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学案导学
学习目标
2、了解岩石圈的组成。
3、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4、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
5、了解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6、举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学习重点:
1、三大类岩石的转化 2、内、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
一、地球内部圈层
横波:只能通过
1、划分依据:地震波
纵波:能通过
2、圈层结构: 、 、
二、岩石圈
1、结构组成:包括 的全部,软流层以上的 部分
2、物质组成:
(1)岩浆岩 成因:
代表岩石:喷出岩:如玄武岩;侵入岩:如花岗岩
成因:
(2)沉积岩 特征: 、
代表岩石:砂岩、页岩、石灰岩
(3)变质岩 成因:
代表岩石: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
3、物质循环
(1)过程:地球内部的 上升冷却 形成 ;地表岩石在一系列 作用下,形成 ;已经生成的岩石在 的条件下,发生 作用;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 ,又形成新的 。
(2)意义:
①形成地球上丰富的
②改变地表的 ,塑造千姿百态的
③实现 交换和 传输,改变地表的
三、内、外作用与地表形态
1.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表现为 、 、
等。
2.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表现为 、 、 、
等。
3、内、外力作用的关系: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 ,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
4.内力作用的足迹:
(1)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最常见的有 、
(2)褶皱:
①形态: 和
岩层形态 背斜岩层一般向 拱起
向斜岩层一般向 拱起
②判断方法 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 ,两翼岩层较
从岩层的新老
关系上 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 ,两翼岩层较
未侵蚀地貌:背斜常形成 ;向斜常形成 或盆地
③构造地貌 背斜顶部受 作用,裂隙发育,易被侵蚀成
侵蚀后地貌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 ,常形成
(3)断层:
①含义:岩层受力 并沿 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大断层,常形成 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
②构造地貌: 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 或 ,如渭河平原
沿断层线常发育成 ,有时有泉、湖泊
5、外力作用:
(1)主要表现: 作用、 作用、 作用、 作用等
流水侵蚀作用:常形成 、 、
(2)流水作用
流水堆积作用:常形成 、 、
风蚀作用:例如 、
(3)风力作用
风积作用:例如 、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岩石组成了地球的坚硬外壳——岩石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岩石圈就是指地壳 B.岩石圈主要指土壤层以下的岩石部分
C.岩石圈不包含软流层 D.岩石圈是地球内部圈层之一
图1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图2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读图回答。(08江苏)2、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
A.风力位蚀、流水堆积
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
D.冰川侵蚀、风力沉秘
3.关于沉积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沉积物的来源是火山被风雨侵蚀下来的泥沙
B.只有在沿海低洼的地方才有沉积物
C.沉积岩区别其他岩石的主要特征是它具有岩层和化石
D.沉积岩中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但无法作为恢复地质环境的依据
(07上海)4.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 )
A.侵人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5.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岩分别属于 ( )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 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6.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 ( )
A. B. C. D.
7.向斜成为山的主要原因是 ( )
A.岩层向上拱起 B.岩层向下弯曲
C.受张力作用,容易遭受侵蚀 D.槽部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被侵蚀
8.关于地质构造与资源开采、工程建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隧道工程应避开断层带 B.向斜构造利于储存地下水
C.石油、天然气常储存在背斜构造中 D.断层地带有利于建设水库
9.下列地形区中,由于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是 ( )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喜马拉雅山 D.四川盆地
二、双项选择题
右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简图,读图后完成10~12小题。
10.一般不会化石的地层有 ( )
A.② B.① C.⑤ D.⑥
11.经测定,形成②、③两地层的地质年代 不连续,原因可能是 ( )
A.地层③形成后,该地区抬升成为受侵蚀区
B.地层③形成后.受火山活动的影响,该地被火山灰掩埋,后来该地区上升,火山灰被侵蚀掉
C.该地区下沉速度不均匀
D.受板块运动的影响,地层③形成后深入大陆板块下部,熔化消亡
12.如果该地只发生过一次岩浆活动,则岩浆活动的时间可能是在 ( )
A.地层③形成之前 B.地层②形成之前
C.地层⑤形成的同时 D.地层⑤形成之前
13.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 )
A.岩浆活动 B.变质作用 C.侵蚀作用 D.搬运作用
(06江苏)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咸固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图12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14-15题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B.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C.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D.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15.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 )
A.沙尘暴 B.水土流失 C.泥石流 D.土地荒漠化
三.综合题
16.读图填表
号码 原物质 地质作用 生成物质
①
②
⑦
④
(上海06高考) 17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 。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 。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 。③处的地形属 山地。
(2)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 (多项选择)
A.渭河谷地 B.长江三蛱 C.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4)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 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
参考答案
C B C C D C D D C BC AB BC AB AB BC
16.
号码 原物质 地质作用 生成物质
① 岩浆 上升冷凝 岩浆岩
② 岩浆岩、变质岩 外力作用 沉积岩
⑦ 岩浆岩、沉积岩 变质作用 变质岩
④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重熔再生 岩浆
17 、②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后易受侵蚀 中间地层老,两侧地层新 块状
绘图略 AC ① 该处为向斜构造,在此处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