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川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6-15 13:0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第三学习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典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会议是 C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2、右图是1998年为了纪念一次转折性会议召2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章,这次会议是C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八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主要是因为它B
A.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B.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
C.提出了与时俱进 D.决定平反冤假错案
4、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会议是D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5、假如你是一位记者,采访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你的采访报道中不应出现以下哪个观点?( B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为纲
C.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开始于A
A.农村 B.城市 C.金融 D.国有企业
7、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和1978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之处是C
①实行土地公有制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③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④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右图是20世纪70年代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的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下列对这一契约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人们公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农民渴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
C.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
D.农民家庭收入很少
9、1980~1997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见右图)的主要原因是( C )
A.开展生产合作 B.进行集体劳动
C.实行包产到户 D.没有发生自然灾害
10.改革开放后,安徽凤阳农民咏唱新生活“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别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这种新生活的出现归功于 C
A.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三大改造
11、20世记80 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C
A.互助组 B.农业合作社 C.家廷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杜化
12、在安徽省风阳县小岗村档案室里有这样一份档案表,请你仔细阅读,然后分析一下表中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D
安徽省风阳县小岗生产队1976与1979年收入对比表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132300斤 800斤 200元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完成
C.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13、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现有以下四幅图片,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D
  
①农民加入合作社 ②人民公社食堂 ③土地改革 ④小岗村“分田到户”字据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④②③① D.③①②④
14、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进行的农村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产业结构调整的是D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实行乡镇管理体制
C.多种经济成份并举 D.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15、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松绑”就是迫切要求B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设立经济特区
16.1993年底,工厂要和港商合资成立股份公司,这一事件是 D
A.资本主义公私合营 B. 国有企业的破坏
C.外资独资商业的改革 D.国有企业的改革
17、它曾是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我国首批建立的经济特区,它是D
A.南京 B.上海 C.深圳 D.厦门
18、2010年经济特区走过30周年的历程。以下有关经济特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 B.利用侨资外资进行建设
C.特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19、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有一个关键词注定让人们无法忘记,那就是“经济特区”。三十年来,它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下列不属于我国首批经济特区的是B
A.深圳 B.广州 C.汕头 D.珠海
20、一批外国友人要到被称为“中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他们要参观的城市是B
A.上海 B.深圳 C.厦门 D.广州
21、有人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征文中写道:“在此后的三十年间,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如我们追溯新中国融人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文中的“第一扇‘窗’”是指A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D.开放沿江和边境城市
22、今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A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23、邓小平说:“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①深圳②厦门③上海④汕头⑤珠海D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l988年设立的海南省属于这一格局中的 【 A 】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25、游行语往往打上了时代烙印。下列游行语出现在改革开放后的是 D
A.抗美援朝 B.大跃进 C.红卫兵 D.网上购物
26、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公布了征集到的流行语,如:“下海、农民工、上网、炒股、汉堡、科学发展观、雄起……”若给这些流行语定一个最准确、合理的主题,应该是C
A.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 B.加入世贸 市场经济
C.对外交流 大国崛起 D.西部开发 解放思想
27.下列流行语中,出现于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是A
A.经济特区 招商引资 一国两制
B.解放 土改 三大改造
C.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D.文革小组 上山下乡 造反有理
2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这一框架的核心是A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9、 “发展才是硬道理”、“特区姓‘社’不姓‘资”’的观点出自D
A.马克思主义 B.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30、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首次使用是在C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七大
31、20世纪以来的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巨变,促进“第三次巨变”的领导人是C
A.孙中山 B.毛泽东 C.邓小平 D.胡锦涛
32、江西省永丰县潭城乡龙洲村某农户墙上刷有一条“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标语。从内容上分析,这条标语是下列哪一时期刷写的D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33、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是B
A.坚持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自力更生 D.坚持科教兴国
34、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歌颂的两位伟人是C
A.孙中山和毛泽东 B.孙中山和邓小平 C.毛泽东和邓小平 D.刘少奇和邓小平
35、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B
A.中共七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
36、第一次系统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B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二、材料综合题:
37、阅读材料:
材料一 从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一九五六年,……党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
材料二 这十年中(1956~1966年),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有过严重失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材料均摘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中“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主要是指:(4分)
①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 封建土地剥削 制度;②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3年7月取得了 抗美援朝 的胜利,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③1953年开始执行 第一个五年计划 ,到1957年超额完成;1954年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④1956年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2)指出材料二中“严重失误”的事例名称。(2分)
“大跃进”运动 人民公社化
(3)联系所学知识,列举邓小平同志为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至少回答四点)(4分)
38、阅读材料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0年《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1958年上半年,报纸上一天一颗“高产卫星”,开始是小麦,亩产2015斤 —《中华文摘1958年纪事》
材料三 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实行分田到户。
(1)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在1958年农村开始的什么运动?(2)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小岗村的示范下,我国农村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农村改革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哪两个省?(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比较,哪两个历史事件从结果上看都实现了解放农村生产力的目标,起到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4)从建国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看,国家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有何教训?
参考答案:(1)“大跃进”运动。(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和四川。(3)1950年的土地改革和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包产到户。(4)要实事求是;经济发展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
39、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党的正确领导是根本的保证。
请回答:(1)哪次会议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这次会议实际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2)党的哪次会议以后,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这次会议上邓小平提出了什么主张?(3)党的哪次会议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简要概括它的内容?
(4)邓小平是哪一年逝世的?同年召开的哪次会议把“邓小平理论”写进了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参考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为核心。(2)党的十二大;主张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主要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4)1997年;党的十五大。