 C.20点 D.24点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选取了“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火炬传递将于2008年3月31日从北京开始,经过国内外135个城市和地区,8月8日传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会场。回答
(江苏06高考)8.若火炬由南美洲的布宜诺斯艾利斯(34°36/S,58°22/w)出发,出发时北京时间为某日凌晨3时,11小时后传递到非洲的达累斯萨拉姆(6°50/S,39°18/E),火炬到达时当地的区时是 ( )
A.前一日15时 B.当日9 时 C.前一日22时 D.当日8时
(上海08高考)用实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现象:甲同学打开伞,抬头面视伞面内侧,顺时针转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程。
9.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 ( )
A.先偏右后偏左 B.向右偏转 C.先偏左后偏右 D.向左偏转
10.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 )
①未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现象 ②没能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
③未模拟出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 ④伞面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1.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地转偏向力有关的是 ( )
①上海至纽约飞行航线向高纬度方向凸出 ②南亚地区夏季风的形成
③直布罗陀海峡表层与底层水流方向相反 ④秘鲁寒流在流动中呈离岸的趋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正当美国宇航局为“勇气”号出现的问题一筹莫展时,“勇气”号的孪生兄弟“机遇”号火星车仍按照原计划于太平洋标准时间2004年1月24日晚9时05分(北京时间25日下午1时05分)在火星表面登陆,以寻找火星上是否存在水的线索。完成12—13题。
12.材料中的“太平洋标准时间”指的是 ( )
A.太平洋中部的地方时 B.西五区的区时
C.120°W的地方时 D.美国东部共同使用的时间
13.下列四幅图中与太平洋标准时间6月8日15时的情况相吻合的是 ( )
14.读右图,回答(1)~(4)题。
(1)比较A、B、D角速度和线速度大小 。
(2)C点的地理坐标是 ;A点的地方时是 点 钟,北京时间为 点钟。
(3)某物体从A点向B点再到C点做水平运动,那么该物体先 向 偏,后向 偏。
(4)在A点随地球自转,从日出到第二天日出,时间长大致 为 ,叫 日。
(5)A、B、C、D四点中线速度和角速度均为0的是 点,线速度最大的是 点。
(6)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为 线。
15.图上的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区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NA的经度为 ;经线NB的经 度为 。
(2)此时,北京时间为 月 日 时。
(3)右图中,当北京时间为7月7日4时,全球为7 月7日的日期是 ( )
A.多一半 B.少一半
C.恰好相等 D.恰好是三分之一
参考答案
D C D A C A C B B A D C D
14、(1)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AD
(2) (南纬23度26分,西经60度),10,18
(3)右,左 (4)24;太阳 (5)N,B (6)晨
15、东经60度,180,3,22,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