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第二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第二课时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30 11:1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四
第2课 时
【课时目标】
1.能结合语境读准“假、几”等多音字的读音。
2.能说出“百发百中、四面八方、七上八下”等成语构词的特点并说出其他类似的成语。
3.能了解引用人物所说的话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并仿照其中一种形式写句子。
4.朗读、背诵与团结合作有关的俗语。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用“据意定音”的方法,读准多音字
1.自主认读。
课件呈现“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的四组词语,学生自由认读。
2.思辨读音
课件出示4个多音字的不同读音的字典释义截图,引导这些词语到底应该怎么读呢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加点字的字典解释,然后想一想,作出自己的判断。
3.交流学习成果。
(1)认读4个带“假”字的词语。
课件出示每个词语中“假”的正确读首:
假(jià)期 假(jiǎ)扮 假(jiǎ)装假(jià)日
方法小结:据意定音,即根据一个字在具体词语或句子中表示的意思来判断这个字的读音。
(2)认读带“几、中、处”的词语。
学生根据字典,自主判断“几、中、处”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
交流反馈:谁先来说说这几个词语该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
4.方法小结。(可根据学情而定,哪组词语先交流就在哪组词语的学习之后进行小结)
示例:当表示居住、存在、交往、决定等某种行为或举动时“处”应读第三声;而当表示某个地方或某个部分时,“处”应读第四声。
(1)拓展认字
引导学生自主认字:用今天学习的方法,我们再来认读几个词语。
课件出示四组词语:
寒假、假设 头发、发现 背东西、背后 好人、好客
(2)引导学生交流反馈:谁先来说说这几个词语该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
(3)引导学生谈谈学习体会。
设计意图
运用已经习得的识字方法,结合语境认读“几、中、处”3个多音字。从学方法,到用方法,指向学生学习能力的真正形成。
二、在语境中发现语言特点,并作积累。
1.词句段运用:发现成语构词特点,积累成语。
以整体阅读的方式发现构词特点。
出示“词句段运用”弟一题中的第一列成语,引导学生观读读这些成语,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预设:第一和第三个字都是数字“百”。
出示第二、三列成语,引导学生观察:各列成语分别有什么特点 这三列成语有什么整体规律
(2)教师小结:这三组成语都是由数字构成的。
(3)组织学生再读,结合语境理解成语的大致意思。
引导学生试用成语:说说你知道哪个成语的意思,并在具体句子中运用这个成语。
关注学生不理解的成语,引导其结合具体语境对成语加以理解。
示例:
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公路、铁路四通八达。
◇球迷们一面看足球比赛,一面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提示:结合语境,我们能大体理解成语的意思。
(3)引导学生自由发言,积累语言:你还能说出类似的成语吗
预设:十全十美、五湖四海、五颜六色、一生一世......
设计意图
在比较中找出共同的构词特点,然后以语境运用的方式大体理解成语的意思,最后积累类似的成语。从学习发现到理解运用,重视学生对语言的习得与积累。
2.日积月累:结合语境理解俗语大意,并作积累。
(1)引导学生读与团结合作有关的俗语,借助拼音将俗语读正确后在小组内展示读。
(2)引导学生在语境中使用俗语:请同学们自由说说知道哪句俗语的意思,想一想我们什么时候可以用上这样的俗语。
(提示:学生能够说出这几句俗语讲的都是团结的重要性、集体的力量大即可,不必拘泥于具体字词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适时解疑。)
难点预设:“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中“利”是锋利的意思“断”是砍断、折断的意思。这个俗语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3)读俗语,识记俗语。
伙伴合作读
3.集中接龙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接读后半句。
4.根据语境选读。课件出示相关故事情境,学生根据语境,以读代填最恰当的俗语。
示例:
一名小女孩被一辆轿车压在车底,情况十分危急。此时,20多个正在附近等活儿的外来务工人员闻讯立即冲上来抬车教人。这真是笨重的车子终于被挪开,受伤的女孩最 终得到了及时救治。
5.集体诵读: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几句俗语,感受团结的力量。
6.请学生读读背背。
教师提供更多关于团结合作的俗语,引导学生在拓展阅读中积累。
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坚如铁。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
设计意图
在各种形式的诵读中理解俗语的意义,进行语言积累,并进一步拓展,引导学生真正经历语言习得的过程
三、读写结合,学习引用人物所说的话的三种形式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词句段运用”第三题中的句子,并交流:这三句话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预设:提示语的位置不一样(分别在前、在后、在中间),引号的用法也不同(分别在后面、前面、两头)。
2.创设情境,让学生分别以引用人物所说的话的三种形式来写句子。比如,出示妈妈和孩子在路上走路,天上下雨的照片,让学生先看图写话,再分别在这两句话的3个不同位置加上提示语,然后读一读。
示例:
妈妈说:“刚才还是个大晴天。这会儿怎么下起雨来了 ”
“刚才还是个大晴天。这会儿怎么下起雨来了 ”妈妈“刚才还是个大晴天,”妈妈说,“这会儿怎么下起雨来了 ”
3.展示练笔成果
评价维度:提示语的3种位置是否运用准确,其后的标点符号是否运用正确;引号的用是否合乎提示语的位置变化。
设计意图
从发现特征到练笔运用,从方法的掌握到迁移运用,指向语文知识的真正习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